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案例导入.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676230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案例导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案例导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案例导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人的一天早上醒来,用二甘醇超标的田七牙膏刷刷牙, 再用发臭的蓝藻水洗脸, 给孩子冲一杯添加了三聚氰胺和激素的牛奶, 自己喝黑作坊的豆浆, 吃根地沟油炸的油条外加一个苏丹红咸蛋, 或是废纸箱当肉馅的包子, 就点儿废旧油漆桶里腌的泡菜, 吃饱喝足,准时赶到假烟厂上班, 在山塞机上偷看股票:从6124点跌到1240.46点。中午,和同事到餐厅吃饭,点盘避孕药催大的香辣膳鱼,一盘臭水沟捞来的龙虾,还有个敌敌畏喷过的小白菜,盛碗陈化粮的毒米饭, 老板还上了杯重金属超标100倍的碧螺春,算账的时候168(太黑了,还不打折)吉利,老板又找回了张假币。晚上,回家蒸盘瘦肉精的死猪肉,凉拌福尔马林泡的海蜇皮,抓个加漂白粉的馒头,喝上两杯甲醇的白酒。要睡觉的时候,被刚装修完的甲醛呛得眼泪真流,只好把脑袋蒙到黑心棉被里。想到房子还有四十万贷款加利息,辗转反侧到天半亮也没睡着,找安眠药吃了半瓶也没用,含在嘴里,哦,还好是糯米粉。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在世界上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然而到了近现在社会,特别是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人民的眼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同时,那些腐朽的、低级的思想也慢慢侵蚀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素质本身偏低,也就出现一些不文明,没有公德的事情。于是,形成了一个个的怪现象,乱现象。这些社会乱像,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我国的国民素质。同时也破坏着我们国家文明大国的美好形象。它对我们的社会危害极大。因此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改造我们的社会,要让它向好的方向改变。本节课是谈一谈社会道德问题和我们个人身边的问题,看看那些现象,去评析一下背后的原因。去真正的解决它,改正它消除这些乱象。巴斯夫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大力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责任理念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引入中国。迄今为止,全球500强企业大部分已入驻中国,这些跨国公司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公司责任,如何在利润与伦理、利益杠杆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巴斯夫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巴斯夫是全球知名的化学公司,创建于1865年。它多次被财富杂志评选为最受赞赏的化学公司,它从2001年开始连续数年被列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排行榜。此外,它还被列入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FTSFAgood指数。巴斯夫在全球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在承担责任方面的表现令人称赞。2001年德国政府出台新节能法规,要求新建筑物的采暖能耗降至“7升”,巴斯夫利用其资源和技术优势,将德国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物改成德国第一幢“3升”房,采暖耗油量从20升降到3升,不仅为住户节约了大量采暖费用,并且环保效益十分显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至原来的七分之一。由此,“3升房”在德国得到大力推广。巴斯夫在公司责任方面的突出表现还在于,它从不将经济利益凌驾于环保、安全和健康之上,在处理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方面表现得驾轻就熟,获得了巨大成功。巴斯夫早在1985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可谓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1999年巴斯夫在中华区的销售额是6.9亿欧元,2005年则为28亿欧元。如今,巴斯夫已是中国化工业最大的外资企业。从环境方面看,巴斯夫十分注重“责任关怀”和“生态效益分析”。责任关怀,是指巴斯夫在全球首批建立可持续理事会,全面贯彻国际化工界的“责任感怀”运动;该运动是针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而自发形成的一种自律行为,主要是指化工界在环保、安全和健康等方面进行的“改善行动”。巴斯夫早在1992年就提出“负责的行为”这一理念;在中国,巴斯夫的有关活动主要包括:对学校特别是大学的教育计划、社区顾问小组行动以及对诸如供应商和承包商等第三方的审计等。生态效益分析可以说是巴斯夫的首创,这一战略工具可以让我们在产品开发、优化工艺以及选择最具生态效益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兼顾经济和环境。 从社会方面看,巴斯夫十分愿意承担与其业务活动相关的社会责任,这些活动包括与员工、客户、供应商以及当地社区的互动。巴斯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付出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特别是得到了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认可。2005年12月,巴斯夫在国内商业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05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大赛”中获奖;2006年初,巴斯夫又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最具责任感企业”。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正在从保护品牌的层面延展到提升品牌形象的范畴。有些明智的公司已经认识到,公司在社会责任事务上的优秀表现可以成为品牌优势的一个源泉。现在,令人激动的问题并不是公司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免于损毁,而是如何将树立的品牌形象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公民身份完美统一起来。信任对品牌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时,人们尤其吝惜自己的信任,这对机敏的品牌拥有者及品牌传播机构来说,是个可资利用的良机。伊利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作为中国乳业的龙头老大,伊利忠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在伊利的带动下,已经有500万奶农走上了致富路。由于多年来对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伊利集团被国家权威机构评为“中国十大贡献企业”,这是中国乳业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在领跑市场的同时,伊利也充分体现出了作为乳业龙头的责任感。自2005年起,伊利不但连续3次获得“中国最佳公民”大奖。2005年以来,伊利集团与呼和浩特市26中合办成立了两届“伊利宏志班”,共出资40万元用于解决6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初中三年的所有学杂费用。“伊利宏志班”是国内首家由企业出资赞助的“班”。伊利还出资帮助贫困大学生。伊利集团以实际行动给了那些贫困的孩子和家庭一张改变命运的“网”。2006年12月,由伊利援建的“内蒙武川县三圣太村青年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它的建设是将实现团的组织、工作、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基层团组织整体活跃。伊利集团不仅在硬件设施上予以了很大的援助,更重要的是,还将定期开展各项技能培训、科普知识教育、团建工作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青年的致富能力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伊利就是希望通过“授人以渔”的扶志行为,来让农村青年努力掌握致富本领,主动获取致富信息,进而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实现根本上的脱贫致富。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是继年初冰雪冻灾之后,中华大地上面临的又一场天灾。自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的情况时刻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弦。看到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每一个国人的心都揪得紧紧的。伊利作为乳品企业的龙头,作为民族工业的“老大”,在祖国大家庭有难之时,充分表现出了一个“老大”应该有的承当,真正担负起了一个“老大”的职责。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伊利第一时间启动了企业社会责任应急预案。伊利以“早送一包牛奶 多添一份希望”为题向全体员工发布搞震救灾动员令,号召各地工厂从各地紧急调配大量乳品送到灾区,还迅速成立了紧急救援队,直接奔赴灾区为受灾民众提供救援物资。伊利业务团队和德阳地区经销商四川朝阳百发公司、什邡芙蓉百货、绵竹长生奶行主动要求为灾区和受灾员工提供物资供应。积极与四川红十字会、德阳红十字会相关部门联系,主动提供德阳、绵竹、什邡等受灾地区的牛奶供应。德阳业务人员赵志勇、樊华和经销商胡朝根在12日下午5点开始进行装车运输,先后出动4辆货车分两次把上万件牛奶运送到灾区,其中金典、营养舒化奶等新口占到60%以上,所有人员一直奋战到13日上午8点钟,将第一批抗震救灾的伊利牛奶送到了赈灾最前线,将健康和希望送到了灾区。分析:一个企业的存在,绝对不能仅仅以赚钱为唯一目标。除了赚钱之外,企业还应该服务社会、创造文化、提供就业机会、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最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这些都是企业应该具有的目标,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使命。一个企业如果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形成这样的责任感,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一定会有大的发展。作为社会的一员,所有的行为都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同时,一个人还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最终企业也要对社会负责,从而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苏宁电器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不久前,苏宁电器集团再次向南京市政府捐赠200万元、捐助对象是全市13区县的1.3万“三无”对象和五保老人。在捐赠仪式上,张近东董事长说:“苏宁担负起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是对顾客、对员工、对公司负责任。通过捐助社会弱势群体等形式的公益活动,能够弘扬积极、健康、互助、向上的社会风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企业对社会超经济利益的贡献。”2000年12月23日,张近东宣布:苏宁电器设立一笔500万元的教育基金,每年投资兴建2至3所希望小学。这是江苏省目前由私营企业发起出资最大的一笔教育捐赠,令社会各界刮目相看。苏宁电器还与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苏宁希望之星”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出资30万元,帮助全省140名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应届高考学生,为圆他们的大学之梦“雪中送炭”。2003年,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非典。当时,苏宁电器北京连锁店开业不久,就积极投身到这场防治非典的战斗,不但认真做好店内各种防治措施,而且决定向社会献爱心。张近东果断决定向北京市民政部门捐款300万元,4月29日举行了捐款仪式。5月份,苏宁电器向江苏省红十字会捐赠100万元、向南京市鼓楼区政府捐赠100万元、向南京市政府捐赠10万元。短短两个月内,就为抗击非典向北京、南京两地共捐赠560万元!张近东表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抗非”局势非常严峻,在这种大形势下,苏宁作为民营企业中的一员,自认为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出一份力。他还说,“没有国家,没有稳定的社会,企业谈何发展。我们企业,由于不能身在抗非第一线,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当前只有通过捐资捐物。苏宁的行动,完全出自内在的感情,实实在在的事情,希望唤起更多的企业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事情。在这个时候,如果国家真的有需要,如果能为“抗非”做贡献,我愿意把我的企业贡献出来。”分析: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构成企业基本元素的员工其社会身份就是公民,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员工的行为来体现的。通过企业有组织的社工服务活动,能进一步强化每一名员工的“公民意识”,同时也希望感染一大批企业,带动它们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不影响企业发展,反倒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使企业提升资本市场形象、赢得高素质员工、扩大市场等方面获得更多回报,愿意在为人民服务方面投资的企业,也将因此获得更大的创造力、事业心和生产力,这同样是企业未来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作为一个致力于国际化的企业,树立根深蒂固的社会责任意识,将在未来到世界各地发展时,不管其地方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如何,都能够有统一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世界的企业道德标准接轨,帮助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能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志并不是企业家拥有财富的多少,而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企业家的核心价值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茅台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作为在中国白酒行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国有企业,国酒茅台始终不渝地秉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扬民族传统产业、光大民族品牌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了“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并将“为国争光”作为一种追求,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载体和有效途径,提倡“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员工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员工身体力行,关爱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不断提升企业道德水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19982009年,国酒茅台向贵州省困难企业送温暖,为残疾人保障基金、慈善总会、见义勇为基金捐款,开展党建扶贫、希望工程、春晖行动,支持社区建设、参与修建公路等共出资3.09亿元,支持社会文化体育事业和国防事业1.48亿元。2009年,捐资2191.6万元成立以“汇聚爱心,汇聚善心”为宗旨的“心基金”,定向扶助6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救助孤儿和贫困家庭,建设中国特色的捐赠文化。 茅台集团始终遵循“立足茅台,奉献仁怀,厂市同心,共谋发展”的理念,加强与地方及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实现双赢。坚持“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员工价值观,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以“员工互助合作基金”、“115国酒员工爱心基金”、“党员互助基金”、“党建扶贫”、“春晖助学”、“国酒人助学基金”、“菁华基金”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四联四帮”活动,切实为员工群众办实事。各基层组织细化活动任务,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广大员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帮扶、自觉行动,积极投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19982005年,国酒茅台各基层单位组织捐赠 363次、捐款金额768.3万元;20062009年,公司各基层组织自发开展的捐资助学、党建扶贫、修水池建饮水工程、“城乡支部手挽手”帮扶活动 418次、捐款捐物1615.73万元,彰显了国酒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情怀。面对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公司党委、董事会及时下发关于积极参与全省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向全公司发出“献爱心、助抗旱”号召,分别向贵州省慈善总会和仁怀市“抗大旱、保民生”活动捐款 260万元、100万元;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向云南、贵州灾区捐款250万元;国酒茅台各地经销商和片区营销人员为云南旱灾捐款51万元。公司党委领导亲自带队到受灾严重的仁怀市喜头镇、仁怀市鲁班镇星河村和茅台镇太平村、习水县桃林乡了解灾情,把春耕需要的有机化肥和灌溉用水送到农户家中;公司48个基层党组织、12000多名员工积极响应,踊跃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修建人畜饮水工程,送饮用水,捐款、赠送有机肥和生产生活物资等,抗旱扶贫两不误。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上半年公司各基层单位开展抗旱扶贫项目30多个,结对帮扶36个村(组),组织抗旱及扶贫捐款396.826万元。2009年,公司荣膺“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作为白酒行业唯一上榜企业,公司连续5年跻身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分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在享受社会发展赋予的条件和机遇时,也应该主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是企业健康发展和壮大的需要。对企业来说,传统的成本、质量、服务是衡量竞争力的最基本标准,而道德标准正在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和展现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公信,企业才能更被市场青睐,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