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础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60840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学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学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类别、类型、性质“美学”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美学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科学。2、课程核心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的产生与发展,美的本质与形态,美的类型,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心理素质,美感的差异性、普遍性,审美主体的提高(美育),从而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美学理论知识分析、评论、鉴赏文学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3、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一是摆脱传统美学教学从美的本体论出发的逻辑结构,而以审美作为本课程的中心,这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但是,同时也符合美学学科发展的实际。二是注重引导学生确立健康的审美价值观,体现明确的价值倾向。因此,不仅要划清美丑的界限,而且要专列“审美判断”和“审美教育”两章,从正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价值引导。三是课程要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感,不仅体现在以审美作为中心线索的体系构架上,还在于将艺术、审美文化诸问题放在美学学科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二、课程标准基本素质要求: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1、 知识标准 (1)正确认识美的性质和特征、生活和美学的关系、人生和美的关系。 (2)准确理解美学的重要概念,如真、善、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美感、审美心理等。 2、 能力标准 正确理解美学基本原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美学现象和审美实践进行分析,自觉运用美学原理从事美的创造活动。如理解并掌握形式美的几项主要法则的具体内容,并运用这些法则赏析书法、建筑、音乐等艺术作品。 3、 素质标准 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运用美学原理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并能树立正确、健康、进步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三、课程标准主要实施环节 美学课程的学理基础是较为抽象的哲学理论,又包含丰富的审美鉴赏的实践经验,为了突出我们高职院校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美学理论的能力和进行审美实践的能力。 1、 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 (1)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美学原理撰写分析审美现象的课程论文,作为考试成绩的组成部分之一。 (2)引导学生将在学到的美学理论与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审美过程之中,对于具体的艺术作品给予审美分析和理论的总结。 2、 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 有针对性地开展审美实践课,采取多样化的“审美考察”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校外的实践中体会美的感染力。四、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总成绩满60分为及格成绩。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内容是运用美学原理赏析作品,要求大家独立完成。期末终结性考试采用实践考核。五、教材使用与教学设备配置本课程教材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德胜编著的美学原理。教学设备配置有多媒体等器具。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网络教学软件资源根据课程特色,使用多媒体完成部分教学,并逐步完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大纲等教学软件资源。2、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有效的利用学院图书馆书籍资料以及校内电子图书馆等资源,并通过学院已具备的网络资源,辅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到的美学理论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