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课标分析.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78451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课标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搭石课标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搭石课标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搭石课标分析一、 学习目标分解的依据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内容,认识“俗、伏”等7个字,会写“洪、衡”等11个字。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动词 “认识”和“会写”。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阅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作者刘章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来折射乡间那种朴素、淳厚、自然的原态人性美。课文中的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一定顺序截取的五个画面: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搭石”即“摆放”搭石的画面;第二自然段写了“调整”搭石的画面;第三、四自然段写了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走”搭石的画面:普遍的“一行人走搭石”,典型的“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青年人、老人走搭石”;第五自然段是溪中搭石与故乡远景的回放。3、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往往不能深入文本二、学习目标第一步:解析内容标准,确定关键词,寻找课标与本节教学的相关要求课标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阅读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知识点)概念体系知识地位基本内容认读7个生字一般会写11个生字个别重点、其它一般词语意思重点课文内容一般文章情感重点、难点写作方法重点、难点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概念体系行为动词学生经验基本内容 认读7个生字认读有前备经验会写11生字 会写有前备经验词语意思理解有前备经验课文内容朗读有一定前备经验文章情感体会有一定前备经验写作方法学习无前备经验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概念体系行为条件学生经验基本内容认读7个生字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借助拼音、有前备经验会写11生字借助教材田字格和示范有一定前备经验词语意思借助拼音、字典、联系上下文有一定前备经验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讨论有一定前备经验文章情感通过词句理解、反复朗读有一定前备经验写作方法通过朗读、概括、练习无前备经验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因材施教)概念体系行为动词行为表现程度学生经验基本内容认读7个生字认读正确有前备经验会写11生字会写正确有一定前备经验词语意思理解准确有一定前备经验课文内容朗读有感情有一定前备经验文章情感体会表达有一定前备经验写作方法学习运用无前备经验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1、 认识“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学习难点: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领略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教学理念: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生字,理解俗语、人影绰绰、理所当然、间隔”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1、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2、质疑定标。“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什么是“搭石”?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完成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俗语、人影绰绰、理所当然、间隔”等词语。)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完成学习目标3: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完成学习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a、什么是“搭石”?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四、练习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c、练习书写生字。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1、抽读生字卡片。2、会写生字词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1、寻美,知情。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2、赏美,悟情。三、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从中体会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德美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c朗读,读出叠词。把本段设计成一首诗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走在搭石上的那种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美感。背老人过搭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搭石人尊老敬老、相互礼让的精神。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3、诵美,传情。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完成学习目标3: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4、创美,抒情。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四、课后延伸,拓展选做题: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