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内禀磁特性.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55864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内禀磁特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内禀磁特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内禀磁特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内禀磁特性一、引言1959年美国的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制成实用的振动样品磁强计(简记为)。由于其具有很多优异特性而被磁学研究者们广泛采用,并又经许多人的改进,使成为检测物质内禀磁特性的标准通用设备。所谓“内禀”磁特性,主要是指物质的磁化强度而言,即体积磁化强度单位体积内的磁矩,和质量磁化强度单位质量的磁矩。设被测样品的体积为(或质量为),由于样品很小,如直径的小球,当被磁化后,在远处,可将其视为磁偶极子:如将样品按一定方式振动,就等同于磁偶极场在振动。于是,放置在样品附近的检测线圈内就有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生电压。将此电压放大变成直流并加以记录,再通过电压磁矩的已知关系,即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或。二、实验目的掌握工作原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具体测量实际材料的或值。三、实验原理如图7.4-1所示,体积为、磁化强度为的样品沿轴方向振动。在其附近放一个轴线和轴平行的多匝线圈,在内的第匝内取面积元n,其与坐标原点的矢径为,磁场沿方向施加。由于的尺度与相比非常小,故在空间的场可表为偶极场形式: (7.4-1)注意到值有分量,则可得到检测线圈内第匝中n面积元的磁通为 (7.4-2)其中0为真空磁导率。而第匝内的总磁通则为整个的总磁通则为 (7.4-3)其中,n为n的轴分量,不随时间而变;n为n的轴分量,是时间的函数。为方便计,现认为不动而以原有的方式振动,此时可有,为第匝的坐标,为的振幅。由此可得到检测线圈内的感应电压为 (7.4-4)显然,精确求解上式是困难的,但从该方程却能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定性结论,那就是:检测线圈中的感应电压幅值正比于被测样品的总磁矩(或),且和检测线圈的结构、振动频率和振幅有关。如果将(7.4-4)式中的保持不变,则感应信号仅和样品总磁矩成正比。预先标定感应信号与磁矩的关系后,就可根据测定的感应信号的大小而推知被测磁矩值,因此,在测出样品的质量和密度后,即可计算出被测样品的磁化强度、。,为材料的密度。振动样品磁强计主要工作原理如下: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功率信号加到振动子上,使振动子驱动振动杆作周期性运动,从而带动粘附在振杆下端的样品作同频同相位振动,扫描电源供电磁铁产生可变磁化外场而使样品磁化,从而在检测线圈中产生感应信号,此信号经放大并检测后,馈给-记录仪的轴。而测量磁场用的毫特斯拉计的输出则馈给记录仪轴。这样,当扫描电源变化一个周期后,记录仪将描出-回线。的大小,又必须由已知磁矩的标准样品定标后求得。如:已知i标样的质量磁矩为0,质量为0,其000。用标样取代被测样品,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加磁场使i饱和磁化后测得轴偏转为0,则单位偏转所对应的磁矩数应为000,再由样品的-回线上量得样品某磁场下的轴高度H,则被测样品在该磁场下的磁化强度,或被测样品的质量磁化强度,为样品密度,为样品的质量。这样,我们即可根据实测的-回线推算出被测样品材料的-回线,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为外磁场。也就是说,只有在可以忽略样品的“退磁场”情况下,利用测得的回线,方能代表材料的真实特征,否则,必须对磁场进行修正后所得到的回线形状,才能表示材料的真实特征。所谓“退磁场”,可作如下的理解:当样品被磁化后,其将在样品两端产生“磁荷”,此“磁荷对”将产生与磁化场相反方向的磁场,从而减弱了外加磁化场的磁化作用,故称为退磁场。可将退磁场表示为,称为“退磁因子”,取决样品的形状,一般来说非常复杂,甚至其为张量形式,只有旋转椭球体,方能计算出三个方向的具体数值;磁性测量中,通常样品均制成旋转椭球体的几种退化形:圆球形、细线形、薄膜形,此时,这些样品的特定方向的是定值,如球形时,沿细线的轴线0,沿膜面0等。通常,检测线圈都经过仔细调整,成对地配置在样品两侧,并按一定的绕向和联接方式组成线圈对,使外界杂散信号尽可能互相抵消,而被测样品所产生的信号则相互加强,从而提高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信噪比。四、实验内容利用提供的设备,测量几种样品材料的质量磁化强度。标准样品为。五、数据记录与处理Ni的质量 =11g Ni的质量磁化强度=54 emll/gNi的Y轴偏转 =10.52cm待测样品m=1g 样品的Y轴偏转 =2.67cm代入公式得样品的质量磁化强度183.63emll/g六、思考题1.试分析一下如何才能更准确地测出样品的磁化强度值?答:鉴于振动的样品尺寸要很小,检测线圈的尺度与它跟样品的距离相比应该非常小,这样样品在空间的场才可以表为偶极场的形式。七、参考资料S.Foner,Revie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Vol.30,No.7,1959,P.5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