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浅谈.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61161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园合作浅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园合作浅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园合作浅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园合作浅谈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优劣。我国目前的家园合作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幼儿园方面,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们联系,开展各式活动,带动家长们共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虽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总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的家园互动工作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家园合作的引导者是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这向工作能否作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幼儿园方面。而其中,幼儿教师对这个活动的“意识”是否全面、正确则直接制约着家园合作的进展。对于家园合作的认识,幼儿教师基本持有两种意识:一是“服务”的意识,二是“利用”的意识。持“服务”意识的幼师往往只会把家园合作看成把孩子在园的情况反映个家长,或者简单地完成家长所要求的对幼儿的生活照顾,而持“利用”意识的教师会把家园合作工作看成自己与家长之间能动地互相反馈信息,并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让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和交流更加积极主动,是家园合作做得更加深入具体,避免了合作形式的单一、合作内容的夫妻,使之成为良好的家园关系,促进亲子互动服务。很明显,持“利用”意识的幼儿教师对家园工作的认识更为深入,他们真正领会到了家园合作的意义只所在。用“利用”意识知道家园合作的幼儿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幼儿,全面地评价幼儿,从而改善师幼关系,间接地影响亲自关系,由此家长也会及时合适地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和对待幼儿的态度,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同时这样的教师也会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家长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更加全面。因此,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用“利用”的态度对待家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家长们需要的同时,促进我们的教育工作不断完善,从而更有利于儿童发展。有了正确的意识以后,就可以投入到实际的操作中来了。家园合作活动需要教师与家长们交换意见,良好的交谈会增进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使家长更理解、信任老师,近而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最终达到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目的;而失败的交谈,不但会影响双方的关系,还会使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这对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利的。那么,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明确关系。家长与幼师之间应该是一中平等的关系,因为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这就要求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青年概况:老师相当严肃地命令自己说:“您不能”,”您必须” ,”绝对不成”。相信老师说的这番话也一定是为了孩子好,可却没有考虑到家长的感受,很多时候,家长们因为怕与老师辩驳会对自己孩子日后在园内的生活不利,因此就忍气吞声,并不与老师发生争执,但这种交谈的结果往往是老师说了等与没说,家长根本不配合,如此一来,与我们家园合作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因此,在与家长谈话时,我们的口气一定要婉转,要与家长协商,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与上述情况相对的,就是无论家长怎么问,老师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这么做会让家长觉得老师不重视自己的孩子,会感到很失望。其实,家长们并不怕老师指出自己孩子的缺点后不足,他们希望知道自己孩子真实的情况,希望听到老师善意的批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对待所有家长,我们都要一视同仁,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家长的信任。当然,有些时候,老师们也会遇到不讲道理的家长。对待这些人,需要有耐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流,努力使他们理解幼儿园的工作。掌握了良好的交流方法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各项家园工作的实践操作了。家园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仅阐述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最便捷而有效的家园合作方式当属“接送环节”。与其他的家园工作形式相比,接送环节传递信息最快,最及时。每天早晨和晚上,教师都会和家长见面,抓住这一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能够增强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接送环节可以折射出教师对孩子、家长的重视程度,可以折射出幼儿园的园风,教师的敬业精神,并直接影响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说,接送环节的交流是整个家园合作工作的基础,它是以后进一步合作的基础。因此,教师们务必要重视这个环节,从点滴小事中,逐渐赢得家长的信任。接送环节虽具有方便、及时等特点,但也会受到一些制约,比如家长较多时,交流时间短,交流不充分;比如家长不能看到教师组织活动,对幼儿在园生活把握不够深入等。因此,要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相互补充,灵活运用。家园联系本是很多幼儿园常用的家长工作手段,有着独特的作用:帮助家长解决分离焦虑;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促进自身工作的改善。很多家长都希望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学习情况,比如孩子学会了什么,今天吃的好不好,按时吃药了没有等等。这些细微的小事通过一个家长联系本就可以轻松解决。此外,在生活中一道的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联系本与老师共同探讨。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联系本还可以有很多形式,幼儿园可以针对自己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比如,可以让孩子叙述自己一天的生活,由家长做记录,第二天交到老师手中。从这些记录中老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家长也可以从老师的反馈中知道幼儿园近期的教学内容,看到自己孩子不足之处,以便对症下药。孩子也可以通过叙述,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此一举三得,岂不妙哉?与家长联系本相似,网络也可以建立家长与老师间的快速联系。有的幼儿园,还在网上登出孩子们在班里活动的相片,使家长能更直观地看到孩子在园内的学习、生活状况,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好评。网上展现教学的确有其优越性,但也不能太过激。前不久,某报上登出这样一则消息:有幼儿园在班里安装射相头,并在网上“现场直播”,家长们只要凭借帐号就能随时监视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种做法的确有其优越的一面,如:可以监督老师的教学工作,可以随时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等等,但总的了来说还是弊大与利。如果孩子们知道爸爸妈妈在看着自己,他们也许会装出一副很听话的样子,长此以往会对孩子们人格的形成产生不好的影响。老师们大都也认为这种方式不妥,在教学活动中他们会相当谨慎,生怕一个小失误被家长发现后会不依不饶。可想而知,在这种“恐慌”状态下的教学活动决不可能会有良好的效果。老师和孩子都有所修饰,家长们看到的是不真实的幼儿园生活。如此一来,使这项活动变得毫无意义。家长联系本和网络,都只是家长与老师见的间接联系,而家访则是一种直接接触的家园合作方式。老师们了解到的孩子的情况,只是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这个时候孩子的个性特征不如在家中表现得那么充分,因此,教师应在家访时亲耳听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家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和表现,从而对孩子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于家长们来说,可以从老师口中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也是他们所盼望的。无庸置疑,家访是很重要的家园合作工作之一,但如果掌握不好方法,同样会工作毫无成效。在家访前,老师应先了解家长想和自己共同探讨的问题,有目的的交谈既节省时间,又有显著效果。这种针对家长需求,有目的的进行的家访,很受家长们的欢迎。当然,如何安排时间也很重要,这也需要老师事先与家长联系,在不影响家长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前提下,作好家访工作。家长会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家园合作活动了,一次成功的家长会,取决于老师合理的设计。与家访相似,老师要在开家长会之前了解清家长想知道、想讨论的问题。发言提纲要简练,内容一定得是面向全体孩子的。老师要可以向家长们介绍近期园内的主要活动,教学内容和目标等,使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的配合幼儿园教学工作。也可以组织家长之间的论坛,针对某一个幼教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关系,是一中不错的活动方式。关于近期幼儿园、班级内的教学信息,也可以在黑板报或幼儿园自办的报刊、通讯上进行详细介绍,从这些资料中,家长可以迅速了解园内“最新动态”,从而配合老师工作。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但可以最直观的想家长们展示孩子在园内的生活情况,而且通过观摩活动,可以是家长们看到老师工作的辛苦,理解老师,敬佩老师,这些都可以拉近老师与家长心灵的距离。家长开放日活动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为了保持园内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采取增加开放次数,减少开放人数的方法;为了使家长更有目的的观摩,在活动之前,告诉家长们一些有关信息,要求家长做观察记录等等。家园合作活动还有很多种,这里不一一介绍。只要掌握了合作的宗旨,对其有正确的意识,我们完全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各种有趣的家园互动活动,从而使我们的幼教工作更完善,使我们的家长更放心,使我们的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参考资料:朱晓燕.优化家园合作的操作策略.幼教博览 2004年第10期.董薇薇.浅谈两种意识指导下的家园合作.学前教育研究 2004年第2期.熊庆华.从“挺好的”说起接送环节不容忽视.学前教育 2004年1月.张晓艳.家园联系本的妙用.学前教育 2004年第3期.刘胤执笔.北京市延庆县新城幼儿园中班研究组策划.你说我说话家访.学前教育2004年第3期.龙建新.增强家长开放活动的时效性.学前教育 2004年第4期. 200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