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小巷.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51633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西街小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泉州西街小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泉州西街小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言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据泉州府志建置沿革载:三国景耀三年(吴永安三年,年)会稽南部都尉改为建安郡(治即今建宁府),增置东安等县,泉州即为东安县地。晋太康三年拆建,安置晋安,改东安为晋安县。西晋末年,中原战乱,有中原人入泉,多沿江而居,由于思念晋朝故土,晋江由此得名。安溪、水春和德化直到五代十国才设县,而晋江置于唐开元六年惠安置于宋太平兴国六年,泉州沿海一带在盛唐武则天久视元年置武荣州之际才形成陆地。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道中华民国成立后设道和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晋江地区,年撤销晋江地区设立泉州地级市。泉州古城区简称鲤城,古称刺桐城、温陵,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祖籍地,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的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年,泉州市作为中国国内首选城市,与韩国光州和日本横滨共同被评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区范围包括现在鲤城区的开元、鲤中、海滨和临江四个城市街道办事处,面积约平方公里。古代这里有着辉煌的历史。即使是现在,当你在泉州老城区走街串巷时,在小巷深处和街头巷尾依然随时可见一座古牌坊,一口古井,一座古大厝,一棵老树,一段饱经风霜的断壁残垣,一扇半遮半掩的小门一对静静地蹲在深宅大院门前的石狮子,一处处古代丛林寺院,一间间飘浮着奇异香味的蚝仔煎、面线糊、牛肉粳和肉粽子等“老字号”小吃店,一曲曲梦幻缠绕的南曲乡音,一处处曾经宅居其间的历代名宦、将帅、文人、墨客和商贾富豪等等,可谓藏龙卧虎古韵浓厚。西街小巷西街新印象(究史巷十一间林巷新街鞋巷清军驿裴巷-炉下埕台魁巷旧馆驿古榕巷井亭巷)究史巷:相传古代巷里住着一位讲究文史的学者,人因称其居住地为“究史巷”,因“究”与“九”谐音,而泉州方言“九”与“狗”同音,也有土名为“狗屎巷”。十一间林巷:十一间林巷位于西街新街巷内东向,与新街巷并行,过去这里有林氏家族的十一间“于巾资”式厝宅,故称十一向体巷。据民间传说,过去这里的林氏家族因有人好赌,将其十一间”手巾寮”式晋宅一夜之间输得精光。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十一间林卷中”于巾寮”式厝宅已不存在,该巷亦成为杂处居位的地方。泉州古代这种形态特殊的小型住宅民居,俗称“手巾”,它一般以群体方式出现,沿街近巷连缀而列,连稳成廊,单体平面沿纵深向狭长通常面宽15米,进深2080米不等,因其开放,紧凑的格局及灵活多用的空间,曾长期大量地存在,并延用至今。“于巾”与泉州传统合院式民居“官式大厝”共同构成传统居住社区的主体。新街:新街,本来是小巷,清光绪时,福建提督孙开华常驻泉州,由于马车宽大,而提督衙门位于今中山公园,于是便在提督衙门附近新辟了一条马车道,道路宽敞俨然一街道。鞋巷:该巷位于西街裴巷与新街之间,巷子很短。清光绪年间,福建提督分署设于新街以北一带,巷子所处的地方是当时的衙门口,驻有衙役值班守卫,老百姓很难进去,守卫安防森严,故巷被称为卫巷,因与乡音“鞋”谐音,后称之鞋巷。清军驿:清军驿巷位于西街东段北向,与西街并行,东起于新街巷,往西穿过裴巷,接开元寺后面的大寺后巷“清军驿”得名应始于明朝,据明朝万历年间的泉州府志卷四记载:清军馆在集贤铺文庙北,后改为兴泉道,馆徙察院西清。“清”是“清点”之意,而非清朝。“清军驿”是由清军道兼管驿传得名,是一官职名或军队人事衙门,为明朝设的政府或军事机构,此巷故名“清军驿”。裴巷:裴巷,得名源于裴仙公。裴仙公,江西人,在此巷卖药居住。传说在登仙桥,有一个蛇精,在桥上变换诱人前去拜拜,后来总是有人失踪,才得知是蛇精所变。于是裴仙公为民除害,与蛇精大战,蛇受到惊吓后一路跑到了清源山,至今在清源山还有“兑岩”(兑化成仙),后来蛇受惊吓钻进洞里,裴仙公就坐在洞口,羽化成仙。后来有一人,在清源山洞口不小心丢失了一个扁担,过了段时间有人在洛阳桥打鱼(子鱼)捡到,渔夫带着刻有名字的扁担和鱼去集市上售卖,刚好遇到了扁担的主人,于是就有了清源洞通洛阳桥的传说。炉下埕:在西街的裴巷的纵向交汇的巷子里头,有一条巷子,叫做炉下埕。顾名思义的是裴道人炼丹的那个炉的院子。台魁巷:(奇仕巷、东塔巷、白塔巷、宰瓜巷、台瓜巷)】色台巷位于西街开元寺东边,从西街往北至大寺后路口,台魁巷巷名的由来,有庄际昌题字一说,明代泉州状元庄际昌为该巷奇仕宫题写“雁塔钟灵”的国额,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相(台)和状元(复),因此得名“台魁巷”,该巷有许多别称:因该巷原有一座奇仕妈宫,别名奇仕卷因该巷处在开元寺东塔边,别称东塔巷:因古代至今巷头有一卖“白塔疗膏”的店铺,别称白塔卷台魁巷命名还有“宰瓜巷”一说,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教子故事。据传古代在泉州古城西面的这条小巷里,住着一个种瓜能手,中年得子后父母过分地疼爱,孩子便从小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不良习惯,这个孩子十分顺皮,有一次拿刀射瓜,差点砍了父亲,闯祸后便离家出走。在外流浪后逐从军,不出几年工夫,竟屡立战功,被荐升至提督。他就任后忆起儿时之事,不觉痛心自责,便回泉州老家向问父亲请罪。回家后父亲原谅了儿子的过错,同时也自责不该对小孩过分地淄爱,父子终于团圆,提督随即在他原来所住的地方兴建府第,并尽心尽力地孝敬二位老人。因顽童拿刀射瓜称为“宰瓜”,宰瓜意为拿刀砍瓜,泉州方言“宰瓜”的“宰”字与“台”字诺音,“宰瓜”逐成“台瓜“瓜”与“魁”亦谐音,人们便称那条巷为“台瓜巷”,后雅称为“台魁巷”(台魁巷中的奇仕妈宫,主祀陈靖姑三姐妹和妈祖。生育信俗是一种国南文化现象,临水夫人作为水神是妈祖的陪神之一,曾与妈祖同时被崇桢皇帝敕封为“碧霞元君”。泉州人称奇仕妈是专司妇女生育、保婴幼安康的神明)旧馆驿(牛仔驿):旧馆驿巷是位于西街东段南侧、开元寺东塔斜对面的一条小巷,北起于西街,南接古榕巷,又称牛仔驿。元代时期,由于泉州对外交通贸易十分发达,官员、中外商人往来频繁,为了给来泉州者提供服务,巷内设有一座专供过往官员或信使更换马匹的馆舍,故名馆驿。明代,馆阻往西街头北侧(今泉州影剧院附近)的“驿内巷”,在清代,此巷属万厚铺古榕里,时人称为“牛仔驿”旧馆驿巷中文物史迹众多,南宋宝庆初年,巷西侧为泉州行衙所在地。巷中还有水陆东天宝池、元代驿站、明代染织房:有明嘉靖年间御史汪旦、户部侍郎庄国桢府第;有气势的明朝“董杨宗柯”:有清道光年间翰林龚维琳胞弟举人龚维琨、刑部主事王海文、湖喜庆年间进士杨滨海故居、清末状元吴鲁的读书处;还有汪氏宗祠以及一些近代著名的民居。古榕巷:古格巷位于西的东段南测、与西街并行、东起用早往,四接朝钱,该往是一个1族姓氏聚居的地方,相传此巷有一株古格树,战占古格巷文化积淀深旱、有古格宫,宫01上悬挂着“古样胜地”弹国、有明宣德年李育代宅院、清嘉庆翰林许邦光府第、“大F子构”、粪氏宗构、请葛长和、粘民同有道教古格观,以及近代一些商大的南占大盾,巷中现仅存的南外宗正司遗址、是宋代管理京域之外呈家宗室的机构,清康之变(11年)型年北宋火亡,为避战乱,南外宗正司几经迁使,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迁到泉州,尔后存续147年,许多皇族人员在泉州生息繁们,对国南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影响深远福建省梨园实验剧团原址也在巷中,已搬往新门街。梨园戏发样于11世纪的泉州,流传于阅南地区,因保存有宋元明时期南戏的许多剧目、音乐和表演形态,因而被称为“活化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成立于1953年,是日前这个剧种唯一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井亭巷:并亭巷位于西街东段南侧,从西街往南可行至花巷,又名高桂巷。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并亭巷北端有城心塔一座,玉泉井一口,并建有一亭,便取名为井亭巷。并亭巷“玉泉井”名字的来由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泉州古域形似鲤鱼,别称鲤城。人们认为鲤鱼的肚脐,其位置应在古域区的中心点,又因为脐也是圆形,向下凹,所以把位于解域中心的一口古井说成是“鲤鱼脐”,这口井俗称“域心井”(古城域中心的井,鲤鱼肚脐),又叫“玉限并,井亭巷又名“高桂巷”,与南宋王十朋相关。王十朋温州乐清人,字龟龄,号梅溪。公元1168年任泉州知州,井亭巷的“城心塔割体钱,兴馆学,布上恩,恤民隐,兴水利,疏塘渠,讲经询政,普断诉论,顾有政绩。在肃清门内建贡院,在此巷中立“高桂坊”,表0石氏“一门五梦刀因此,井亭又称“高桂巷”。巷中还有高桂境主宫和“三井孔”古井等文物古迹。三朝巷:三朝巷位于西街东段南侧,泉州开元寺紫云屏后的一条小巷,北接象峰巷,南连古榕巷。三朝巷是以象峰巷与三朝巷交叉路口的三朝元老牌坊命名的,古称“三三朝巷中,南宋“三朝”宰相留正居于此。留正(),字仲至,谥忠宣,永春昭善里留湾(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南宋绍兴三十年(年)进士。留正生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七十八岁。南宋当朝为表彰留正在孝宗、光宗和宁宗三个皇帝时历任丞相之职(其实孝宗皇帝时仅为枢密使)乃名符其实的“三朝元老”在巷中立有“三朝元老”牌坊两座,即开元寺对面粉墙后一座,象峰巷与甲第巷交叉路口又一座,均为木坊(后一座坊座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被毁)留正的六世祖为留从效,字元范(),原籍为永春,但从小定居在仙游枫亭留宅,后投入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所部。在五代王审知身后的动乱中,任五代清源军节度使,据泉、漳年。执政期间,采取息兵安民保土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和海运,使泉、漳等地在五代时期的全国性战乱中独得繁荣和发展。留从效还在泉州内环城种植刺桐树,因而泉州古城雅称刺桐城象峰巷: 象峰巷位于西街片区西段,东起于泉州开元寺大门对面的紫云屏后,穿越新华北路,西面巷尾连接甲第巷。该巷的路型经过一小山丘,其形似大象的驼峰,故名象峰巷,又名上邦巷。象峰巷巷内有一座华侨民居,是一幢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洋楼,其建筑外观和造型与西街的“八角楼”十分相似,气势颇为宏伟,保存完整。该巷为鲤城区鲤中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巷中还有一座铁炉庙,原址在龙头山,原为南唐保大中(约943957)、节度使留从效的治铁所,因名“铁炉”。宋嘉泰年间人状元曾从龙重建,1958年迁现址,2005年新建,庙中有赵朴初题写“铁炉寺”匾额。 参考书籍:泉州老街巷编者:陈敬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