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姆效应的启示.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631712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纳姆效应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巴纳姆效应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巴纳姆效应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纳姆效应的启示人们在认识自己的时候,时常由于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将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作“巴纳姆效应”。这个效应是以一位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的名字来命名的。巴纳姆曾经在评价自己的魔术表演时说,我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魔术本来就是用来蒙蔽观众眼球的,但是观众却都愿意看,而且对魔术师还很崇拜,自始至终跟着魔术师的表演走。别人有意无意的暗示,有时也会像魔术一样,将我们引导到歧路上去,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的真正含义。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将别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奋斗目标的参照,甚至是判断事务对错的参照,因而导致自己陷入被动局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谈一谈巴纳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启示之一:不要简单地以别人为参照爱因斯坦小时候很贪玩,可是,父母一提醒他学习,他就会说,朋友们不都不学习吗?父亲为了启发他,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大烟囱,他在前面,我在后面。钻出烟囱时,我发现杰克全身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就到小河里洗了又洗。其实,我身上没有很多烟灰。杰克见我钻出烟囱时比较干净,以为他自己也一样,于是没有清洗便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还以为他是个疯子呢。”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后,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爱因斯坦听后,幡然醒悟,从此发奋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其实,以别人的言行为参照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是不够科学的。有些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不是看红绿灯,而是看其他人怎么走。人家走自己也跟着走。如果恰巧赶上人家走过去的时候,红灯亮了,你再跟着走就闯红灯了。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石油大亨去世了,他的灵魂来到了天堂。可是,天堂里的人太多了,全是石油大亨,以至于连个空座位都没有。于是,他心生一计说:“地狱里发现石油了!”结果,呼啦一下,那些石油大亨全奔向地狱了。这时,天堂的这个房间里就剩下他一个人了,这时他也在想,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要不然这些人怎么都去了呢?如此一想,他也撒腿奔向地狱。怎样避免盲目参照别人而导致贻误自己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凡事问个为什么。当你自己寻找不到确切答案时,可以听一下有见识的人的想法,以免茫然随波逐流。智者的意见加上自己的判断,要远远比盲目的参照合理。启示之二:正确认识你自己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应道:“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相传是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这样的探询,然而一直没有答案。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因此,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曾经有位心理学家为了证实“巴纳姆效应”对大众的影响。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人格特征测验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其中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真实结果,另外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令他感到惊讶的是,绝大多数的参加者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第二份结果更为精确地描述了自己的人格特征。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导致自我知觉的偏差。越是敏感、自卑的人,这种偏差越大。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因此,我们在认识自己的问题上,不要太自信,要时常听听局外人的评价,哪怕这种评价我们不愿意接受,也要耐心地听一听。局外人不受利益所左右,往往见解更为客观真实。尤其是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人的意见,那些专业人士的意见,非常重要。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说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想,“以人为鉴”不就是以别人为参照吗?其实不然,区别有二:一是鉴者为高人,二是自己有所思考与判断。我们还可以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有人说“成功时认识自己,失败时认识朋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结底,我们认识的都是自己。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时,都应坚持辨证的观点,不忽视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短处与不足。启示之三:不为他人的态度所左右作家哈里斯有一天和他的朋友在街上逛,哈里斯看见一家卖报纸的,于是就向小摊贩买了一份报纸,并且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没想到的是摊贩并没有给予同样的回报,这个摊贩给了哈里斯一个臭臭的表情。朋友很气愤,觉得一个买小东西的人算什么啊,干吗摆着这么臭的一张脸!心里憋满了气,很为哈里斯不值。当哈里斯跟他朋友又走了一段路之后,朋友终于忍不住了,问哈里斯:“你不觉得刚才那个摊贩的态度很差吗,你不觉得气愤吗?”哈里斯笑笑说:“我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没什么啊。”他的朋友更气愤了:“他竟然每天对你的态度都是这样差?你为什么还是每次都很有礼貌地跟他说声谢谢呢?”哈里斯笑着对朋友说:“我们何必让别人来影响自己的心情呢!”仔细想一想,哈里斯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很有道理。快乐与否都应该由自己来决定,我们何以让自己的快乐的钥匙掌握在别人的手上呢!如果只因为对方不友善的回应而自己生闷气,那是多么的不值得啊!很多年轻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心态,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反应,在意别人的态度,甚至应为别人的好恶而极大地影响自己的情绪。认真地想一想,这大可不必。也就是说做许多事情时,只要你觉得是对的,就放胆地去做吧,并不需要太在意旁人的眼光,太在意别人的反应反而会让自己裹足不敢前进,因而错失许多该做的好事,甚至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失去良好的机会。百度总裁李彦宏当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遇到强大的金融危机的时候,百度受到严重的创伤,人们已经不看好这个曾经辉煌的引擎了,百度公司内人人都恐慌不安。每个人都没有了工作的心思,都忙着找下家,早点跳槽也许还能找到一个好的地方,这个时候连公司的元老们都纷纷跳走了。李彦宏这个年轻人最开始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看到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再支持他了。他也觉得不行了,可能公司就要这样灭亡了吧,他想着要不然把它卖了吧,趁早卖还可以多卖一些,免得自己也成天慌张不安。可是这样的情绪过了不久,他就觉得这样不行,这样下去自己一直受着他人的影响,会被别人的悲观影响,把问题看得更严重。于是他调整心态,不再受他人流言飞语所左右,专心去看市场的动向。不久以后他找到了新的出路,就这样,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被他活生生地救了回来,并且越来越壮大。我们都是社会上的人,不可能单独存活于世上,在生活上必然有他人的言语、言行给我们一些影响,我们可以接受好的抛弃悲观的,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建立在别人的无礼上。启示之四:不为算命先生所蛊惑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仔细分析,你会感觉这些话好像是在说你,与你的情况相吻合。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算命先生除了察言观色以外,主要在运用概率,然后再加上不断地敲打试探,就将前来算命的人给搞定了。比如,摸一摸你的手,感觉很硬,就会说,你小时候吃过很多苦。感觉你不是油头滑脑的人,就说你很正值,还有“犯小人”之类的话,都是个概率问题。你相信了他的话,如果产生积极的效果固然好了,但是,有些算命先生,为了骗钱的目的,会故意吓唬人,然后人家好请他给破一破。这样一来,就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伤财又误事。要打破巴纳姆效应并不容易,这就要自己清醒地认识环境,认识自己。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现在年轻人喜欢玩的星座、属相等这些都是巴纳姆效应的结果,你也许会觉得挺准,那是你受骗了,他们说的全是一些统计的模糊的话,符合每个人的平均心理,让你觉得真是那样的,真是很适合自己的。睁开你的眼睛,看清楚自己,你就不会被这样那样的东西牵着鼻子走,你才敢放心大胆地去做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