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67473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企业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企业所得税会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基础知识 企业所得税 是指对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所得税 第六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一 两法合并的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起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税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 税收收入逐步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八十年代以来所得税改革的三次重大变化1 五法并存阶段全国人大于1980年9月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 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30 另按应纳所得税额附征10 的地方所得税 1981年12月全国人大又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实行20 至40 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 另按应纳税的所得额附征10 的地方所得税 1980年 1981年形成了外资两法 1984年9月 国务院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 草案 和 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 对大中型企业实行55 的比例税率 对小型企业实行10 至55 的8级超额累进税率 1985年4月 国务院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实行10 至55 的超额累进税率 1988年6月 国务院又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税率为35 1984年 1988年形成了内资三法 1980年开始进入五法并存阶段 2 两法并存阶段1991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从而完成了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 从1991年7月1日起施行 1993年12月 国务院将 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 草案 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 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和 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整合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991年 1993年形成了内 外资两法 从1994年开始进入两法并存阶段 3 两法合并2007年3月16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并以主席令第63号发布 标志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终统一 二 两法并存的突出问题 1税基不统一 我国现行税法原则上允许外资企业的成本费用在税前据实扣除 对内资企业却限制扣除 不利于内资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补偿 2税率不统一 根据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测算 2005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24 53 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为14 89 内资企业高出外资企业近10个百分点 说明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着一个严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3优惠政策不统一 在税收优惠方面 外资企业比内资企业享受的面更广 数额更大 从而实际税负更轻 4税制不统一 导致了税收征管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两法并存 导致一些通过 假合资 返程投资 等方式骗取税收优惠的问题屡屡发生 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 两法并存 在对税收征管效率造成损害的同时 也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 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 五个统一 内资企业 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 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 统一税收优惠政策 实行 产业优惠为主 区域优惠为辅 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统一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制度 三 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 两个过渡 对部分特定区域实行过渡性优惠政策 对实行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行过渡措施 三 新企业所得税的特殊变化 改革后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明确了支出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 具体规定了税收优惠的范围和办法 对其他税法规定的问题进行了细化和明确 第二节企业所得税基本法律内容 一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 或者依照外国 地区 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依照外国 地区 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 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场所的 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 场所 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二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 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 就来源于中国境内 境外的所得征税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场所的 应当就其所设机构 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 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 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 场所的 或者虽设立机构 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 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 企业所得税税率 25 1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 的税率征税 2 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 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 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 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的中国境内所得 按1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 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工业企业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其他企业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 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四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一 免征与减征优惠 1 从事农 林 牧 渔项目的所得 免征企业所得税 1 蔬菜 谷物 薯类 油料 豆类 棉花 麻类 糖料 水果 坚果的种植 2 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3 中药材的种植 4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5 牲畜 家畜的饲养 6 林产品的采集 7 灌溉 农产品初加工 畜医 农技推广 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 林 牧 渔服务业项目 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 花卉 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2 海水养殖 内陆养殖 2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 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 居民企业转让技术所有权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 免征企业所得税 超过500万元的部分 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1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 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2008年1月1日 含 之后完成登记注册的国际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取得的所得 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1年至第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 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 加计扣除优惠 1 研究开发费 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 加计扣除 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 摊销 2 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 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 加计扣除 五 创投企业优惠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 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 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当年不足抵扣的 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六 加速折旧优惠 七 减计收入优惠 企业以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材料 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 减按90 计入收入总额 八 税额抵免优惠 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 节能节水 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 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 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 当年不足抵免的 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九 民族自治地方的优惠 十 非居民企业优惠 非居民企业减按1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这里的非居民企业 是指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 场所的 或者虽设立机构 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 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企业 案例导入 立景有限公司的刘经理在看财务人员送来的年度财务报告 发现公司今年亏损50万元 但居然还要缴纳20多万元的所得税 刘总几乎气晕了 亏损已经让人憋气 现在还要交所得税 这会计怎么搞的 他立刻要秘书把财务经理叫来 咆哮着 我们公司又不做假账 账面亏损是真实的 为什么还要缴纳这么多的所得税 所得税 不是所得才要 交税 吗 情境导入 小王接到财会部张经理布置的新任务 该年度公司全年取得以下收入 营业收入5000万元 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租金收入150万元 取得其他收入100万元 当年发生以下支出 各项营运费用支出1500万元 缴纳营业税等税金140万元 支付工资总额500万元 拨付工会经费10万元 福利费支出60万元 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 支付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费20万元 用于职工宿舍建造支出500万元 支付业务招待费40万元 非公益性捐赠款20万元 支付借款利息40万元 向银行拆借800万元资金 使用1年 银行贷款年利率5 我们就先搞清一些概念再作计算吧 第三节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 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 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计税依据的确定1 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一 收入总额的确定 1 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获得的 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2 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 船舶 飞机 以及从事建筑 安装 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 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 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 3 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 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 4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及将货物 财产 劳务用于捐赠 偿债 赞助 集资 广告 样品 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 应当视同销售货物 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二 不征收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1 财政拨款 2 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 3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1 国债利息收入 2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 红利等权益性收益 3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与该机构 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组织的收入 三 扣除项目 销售成本 销货成本 业务成本以及其他耗费 销售 经营 费用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企业缴纳的各项税金及附加 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 毁损 报废损失 转让财产损失 呆账损失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扣除的基本原则 相关性原则 税前扣除必须从根源和性质上与收入相关 收入相关性 合理性原则 符合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 合法性原则 非法支出不能扣除 配比原则 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 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确定性原则 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 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 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前者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后者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应当分期扣除或计入有关资产成本 其他要求 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 费用 税金 损失和其他支出 不得重复扣除 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资产在以后年度全部收回和部分收回时 应计入当期收入 有些费用必须符合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有些费用必须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 1 工资 薪金支出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 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 工资 薪金支出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 包括基本工资 奖金 津贴 补贴 年终加薪 加班工资 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 职工福利费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1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 薪金总额14 的部分准予扣除 2 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 不超过工资 薪金总额2 的部分准予扣除 3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 薪金总额2 5 的部分准予扣除 工资 薪金总额 是指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 薪金总和 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 职工教育经费 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 医疗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 工伤保险费 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例1 某企业2009年应付符合合理性标准的职工工资300万元 实际为本企业雇员支付工资300万元 奖金40万元 地区补贴20万元 基本社会保险10万元 当年职工福利费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可在所得税前列支的限额是多少 3 社会保险费 1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 五险一金 即基本养老保险费 基本医疗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 工伤保险费 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准予扣除 2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补充医疗保险费 在国务院财政 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 准予扣除 3 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符合国务院财政 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商业保险费准予扣除 4 企业参加财产保险 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 准予扣除 5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 不得扣除 例2 以下保险费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有 A 企业为职工支付的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补充养老保险 B 企业为职工支付的省级政府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C 企业为其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养老分红型保险费 D 企业为其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家庭财产保险费 AB 4 利息费用 1 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 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 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 2 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 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可据实扣除 超过部分不许扣除 某公司2009年度 财务费用 账户中利息 包括以年利率8 向银行借入的9个月期的生产用300万元贷款的借款利息 也包括10 5万元的向非金融企业借入的与银行同期的生产周转用100万元资金的借款利息 该公司2009年度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利息费用是多少 例3 5 业务招待费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按照发生额的60 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的5 这里的销售 营业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以及根据税法规定确认的视同销售收入 例4 某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 当年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30万元 该企业可在所得税前列支的业务招待费是多少 20万元 因此税前可列支的业务招待费为18万元 6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 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 的部分 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 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对化妆品制造 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 不含酒类制造 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30 的部分 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和业务宣传费 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广告费支出不同于赞助支出 企业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要符合下列条件 广告是通过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 已实际支付费用 并已取得相应发票 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 例5 某企业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 当年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30万元 广告费240万元 业务宣传费80万元 则2009年可在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 广告费和宣传费合计是多少 业务招待费扣除60 即30 60 18万元 扣除限额 2000 5 10万元 因此只能扣10万元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 2000 15 300万元 实际发生320万元 因此可扣300万元 合计10 300 310万元 7 公益性捐赠支出 公益性捐赠 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 公益性群众团体或者县级 含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用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 的部分 准予扣除 年度利润总额 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 企业发生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特定事项的捐赠 准予据实全额扣除 例6 某企业按照政府统一会计政策计算出利润总额300万元 当年通过政府机关对受灾地区捐赠50万元 其当年公益性捐赠可税前扣除多少 扣除限额 300 12 36万元 50万元 因此可扣除的公益性捐赠为36万元 例7 企业按照政府统一会计政策计算出利润总额300万元 当年直接给受灾灾民发放慰问金10万元 通过政府机关对受灾地区捐赠30万元 当年可在税前扣除的捐赠额是多少 直接捐赠 不得在税前扣除 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 300 12 36万元 30万元 可全部扣除 四 不得扣除的项目 1 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2 企业所得税税款 3 税收滞纳金 4 罚金 罚款和被没收财务的损失 5 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 6 赞助支出 7 未经核定的准备金 8 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 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性权使用费 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不得扣除 9 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税法规定 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 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 可以逐年延续弥补 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答 应纳企业所得税 40 25 10万元 五 亏损弥补 某工业企业为居民企业 假定2008年经营业务如下 产品销售收入为560万元 产品销售成本400万元 其他业务收入80万元 其他业务成本66万 固定资产出租收入为6万元 非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32 4万元 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86万元 其中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为30万元 财务费用20万元 营业外收入10万元 营业外支出25万元 其中含公益捐赠18万元 要求 计算该企业2008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1 560 80 6 34 10 400 32 4 66 86 20 25 60 6 万元 2 技术开发费调减所得额 30 50 15 万元 3 捐赠扣除标准 60 6 12 7 27 万元 实际捐赠额18万元大于标准7 27万元 按标准额扣除 捐赠额应调增所得额 18 7 27 10 73 万元 4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60 6 15 10 73 25 14 08 万元 2 间接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直接法计算企业所得税时 由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另一种方法称为间接法计算企业所得税 这种方法建立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 进一步调增 调减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计算企业所得税 间接计算企业所得税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增加额 纳税调整减少额 会计利润 收入总额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税金 营业外支出 资产减值损失 纳税调整增加额 纳税调整减少额 会计利润 收入总额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税金 营业外支出 资产减值损失 纳税调整增加额 1 会计利润计算中已扣除 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部分 2 会计利润计算中已扣除 但税法规定不得扣除的项目金额 3 未计或少计的应税收益 纳税调整减少额 1 弥补以前年度 5年内 未弥补亏损额 2 减税或免税收益 3 境内联营企业返回利润 境外企业先从会计利润中调减 再还原成税前所得并入应纳所得税 二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计税基数 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调增 调减得出就纳税所得额 然后乘以适用税率 就是应纳所得税额 二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区别 应纳税所得额 是用来直接乘以税率的基数 应纳所得税额 就是要交纳的税款 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六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 会计利润总额 2500 70 1100 670 480 60 40 50 170万元 2 广告费扣除限额2500 15 375万元 在会计利润中扣除了450万元 多扣75万元 因此应调增所得额 3 业务招待费扣除额15 60 9万元 扣除限额为2500 5 12 5元 会计利润中扣除了15万元 所以应该调增所得额6万元 4 捐赠支出扣除限额 170 12 20 4 在会计利润中扣除了30万元 所以应调增所得额9 6万元 5 税收滞纳金不得扣除 应调增所得额6万元 6 三费 扣除限额为150 2 14 2 5 27 75 会计利润中扣除了3 29 32万元 多扣4 25万元 应调增所得额4 25万元 7 应纳所得额 170 75 6 9 6 6 4 25 270 85万元 8 应纳所得税 270 85 25 67 71万元 例2 一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实现税前收入总额2000万元 包括产品销售收入1800万元 购买国库券利息收入100万元 发生各项成本费用共计1000万元 其中包括 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200万元 业务招待费100万元 职工福利费50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20万元 工会经费10万元 税收滞纳金10万元 提取的各项准备金支出100万元 另外 企业当年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500万元 购置完毕即投入使用 问 这家企业当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额是多少 假定企业以前年度无未弥补亏损 1 计算企业的应税收入总额 因为按税法规定 国债利息收入属免税收入 所以 企业应税收入总额 2000 100 1900万元2 计算企业税前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 按税法规定 合理的工资薪金是允许税前据实扣除的 业务招待费只能按实际发生数的60 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 职工福利费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 扣除 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薪金总额的2 5 扣除 工会经费按工资薪金总额的2 扣除 税收滞纳金属于不得税前扣除项目 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也不得税前扣除 因此 该企业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1000 100 1800 5 50 200 14 20 200 2 5 10 200 2 10 100 756万元 3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因为企业以前年度无未弥补亏损 所以 企业2008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1900 756 1144万元4 确定企业的适用税率 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5 由于企业当年购置并实际使用了税法鼓励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 因而可以实行投资抵免 首先需要计算投资抵免前企业的应纳税额 1144 15 171 6万元 例3 某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一个分公司 该公司可在中国境内独立开展经营活动 2008年该公司在中国境内取得营业收入200万元 发生成本费用150万元 其中有20万不得税前扣除 假定该分公司不享受税收优惠 该分公司2008年在中国应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 例4 某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长驻代表机构 2008年该外国公司与中国一家企业签定技术转让协议 合同约定技术转让费100万元 技术转让费所适用的中国营业税税率为5 则该分外国公司应为该笔技术转让费在中国缴纳多少企业所得税 三 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 是指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 不包括减免税或纳税后又得到补偿以及由他人代为承担的税款 但中外双方已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 按协定的规定执行 抵免限额 境内 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 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 境内 境外所得总额计算出抵免限额与已交所得税比较 二者取小 某企业2008年度境内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 适用25 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另外 该企业分别在A B两国设有分支机构 我国与A B两国已经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在A国分支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元 A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 在B国的分支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 B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 假设该企业在A B两国所得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按A B两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一致 两个分支机构在A B两国分别缴纳了10万元和9万元的企业所得税 要求 计算该企业汇总时在我国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1 该企业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境内 境外所得的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100 50 30 25 45 万元 2 A B两国的扣除限额 A国扣除限额 45 50 100 50 30 12 5 万元 B国扣除限额 45 30 100 50 30 7 5 万元 在A国缴纳的所得税为l0万元 低于扣除限额12 5万元 可全额扣除 在B国缴纳的所得税为9万元 高于扣除限额7 5万元 其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1 5万元当年不能扣除 3 汇总时在我国应缴纳的所得税 45 10 7 5 27 5 万元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1 某公司2008年度实现会计利润总额25万元 经某注册会计师审核 财务费用 帐户中列支有两笔利息费用 向银行借入生产用资金200万元 借用期限6个月 支付借款利息5万元 经过批准向本企业职工借入生产用60万元 借用期限10个月 支付借款利息3 5万元 该公司2008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万元 A 21 B 26 C 30 D 33 B 银行利率为 2 5 200 5 支付职工利息可以扣除的限额为60 5 12 10 2 5万元 多扣1万元 因此需要调增应税所得额1万元 2 某外商投资企业2008年度利润总额为40万元 未调整捐赠前的所得额为50万元 当年 营业外支出 帐户中列支了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公益性捐赠5万元 该企业2008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A 12 5万元 B 12 55万元 C 13 45万元 D 16 25万元 捐赠扣除限额为40 12 4 8万元 多扣0 2万元 因此所得额应调增0 2万元 应纳所得税为 50 0 2 25 12 55万元 B 3 下列利息收入中 不计入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是 A 企业债券利息 B 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收入 C 购买国库券的利息收入 D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4 企业缴纳的下列税种 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 不准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的是 A 增值税 B 消费税 C 营业税 D 土地增值税 5 纳税人通过国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 国家机关的公益 救济性捐赠 在年度 12 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A 收入总额 B 利润总额 C 纳税调整后所得额 D 应纳税所得额 C A B 6 下列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30 的部分 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的有 A 酒类制造 B 医药制造 C 饮料制造 D 洗涤品制造 BC 二 判断题1 某设备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 广告费支出为52万元 另知2007年广告费超标准90万元 当年所得税前没有扣除 则2008年税前准允扣除的广告费为142万元 2008年广告费扣除限额为1500 15 225万元 本年实际支出52万元 上年度未扣除的可结转至本年度扣除 因此本年度扣除52 90 142万元 对 2 纳税人在生产 经营期间的借款利息支出作为费用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 可以按实际发生数扣除 错 3 年度终了 某企业填报的利润表反映全年利润总额为 17万元 因此 当年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错 4 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 非广告性质的赞助费不允许税前扣除 广告宣传费可以在税前正常列支 错 1 某公司2008年实行营业收入860万元 营业成本320万元 税金及附加35万元 投资收益6万元 其中国库券利息收入4万元 金融债券利息收入2万元 营业外收入20万元 营业外支出85万元 其中赞助某协会80万元以及因支付某人咨询费2万元代扣个人所得税未缴纳而被税务机关罚款3万元 管理费用280万元 财务费用150万元 公司计算的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 860 320 35 6 20 85 280 150 16万元应纳所得税 16 25 4万元 分析是否正确 分析 1 国库券利息收入4万元属于免税收入 调减应纳税所得额4万元 2 赞助支出不得抵扣 应调增应纳所得额80万元 3 行政罚款不得抵扣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 4 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6 4 80 3 95万元 5 应纳所得额 95 25 23 75万元 三 计算题 2 某市家用电器生产企业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 2008年发生相关业务如下 1 销售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额8000万元 债券利息收入240万元 其中国债利息收入30万元 应扣除的销售成本5100万元 缴纳增值税600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60万元 2 发生销售费用1400万元 其中广告费用1250万元 发生财务费用200万元 其中包括从非金融机构借款2000万元所生的利息160万元 同期银行利率为6 发生管理费用1100万元 其中发生新产品 新工艺研制而实际支出研究开发费用400万元 3 2006年度 2007年度经税务机关确认的亏损额分别为70万元和40万元 计算 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销售费用 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财务费用 3 计算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 4 计算2008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1 准予扣除的销售费用 1400 1250 8000 15 1350万元 2 准予扣除的财务费用 200 160 2000 6 160万元 3 应纳税所得额为 8000 240 30 5100 60 1350 160 1100 400 50 240万元弥补06 07年度亏损后的所得额为240 70 40 130万元 4 应纳所得税额 130 25 32 5万元 第三节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 企业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 比较列示资产 负债按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 对两者之间的差额 形成应纳税暂时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1 应付税款法2 纳税影响法1 递延法2 债务法 我国 二 暂时性差异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1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即应纳差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所得税所得额 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2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即可抵差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所得税所得额 将导致产生可抵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三 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计税基础 会计 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 税收 成本扣除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如 1 固定资产 会计 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税收 固定资产原价 税收累计折旧2 无形资产会计 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 不摊销税收 按照10年期限进行摊销3 以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会计 公允价值税收 账面余额 例题 固定资产原价120万元 假设会计折旧年限为4年 税法折旧年限为3年 不考虑净残值 会计与税法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则会计上每年计提30万元的折旧 税法上每年计提40万元的折旧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确定的举例说明 例题 第一年年末 计税基础 80万元 或者 120 40 80万元第二年年末 计税基础 40万元 或者 120 80 40万元第一年年末 账面价值 120 会计累计折旧30 90万元第二年年末 账面价值 120 会计累计折旧60 60万元 账面价值 实际成本 会计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 实际成本 税法累计折旧 例题 甲企业于20 6年1月1日取得的某项无形资产 取得成本为600万企业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 无法合理预计其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20 6年12月31日 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未发生减值 甲企业在计税时 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10年的期间摊销 有关金额允许税前扣除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确定的举例说明 例题 会计上将该项无形资产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在未发生减值的情况下 其于20 6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取得成本600万元 该项无形资产在20 6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为540万元 600 60 例题 20 8年10月20日 A公司自公开市场取得一项权益性投资 支付价款800万元 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20 6年l2月31日 该项权益性投资的市价为880万元 金融资产计税基础确定的举例说明 例题 账面价值 期末市价880万元计税基础 成本800万元 四 负债的计税基础会计 账面价值税收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如 1 预计负债2 预收账款3 应付职工薪酬4 其他负债 例题 甲企业20 8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利润表中确认了200万元的销售费用 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 当年度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 假定按照税法规定 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预计负债计税基础确定的举例说明 计税基础 200 200 0万元账面价值 200万元 例题 A公司于20 8年l2月20日自客户收到一笔合同为1000万元 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 将其作为预收账款核算 假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 该项款项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税 预收账款计税基础确定的举例说明 计税基础 1000 1000 0账面价值 1000万元 对于预收款项产生的负债 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不征税的金额 注 五 特殊项目产生暂时性差异1 不符合资产 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中的资产和负债1 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2 超标的广告费2 税法规定可以后年可弥补亏损3 企业合并取得的资产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接上例 第一年年末 计税基础 80万元 或者 120 40 80万元第一年年末 账面价值 120 会计累计折旧30 90万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举例说明 账面价值90万元大于计税基础80万元 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接上例 A公司于20 8年l2月20日自客户收到一笔合同为1000万元 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 将其作为预收账款核算 假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 该项款项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税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举例说明 计税基础 1000 1000万元 0账面价值 1000万元 负债账面价值1000万元大于其计税基础 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七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一般原则1 资产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2 税法规定可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 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3 企业合并 可相互抵扣暂时性差异 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4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二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一般原则除明确规定的可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情况外 企业对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时增加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 八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 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 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计算结果为正 为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结果为负 为递延所得税收益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 确定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算应交所得税 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 符合条件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符合条件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前会计利润 确定资产 负债的计税基础 所得税费用 确定暂时性差异 九 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 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 即为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1 确认所得税费用借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2 期末 应将其科目的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借 本年利润贷 所得税费用结转后 所得税费用 科目应无余额 综合举例 假定甲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0 8年利润总额为750万元 该企业当年会计与税收之间差异包括以下事项 1 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 2 税款滞纳金60万元 3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60万元 4 提取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 5 因售后服务预计费用100万元 计算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利润总额750万元 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 税款滞纳金6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60万元 提取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 因售后服务预计费用100万元 1000万元应交所得税 1000万 25 250万元 综合举例 甲企业20 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情况如下 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差异应纳税可抵扣交易性金融资产26000002000000600000存货20000000220000002000000预计负债100000001000000总计6000003000000 综合举例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3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表日应有金额 300万 25 75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6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日应有金额 60万 25 15万元假设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为0 则本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 递延所得税负债15万 20 8年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 所得税费用1900000递延所得税资产750000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250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150000 20 9年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情况如下 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差异应纳税可抵扣交易性金融资产280000038000001000000存货2600000026000000预计负债6000000600000无形资产200000002000000总计20000001600000 3 企业会计准则 所得税 分析 1 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 25 50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5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352 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0万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160 25 40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75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35 3 企业会计准则 所得税 假定20 9年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万元 则 应交所得税 2000 25 500万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时 借 所得税费用5700000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500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350000递延所得税资产35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