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624854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有哭有笑,让人难忘、令人思索的典型人物形象。刘姥姥就是其中之一。第一、结构作用刘姥姥这个人物本身有故事情节,有性格,在小说中又起着重要的结构作用。有了她,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事件才得以连缀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以一贯之。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荣国府的许多角落,引出了贾府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一是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接济之恩;二是亲眼目睹贾府的彻底败落。作为结构人物,如果说冷子兴主要从外围、从远距离对贾府进行概括介绍的话,那么刘姥姥则从内里、从近处对贾府进行透视和详察,小说因此而深入细腻地展示了贾府的生活情景,形象的表现了贾府贵族生活的享乐和奢侈,既写出了贾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又预示着贾家将走向腐朽没落的结局。第二、对其它人物的显现作用刘姥姥对刻画其它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的显现作用。在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的场面中,贾府上上下下的人们,都纷纷露面登场。这些人物当中,有贾府的主子们,如贾母、凤姐、宝玉,还有黛玉和宝钗;也有贾府的丫头们,如平儿和鸳鸯。甚至还有栊翠庵的妙玉等等,涉及面广。宝玉是红尘中的俗人,妙玉是佛门中的修行人,两人关系暧昧、微妙。栊翠庵品茶这场戏,因为有了刘姥姥的介入,我们看到了两人对“佛”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有了区别,最终走向不同的归宿。宝玉是有佛缘的,但他并不敬佛拜佛,而是领略了佛的真谛,如佛的慈悲、平等、无我、无常思想,这些精髓融入了他的性情和言语行动之中。宝玉是善良的、慈悲的,如栊翠庵品茶这一细节当中,刘姥姥本是一个乡间老妪,在妙玉看来是俗不可耐的,所以刘姥姥吃过的杯子,她嫌脏了,不让收回来。宝玉却可怜刘姥姥,“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撩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了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说使得吗?”宝玉是积善行德的,他努力地一件件去做好事,而且不以善小而不为。妙玉虽是出家人,却怪僻、孤洁,自称“畸人”、“槛外人”,不合时宜。如贾母等人离开栊翠庵时,妙玉“也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把门闭了”,而且还要用清水冲地,显示了对权门贵族和世俗之人的蔑视。佛门讲究平等、慈悲,妙玉则完全没有领悟宝玉由红尘走向空门,妙玉由佛门走向红尘,这不同的人生轨迹昭示了两种意思,性格的发展历程,通过刘姥姥这个小人物的介入而显现,使我们知道,这“入世”与“出世”也不过是种形式而已,修身而在于修心。第三、象征作用刘姥姥是一种象征,象征一种田园生活,一种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安顿浮躁灵魂的最终归宿。她二进贾府时回答鸳鸯酒令时所说的,便有着一种象征意义。例如:“是个庄稼人”,大观园唱诵和主张的主题之一就是追求劳动人民的田园生活。又如:“大火烧了毛毛虫”,贾雨村把以贾府代表的旧社会机体比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大火烧了毛毛虫,象征僵而未死的“百足之虫”的必然灭亡; “一个萝卜一头蒜”,这些东西都是一般平民生活中常食之物,以此表示作者弃权贵而褒平民安康生活的思想;鸳鸯行酒令说:“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回答:“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象征大观园像朵花,最后的果实就是“大倭瓜”,它所体现、所象征的是劳动人民的田园生活。酒令看似闲散游戏,实际上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第四、“双赢”作用刘姥姥进荣国府受到主子们、丫头们上上下下的欢迎,满园的秋色也因为刘姥姥的到来分外灿烂。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三点:一是贾母年事已高,生活空虚,“正要个积古老人说话”,刘姥姥的到来使她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的情感;二是不知稼秸,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迷幻世界中的贾府小姐从刘姥姥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乐趣;三是刘姥姥丰厚的生活阅历和处世经验是她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窘况,施展良好交际口才的生活基石。如果说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纯粹是为了攀亲打秋风的话,则她第二次进贾府是正式的走亲戚。她与贾府主子们的关系也由生硬拘谨发展到熟悉自然,贾母还专门设宴招待她,刘姥姥在几个细节中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值得称道的。一是戴花,二是小丑表演,三是行酒令。“戴花”是一出非常能测试刘姥姥心理素质的戏。秋爽斋设宴这场戏中,刘姥姥与凤姐、鸳鸯组成绝妙搭档,配合默契地演出了一场小品。待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鼓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愣,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贾府整个儿一片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刘姥姥的成功交际可谓做到了已欲达而达人。一般来说,穷人或地位低的人是很难与富人或地位高的人平等相处的,不同阶级之间的这种格格不入,本是由于在一定的阶级差别下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并非不能沟通。如果不是社会动荡,双方势如水火,则心态的不平和便是双方沟通的障碍。刘姥姥虽是俗人,却没有这高低贵贱的俗心俗态,贫而不贱,本色做人,坦荡行事。比如,鸳鸯行酒令向刘姥姥道歉,刘姥姥说:“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老太太开个心,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真是明白人说明白话。刘姥姥既为人间的女儿女婿要来生活必须的银子,又为天堂的贵人们带去他们所缺乏的世俗欢乐,也就是达到了时尚的所谓“双赢”。由此看来,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也是一种相互满足的关系,谈不上谁愚弄了谁。第五、镜子作用刘姥姥到了贾府主要的表演是少见多怪,常出憨相:“身子就像在云端里一般,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刘姥姥此时只有点头砸嘴念佛而已。”大观园中的人们就只欣赏她这一点,刘姥姥因此而被一些读者认为是丑角,也就在这一点上,作者写出不少很出色的故事。几乎她每一回动作,每一次语言,都引起人们的轰然笑声。这些小故事有其共同的意义,即作者从她处处外行,种种可笑,反映出贾府的处处豪贵,种种奢侈,而人间竟有如此悬殊的生活境界和大不相同的生活规律。二进荣国府时,究竟是夫人小姐们戏弄刘姥姥,还是刘姥姥戏弄了贾家人?我的看法是后者。王熙凤要刘姥姥为自己女儿巧姐取个名字,说要靠靠老人家的福。这是作者预先安排的,以便将来荣国府溃败,巧姐被卖而去投靠她。到那时,只有一个刘姥姥是有义气敢担当的。到那时,刘姥姥的面貌就一点不滑稽了。再说走时,刘姥姥带了一大堆的东西,可以说是满载而归,这样一个善良且世故的老人你能说她不聪明吗?你能用嘲笑的眼光看她吗?这也足见作者既写出了刘姥姥自觉扮丑角为人帮闲凑趣的一面,也指出刘姥姥平日生活中本非丑角的一面。人们对她先是嘲笑,而终于同情,为什么?因为作者要人们理解刘姥姥本质是善良的。大概是作者出生贵胄,享惯荣华,后来又受尽贫困无援之苦,既知深锁朱门生活的空虚,也深知一切小人物的哀愁。于是使读者从刘姥姥的眼中看到了富贵豪门之奢侈浪费,饱暖无聊,不自知惭愧,反以穷人开心。试看贾府那些有权有势的管家奶奶们,有谁能像刘姥姥这样心地善良?曹雪芹让这个角色粉墨登场,看似游戏文字,实是意味深长。曹公大笔一挥,在红楼梦的精致画面中扫过的这粗糙而遒劲的一笔,与那些精雕细琢、娇生惯养的什么宝们、玉们、钗们和凤们相比,恰如一块横空飞来的山野之石,毛里毛糙,却结结实实,有棱有角。当那些宝们、玉们都已灰飞烟灭,只有这块石头万古长青,贾府的一缕香火得靠刘姥姥来守护。作者用这样一个乡村老妇人和那么多城市贵妇人对比,刘姥姥就成了贾府的一面镜子。第六、视点作用刘姥姥的视点是来自现实生活的。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刘姥姥始终着眼于“色”,立足于一种物质的功利观。她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的,就像她自己说的“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在她二进贾府时,开口念佛、闭口念佛,但她最不了解的恰恰是佛,因此才会把贾府的“省亲别墅”牌坊当作大雄宝殿来磕拜,以致闹了个大笑话。当她接受贾府的馈赠而“念了几千声佛”时,我们也就领会了,她所谓的佛,是那些能给她带来生活实利的“活佛”,而不是那些让那些让她弃绝尘世生活的“死佛”。综合以上六种作用,足见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刘姥姥与整个画面格格不入,但正反衬出贾府这深深庭院的幽暗、沉闷,从而唤醒了读者的眼光,正如散漫粗砺的民间历史总是跟正统的历史调皮捣蛋一样。作为一名读者,我们应该用辨证的眼光看待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