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公建).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6921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公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公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公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设计依据1.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004-2010); 2.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3.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4.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5. 本工程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6. 其它国家、地方相关规范标准。主要技术体系技术类别应用技术体系技术要求规划场地环境保护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历史建筑、风景名胜、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植被。场地安全1、场地选址无洪灾、无泥石流、滑坡、地陷等地质灾害;2、场地土壤氡浓度符合要求;3、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停车位配建地下停车位为:165个,占停车位的91%。场地污染源项目场地不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场地声环境场地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室外透水地面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或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及采用透水铺装地面的居民室外活动场地及人行道等。透水地面面积比指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透水地面面积比例不小于40%室外风环境建筑周围人行区域距地1.5M高出平均风速低于5m/s场地周边公共交通主要出入口500m内的公共交通线路条数0条。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设计围护结构热桥部位保温作法详图。建筑结构设计HRB400钢筋用量不小于总钢筋用量的70建筑材料设计可循环使用材料量不小于总材料量的10建筑隔声设计构件隔声及室内背景噪声满足标准要求。建筑造型设计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不超过工程总价的5无障碍设施设计在建筑入口、卫生间等设计无障碍设施室内自然采光设计室内空间布局合理,75%以上主要功能空间的采光系数满足标准要求电气用电分项计量对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动力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照明设计参数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要求。照明节能1、照明功率密度按目标值设计;2、公共区域节能控制措施,供配电节能1、 合理选择变配电所得位置,正确选择导线截面、线路敷设方案;2、 选择节能设备;3、 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素,治理谐波。给排水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给水排水系统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室外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度。节水器具用水器具及其给水配件均采用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标准。管网防渗漏措施1、采用高效节能供水设备;2、高性能阀门、管材及管件。用水分类计量设置分类计量水表, 非传统水源利用1、绿化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2、洗车用水、道路冲洗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3、绿化灌溉鼓励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4、为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对绿地来说,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雨水收集与利用采用雨水集蓄及利用技术,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的规定,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雨水排放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雨水排放方式。暖通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1)能够检测进、排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与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系统关联,实现自动通风调节。2)对室内主要功能空间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实现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空调系统 空调(采暖)系统的供冷(热)主机的能效及输送系统的输送能效符合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中的有关规定值,并有冷、热量调节和按用户设置的分户计量设施,且不采用电直接供热。弱电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对建筑机电设备测量、监视功能,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建筑物内各类设备及环境参数的监测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规定,且设备运行工作正常。建筑智能化系统满足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附录要求。景观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占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70%。复层绿化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10株灌木。室外景观照明室外景观照明功率密度值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节水灌溉1、灌溉水源采用处理后的雨水;2、采用喷灌方式。室内装修灵活隔断办公楼30%以上的可变换功能空间采用灵活隔断土建装修一体化酒店全部采用土建装修一体化技术方案一、规划建筑设计分析(节地与室外环境)1.室外风环境: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平均风速低于5m/s,主要人行区域平均风速不小于0.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后期对项目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2.场地噪声:通过规划设计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则得分。2.停车位:场地规划设计要求有效合理的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满足建筑地下室停车位要求。3.屋顶绿化: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顶总面积的比例达到50,或垂直绿化面积占可种植区域面积的比例不小于15。4.交通合理:对具有大量人流和短时间集散特性的公共建筑,为了保证各类人员顺畅方便地进出,要求将大量人群与少量使用专用车辆的特殊人群按照人车分行的原则组织各自的交通系统。同时,倡导以步行、公交为主的出行模式,在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其主要出入口的设置方位,接近公交站点。建筑物配建的停车(位)场或库其设计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同时亦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5.植物绿化:绿化植物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其占场地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不小于70,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1.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10株灌木。2.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不小于70。6.室外透水地面: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或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及采用透水铺装地面的居民室外活动场地及人行道等。透水地面面积比指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透水地面面积比例不小于40%。二、节能与能源利用1.绿化屋面:采用通风间层隔热屋面、蓄水屋面或植被屋面。屋面绿化能有效减弱太阳辐射对屋面及结构的破坏,增强建筑的保温效果。2.建筑外窗遮阳:外遮阳系统的采用,是当阳光照射时,第一时间就阻挡紫外线等强烈光线,降低了空间的负荷,大大增加了室内家居的使用寿命。公共建筑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的遮阳系数应符合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43/003中3.2.1条的要求。3.建筑管理设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相关控制功能。4.建筑外窗:透明幕墙内每个单元空间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5.供配电:供配电系统采取节能措施:合理选择变配电所的位置,正确选择导线截面、线路敷设方案,以利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选择节能设备,减少设备本身的能源消耗,提高系统的整体节能效果;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素、治理谐波。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室外景观照明功率密度值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照明设施采用分区或分组集中控制。6.集中空调系统:采用集中空调(采暖)系统,而冷、热水(风)是靠水泵和风机输送到用户,其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空调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必须小于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中4.3.19条和4.3.21条规定值的90%。5.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创新项):采用太阳能热水技术时,由太阳能直接供应的热水量应达到建筑全年总热水供应量的25%以上;或采用太阳能,发电量达到建筑全年总用电量的5%以上;若或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其覆盖的使用面积达到建筑面积的50%以上。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湖南地区降雨量较为丰富,年降雨量约1331mm,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硬质地面愈来愈多,城市雨水不能像开发前下渗到地下,形成地表径流汇集到城市雨水管网中,导致城市内涝和水土流失。因此,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建筑自来水的供应量,还可避免城市化对原有水文循环的破坏。项目收集雨水,经处理后可用作绿化灌溉和道路浇洒。室外铺装适当部位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植草砖等多种透水方式,为进一步增大雨水入渗量,在项目绿地处,采用兼具渗透和排放功能的雨水管进行排放。采用处理后的雨水,用来绿化灌溉、道路浇洒。为了进一步节约水资源,绿化灌溉采用节水喷灌。2. 节水器具:建筑室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所有器具应满足现行有关国家、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要求。 并采用水计量水表。3. 分项计量:饮用水和其他用水不能混接;各类用水均安装计量装置。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 土建装修一体化: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事先统一进行建筑构件上的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施工阶段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穿孔,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又减少了噪声和建筑垃圾。一体化设计施工还可减少扰民,减少材料消耗,并降低装修成本。项目采用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减少材料的浪费。项目100采用土建装修一体化。2. 材料循坏利用: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可循环材料主要包括:钢、铸铁、铜、铝、铝和金、不锈钢、玻璃、塑料、石膏制品、木材、橡胶等。3. 灵活隔断:办公区域采用灵活隔断,给空间增添一些遮挡,增加一个层次,同时也起到美化空间的作用。也方便业主方根据自己的需求组合空间。最大限度的达到空间的合理利用。4.建筑结构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五、室内环境质量1.室内自然通风: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保证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2.空调末端:建筑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3.建筑结构围护隔声性能:客房与客房间隔墙、客房与走廊间隔墙(包括门)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客房外墙(包含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满足GBJ118中的一级要求;客房层间楼板、客房与各种有振动源的房间之间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满足GBJ118中的一级要求。4.建筑平面布局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同时合理的利用空间使空间的使用率最大限度的提高。5.建筑室内采光: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主要功能空间及其他类型公共建筑的室内采光系数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要求。6.无障碍设施: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7.可调节外遮阳:主要光照面选择外遮阳措施时应综合比较遮阳效果、自然采光和视觉影响等因素,外遮阳与建筑的一体化。7.室内空气监测系统:能够检测进、排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与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系统关联,实现自动通风调节;对室内主要功能空间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实现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8.地下室导光系统:地下空间采用有利于自然采光的措施(如天窗、采光通道、棱镜玻璃窗、导光管等技术成熟、容易维护的措施),并且5%的地下一层空间采光系数达到0.5%以上。9.空气净化系统:公共区域划定吸烟环境控制区域,并在非吸烟区域设置严禁吸烟标识。六、运营管理1.垃圾分类收集:项目以办公、酒店、商业为主,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项目使用主体为高端城市生活群体,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更要倡导行为节能方式,通过自身的行为达到节能的目的;室外设计四类分类垃圾投放口,布局合理。2.物业管理: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基本配置要求。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对建筑机电设备测量、监视功能,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建筑物内各类设备及环境参数的监测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规定,且设备运行工作正常。5.分项计量:建筑耗电、冷(热)量、燃气等实行分项、分区域计量与收费。七、创新项1)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顶总面积的比例达到50%,或垂直绿化面积占可种植区域面积的比例不小于15%。垂直绿化面积占可种植区域面积(指建筑物受阳外墙面除掉外墙上门窗洞口等部位之外的实际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5%,有利于本地区建筑物的遮阳隔热,并达到既美观又节能的双重效果。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文档并现场核实,对于屋面无可绿化面积的项目本条不参评。若项目同时采用屋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并且面积比例不小于该条文要求,则可作为创新项得分。2) 采用太阳能、地热、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或地源热泵系统,覆盖的使用面积应达到建筑面积的20%以上。本条可用以下指标来判断:若采用太阳能热水技术时,由太阳能直接供应的热水量应达到建筑全年总热水供应量的10%以上;若采用太阳能,发电量应达到建筑全年总用电量的2以上;若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其覆盖的使用面积应达到建筑面积的20%以上。采用太阳能热水技术时,由太阳能直接供应的热水量应达到建筑全年总热水供应量的25%以上;或采用太阳能,发电量达到建筑全年总用电量的5%以上;若或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其覆盖的使用面积达到建筑面积的50%以上时,可进行创新项评分。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价等级及评分标准(公共建筑)评分标准等级可选项(100分)创新项(10分)总评分(100 +10分)节地与室外环境(10分)节能与能源利用(25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5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5分)室内环境质量(20分)运营管理(15分)4106686406149911926082113131613690评分结果控制项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可选项得分6.0 13.5 9.0 8.5 12.0 9.0 -不参评分数1.0 4.5 0.0 0.0 0.0 0.0 -加权得分数6.7 16.59.0 8.5 12.0 9.0 2.0 63.6 节地与室外环境是否达标达标得分6.0不参评1.0类别标准条文达标或分值得分或备注控制项达标不达标备注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历史建筑、风景名胜、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植被和其他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5.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无泥石流、滑坡、地陷等地质灾害及含氡土壤的威胁。抗震设防区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环评报告中,需补充土壤氡检测内容选址周围电磁辐射本底水平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远离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5.1.3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玻璃幕墙反射比不高于0.3,一般产品均能满足提供日照分析相关文档,证明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5.1.4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设项目场地周围不应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包括油烟未达标排放的厨房、车库、超标排放的燃煤锅炉房、垃圾站、垃圾处理场及其他工业项目等。可选项分值得分备注5.1.6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1.0不参1.0暂按得分计,环评报告中需提供场地噪声检测结果。5.1.7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平均风速低于5m/s,主要人行区域平均风速不小于0.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1.0不参1.0后期对项目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暂按得分计5.1.8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顶总面积的比例达到50%,或垂直绿化面积占可种植区域面积的比例不小于15%。1.0不参1.0合理采用屋顶绿化5.1.9 绿化植物优先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和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乡土植物产地距场地距离在500km以内,其占场地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不小于70%,且采用包含乔、灌木、草植结合的种植方式绿化。1)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10株灌木。2)立体或群落种植占绿地面积不小于70%。1.0不参1.05.1.10 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减少人车干扰,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场地内停车位配建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1.0不参0.0未达到要求5.1.11 场地规划设计经济、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上、地下空间。采用地下停车、立体停车方式等增加停车设施,配建地下停车位数量不少于总停车位数量的65%。1.0不参1.0项目停车场满足要求5.1.12 利用底层架空形式改善通风环境和增加室外活动场地,底层架空面积不小于一个标准层面积的40%。1.0不参0.0项目没有架空层5.1.13 场地选址选用废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1.0不参0.0未设计,不得分。5.1.14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1.0不参0.0不参评5.1.15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0%。1.0不参1.0项目绿化率为20,必须采用透水砖或植草砖使透水地面达到40节能与能源利用是否达标达标得分13.5不参评4.5类别标准条文达标或分值得分或备注控制项达标不达标备注5.2.1 建筑群体的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剖面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公共建筑的建筑及热工设计符合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的规定。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措施符合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的规定5.2.2 空调(采暖)系统的供冷(热)主机的能效及输送系统的输送能效符合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中的有关规定值,并有冷、热量调节和按用户设置的分户计量设施,且不采用电直接供热。空调系统能效及输送系统输送能效满足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中的有关规定值5.2.3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采用效率高的灯具,灯具效率不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表3.3.2的规定。5.2.4 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根据用户的情况,对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动力和生活热水系统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水电气,冷热源、输配、照明、动力、生活热水需分项计量可选项分值得分备注5.2.5 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合理地设置遮阳系统。1.0不参1.0 满足公共建筑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的遮阳系数应符合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43/003 中3.2.1 条的要求。夏季0.35/0.45;冬季0.80。5.2.6 建筑中庭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天窗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1.0不参0.0本项目,无中庭,不参评。5.2.7 东西墙进行绿化、遮阳或采用通风隔热措施。1.0不参0.05.2.8 采用通风间层保温隔热屋面、蓄水屋面或植被屋面。2.0不参2.05.2.9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内每个单元空间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2.0不参1.5透明幕墙内每个单元空间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5.2.10 集中空调(采暖)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耗小于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有关规定值的90%。1.5不参1.5设备型号参数5.2.11 采取切实有效的热回收措施,且其回收总能量不低于排放总能量的30%。1.0不参0.0 未采用热回收措施5.2.12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且蓄冷蓄热量不少于谷电时段设备全负荷运行的80%,并结合蓄冷蓄热系统采用适宜的空调系统形式。1.0不参0.0 目前长沙市无峰谷电价政策,此项不予考虑,不得分。5.2.13 全空气空调系统有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并且可全新风运行的系统数量不少于所有全空气空调系统数量的60%。1.5不参0.0 不参评5.2.14 通风空调(采暖)系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部分负荷能源利用效率。采取措施后的通风空调(采暖)总能耗节省5%。1.5不参0.0 5.2.15 建筑需蒸汽或生活热水采取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并不少于总需求量的60%。1.0不参0.0 本项目无余热或废热利用,不得分。5.2.16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相关控制功能。2.0不参2.0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相关控制功能。5.2.17 供配电系统采取节能措施。1.0不参1.0 合理选择变配电所的位置,正确选择导线截面、线路敷设方案,以利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5.2.18 大空间空调系统采取分层空调形式。1.0不参0.0 无大空间,不参评。5.2.19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1.0不参1.0 目标值低于现行值,影响采光质量5.2.20 室外景观照明功率密度值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照明设施采用分区或分组集中控制。0.5不参0.5 室外园林照明功率密度值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则得分。5.2.21 建筑总能耗低于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规定值的80。2.0不参0.0 5.2.22 采用太阳能、地热、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或地源热泵系统,覆盖的使用面积应达到建筑面积的20%以上。3.0不参3.0 1)若采用太阳能热水技术时,由太阳能直接供应的热水量应达到建筑全年总热水供应量的25%以上;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是否达标达标得分11.0不参评0.0 类别标准条文达标或分值得分或备注控制项达标不达标备注5.3.1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在已确定的公共建筑小区范围内,是否对各种用水水源进行了合理的利用规划,并进行定量计算或预测。5.3.2 给水排水系统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室外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度。1)给水排水系统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2)无论市政排水管网是分流制还是合流制,小区室外排水系统均实行雨、污分流制度。5.3.3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供水安全和避免管网漏损。1)合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共建筑供水安全。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5.3.4 建筑室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无论是饮用水或是杂用水,都要采用节水型器具和设备。5.3.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1)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其管网和设施不能与饮用水管网混接。2)非传统水源设施建设要有安全设施保障。3)不会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可选项分值得分备注5.3.6 采用雨水集蓄及利用技术, 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的规定,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雨水排放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雨水排放方式。3.0不参3.0 合理规划雨水排放,雨水排放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雨水排放方式。5.3.7 绿化、景观、洗车、冲厕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3.0不参2.5 绿化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此项还包含雨水用于绿化及道路清洗可得2.5分)5.3.8 绿化灌溉采用微灌、喷灌、渗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2.5不参2.5 绿化采用微喷灌或滴灌;为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对绿地来说,鼓励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5.3.9 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源和处理技术。2.5不参0.0 无再生水利用,不得分。5.3.10 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1.0不参1.0 各类用水均安装计量装置。5.3.11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3.0不参0.0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否达标达标得分8.5不参评0.0类别标准条文达标或分值得分或备注控制项达标不达标备注5.4.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需进行造价估算可选项分值得分 备注5.4.4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4.0不参2.0 50土建装饰一体化;5.4.6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3.0不参2.5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5.4.9 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3.0不参2.5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若达到20以上则节材达到二星评价标准,若达不到,则必须做100装饰。5.4.10 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2.0不参1.5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30%以上采用灵活隔断。5.4.11 合理采用工厂化加工的结构部品。1.5不参0.0有一种(或以上)的主要结构部品采取工厂化加工,且其重量占同类部品总重量的60%以上5.4.14 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1.5不参0.0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如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等),并提供文件说明对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室内环境质量是否达标达标得分12.0不参评0.0类别标准条文达标或分值得分或备注控制项达标不达标备注5.5.1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中的设计计算要求。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测试值符合现行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中的设计要求。5.5.2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1)采取合理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防止外墙和外窗等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避免表面结露和发霉。2)在室内使用辐射型空调末端时,需注意水温的控制;送入室内的新风应具有消除室内湿负荷的能力,或配有除湿机,避免表面结露。5.5.3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的设计要求,人数的确定合理。满足规范要求。5.5.4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中的有关规定。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中的有关规定。5.5.5 宾馆、办公、学校和医院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宾馆、办公、学校和医院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5.5.6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满足要求可选项分值得分备注5.5.7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室内自然通风的措施。2.0不参0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保证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5.5.8 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1.0不参1.0 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独立开启的空调末端。5.5.9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2.0不参2.0 5.5.10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2.0不参2.0 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进行温湿度调节的空调末端。5.5.11 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2.0不参2.0 75%以上主要功能空间采光系数满足国家标准,采光均匀度好,无眩光。5.5.12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1.0不参1.0 建筑入口设计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5.5.13 合理采用可调节外遮阳。2.5不参0.0 1)主要光照面选择外遮阳措施时应综合比较遮阳效果、自然采光和视觉影响等因素,考虑外遮阳与建筑的一体化。2)外遮阳有自动调节功能,采用增强自然采光的措施。满足一种5.5.14 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2.5不参2.0能够检测进、排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与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系统关联,实现自动通风调节。5.5.15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效果。2.0不参1.5 地下空间采用有利于自然采光的措施(如天窗、采光通道、棱镜玻璃窗、导光管等技术成熟、容易维护的措施),并且5%的地下一层空间采光系数达到0.5%以上。5.5.16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采取经济有效的空气净化措施。2.0不参0.5 公共区域应划定吸烟环境控制区域,并在非吸烟区域设置严禁吸烟标识。运营管理是否达标达标得分9.0不参评0.0 类别标准条文达标或分值得分或备注控制项达标不达标备注5.6.2 制定并实施直排气体、污水、噪声排放的控制措施和标准。根据项目环评报告并现场考察,通过选用先进的设备和材料或其他方式以及采取合理技术措施和排放管理手段,杜绝建筑运营过程中废水和废气的不达标排放。5.6.4 公共用能设施设备完好,公共用水、电、气等应有分类计量设备与管理措施。按分类计量设计。公共楼道、物业管理用房、电梯设备、供水设备、安防设备、管理设备等的水、电、气分类计量,制定严格管理制度,设立专人管理。5.6.5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建筑中设备、管道的使用寿命普遍短于建筑结构的寿命,因此各种设备、管道的布置应方便将来的维修、改造和更换。设计中可通过将管井设置在公共部位等措施,减少维修、改造时对住户的干扰。属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管道应设置在公共部位,以便日常维修与更换。可选项分值得分备注5.6.6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0不参1.0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5.6.10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基本配置要求。4.0不参0.0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基本配置要求5.6.1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相关监测要求。4.0不参4.05.6.12建筑耗电、冷(热)量、燃气等实行分项、分户计量与收费。2.0不参2.0设计中需考虑建筑物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其他动力用能系统、燃气系统设置用能分项、分户计量装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水泵风机输配系统等设置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并按计量装置分类收费。5.6.15 采用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垃圾输送管网和室外垃圾投放槽口布局合理。4.0不参2.0 规划与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相配套的垃圾管理制度,进行垃圾分类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