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二章.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666166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民族觉醒与艰难探索 一 民族觉醒的含义二 民族觉醒过程曲折和漫长的原因三 民族觉醒的过程1 孤独的开眼者 地主阶级改革派2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阶级改革派3 洋务运动 洋务派4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5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的革命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既是指近代中华民族逐渐摆脱自身沉湎于小农文明的沾沾自喜状态 重新认识世界和重新认识自己过程 又是指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 自主 富强 进步而进行的观念更新的过程 戴逸主编 民族觉醒的历程 一 民族觉醒的含义 在前一个过程中 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弄清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在世界或全球中的确切地位 能否弄清中国的小农文明和外来的资本主义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差距 以及采取什么办法尽快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 尽快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 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民族觉醒的状态和程度是不一样的 从某种意义上一部充满血泪与希望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处于近代社会的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历史 衡量各个历史时期民族觉醒的水平如何 师 什么和怎样 师 就成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参照系数 观念更新开山导航 器物 变革 洋务运动 制度 变革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文化 变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 但是器物的变革 制度的变革 都离不开观念的变化 都要求观念的变化开山导航 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过程实际也是近代中华民族不断更新观念的过程 自从一八四 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 先进的中国人 经过千辛万苦 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 康有为 严复和孙中山 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1 思维障碍长期以来中华民族所遇到的 夷 其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都明显低于中国 华夷之辨 和 用夏变夷 等观念便以公式化的刻板效应长存于国人脑际 居高临下的朝贡体系和宗藩制度取代了平等互利的互相交往 当以英国侵略者为代表的西方不速之客用大炮和商品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时 欲期 师夷长技 的国人首先遇到的便是思维障碍 二 民族觉醒的过程曲折和漫长的原因 2 感情障碍只因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是以和风细雨的平等交往方式进行 而是充满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自私与残暴 欲期 师夷 欲期虚心向强盗学习 国人除了存在思维障碍外 还会遇到相应的感情障碍 以强盗为师原本就是一件异常痛苦和难堪的事情 思维与感情的双重障碍就决定了民族觉醒的异常艰难 3 农业文明的局限性 守旧性太重恋旧 怀古 崇尚经验 沉湎于昔日的历史荣光 喜欢靠回忆过日子 古今中西皆然 称为人之常情或人类的惰性均可 只是以小农文明为主体的民族尤为突出 农业要求定居 畜牧业和商业则要求游动 定居者往往喜静而趋于保守 游动者多好动而容易变革 战前的中国在整体上属于农业大国 其守旧风气颇浓 后人尽可为之惋惜 却不必为之大惊小怪 甚至随意菲薄和挖苦前人 4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 处于某个文明类型的核心位置的个体一旦转入另一个文明类型的边缘位置 其转入过程本身势必比原来就只是某个文明的边缘位置的个体的转变要难得多 其阻力也大得多 在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依托 以家庭为本位 以宗法关系和纲常伦理为纽带的东亚小农文明圈里 中国无疑处于其中的核心地位 一旦被强行拉入以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工业经济为依托 以个体为本位 以市场和自由平等思想为纽带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边缘地带 其转变过程就比日本要艰难得多 尽管其中阻力重重 举步迟缓 但他们毕竟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 中华民族不断觉醒的过程表明 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充满智慧与生机的民族 阵阵逼迫的民族危机驱使先进的中国人 临危思变 寻找挽救国家与民族危亡的出路 正如 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对中国人民形成的双重压迫 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的危机 同时也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 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反抗 正是人民群众的这种觉醒和反抗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是不以压迫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辩证法 江泽民 三 民族觉醒的过程 1 孤独的开眼者 地主阶级改革派 落后与战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腐朽的清朝统治者连落后与战败的事实都不承认 天朝上国 的观念仍然颇有市场 时人最为痛心的并非丧师割地等惨重代价 而是 夷人 与中国官员用 平行礼 道光帝还以为英国人不外乎 诉怨 乞恩两大端 耆英 兹蒙大皇帝解嫌释疑 恩准照旧通商 除广州一处外 又给福州 厦门 宁波 上海四处 俾得广为贸易 实属体恤有加 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海疆之事 绝口不提 即茶坊酒肆之中 亦大书免谈国事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范文澜 林则徐 1785 1850 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英雄 林则徐 字元抚 又字少穆 谥号文忠 福建福州人 出身封建士大夫家庭 领导禁烟运动 组织群众抵抗英国侵略 主张向西方学习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1794 1857 晚清思想家 原名远达 字默深 一字墨生 又字汉士 湖南邵阳县隆回人 道光1845年中进士 鸦片战争爆发 一度应裕谦聘 参赞军务 编有 海国图志 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一 徐继畬 1795年 1873年 字健男 号松龛 k n 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 1826年中进士 官至三品京堂 著有 瀛环志略 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 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 在文学 历史学 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徐继畬的名字被美国收进了 世界名人录 林则徐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敌 的思想魏源明确提出了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他们开辟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新方向 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魏源 徐继畬等人的见解不过是 墙内开花墙外香 他们的著作 海国图志 瀛环志略 相继传到日本后 影响了整整日本的一代改革家和思想家 他们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从而成为维新运动的先驱 海 瀛 也为明治维新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 而在中国国内却遭到了冷落 徐继畬 瀛环志略 中 英吉利 三字未加犬字或口字旁 却遭言官弹劾 魏源请御史朱琦 天下三大鲠直御史 代陈 治国方策 但不了了之 越是睡得很沉很久的人 越难突然醒悟 即使眼睛已经睁开 也难免迷迷糊糊 似醒非醒 恢复清醒的脑袋都需要一个过程 一个人是如此 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欲期一个在 天朝上国 的历史荣光与梦想中自我封闭和沉睡了数百年的民族于一夜之间突然醒悟过来 那是不现实的 民族觉醒的历程 2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阶级改革派 1851年洪秀全等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洪秀全 1814 1864 太平天国运动领袖 广东花县 今花都市 官禄人 屡试不中 1851年1月11日反清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1864年6月3日 因病去世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 建号 太平天国 这是金田村全景 永安建制 封王 太平天国形势 金田 永安 南京 欲建人间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 P42 目的是建立 四有二无 的理想社会 这种 通天下皆一式 的绝对平均主义 毕竟有悖于历史发展的规律 因而行不通 革命性 空想性 落后性 本来是作为封建主义的否定者而发动的 结局 非但没有否定封建主义反而向封建主义转化 仿制的天王府 政权封建化 呼唤观念更新 资政新篇 洪仁玕 1822 1864 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 广东花县人 洪秀全族弟 1859年抵天京 任精忠军师 封为干王 总理政事 进呈 资政新篇 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京陷落 护幼主洪天贵福奔江西 于石城被俘 被杀于南昌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 它是以学习西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 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治国方案 洪仁玕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将魏源提出的学习西方 长技 的范围明显扩大 而且更加具体 主要内容四个方面 43页 资政新篇 是太平天国历史中一个光辉的亮点 是这次农民战争鲜明地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农民战争 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 资政新篇 中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并未得以实践 但 资政新篇 的出现毕竟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历程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纪录 资政新篇 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时势 其提出 无疑起到了呼唤观念更新的作用 民族觉醒的历程 太平天国的评价 1 在很长时间内 太平天国被称为农民革命 评价时有拔高的倾向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日趋多元化 3 近十多年 甚至出现了一些完全否定的论点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是它极大地扰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 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 它向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革命力量 起到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 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冯友兰先生说 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 因为太平天国是要推行神权政治 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 那么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到黑暗时期 他还说 否定太平天国必然为曾国藩翻案 为曾国藩翻案必然否定太平天国 可以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1989年 潘旭澜先生评价洪秀全 他没有统一全国 绝非中国的不幸 本质上蒙昧主义 非文化 反人类进步潮流的君权加神权统治 只能对中国走向近代文明造成极端严重的阻塞 1850 1863年 13年内 中国人口从4 3亿降到2 3亿 其历史地位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44 1 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来看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2 从中国的农民战争来看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 从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影响来看 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很大的启迪和鼓舞作用 农民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 不可能摆脱自身赖以生存的小农文明而新建资本主义文明 只能带着传统反传统 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取代造反对象的政治特权 用新的不平等代替旧的不平等 这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共性所在 民族觉醒的历程 农民在近现代史上的作用 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不会不具有各种弱点 在对农民和农民革命的弱点进行科学分析的同时 必须充分肯定农民在近代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看到我国是个八亿农民的国家 这是一种困难 但 包袱 可以转化为力量 如何建设富裕的 民主的 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是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 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 我们一定要对农民的弱点作恰如其分的分析 并且充分估计农民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