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管线综合图.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7935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管线综合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机电管线综合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机电管线综合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管线综合图绘制上海一建安装深化设计事务所2012、1序言机电设备工程的系统较多,均由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完成系统的管线及出图,往往缺乏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导致机电管线出现相互交叉发生冲突,甚至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为了避免这类现象,通过对各系统的管线布置进行综合设计,既满足专业技术要求,同时使系统的管线合理布置,为施工、运行、使用、管理及维修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配合公司推广项目部进行机电综合管线图深化设计能力。本文主要分三个方面介绍机电管线综合全过程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一章主要介绍机电综合管线绘制前的准备工作即识图,介绍在完成综合图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哪些图纸及相应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第二章主要介绍综合图的制图标准及相应需要注意的要点;第三章主要介绍综合图设计的方法及案例。第一章 识图第一节 各系统涉及的子系统一、 给排水系统1、 给排水系统:给水系统、热水系统、废水系统、污水系统、雨水系统、中水系统、其他杂排水系统等、冷却水系统;2、 消防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消防系统等;二、 强电系统:1、 供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照明配电系统、插座配电系统等;2、 消防配电系统:消防广播系统、电话系统、联动报警系统等三、 暖通空调系统:1、空调系统:空调送回风系统、排风系统、新风系统、空调供回水系统(包含冷凝水管道)、空调加湿系统等;2、消防系统:排烟系统、正压送风系统、消防补风系统等;四、动力系统:蒸汽系统、燃气系统等五、弱电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电话系统、电视系统、数字信息网络管线等;第二节 绘图前需熟悉的图纸 绘图之前需根据图纸目录整理全套施工图电子版本,应该核对该项目的所有系统,不应存在漏系统的现象,所缺图纸需全部补齐。一、 建筑专业建筑底图是绘制机电管线综合图的基本,建筑底图不建议从机电专业中截取,应采用最新版本的建筑专业的相应平面图。拿到建筑图后需完成下列事宜:1、 核对该版建筑图与机电图内的建筑业态是否存在差异;2、 了解各区域建筑完成面高度;3、 核对所有设备用房、管道井位置是否与机电图一致;4、 了解上层建筑的标高,方便核实与结构的差异;5、 特别注意防爆墙、防火分区的设置情况;6、 了解建筑上是否有机电留洞。二、 结构图:1、 需核对本层结构平面图,熟悉各区域结构完成面高度,熟悉各区域的楼板的相对关系,确认建筑找平厚度;2、 核对本层结构平面图,确认结构柱、剪力墙是否与建筑一致,核对剪力墙是否留洞及留洞位置是否满足机电要求,核对楼板洞是否满足机电要求;3、 核对本层结构留洞图(如有)是否满足机电要求;4、 核对上层结构平面图,熟悉各区域结构完成面高度,熟悉各区域的楼板的相对关系,确定各区域的梁顶标高;了解各区域的楼板厚度;5、 核对上层结构平面图的楼板洞是否满足机电要求,楼层高度是否与建筑高度吻合;6、 核对上层结构梁配筋图是否标示完整,每根梁的标注均能准确反映梁的大小、梁面高度等信息;尤其注意降板区域的梁面高度; 7、 如结构图中标注局部区域(如核心筒等)区域另见详图,需将相应图纸叠加至结构图中,方便查阅。8、 注意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梁尺寸大小的区别,混凝土结构的梁高代表楼板面至梁底的高度,钢梁的梁高代表的是楼板底至梁底的高度;(如下图)三、 给排水专业1、需认真研读设计说明、施工说明及相应的技术要求等文件,确定各系统管道材质及规格、保温材质及厚度、系统阀门选择规则、管道敷设要求等;2、需熟悉整个系统,根据系统图核对平面图上是否有遗漏。3、熟悉本层所有系统的走向及水流方向;4、根据系统区分平面图上管道(主要为排水管)设置的楼层,并相应放置至相应楼层综合管线平面内;5、核对所有上层卫生间的排水方式:同层排水及下层排水;核对结构是否与其对应;四、强电系统:1、确认平面上是否缺少桥架,如平面内有标注另出详图的区域,需核对两张图纸的桥架是否吻合;2、特别注意图纸上的母线槽的位置及走向,需正确地反映至综合图内;3、如照明图纸、动力图纸、插座图纸上的桥架走向、大小均相同时,需确定实际应该安装几路桥架;4、需注意配电箱的安装位置;五、暖通空调系统:1、需认真研读设计说明、施工说明及相应的技术要求等文件,确定各系统管道材质及规格、保温材质及厚度、系统阀门选择规则、管道敷设要求等;2、需注意空调楼层平面图可能包含:空调平面图、消防平面图、送排风平面图、空调供回水平面图(包含冷凝水管)、空调冷冻水平面图(四管制系统)、空调热水平面图(四管制系统)等系统;确保系统不漏项;3、需特别注意空调设备是否需要加湿,确认加湿介质,确认图上是否已包含该管线,如空调图纸未反映,应核查给排水或动力图纸,确认管道未遗漏;4、需区分系统的功能,分清系统的走向,了解各个系统的特性。六、动力系统:1、需认真研读设计说明、施工说明及相应的技术要求等文件,确定各系统管道材质及规格、保温材质及厚度、系统阀门选择规则、管道敷设要求等;2、动力专业中可能包含燃气系统、烟囱、蒸汽系统、供油系统、气体管道系统等多个系统,专业整理过程中不应有缺项。3、需与其他专业核对,确保专业衔接之间无缺漏。4、了解各个系统的走向,了解系统的特性,了解管道走向的原则。第二章 综合图的制图标准及相应需要注意的要点第一节 综合图制图统一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公司CAD制图标准,提高设计效率,提高图面质量,特制定综合图CAD制图统一标准。一、 图框:综合图图框应采用标准图框,必要时可横向加长。图框可采用原设计本层面平面图图框,图框内须补充公司logo,以区分深化设计与原设计的图纸。标准图框如下表:幅面代号A0A1A2A3A4BxL1189X841841X594594X420420X297297X210二、比例: 综合平面图图纸比例应采用标准比例:1:50、1:100、1:150,如图纸比例超过1:150,可考虑调整图框尺寸或进行图纸拆分,以方面看图。综合剖面图比例应采用标准比例:1:50,如必要时可采用1:25。三、平面图纸整理1、文字高度:平面图纸中的文字高度按照图纸比例设置,当图纸比例为1:100时,文字高度为200mm,宽度比例0.7;当图纸比例为1:150时,文字高度为300mm;文字样式:字体:SHX:romans; 大字体:ahztxt;宽度比例:0.7。2、标注:综合平面图中应显示大小尺寸标注 ,风口尺寸标注等,不显示各专业定位尺寸标注。各专业间标注不应重叠,保持图面整洁,必要时可引出标注。3、 线型及颜色1)、空调专业:空调专业线型及颜色应根据下列表格设置图层名称颜色线型备注冷(热)水供水管5号Continuous 冷(热)水回水管5号Dashed 冷凝水管150号Dashdot 空调水管文字标注140号Continuous 空调排风管6号Continuous 中心线 颜色9号 线型Center空调送回风管6号Continuous 中心线 颜色9号 线型Center消防风管6号Continuous 中心线 颜色9号 线型Center空调风管标注210号Continuous 空调设备156号按原图设备文字标注156号Continuous 2)、给排水专业:给排水专业线型及颜色应根据下列表格设置图层名称颜色线型冷水管3号Continuous 热水管2号Continuous 热水回水管2号Dashed 排水管4号Dashed 透气管6号Continuous 雨水管4号Continuous 喷淋管1号Continuous 消防管1号Continuous 冷水管标注80号Continuous 热水管标注50号Continuous 排水管标注130号Continuous 消防/喷淋管标注10号Continuous 3)、电气专业:电气专业线型及颜色应根据下列表格设置图层名称颜色线型桥架7号Continuous 桥架填充51号Continuous 桥架标注7号Continuous 母线8号多段线宽度为30mm4)、动力专业:动力专业线型及颜色应根据下列表格设置图层名称颜色线型蒸汽管40号Continuous 蒸汽回水管40号Dashed 蒸汽标注41号Continuous 其他动力管道30号Continuous 其他动力管道标注32号Continuous 5)、建筑、结构处理 处理建筑、结构时应遵照下表,建筑图中尽量避免出现粗体字;图层区分后应可根据需要,进行局部图层隐藏;图层名称颜色线型建筑墙体及标注8号Continuous 轴线8号Center建筑内家具、洁具等9号根据原图精装修吊顶布置等9号根据原图结构253号Continuous 备注:各专业内阀门配件的颜色及线型参照各专业相应标注颜色及线型4、 综合平面图各专业管线应根据相关综合剖面图进行调整,比例应正确,应保持图面整洁。5、 剖面断线符号设置应明显,颜色为7号色,断线符号采用多段线;6、 整理各专业图时应先对照各相关专业系统,以正确反映本层各专业管线布置。四、综合剖面图1、 剖面图内管线线型及颜色尽可能参照平面图,标注引出线及标注文字采用7号色;2、尺寸标注:颜色为7号;线型:Continuous ;超出标记20mm;基线间距:20mm;超出尺寸线:20mm;起点偏移量:20mm;箭头:/ 倾斜;箭头大小:20mm;文字高度70mm:文字位置:从尺寸线偏移:10mm;文字样式:字体:SHX:romans; 大字体:ahztxt;宽度比例:0.7。第二节 综合图绘制一、 管线综合设计原则:各专业管线具有各自的安装工艺要求,应了解各个工艺要求后方可进行管线综合,应相互协调、布置得当,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母线槽走向优先考虑。母线槽走向对造价的影响较大,且其配件价格较为昂贵,在管线综合过程中优先考虑母线走向,尽量布置简洁,尽量避免高低翻越。2、有压管道避让无压管道。压力流管道在外加压力作用下,介质克服沿程阻力流动;空调供回水管、给水管道、消防管道、喷淋管、压力排水管等均属于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区别于重力管道主要特征是可以爬升。重力流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由高往低流;污水管、废水管、雨水管、空调凝结水管等属于重力流管道,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且排放水杂质较多,容易堵塞,因此力求水平管线短,尽量避免过多转弯,以保证建筑空间及排水顺畅。管线交叉时,应将重力流管道对标高的要求作为首要考虑。3、小管避让大管。在综合图绘制过程中应先布置管径较大的管线,后布置管径较小的管线;遇到管线交叉且无法解决时,可考虑小管避让大管,因为小管所占空间位置较小,造价也相对较低且易于安装;4、冷水管避让热水管道,热水管道高低翻后容易产生抬气现象,故在管线交叉时,考虑冷水管避让热水管;5、可弯曲管道避让不可弯曲管道。6、电缆(动力、自控、通讯等)桥架与输送液体的管道宜分开布置或布置在其上方,严禁桥架设置于液体管道下方,以免管道渗漏引起事故。7、蒸汽管道布置时应综合考虑,应尽量避免上下翻,如确实无法解决,在各段管道的最低点需设置疏水阀。蒸汽管道接至末端应在管道上方开支管。8、强、弱电桥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宜保证桥架之间有一定间距,以免互相干扰。二、室内明敷管道离墙距离要求:1、室内明敷管道与墙、梁、柱的间距应满足施工、检修的要求;2、条件允许下,室内明敷管道离墙间距及管道之间间距宜80mm,但最小不宜小于60mm,离梁及柱间距不应小于10mm(在无接头处);3、管道上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尽量错位安装,且必须满足检修、操作空间。三、综合管线绘制过程及注意点:1、首先应了解结构专业各平面的梁位、梁高、板厚、建筑完成面、墙面完成面等要求;其次是了解建筑天花的控制高度及天花结构形式;2、如天花控制高度要求,可参造下列要求执行:1)、走廊的净空要求通常为:2200mm(具体以建筑、精装要求为准);2)、 地下室车库的净空高度要求通常为:车道:2400mm(至少不应小于2200mm),单层车位区:2200mm(至少不小于2000mm),双层车位区:3600mm;3、综合图绘制过程:综合图绘制之前需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需对所有相关设备专业的每张图纸的管道逐一进行详细分析,对照所有相关系统核对管线,确保系统不漏项、管线无遗漏;1)、图层处理。对楼层所有相关机电平面进行图层处理,图层分类参照综合图制图统一标准,图层内系统分类清晰,文字大小统一;电气专业仅保留桥架、母线,末端配线均删除。2)、叠图。将所有图层处理后的图纸根据专业分类处理成图块,将所有专业图块汇总于一张图中。3)、需将建筑专业图中建筑、结构进行处理,需清楚建筑完成面标高,结构面标高,注意图上是否有降板;对照建筑图与机电图中的建筑底图是否有区别,如有区别,应搞清楚以何版为准;结构上梁高、梁面标高需清楚,可打印出结构梁图,对不同大小的梁进行颜色区分,方便绘图过程中进行查阅,避免绘制过程中梁位尺寸错误。4)、根据结构的梁位、梁高、建筑层高、管道行进路线上建筑面尺寸及安装后的高度要求,选择管线最密集区域开始剖面,相关管线需顺延了解管线的走向,管线布置需符合规范要求,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垂直方向布置时,水管严禁设置于桥架、母线等电气管线上方。尽可能使管线呈直线,相互平行不交叉,使安装维修方便,整排管线布置需预留上方管线的安装、维修空间。可参造下图:剖面示意图上图可见:1、 结构图上需正确反应梁位及梁高、楼板尺寸、建筑结构、层高等;2、 应根据设计施工说明,清楚反应空调风管、供回水管、冷凝水管、热水管、冷水管(如说明中要求)、蒸汽管道等保温;3、 桥架设置于上方,上方无平行布置的液体管道;4、 蒸汽管道远离电气管线,避免蒸汽管线外表温度对电气管线的影响;整体考虑蒸汽管线走向,不宜上下翻;5、 上层管道与下层管道之间需预留支管和横向穿越管道的行进空间;6、 喷淋横干管上要预留接出支管空间,喷淋支管应水平或者向上开出,不宜从干管下方开出;条件允许下,需合理设置管线走向,不宜上下翻,利于检修、调试时,管道放空;1、 上图中可见空调供回水接至风机盘管等末端设备宜在干管上上开支管,避免管线内垃圾进入支管内及避免管道内集气,影响系统允许;2、 平面管道最高点宜设置放气阀,利于日后的调试、运行;3、 蒸汽管道支管应从干管上平开或上开,避免最低处蒸汽凝结水集结,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如确实需要下翻,在每段管线最低点需设置疏水阀。四、综合管线绘制过程处理流程:管线综合平衡技术是建立在科学的态度之上的,在应用中要利用科学的方式突破认识:控制标高点综合平衡布置按标准化构思 平面调整 管道走向改道满足标高要求 空间布置调整 否 必要时采用翻弯调整风管规格 等截面调整风管 (长宽比不宜大于4:1) 否分解风管系统 可由一路风管分解为多路 压缩风管高度 否分解风管系统 需结构专业认可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内容:1、 通过科学和必要的沟通及计算,设计图上的部分管线规格(通常为风管、桥架)是可以调整的。2、 达不到标高要求时,可以通过沟通要求建筑功能、吊顶标高等进行调整,不可以一味满足标高而违背机电安装工程的客观规律。3、 做好过程信息的跟踪。现场施工过程中反映的情况、各种讨论意见、过程中的图纸变更、相关单位的意见回复等均应及时地反映至图上,必须明确期实效性。五、综合图机电安装项目要求:1、如条件允许,空调供回水管、喷淋管道从立管井出来至末端设备尽可能均水平布置或向上登高,保证运行保养时管道内的水可以排空。2、母线槽、大型电缆桥架尽量少翻,以节省造价。3、应结合灯具、广播、喷淋、风口等点位、尺寸,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可结合机电管线安装维修空间考虑。4、管线布置要简洁,如可考虑使用共用支架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共用支架,管道排布时应考虑足够的安装空间。5、无论有无吊顶标高要求时,在布置机电布置得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机电管线标高。6、需清楚各个系统中阀门、配件尺寸及安装要求,在管线综合中结合考虑。7、具体机电管线走向、安装高度等均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六、综合平面调整:1、综合平面图应根据综合剖面进行走向及标高调整,综合平面图中的剖面断线号需与剖面一致,综合平面图上应正确反映建筑、结构、各机电专业、剖面断号等,可参照综合图制图统一标准;2、综合平面图中应显示管道的大小尺寸标注、风口尺寸标注等,不显示各专业定位尺寸标注。各专业间标注不应重叠,保持图面整洁,必要时可引出标注。第三节 本章小结管线综合平衡布置技术的应用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与施工产品之间的衔接,统筹布置各类管线,使其不但满足设计与规范的技术要求,而且要更好地符合使用功能、经济效益和审美标准。 管线综合平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通常都会遇到设计资料操作性不强、管理中执行不够的问题。为保证技术成果在施工中准确的执行,必须要有相配套的保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