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情教案.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72756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省情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南省省情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南省省情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省情教案(上) 第一课时目标 了解河南省的历史概况和经济状况,增强自豪感,理解河南今后的发展方向。重点 河南历史文化, 矿产,区位优势难点 中原崛起的历史任务教学过程 一 河南省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河南地处祖国腹地,古为“豫州”,又有“中州”、“中原”之称。全省现有17个省辖市、1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768万。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先后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8大古都河南有4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河南还是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堪称中国功夫的故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刘秀、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等。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安阳殷墟被国家文物部门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今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嵩阳书院、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开封铁塔等古建筑群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自然风光兼具北雄南秀,比较有名的风景区有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南阳宝天曼、鲁山石人山、嵩县白云山等景区。矿产资源丰富。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多年来,河南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肉类等产量稳居全国前3位。全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157种,探明储量的有81种,其中居全国首位的有钼矿、蓝晶石、天然碱等8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河南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493条,分属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其中黄河横贯河南中部,境内干流700多公里,淮河发源于河南,境内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3%。区位优势明显。河南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通道和通讯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全国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贯穿我省的就有“三纵三横”,境内铁路通车里程3898公里。截至去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78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95万公里。有郑州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郑州出口加工区。穿越河南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陆续兴建,进一步彰显了河南的区位优势。市场潜力巨大。河南已建成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000多个,其中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的达到107个,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流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省形成了以大型连锁企业为龙头,大型批发市场为骨干,多业态、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体系。郑州商品交易所已成为全国粮油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和价格中心,“郑州价格”是世界粮油交易市场的重要参考价格之一。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薄弱环节、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0587亿元,居全国第5位,成为全国六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之一;人均生产总值11346元,超过1000美元。粮食总产量今年突破了1000亿斤大关,已连续8年居全国第1位;财政收入1081.9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37.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71元。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的同时,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重大转变,踏上了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跨越的新征程。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达9012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居全国第5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8亿元,增长30%,增速连续31个月在25%以上。(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继续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11亿斤,增长10.3%,再创历史新高;粮食增产量占全国粮食增产量的30%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新贡献。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优质专用粮食播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61%,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4612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61.4%。畜牧业稳步发展,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禽蛋产量和牛奶产量分别增长7.2%、8%和40%。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十县百乡千村”试点工程逐步展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二)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省上下深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005亿元,同比增长23%,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国第6位;主营业务收入9571亿元,增长40.7%,增速居全国第3位;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为1208亿元和703亿元,均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分别增长62.2%和76.8%,在全国总量居第7位、增速居第2位。重点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壮大,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今年全省有25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居中西部首位,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超2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三)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发展加快。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召开服务业和建筑业发展大会,积极谋划、强力推动服务业和建筑业发展。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28.31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旅游、现代物流、会展业、邮政、电信等行业快速发展,全省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0.5%、30.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10.2%、19.8%;邮政业务和电信业务总量分别增长13.2%、28.8%。建筑业发展迅速,全省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845.46亿元,增长44.7%,同比提高22.2个百分点;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64.64亿元,增长10.5%。(四)宏观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我们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坚决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积极清理新开工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0亿元,增长44.2%,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幅比8月份回落16.3个百分点。国家重点监测的铝冶炼、炼钢、炼铁、焦炭投资同比下降3%、23.6%、50.8%和5.7%,而国家鼓励发展的机械、电子、食品等行业投资增幅均在60%以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4%,增幅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商品房价格稳中有降,9月份当月商品房平均售价分别比8月和7月当月平均售价下降1.5%和2%。出口增长方式继续转变,前三季度外贸出口增长28.1%,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增长50%以上,而铝及铝材、钼砂矿等资源型产品出口分别下降10.5%,26.9%。(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我们不断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推动中原城市群、其他地区性中心城市、各县(市)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前三季度,全省18个省辖市生产总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21%以上,14个市利润增长超过50%。中原城市群9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增长23.5%和73.6%,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67.2%和62%。全省108个县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1.6%,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62个县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5个县市超5亿元。(六)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取得较好成效。我们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的管理,出台了节能降耗的政策,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前三季度,全省单位生产总值电耗同比下降3%,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同比下降14.2%。6个流域和5个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全省共关闭取缔重污染企业或生产线946家,停产或限产治理1083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前10个月,全省地表水责任断面水质量达标率为93.9%,省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8%,同比分别提高11个和2个百分点。(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扩容工程取得新成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8.5%,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一批贫困县医院和800多所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县级“两馆”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八)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6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4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得到城市低保救助的居民135万人、农村低保救助农民200.11万人。省委、省政府今年确定要为群众办的实事如改水、改厕、改气、修路等十件实事得到较好落实。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我省经济发展还面临较多困难和问题,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人均发展水平低的基本省情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三农”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城乡发展差别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就业压力大,社会事业发展不足,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等,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大力气认真解决。三、中原崛起的历史任务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从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河南省委立足实际,于2003年提出了中部崛起的远景目标,这一目标得到了全省上下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前不久,我省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快中原崛起的历史性任务,明确提出中原崛起与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部署相统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一致,是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在内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实现中原崛起,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工业化,人均生产总值等主要发展指标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成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成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会议确定,今后五年我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努力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总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达到两万亿元左右,人均达到两万元左右;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转变增长方式取得突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取得实质进展;社会全面进步,和谐中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快中原崛起这一主题,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两大跨越”是指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两大建设”是指努力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两大建设”是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和坚强保证,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河南发展未来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团结奋进的大会,必将对我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南全省上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一定能够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一定能够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课时课题 焦作青龙峡 目标 了解中原第一大峡谷焦作青龙峡重点 青龙峡美景难点 青龙峡植被状况教学过程 河南焦作青龙峡风景名胜区有“中原第一大峡谷”之美誉。青龙峡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焦作市北部25公里处的深山区,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这里气候独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处天然“氧吧”,是原始生态旅游的最佳去处。 景区距焦作市区33公里,面积约108平方公里,由7大游览区共计100多个景点组成,景区内峡长谷幽,山青水碧,群峰竞秀,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植被繁茂,气候独特,峰、崖、岭、台、石各有千秋,泉、潭、瀑、溪、洞各具特色,秀色天成,堪称山水画廊。 青龙峡风景名胜区集峰、崖、岭、巅、台、沟、涧、川、瀑、洞等地貌于一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主峰青龙峰海拔高达1323米,站在岭巅,大有“举目四观天下小”之感慨。景区内青龙峡和净影峡两个大峡谷各具特色,使人神迷。青龙峡长约7.5公里,峡谷内潭多水美、形状万千,有“百潭峡谷”之美誉。净影峡长22公里,净影河水流平缓、清澈见底,峡谷之中山体俊秀、婀娜多姿。此外,景区内还有着独特的溶岩景观,共有大小溶洞20余处,主要有青龙洞、黄龙洞、两亲家洞、三官洞等,这些溶洞地貌奇特,形态各具,使人称奇,令人叫绝,近年来,来河南焦作青龙峡风景名胜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青龙峡看谷不见谷,闻水不见水。站在峡谷顶部俯瞰青龙峡,但见峡谷之上群峰对峙,错落有致,云萦雾绕,烟波浩淼,且能够听到悦耳的鸟鸣和涓涓的流水声,但无论站在哪个位置,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看清峡谷的全部,无法看到水流的方向,看谷不见谷,闻水不见水,恍如梦境。 青龙峡天然雕饰,富于意蕴。在长约7.5公里的峡谷底部,泉潭瀑溪放眼皆是,一泉一景,一潭一色,一瀑一姿,一溪一态,潭潭相映,瀑瀑相连,喷珠溅玉,色泽如绘,原始的古朴和生命的灵动在这里演绎得活灵活现:那波澜壮阔的望龙瀑,那神奇独特的倒流泉,那妙不可言的七彩潭,那堪称一绝的“石上春秋”,那独具特色的溶洞景观,再加上天然原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一幅幅极富创意的山水画卷。青龙峡风景名胜区已被定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是河南唯一的省级峡谷型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原第一峡”。 青龙峡景区的入口和出口都在山顶上的陪嫁妆村前。从入口处往下走大约一公里的台阶路,才能走到青龙峡谷底。主峰青龙峰海拔高达1323米,苍山翠岭雄奇险秀。幽谷内奇峡泉壑争流,万年溶洞奇异神秘,千年古树相映生辉,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青龙峡谷长约7.5公里,峡谷内潭多水美、形状万千。净影峡长22公里,净影河水流平缓、清澈见底,峡谷之中山体俊秀、婀娜多姿。两峡谷碧水清流蜿蜒跌宕,瀑布深潭星罗棋布,分别有“百潭峡谷”和 “北方小桂林”的美誉。此外青龙峡有青龙洞、黄龙洞、三官洞等20余处溶洞景观,溶洞地貌奇特,洞中石钟乳、石笋遍布,形态各异、景色之奇令人拍案叫绝。青龙峡风景名胜区植物生长茂密,成份复杂,达80类60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95%。这里有国内罕见的千年榔树、千年牛荆和寄生树等古树名木,有油松、侧柏等常绿树种以及鸡头参、山药等野生山珍,故这里又有“聚宝盆”之美誉。风景名胜区原始植被完整,植物生长茂密,成份复杂,达80类600余种,原始森林、次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超过90。千年榔榆林、千年牛荆、千年白皮松和寄生树等古树名木,风姿绰约;还有鸡头参、山药等野生山珍。野生动物猕猴、黄鹿、黄尾锦鸡、金钱豹等常常嬉戏其间,一派自然原始风光;这里又有“聚宝盆”之美称。景区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争奇斗妍,漫山遍野,蝶去蜂来;夏天苍山峻岭,烟云缭绕,重峦叠嶂,积翠凝蓝;秋天红叶遍山,硕果满枝,红黄绿橙,色彩斑斓;冬天则榔榆傲雪,万山幽静。 在青龙峡看日出、游峡谷、观猕猴、探溶洞、攀岩、避酷暑、访古猎奇等等使人有回归大自然之感。 雨后的青龙峡景区被浓雾笼罩着,10米处的景物就不见其影了。这更给险峻的青龙峡增添了一种神秘的、变幻莫测的感觉。脚下的台阶是青石铺就,顺着山势往下,变得越来越陡峭了,有时直觉是在略有倾斜的“天梯”上往下行,看前边的人就在自己的“脚下”往下行,植被的颜色渐绿,可能是与气候温差有关吧,一些植物,竟比山上旺盛了许多。在山背的路边,景色秀丽,那些被称作次生林的乔木、灌木树种都拼命地伸长身子,去追逐那难以见到的阳光;无数的山菊花一簇簇、一团团、一片片地开在树下、山上、悬崖上,黄灿灿的十分灿烂。难怪我们走在山道上,鼻端不时能闻到那浓郁的菊香。当下到离峡谷底尚有三百多米之处时,我们竟钻到了浓雾的下面,渺如轻烟似的云雾在游人上空盘旋、变幻、游荡游人眼前豁然开朗,一道“山门”耸立在游人面前。山坡上的树木景物十分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峡谷底的乱石、流水清晰可见。在山坡上,层林尽染,满山的植被在深秋中显现出斑斓色彩。绿色的松柏,黄色的椿树、洋槐;更多的则是红色的槭树、黄栌。青龙峡谷底有两个多小时的行程,谷底宽窄不等。也许深秋是枯水季节,谷底那水流蜿蜒曲折、潺潺不断,乱石中那无数个瀑布汇成的水流顺着山涧向下流经无数个山谷后注入群英湖。两岸山壁上的山石被水流冲磨得平平的,那可能是远古年代汹涌澎湃的水流给青龙峡刻下的历史痕迹吧顺着峡谷逆水前行,几个瀑布几乎相连的特殊景观吸引了不少游人;旺荣瀑布约有二三十米宽,落差也有五六米高,它那宏大的气势,宽窄并存在的数条水流形成了一个宽大的瀑布。下面又有一条米把高的落差,形成了一个新瀑布。瀑布下面与水潭毗邻的河滩成为游人的“广场”,游人在这里歇息、就餐、摄影、嬉戏,久久不愿离去青龙峡谷内,一个个水潭,清澈见底,大小不一,潭底的水湛蓝、湛蓝青龙峡景区好看的山峰连绵不断,什么鲁迅峰、骆驼峰、擎天峰、望亲峰、蛤蟆峰、脚掌峰。望亲峰更似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微扬着胡须翘首望着山外的亲人,恰是山民世世代代对山外精彩世界的祈盼;蛤蟆峰好像一个惟妙惟肖的“蛤蟆”,望着蓝天上掠过的天鹅垂涎三尺?脚掌峰真像一个劳动者的大脚,脚指直直的指向天空,那不就是大禹治水时累了躺在峰顶小酣?!站在河滩中遥望群山,有时云雾在山间天空移动时,时隐时现的山峰被游人疑为张牙舞爪、腾空欲上九重天的青龙;当云雾围绕在山腰时,就像给大山围的一条玉带;当团团云雾遮盖了山 的大部分山峰时,就会令人想起怀抱琵琶半遮面的迷人意境第三课时课题 云台山 目标 了解中国河南省焦作修武县云台山美景 重点 云台山风景特色难点 云台山的形成教学过程云台山古称:“覆釜山”,又因山岳高峻,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又名云台山.云台山属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因山势险峻,主峰孤峦秀矗,形似一口巨锅,兀覆在群峰之上,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得名云台山。近年来,来河南焦作云台山风景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太行山风景名胜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四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30公里的修武县境 内。北邻山西省,东接辉县市,西与方山对峙,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有大小名峰三十六座,峰峦叠翠,雄奇险秀。春日山花烂漫,夏季满目苍 翠,秋季红叶似火,冬天苍茫雄劲。风景之美,兼有泰岱之雄、华岳之险、峨嵋之秀、黄山之奇、青城之幽于一身。 景区面积平方公里,含老潭沟、小寨沟、温盘峪、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十大景点。(2)云台山在元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营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 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四百多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以及茱萸、连翘、天麻、当归等二百多种。唐朝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丹,至今这一带山区还流传着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云台山区各种地方特产,与秀美的山水同享盛名。这里有被列为国家优良羊种的修武黑山羊,个大肉多,体质健壮,肉鲜香细腻,且无膻味。其营养价值很高,有较强的益气补肾,祛寒暖胃功能,为老年人和久病弱者的滋补佳品。另外,还有十足全虫、白山药、山木耳等,均别有特色,远近闻名。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造就了钟灵毓秀的云台山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山区人民,民风淳朴,向往真、善、美,对云台山有着深厚的情感。一道泉流,一块石头,在他们眼里都成了有血、有肉、有活泼生命的东西,并把他们溶进自己的思想情感,编织出许多神奇美妙的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寄托了云台山人民对社会生活现象的爱憎情感与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欢迎各地游客来河南焦作云台山风景区旅游。 第四课时 课题 河南名胜皇帝故里 目标 了解黄帝故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点 了解黄帝故里是国家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难点 景区构成教学过程 黄帝故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拜祖仪式和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轩辕路北,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历代都有修复。 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 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后建有黄帝宝鼎坛,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万年历史故事;两侧立有56个民族图腾玉柱;鼎坛四周建有楹联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在鼎坛的北面是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轩辕丘一侧,建有黄帝文化艺术苑,荟萃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 有众多史料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建都在河南新郑,故河南新郑也是黄帝故里! 明大明一统志:“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现存于轩辕故里祠的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大殿碑记曰:“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迹,乃当年故址!后成了旅游景区,每年农历三月三都有亿万炎黄子孙来此寻根拜祖!06年4月1日起景区门票免费。主要景观 黄帝故里景区分五个部分组成。整个景区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前门区“秀”:中华第一古枣树、银杏树、国槐、松柏苍郁参天。盘龙二石坊跨甬道南北峙立。中华第一桥轩辕桥古朴典雅,姬水河潺潺横流,乾坤晷盘屹立中道,中华第一碑华夏祖石碑立于前门东侧,展示中华人文荟萃。祠殿区“神”:中华第一祠黄帝故里祠,正殿中央塑有中华第一大帝轩辕黄帝塑像,两配殿分塑黄帝元妃嫘祖、次妃嫫母像。鼎坛区“雄”:有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鼎坛、回廊。鼎坛树九鼎,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5米,重24吨。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坛四周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轩辕丘区“圣”:轩辕丘高19米,长100米,丘内建有中华第一宫轩辕宫,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黄帝出生地。黄帝文化艺术苑区“趣”:有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展示。旅游攻略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后建有黄帝宝鼎坛,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万年历史故事;两侧立有56个民族图腾玉柱;鼎坛四周建有楹联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在鼎坛的北面是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轩辕丘一侧,建有黄帝文化艺术苑,荟萃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黄帝故里景区热忱欢迎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旅游观光。最佳出游时间:郑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五年级省情教案(下) 第1课时课题 了解登封观星台的历史 目标 了解河南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理解观星台的文化价值重点 观星台的历史难点 观星台的构造教学过程 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7.5公里的告城镇,北依嵩山,南望箕山,处颍河之滨,地望十分优越,曾是古代阳城所在地。前后院落共分照壁、山门、垂花门、周公测影台、大殿、观星台、 螽斯殿等七进,院内复制安装各种天文仪器十多种。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时代早、保护较好的天文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现存较早天文科学建筑物,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牧业生产,任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进行历法改革。首先,让郭守敬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然后又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经过几年的辛勤观测推算,终于在18年(公元1218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2425日,合365天5时49分12秒,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里历,一秒不差,但格里历是1528年由罗马教皇改革的历法,比授时历晚三百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期相比,授时历仅差26秒。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 “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对于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各种天文仪器:沈括浮漏,正方案,仰仪,景符,日晷,观星台现为对外开放的文物旅游景点。中国古代天文观测台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15公里的告成镇北,东经11308306315,北纬342416913。中国历代许多天文学家曾到这里进行过天文观测。周礼地官司徒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古“影字”,下同),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东汉郑玄在注释中引用郑众的话说:“土圭之长,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今观星台南20米处,尚保存有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由天文官南宫说刻立的纪念石表一座,表南面刻“周公测景台”五字。表高196.5厘米,约为唐小尺8尺,表下石座上面北沿6.637厘米,切近唐小尺1.5尺,故知此表在规制上与周礼所载土圭测景说相近。现存观星台创建于元朝初年,距今约七百年。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观星台系砖石混合建筑结构,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室统高12.62米。顶边各长8米多,基边各长16米多,台四壁明显向中心内倾,其收分比例表现出中国早期建筑的特徵。台顶小室是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修葺时所建。台下北壁设有对称的两个踏道口,人们可以由此登临台顶。在环形踏道及台顶边沿筑有1.05米高的阶栏与女儿墙,皆以砖砌壁,以石封顶。为了导泄台顶和踏道上的雨水,在踏道四隅各设水道一孔,水道出水口雕作石龙头状。台的北壁正中,有一个直通上下的凹槽,其东西两壁有收分,南壁上下垂直,距石圭南端36厘米。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所以又称“量天尺”。它的表面用36方青石板接连平铺而成,下部为砖砌基座。石圭长31.196米,宽0.53米,南端高0.56米,北端高0.62米。石圭居子午方向。圭面刻有双股水道。水道南端有注水池,呈方形北端有泄水池,呈长条形,泄水池东西两头凿有泄水孔。池渠底面,南高北低,注水后可自灌全渠,不用时水可排出。泄水池下部,有受水石座一方,为东西向长方形,其上亦刻有水槽一周。中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元初对古代的圭表进行了改革,新创比传统“八尺之表”高出五倍的高表。它的结构和测影的方法原理在元史天文志中有较详细的记述。当时建筑在元大都的高表据记载为铜制,圭为石制。表高50尺,宽2尺4寸,厚1尺2寸,植于石圭南端的石座中,入地及座中14尺,石圭以上表身高36尺,表上端铸二龙,龙身半附表侧,半身凌空擎起一根6尺长3寸粗的“横梁”。自梁心至表上端为4尺,自石圭上面至梁心40尺。石圭长度为128尺,宽4尺5寸,厚1尺4寸,座高2尺6寸。圭面中心和两旁均刻有尺度,用以测量影长。为了克服表高影虚的缺陷,测影时,石圭上还加置一个根据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景符,用以接受日影和梁影。景符下为方框,一端设有可旋机轴,轴上嵌入一个宽 2寸长4寸中穿孔窍的铜叶,其势南低北高,依太阳高下调整角度。正午时,太阳光穿过景符北侧上的小孔,在圭面上形成一很小的太阳倒像。南北移动景符,寻找从表端横梁投下的梁影。这条经过景符小孔形成的梁影清晰实在细若发丝。当梁影平分日像时,即可度量日影长度。登封观星台的直壁和石圭正是郭守敬所创高表制度的仅有的实物例证。所不同的是,观星台是以砖砌凹槽直壁代替了铜表。经过实地勘测推算。直壁高度和石圭长度等结构与元史所载多相符合。石圭以上至直壁上沿高36尺,从表槽上沿再向上4尺,即为置横梁处,恰在小室窗口下沿,很适合人们在台顶操作。由此至圭面为40尺。通过仿制横梁景符进行实测,证明观星台的测量误差相当于太阳天顶距误差1/3角分。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等设施。元初进行“四海测验”时,在此地观测北极星的记录,已载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太弱”为古代一度的十二分之八)又据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孙承基撰重修元圣周公祠记碑载:“砖崇台以观星。台上故有滴漏壶,滴下注水,流以尺天。”由此可知观星台当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记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观星台台体和有关文物进行了加固维修。1961年,国务院规定登封观星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2课时课题 荥阳市的旅游景点 目标 了解河南荥阳市悠久历史及美丽风景重点 环翠峪风景区难点 荥阳悠久的历史教学过程 1三皇山位于荥阳市东北30公里的广武山上,面积约10平方公里。这里北濒黄河,南邻嵩岳,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相传远古时期,伏羲、神农、燧人氏等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生息劳作,所以留下了许多古迹。主要景点有郑武公墓、唐昭成寺、桃花峪庄园、黄河渡口石门、伏羲墓等遗址,还有近期新建的15米高的三皇巨像及仙台陵园的亭台楼阁等。其中以桃花峪旅游区最为有名。 2位于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7.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贞元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播州刺史、集贤直学士、检校礼部尚书等。由于其刚正不阿,屡遭放贬。唐会昌二年(842)卒,享年71岁,赠户部尚书。精古文,善五言诗,白居易赞其为诗豪。著有刘宾客文集及外集传世。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4环翠峪风景区位于荥阳市西南庙子乡,面积3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体,以古城堡为特色的山岳型景区。环翠峪地势为月牙形封闭峡谷,四周群山环翠,重峦叠嶂。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亲笔所题“环翠山庄”石碑立于峡谷之中。它有史迹名胜、自然景观130多处,以魏长城、古城堡群、卧龙云花石、落鹤涧大峡谷最为有名。 观瀑布 双龙峡大峡谷是环翠峪景区最迷人的风景:它长约3公里,蛤蟆潭、野猪潭、玫瑰潭,潭潭相应;瘦美人瀑布、三叠瀑布、双龙瀑布姿态万千。走进大峡谷,浓荫遮天蔽日,飞瀑流泉,水声淙淙,鸟语啾啾。潺潺的清溪如影随形、各色野花秀色可餐,来到这里谁都会沉醉于这一溪时缓时急、时隐时现的山泉水。山无水不灵,水无石不韵,山水石在这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 探龙宫 位于地下100米龙溪宫盛夏冰冷如秋,洞内流光溢彩、玉壁幔幕层遮,飞瀑抛洒,犹如群仙临凡,巧夺天工,洞底冰笋银柱,碧波横溢,水晶世界。洞内时而开阔,时而狭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洞内珊瑚玉壁洁白如雪,两壁石幔叠置倒挂,石笋脱拔于冰川之上,宝塔林立于玉溪串珠之间,屏蔽琼瑶仙阁,银河一泻千里。主要景点有“东海龙宫”、“宝塔飞瀑”、“龙王聚会”、“嫦娥奔月”、“太白吟咏”、“仙桥宝塔”等。 5飞龙顶旅游区位于荥阳城西北17公里的北邙乡境内,东有鸿沟,西有牛口岭,四周山岳交错,沟壑纵横,中间一峰突起,轻烟缭绕,好象云雾中的“飞龙”。 这里遗留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宫殿、亭阁数十间,殿阁建筑依山就势,玲珑巧丽。整个建筑主要分布在飞龙顶正中的祖师大顶、泰山东顶、华岳西顶3座峰顶的上下。原来崖上还建有南崖阁1处,与祖师顶遥遥相望,又与东顶、西顶形成犄角之势,整个看去,自然形成一个整体,象条腾空飞舞的巨龙,被称为“中州奇观”。 6位于荥阳市东北约17公里的广武山上,两座城址中隔鸿沟,遥遥相对,这就是秦汉之际,刘邦与项羽对垒所筑的东、西广武城。西城为刘邦所筑,称汉王城;东城为项羽所筑,称霸王城。二城中隔广武涧(一说即战国时期的鸿沟),涧深200米,宽100米,口宽约800米,南北走向。二城之北紧靠黄河,西南万山丛错,形势险要。现存的汉、霸二王城,由于黄河的不断冲刷侵蚀,早已失去原貌,特别是二城的北墙已塌入水中。据1980年实测,残存汉王城东西长530米,南北长190米,墙宽30米,高约6米,最高处10米;霸王城东西长400米,南北长340米,墙宽28米,高约7米,最高处约15米。二城夯层基本相同,均系平夯,用土呈黄褐色。汉王城西另有一夯土城,据传为张良所居之“子房城”。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3课时课题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目标 了解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美好自然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关爱母亲河重点 五龙峰景区和炎黄二帝景区难点 炎黄二帝景区教学过程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原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郑州市西北约26公里处,北临滔滔黄河,南依巍巍岳山,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景区依据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以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的地理特征,使这里成为融观光旅游、科学研究、弘扬华夏文化为一体的大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被誉为万里黄河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成为黄河之旅的龙头。 五龙峰景区五龙峰景区是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景区,这里三面环山,五峰攒簇,故取名五龙峰之名。山坡上8根粗大的管子,尤如8条巨龙盘绕在山腰间,通过24.5公里的人工水渠,流入市区,这个现代化的中型提灌站每天从黄河提取50万吨河水,除供给郑州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65%以外,还灌溉着附近的10万亩农田。把人们“五龙吸水”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人们形象地把这里比喻为“郑州人民的生命线”。在五龙拱卫的山麓平地中,是繁花似锦的小花园,花园正中心矗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刻成的塑像“哺育”。“哺育”塑像座落于一个硕大的梅花池中央,高5米,重12.5吨,通体呈乳白色,“母亲”发束魏髻,身装唐装,怀抱甜睡的婴儿,形态凝重而高洁,表情安详而慈惠,她背依巍巍岳山,面向滔滔黄河,在壮丽山河的映衬下更显得端庄、惠美。“母亲”是黄河的象征,黄河是母亲的化身。塑像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黄河与华夏民族的血肉联系和母爱亲情。塑像主题构思奇妙,造型逼真,人物传神。“哺育”塑像曾作为省、市电视台的开播画面,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荧屏,是景区的标志性塑像。岳山寺景区 走进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迎面是高耸的岳山寺。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在岳山寺的小顶山上凝望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此亲自指挥抢险战斗。在主峰区凤顶上,有规模宏大,风格独特,高36米三层塔式建筑浮天阁。在岳山断壁峭崖间,一座长40米,高35米的卧虹桥腾空而去。岳山寺的下面,昔日是黄河古渡,现在是横跨黄河南北的铁路大桥,如果你登上山顶,各种秀景映入眼帘,黄河新貌,尽收眼底,使您豪情满怀,留连忘返。为纪念原国民党三十八军抗日阵亡将士,1990年10月,经省、市两级人民政府同意,在此修建“报国亭”一座,以悼国殇。她不仅为岳山寺增添了一个新的景点,更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 骆驼岭景区 骆驼岭景区位于五龙峰景区西侧1.5公里处,因山体形似骆驼故名骆驼岭。骆驼岭北靠黄河,滔滔黄河在此流入华北平原。南侧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形,枣林桑木,窑洞瓦房,一派淳朴的田园风光,位于骆驼岭主峰之上的大禹塑像以他非凡的气势尤为引人注目。全塑高10米,重150吨,以钢筋混凝土铸塑,于1984年5月建成。塑像坐西朝东,面向黄河及东部平原。大禹头戴斗笠,身穿粗衣,右手持耒,左臂挥扬,形象朴实庄重,充满智能和力量。像座由粗麻石砌成,正中嵌有一碑,镌刻“美哉禹功,名德远矣”八个大字。 大禹塑像前下方,建有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仿古窑洞式建筑群,厅洞依山就势而建,有大厅、环廊和平台。巧妙的设计与格调与巨塑映衬协调。东侧平台有一狭口与宛如长蛇的346级登山台阶相连,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南北两面的外环踏廊都与峭壁相齐。若居高临下,俯瞰眺望,或大河深谷,或润草凄凄,远近风光,一览无遗。炎黄二帝景区 该景区包括二帝塑像、广场、祭坛三大部分,按中国传统手法,布置为中轴线,轴与磁北交角为北偏东172320。 二帝像高为106米,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头胸系由钢筋砼框架结构支撑外壳、外壳面采用花岗石雕砌,其下部以山体为身。塑像以山为体,使山人合一,浑然天成,融黄河、黄土、黄帝三者为一体,以体现与大地共生,与山川同在,与日月齐辉,气势磅礴、雄浑、博大的艺术效果。二帝像用花岗岩雕筑而成,一个威武刚强、凤目龙隼、气宇轩昂,一个广额纯朴、智慧慈爱,他们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 炎黄广场长500米,宽300米,从山前一直延伸至黄河老滩,总面积15万平方米。环广场为景区迎宾大道,从二帝塑像山体北坡脚至迎宾大道北道路中心为500米广场范围,东西迎宾大道内围合成300米宽的广场,从两侧道路向内栽植40米宽的柏树林,用以突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沿二帝塑像至黄河为南北中轴线,中轴线上设60米宽的坛道,以坛为中心,坛道两侧南为八鼎,北为八簋,垂直于南北轴线对称设计万姓先祖纪念堂。广场按地形分为三级,一级广场中有一尊6米高的青铜主鼎-炎黄鼎;二级广场两边对称,放置5米高的钟与鼓,喻钟鼓长鸣,炎黄子孙戒骄戒躁、再创辉煌;三级广场坛道两侧,分置4米高的青铜鼎8尊,与炎黄鼎合成九鼎之数,意为九州炎黄子孙共祭先祖,更象征祖国领土完整,江山永固,繁荣昌盛,永远鼎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位于三级广场的纪念坛是祭祖大典的地方,连基座总高12米,总面积为8649m2。呈三级梯形座落在三层台上,石质台面,中心为石琮,琮外方内圆,八块拼成,代表四面八方,方器象地,圆器象天,琮兼圆方,象征天地的贯通。 炎黄二帝巨塑于1987年开始筹建。得到各界人士和众多海外炎黄子孙的鼎力支持,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建成之后,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成为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和旅游观光之胜地。黄河外滩景区(星海湖) 览大河风光:与黄河零距离接触,感受黄河的宽厚、博大、壮阔,体味其“悬、险、荡、阔、浊”的特点。 品黄河文化:黄河古韵、饮水思源、渔归、十二生肖少林功夫雕塑小品以及水车等反映了黄河渊源流长的文化。 赏水乡小景:20000平方米的渚清湖四周,绿树成荫。有滑车桥、滚筒桥、水上竹筏、独木桥、脚踏水车等水上娱乐,有问鱼桥、波浪桥、荷风桥、水云亭、观澜亭、知鱼亭、鱼荷亭、茅草亭等造型独特的水乡小景。 游花的海洋:灿若黄金的金钟花,在早春绽放;碧桃、寿星桃、山桃扎堆儿怒放,让人总想起“人面桃花”的诗句;缤纷的樱花,嫣红的海棠,姹紫的紫荆,令人怜爱的石榴花,长开不谢的月季花,更有那风情无限的荷花,都在向你诉说着夏天的花语。 康体娱乐:沙滩排球、沙滩竞马、荡绳软梯、绳笼钻网、踏板荡绳、磨秋、秋千踏道、跷跷板、原木攀岩。 休闲惬意:浅滩踏浪、浪里泛舟、岸边垂钓、帐篷夜宿、野味烧烤、混水摸鱼、黄河泥浴。 游路:金元宝铺就的“金钱路”,“梅花庄路”,“黄河澄泥丸健身路”。 约2500米长环湖道路平坦宽阔,垂柳抚堤,点缀以景石、座椅,可满足游客观景和休息。沿路边石阶下来,是紧临湖面的卵石小径,蜿蜒穿行于绿树丛中,沿小径前行,湖面微风轻轻入怀,头上枝条轻抚脸颊,不知名的小鸟在树间歌唱,令人倍感轻松惬意。环湖而行,湖水清黄相接,两种景象,涛涛的黄河水在这里由黄变清源源不断通过“引黄入郑”工程流入郑州,滋养了“商城”。气垫船 黄河上到处是沙滩、浅滩,所以有“自古黄河难行舟”的说法,以前,众多海内外游客只能在山上俯视黄河,在岸边眺望黄河。为此,为了满足海内外游客“不游黄河心不甘”的夙愿,自1989年始先后引进“郑州号”、“世纪号”、“明珠号”等六艘气垫船用于民用旅游。气垫船往返18公里,历时45分钟,从景区出发,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终点到达公元前203年楚霸五项羽与汉五刘邦争分天下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走出船舱,脚睬牛皮地(俗成席梦思)沐浴黄河风光,感受历史。 黄河澄泥砚 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澄泥砚兴于唐宋,失传于元,据宋代李之彦砚谱载:虢州澄砚,唐人品砚为第一,并且历来为书画、文、墨雅士之赏物,宁氏苏东坡、米芾及明太祖朱元璋均有所钟,并记述之。传说清帝干隆也视其为珍宝,赞曰:抚如石,衔如玉,呵可生津。 为使失传的民族技艺重放光彩,自元代以来,不少朝野人士曾力图研制,终未成功。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澄泥砚的制作过程十分繁杂,从配泥、制坯、设计、雕琢到烧窑,环环相扣,且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关系到砚的质感、色泽与外观,而且火候的掌握与温度的调控十分关键。黄河风景名胜区的民间艺术家张存生、王玲夫妇不畏艰险,四处请教,从配泥到烧窑,不放过每一个环节,经过千百次的探索试验,成功地解决了火候、温度等一系列难题,坚润宜墨、光溢于玉的黄河澄泥砚终于重现人间。 景区内设有医疗急救中心,可处理各种突发病、多发病及意外伤害。急救中心电话:68222120,24小时有工作人员接听,随时为游客服务。 景区距郑州新郑机场约50公里,通过郑州市区机场高速公路只需30分钟左右,交通极为便捷。游客可在火车站乘坐16路中巴车直达景区。 一日游精品路线:从售票处购票进入景区沿伟人足迹登临小顶山,登临万里黄河第一阁浮天阁远眺黄河,走盘山公路到达中心景区五龙峰,乘黄河客运索道到达骆驼岭俯瞰黄河下山到达禹公瀑,到黄河民俗风情苑感受黄河岸边浓郁的风土民情。沿星海湖到黄河岸边亲近黄河第一舟气垫船投入母亲河的怀抱,感受黄河的博大宽广。最后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炎黄广场瞻仰炎黄二帝塑像,登拜炎黄先祖,感受炎黄文化。同学们,黄河在呼唤您,黄河风景名胜区热情地欢迎您!第4课时课题 南湾湖风景区 目标 了解信阳南湾湖的秀美风光和丰富的物产重点 南湾湖的秀美风光难点 信阳的区位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