水工保护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94950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工保护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工保护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工保护基础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工保护基础知识水工保护:指用于防止水流冲刷造成管道回填土流失和周围环境破坏从而保护管线安全的护坡、堡坎等设施。主要有挡土墙、护坡、护岸、排水沟、淤土坝、过水面、穿河管线的打桩、压石笼、配重块、覆盖层等形式。经常保持管道覆土厚度及其排水、防护、加固管道附近水土保护状态;及时整治水害,预防水害的发生和发展;有计划地改善管道周边状态,不断图稿工程质量,要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综合整治,排水第一的方针,才能有效地保证管道安全。钢筋混凝土盖板通用图挡墙/挡墙式护岸通用图 用于挡墙式护岸时基地应在冲刷线以下1-1.5m,墙顶距设计水位的安全超过不小于0.5m。浆砌石护坡通用图 浆砌石排水渠通用图浆砌石外包钢筋混凝土防冲墙通用图喷浆护面通用图 1、地形地貌特征 2、术语 3、信息施工法 4、水工保护的一般方案 5、水工保护工程一般施工步骤 6、各种结构水工保护工程介绍 7、砌体工程简单常识地形地貌特征 长输管道穿越地形、地貌,一般可分为水田、沼泽地貌,沙漠地貌,戈壁滩地貌,平原地貌,黄土塬、梁、峁地貌,河谷川台地貌和基岩石地貌等。术语 (1)地貌:由地球内、外作用力形成的地表起伏形态。 (2)周边环境:管理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水系、植被、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网等的统称 (3)地基处理:用各种换料、掺合料、化学剂、电热等方法或手段来提高地基土强度,改善土的变形特性或渗透性的处理技术。 (4)灰土:掺入石灰,通过其放热、与土凝结及离子交换作用等使性质得到改良的土 (5)垫层:用砂、碎石或灰土铺填与软弱地基土上或置换地基表面一定厚度的软弱土的材料层。 (6)最优含水率:击实试验所得的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上峰值点所对应的含水率。 (7)压实度:填土压实控制的干密度相应于试验室标准击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百分率。 (8)逆作法:自上而下分阶开挖与支护的一种施工方法。 (9)碎石:天然岩石或卵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10)崾岘:黄土塬地区峁与梁或梁与梁的连接部位,地形狭窄,高差较大。 (11)信息施工法: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量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 (12)土工织物:包括机织或有纺的、编织的和非织造或无纺的平面的透水型聚合织物材料。信息施工法 (1)熟悉水工保护工程环境资料、工程地质和水文特点,掌握设计意图和对施工技术要求。 (2)收集同类水工保护的施工经验和教训。 (3)如果现场地质现状与地质资料有变化情况,施工单位应及时向设计、监理、建设单位通报,再根据现场补充设计及设计处理措施调整施工方案。水工保护一般方案 由地貌特征所决定,常见的水害隐患危险点(段)有五种情况,即管线上(下)破段、管线穿越河(沟)道段、管线顺河(沟)岸边敷设段、管线顺河(沟)底敷设段和管线过黄土沟头段。1、管线上(下)坡段 为减弱坡面侵蚀,一般情况下采用截水墙(浆砌、灰土)作为深层防冲措施,同时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室、植生带)作轻型护面措施,用于防止坡面降雨的击溅侵蚀。对于坡脚而言,通常采用护坡(浆砌、草袋)或挡墙(浆砌、草袋)作为防止坡脚侵蚀的护角措施。2、管道穿越河(沟)道段 为防止河(沟)岸的侧蚀,通常依据两岸岸坡的陡缓程度,采用挡墙式或坡式护岸措施,同时,为防止河(沟)道的下切作用,常采用以下几种水工保护方案:对于岩质河床,一般采用混凝土连续浇筑的措施;对于砂卵石河道,一般采用以於土坝作为深层的防冲措施。对于如下两种情况可不采取防止河(沟)道冲切的护底措施:一是管线埋设深度在冲刷线以下,且已进行砼块稳管处理的河(沟)道段;二是无剧烈下切作用的宽浅型河道,且管线埋设较深(一般情况下埋深应大于3-4m)的穿越地段。3、管线顺河(沟)岸边敷设段 对于顺河(沟)岸边敷设的管线,为保证其安全性,通常采用浆砌护岸和挑水坝的结构形式进行设防。由于管线敷设距离较长,且设防时往往要考虑河流弯道处的水流丁冲作用,因此此类护岸往往较长。4、管线顺河(沟)底敷设段 (1)当管线顺河(沟)底敷设段时,采用分段设置浆砌截水墙是一种防止河(沟)道下切作用的经济而有效的措施。河(沟)内截水墙的设置既可以防止管沟回填土的冲刷流失,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起到稳管配重的作用。 (2)管线顺基岩段沟底敷设时,在管线长度不长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混凝土连续浇筑的措施达到护管的目的。 (3)对于季节性河流,管道穿越常采用大开挖方式,穿基岩性河床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稳管;穿越砂卵石河床时,宜采用混凝土压重块连续安装的稳管形式。为避免河流冲刷,防止动水作用对管道安全的影响,应将管道沟埋敷设于河床稳定层下一定深度(对于中型河流,埋深不小于0.8m;对于小型河流,埋深不小于0.5m),确保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