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65873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在分析河流地貌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击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本节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它外力地貌的学习中。2、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并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所以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 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三种堆积地貌的形成位置及过程。3、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4、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不同堆积地貌的成因及特点。4、 重点、难点:根据本节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及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难点:1、河谷的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分析。 2、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让学生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理解掌握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呢?特设定本节的学习方法:1、 多媒体课件辅助:多媒体以形象直观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增强了真实性、趣味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河流地貌的类型及其形态差异。2、 讨论探究: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3、 引导启发: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改善方法、掌握和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情感的目的。4、 观察对比法:通过对河流不同侵蚀地貌和不同堆积地貌的对比分析,明确被比较地理的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系统掌握地理知识。6、 教学过程:【导入】河流是地球母亲的血液,河流是哺育一处悠悠灿烂文明的摇篮,河流曾给我们带来一些灾难,但河流更多的是为我们提供了灌溉饮用的水源、发电航运的功能,还有养育人类的土地-冲击平原和三角洲。那么河流是如何塑造各种地貌的呢?这一节我们就结合流水作用的实例来学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首先我们欣赏几幅图片:(展示河流各河段形成的不同地貌图片,同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同学们走进图画,给同学们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引起同学们探究本节内容的兴趣。)(这是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万顷瀑水从山顶轰鸣而下、惊心动魄,不由使我们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丽诗句;这是长江第一大峡谷虎跳峡,虎跳峡山高谷深、滩多流急,雄奇险峻闻名于世;这是九曲十八弯的荆江,蜿蜒曲折的河床,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是水流向一岸偏转,久之便形成曲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这里水田连片,淡水渔业发达,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问:欣赏完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河流在不同河段的地貌相同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发言,是的,河流在不同河段会塑造不同的地貌,我们看这两幅河流地貌图?【新课学习】河流地貌按成因如何分类呢?让学生观察两幅不同的河流地貌图片思考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河流地貌按成因有两类,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1、 河流侵蚀地貌(一、侵蚀类型)展示两幅河流侵蚀地貌图片,让学生思考讨论:河流侵蚀在强度和方向上的差异。经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展示直观图,引导学生总结河流侵蚀在强度和方向上有的差异, 承转:了解了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河谷究竟怎么形成的吗?引出第二个问题:(2、 河谷的演变过程)展示河谷发育初期、中期和成熟期的图片,思考讨论三个问题:步骤1:对比三个时期河流特点?步骤2:运用侵蚀类型的知识,思考各时期的主导侵蚀作用?步骤3:在此类侵蚀作用下,河谷如何变化?而后以表格形式总结,增强学生记忆。而后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河流为什么会变弯曲?从而用图示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讨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这一难点,然后让学生做练习题巩固该知识点。承转:回顾课前展示的几幅图片,河流除了以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还以堆积形式影响着地表形态,引出本节第二个大问题:2、 河流堆积地貌展示河流堆积地貌图片,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片思考讨论: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流速明显减慢)的位置分别在哪?而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个位置:出山口、中下游、入海口。首先分析冲积扇的形成:(1、 冲积扇)展示冲积扇图片及示意图,思考讨论:冲积扇形成位置?形成原因?冲积扇组成物质的颗粒从顶端到边缘怎样变化?引导学生讨论总结。(2、 河漫滩平原)展示河漫滩平原图片及示意图,思考讨论:河漫滩平原的形成位置?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讨论总结。(3、 三角洲平原)展示三角洲平原图片及示意图,思考讨论: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位置?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然后以黄河三角洲三个时期的变化帮助学生巩固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最后展示三种堆积地貌示意图,列表格帮助学生总结记忆堆积地貌的形成位置及原因。练习巩固:用简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回顾本节重点内容。总结:本节我们共同学习了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在不同河段会塑造出不同的地表形态:课后活动:根据课本P84页活动内容,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