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族链球菌临床应用.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61450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族链球菌临床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B族链球菌临床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B族链球菌临床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族链球菌临床意义B族链球菌学名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能引起牛乳房炎,严重危害畜牧业,因此早期被畜医界重视。后发现该菌也能感染人类,尤其是新生儿。引起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死亡率极高,且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因而被医学界所重视。鉴于该菌引起的感染不只限于牛乳房炎,其细胞壁中多糖物质又属于抗原构造分类中的B族,故目前一般采用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来替代无乳链球菌原名。什么是B族链球菌1938年Fry首次报告3例感染B族链球菌引起产后心内膜炎的死亡,证实B族链球菌为人类的致病菌。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B族链球菌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甚至死亡。在感染后存活的新生儿,还有可能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脑积水、智力障碍、小头畸形、耳聋等。同时,B族链球菌还可引起孕妇感染、引起早产、胎儿发育不良(低体重儿)、胎膜早破及晚期流产。鉴于该菌引起的感染不只限于牛乳房炎,其细胞壁中多糖物质又属于抗原构造分类中的B族,故目前一般采用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来替代无乳链球菌原名。检测GBS的临床意义GBS,正常寄居于阴道和直肠,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般正常健康人群感染GBS并不致病。据统计约10%30%的孕妇有感染GBS,其中40%70%在分娩过程中会传递给新生儿。如果新生儿带了这种菌,大约有1%3%会出现早期侵入性感染,其中有5%会导致死亡。GBS感染诱发产妇多种疾病孕妇感染表现为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胎膜感染、子宫内膜感染以及创伤感染。GBS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GBS对绒毛膜有较强吸附能力和穿透能力,接种2小时内即可吸附于母体组织,继而侵入绒毛膜,通过炎症细胞的吞噬作用及细菌产生的蛋白水解酶的直接侵袭,使胎膜局部张力减低,从而导致胎膜早破。有报道显示,在2745例产妇中,尿中有感染GBS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5%。GBS感染极易引起羊膜腔感染据研究报道GBS阳性的孕妇中有21%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和产后子宫内膜炎,分析表明GBS阳性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GBS感染诱发早产率最高达60%研究表明,GBS阳性孕妇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儿、极低体重儿的可能性增加20%-60%。GBS是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应化。产褥感染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GBS是造成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新生儿感染GBS诱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GBS传播的主要途径为垂直传播,且与分娩有关,如果孕妇感染GBS,新生儿就可能在出生时吸入感染的羊水或通过产道时感染GBS。剖宫产不能避免新生儿感染GBS。*此图为GBS阳性的孕妇中新生儿的感染率新生儿的感染根据感染时间可以分为早期侵入性感染(出生7天以内)、晚期侵入性感染(出生7天以后)。新生儿感染GBS主要表现为早期侵入性感染,早期侵入性感染以新生儿败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新生儿感染GBS能够导致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也可能遗留长期病理状态如耳聋、视力受损、发育障碍以及脑瘫等。依据美国新哈芬地区10年调查统计结果,其新生儿败血症年发生率为2.7。其新生儿败血症有一半左右都是因B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基于GBS感染引起孕妇和新生儿相关症状、疾病的严峻性,产前筛查GBS显得尤为重要。而分娩传播是新生儿感染GBS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抗生素预防能够有效降低GBS垂直传播引发新生儿早期侵入性感染。国内围产期GBS筛检现状我国GBS产前筛检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对GBS的感染现状重视不够,然而近期国内报道了一些GBS感染导致死亡的病例,邓江红等对北京儿童医院234例感染肺炎死亡的新生儿肺部组织石蜡标本进行了GBS检测,其检出率为65%,该结果显示新生儿肺炎死亡病例中,GBS是第一位的致病菌。再者,由于国内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全国范围对围产期GBS的筛检几乎空白,如今国家不断的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管理进行严格监控,加之GBS的危害比较严重,这使得GBS的筛检尤为重要且必要。国内围产期GBS感染的预防工作可以借鉴美国CDC2010年发布的GBS预防指南,对于怀孕35-37周的孕妇进行阴道和直肠的GBS筛检,这样能够提高预防效率,节省资源,同时能够大量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