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学习的策略.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33238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念学习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概念学习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概念学习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概念学习的策略概念是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类事物或性质。概念学习主要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范畴。学习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概念的属性去辨别、归类一些事物,利用概念的属性去做事。按照概念的抽象水平,可以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具体概念是指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定义性概念是指实物的本质属性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必须通过下定义来揭示。具体概念的学习适合采用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形成是指从例证的辨别出发,逐步发现概念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概念形成方式获得具体概念,要经过知觉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概括四个阶段。具体概念的学习属于发现学习的范畴,是个体自主学习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定义性概念的学习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也就是先理解概念的含义、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运用适当的例子做分析说明。概念同化的关键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概念的上位概念。采认识到新旧概念之间的不同点,新概念才能作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独立观点被保持或提取。概念同化方式学习概念时,学习者必须认识到新旧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到新旧概念之间的相同点,新概念才能被原有概念同化;概念同化属于接受学习的范畴,学生往往通过听取教师的讲解来获得新的概念。学习者要采用概念同化方式学习新概念,必须先获得能够同化新概念的上位概念。概念教学基本流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学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下面学生感知、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其实这个环节简单说就是概念的引入问题。引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也就是说素材要典型。如角的认识,小学里讲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书皮等平面上的角。有的教师上来就让学生观察教室相邻两堵墙所夹的角,那是两面角,对于小学阶段教学要求来说,就不合适了,学生不容易理解。再如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所以说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例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又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例如,在学习“平均数”时,一位老师先向学生呈现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争拿糖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高兴,有的小朋友很不高兴?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都高兴?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个幼儿园的老师可能会怎么做?4.通过演示、操作引入新概念 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利用恰当的演示或操作使其转化为具体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对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研究。例如“圆周率”这一概念非常抽象,有的教师在课前,布置每个学生用硬纸制做一个圆,半径自定。上课时,就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出三个内容:(1)写出自己做的圆的直径;(2)滚动自己的圆,量出圆滚动一周的长度,写在练习本上;(3)计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全班同学做完后,要求每个同学汇报自己计算的结果,并把结果整理成下表。(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简单说,就是通过感知,建立表象。做到以下几点:1.感知要全面首先,提供的感性材料要注意形式上的充足性。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几组对比鲜明的长方体实物:大小悬殊的两个长方体药箱和粉笔盒;空心和实心的两个长方体木块和玻璃缸;质地不同的两个长方体;颜色不同的两个长方体,等等。通过观察,然后进行抽象概括,撇开材料、大小、颜色等非本质属性,而只注意它的形状,从而明确了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其次,提供的感性材料要注意内容上的完整性。如教学“比的意义”,就不能在感知了两个同类量的比以后就急于概括出比的概念,而应该进一步感知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从而让学生对比形成完整的认识。2.感知要鲜明在引导学生感知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感知目标,并逐渐加大对概念本质特征刺激的强度。如教学“比的意义”时,一位教师从猜粉笔支数的游戏引入:第一次左手拿2支白粉笔,右手拿4支红粉笔;第二次左手拿3支白粉笔,右手拿6支红粉笔;第三次左手拿4支白粉笔,让学生猜右手该拿几支红粉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42=2,24=1/2;63=2,36=1/2;84=2,48=1/2这三组算式,让学生发现白粉笔与红粉笔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也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再出示例1,学生会想2杯果汁和3杯牛奶是否也存在两个数相除的关系。由此引入果汁杯数是牛奶杯数的2/3,也可以说成果汁杯数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2/3和2:3都表示出2和3这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反过来两者的比是3:2,接着出示例2,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很容易理解路程与时间之间也存在两个数相除关系,因而同样可用比来表示,而时间和速度之间存在的是两个数相乘的关系,是不能用比来表示的。这样,概括比的意义便水到渠成,学生对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十分清楚。3.感知要递进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递进式发展的。因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概念的感知过程,引导学生渐渐“逼近”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如教学“认识角”时,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五角星、三角板,让学生指出其中的角,凭借日常概念一般学生都以为尖的地方就是角,这时教师有意识地把三角板放在黑板上,按照学生所指的地方画下来。当拿去三角板,看到黑板上画的是一个点时,学生才恍然大悟。经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再次指的时候不仅指出了角的顶点,还指出了角的两条边。这时,学生看着黑板上留下的图形,就对角形成了初步的表象。在进一步丰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求同思维,很容易获得“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学生的感知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递进过程。4.感知要深刻感知活动不能浮于表面,而应真正触及并涵盖概念的全部意义,引领学生进入对概念透彻理解的层面,使概念的建立既深刻又牢固。如教学“认识分数”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感知活动,让学生获得对1/2全面而深刻的认识。(1)用圆形纸片代替蛋糕,把它平均分成2份,理解1/2的实际意义。(2)要求学生用多种材料也得到它们的1/2,拓展1/2的实际意义。(3)观察比较大小悬殊的两个蛋糕的1/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即弄清“是谁的1/2”。(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或实际操作)表示出1/2,从实际意义上升到抽象意义。(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初步感知之后,组织小组之间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逐步共同揭示出概念。简单说,这就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做到以下几点:1.把握好抽象的时机,及时摆脱对于直观感知的依赖学生由直观感知所获得的对于概念的认识是粗略的、肤浅的,若能及时唤起他们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发挥表象的中介作用,就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于具体感知材料的依赖,克服直观感知中的局限性。以此为基础进行抽象概括活动,就能揭示概念的内涵,使学生最终形成概念。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把握了抽象的时机,在直观感知建立计数单位“十”以后,帮助学生及时上升到抽象思维水平。(1)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知道12支铅笔可以一支一支地拿,也可以1捆带2支地拿,感知引进计数单位“十”的必要性。 (2)举出生活中10个一包装成一份的例子,感受计数单位“十”的应用价值。(3)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建立计数单位“十”,强化对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认识。(4)应用计数单位“十”,通过摆小棒抽象出对1120各数的认识。如用1捆带3根小棒表示13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离开小棒理解13就是1个十和3个一,反之一个十和3个一就组成13。(5)认识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培养数感。2.体现教学的层次性,逐步提高抽象程度由于受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制约和知识本身比较抽象的影响,有时需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分层次逐步抽象的过程,让他们拾级而上,步步为营,确保达到一定的抽象程度。例如,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可能性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建立“等可能性”的概念,一位教师安排了4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1)猜一猜。出示装有3个红球、3个黄球的袋子,让学生猜一猜:从中随意摸出一个球可能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假如把摸出的球再放人袋中,再从中随意摸一个,如此重复40次,摸到两种球的次数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测。(2)摸一摸。学生分小组操作,并对摸球结果进行统计。在每一组交流摸球结果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每一组摸到两种球的次数后的发现。这里只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两种球出现的次数都较接近。(3)算一算。把两个组、三个组所有组的实验结果,逐次相加,并分别观察两种球出现的次数,你又发现了什么?至此,让学生感知到随着摸球次数的不断增加,两种球出现的次数越来越接近,由此抽象出“两种球出现的次数差不多”。 (4)想一想。引导学生想象,当摸球次数增加到无限多时,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大小会怎样?“等可能性”的概念便呼之欲出。3.把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有许多概念的含义是逐步发展的,一般先用描述方法给出,以后再下定义。例如,对分数意义理解的三次飞跃。(不需细说)因此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在把握阶段性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每一个教学阶段,概念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概念混乱的现象。有些概念不严格下定义,但也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用描述代替定义,或者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同时注意与将来的严格定义不矛盾。(2)当一个教学阶段完成以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指出概念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如:有一位学生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认为课本中的任何一张纸的形状也是长方体的。说明该学生对长方体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应加以肯定。 (3)当概念发展后,教师不但指出原来概念与发展后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便学生掌握,而且还应引导学生对有关概念进行研究,注意其发展变化。如“倍”的概念,在整数范围内,通常所指的是,如果把甲量当作1份,而乙量有这样的几份,那么乙量就是甲量的几倍。在引入分数以后,“倍”的概念发展了,发展后的“倍”的概念,就包含了原来的“倍”的概念。如果把甲量当作l份,乙量也可以是甲量的几分之几。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搞清概念之间的顺序,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既要注意教学的阶段性,不能把后面的要求提到前面,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又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前面的概念要留有余地,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当然,根据具体的概念,有时在第三个环节总结出概念之后,还要结合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作进一步探索,加深理解。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其主要方法有:(1)判断。如运用三角形概念判断所提供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小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可否去0)(2)举例。可以让学生举实例进一步解释概念,使概念具体化,也可举反例强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3)变式。如教垂直概念时,可运用变式方法画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加强对垂直的理解。(4)比较。将相近易混的概念加以比较,更加突出它们的本质属性。如“周长”和“面积”可从意义、计量单位等方面进行比较。(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个环节简单说就是概念的应用和建构。做到一些几点:1.注重概念的应用概念的应用其实就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我们不仅要会从具体到抽象,还要会从抽象回到具体,其实就是应用于实践。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圆面积公式,谁能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白杨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学生讨论,有的说,算圆面积一定要先知道半径,只有把树砍下来才能量出半径;有的不赞成这样做,认为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通过积极思考和交流,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即先量出树干的周长,再算出半径,然后应用面积公式算出大树横截面面积。课后许多学生还到操场上实际测量了树干的周长,算出了横截面面积。再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旗杆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巧妙地算出了旗杆的高度。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能力,也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2.注重概念的建构数学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种种的关系,如交叉关系、反对关系、并列关系、种属关系等。新的概念大都是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学生概念的学习就是对概念的同化、顺应的过程,即运用已掌握的概念去理解、获取新的概念。当人们头脑中建立了概念间的这些联系时,就形成了一定的概念系统。通过对比等综合练习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一定的概念系统,这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个结构不是机械和僵硬的,要因人、因材、因时等客观因素而合理 、灵活运用,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删、穿插、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