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讲座笔记.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60350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德福讲座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华德福讲座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华德福讲座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德福培训笔记之-Margrete在成都的培训这是网友“亲亲七七”的培训笔记(请注意,括号里的是亲亲七七自己的感悟,我觉得非常好,所以保留着),这篇笔记对我的触动很大,生动的例子使我很容易就理解了华德福的主要理念,相信对朋友们会有所帮助。(注:这次培训是2007年3月25日在成都华德福学校举行)接着是美国旧金山与萨卡门多华德福学校创办人和教师Margrete的演讲,她是一个有着狮子般力量的女人,从她的演讲中,我感受到她生命力的强悍,她是一位出色的母亲,三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她本人也是一位成功的华德福老师和经济学家,她的讲座总是洋溢着笑声,她的肢体语言太丰富了,她的自信、她的坚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总结笔记时,我尽量让自己的文字也“动”起来,但要做到形神皆备是不可能的,唯请大家调动自己的想象吧!我曾想按专题对她的演讲作一个归类整理,但又感到她的演讲实际上是形散而神不散,所以就基本上是按她讲课的脉络与顺序,不再专门整理了。另外Margrete是一位单亲妈妈,在课堂上她讲述了离异的原因,我很犹豫是否记录下来,这毕竟涉及隐私,但我想Margrete是真诚的,面对我们她敞开心扉,她已跨越了伤痛,她一定不会介意她的经历给我们这些异乡的人带来启示。这是Margrete的演讲实录:作为父母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你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今天我们到场参加培训的也有部分父亲,我感到很开心,孩子的教育也需要你们更多的参与,妈妈也需要你们更多的支持!很多职业我们都需要接受相应的岗前培训,但当我们成为父母时却没有经过培训。当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看到怀里抱着的小生命纯洁的双眼时,内心涌动着感动和滋生出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力量。当我刚刚拥有我的大女儿时,我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我阅读了无数的书,希望在书里找到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的答案,变动的时代带给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也许传统的、旧的、老的说法和观念已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变迁了!心中充溢着疑问和不安。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年轻妈妈在一起阅读育儿书籍,孩子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吃着甜饼,当我们读到“适合孩子的食物是蔬菜和糙米!”时,不由分说夺走了孩子手中的甜饼,不顾他们哇哇大哭大叫,将在冰箱中搜索出的所有甜食扔进了垃圾箱,赶紧用好不容易发现的一小块胡萝卜去堵住孩子的嘴! 我们是如此紧张,这是作为父母的一个成长瞬间,有了孩子,就有了改变自己的动力和力量,虽然常常是慌乱的、左摇右摆的。 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接触到华德福教育,我可能就是一个糟糕的妈妈。史代纳适合人的教育一书很苦涩,但非常有价值,在书的最后,他给了老师三件法宝,这三件法宝同样也适用于父母,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这三件法宝分别是:1、拥有想象力; 2、拥有追寻真理的勇气;3、用对灵魂负责的态度敏锐你的感觉。(卢安克的翻译:对创造的需求、真理感和责任感,这就是三个成为“教育神经”的力量。谁若想接受教育的方法,谁就(应该)在教育前给自己写这样的题词:让创造能力充满自己、发挥面向真理的勇气、提高自己对(小孩)灵心有责任的感觉。 拥有法宝的前提是要照顾好自己,滋养自己,而不是压抑着,一旦遇事就歇斯底里。我的大女儿是一个完美的女儿,一路拔尖,顺风顺水,现在是一个成绩斐然的科学家,但我第二个孩子男孩丹尼,生命力太强大了,晚上不睡觉,10个月的时候就像猴子一样到处爬!在妈妈小组(美国为1-2岁孩子提供的亲子园)里,看见小朋友就咬!对于这个孩子我就必须成为一个拥有想象力的母亲,否则会疯掉! 那一天,当他举起一块砖头要去扔小朋友的时候,他的老师用轻柔的语调唱着:“我知道你不会扔哪砖头,因为你是多么的好。”哦,丹尼扔掉了砖头。 老师告诉我,对于丹尼这样的孩子,作父母的就应该不停地告诉他:你是一个好孩子。他的内心是希望作一个好的孩子,可他在行动上无法控制自己,无能为力,成人需要帮助他们,发现他们身上好的一面。 下一次,在眼看丹尼又要张口咬人时,我已来不及唱歌了,我哆嗦着重复:“我知道你不会咬人,你是好孩子!”“妈妈。你说得太对了。”儿子过来拥抱了我。 这一体验告诉了我成为母亲的一种新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好的自己。 丹尼在他4岁时开始了他作为画家的第一次创作,在我新粉刷的墙上进行了涂鸦!我很生气,但只能用想象幽默处理了:“屋子里有一个坏精灵,毁了我的墙,丹尼,快来帮帮我。”“好的,妈妈。” “你帮我把坏精灵抓住,放在你的口袋里。”丹尼假装把坏精灵抓住,并扣住口袋的扣子。“妈妈,我把坏精灵放在口袋扣好了!”“太好了,可以帮我清理吗?”丹尼很快乐地和我共同清理了墙上的“画”。 我从来没对丹尼说,你是个淘气的孩子,每个人的内在都有坏的精灵,懒的、馋的、贪的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 晚上睡觉的时候,丹尼说:“妈妈,你能不能帮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缝上口袋,让我关住坏精灵。”于是丹尼所有的衣服都有了带扣子的口袋,怪怪的,可很管用。 当他又要捣乱时,我会说:“是不是有坏精灵来到我们房间了?”“啊,妈妈,我把它捉到了。”丹尼假装把坏精灵装进口袋扣好,他正做的坏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和孩子的合作如果通过诸如此类有想象力的方式,就能帮助孩子释放自己,并且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坏孩子。 (中国的著名事例:四块糖让一个犯错的孩子热泪滚滚,也告诉了我们正强化的神奇力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育才学校当校长。一天,一个男生用一块砖头砸同学,刚好被他看到了。他立即上前制止,并让这位男生一会儿到他办公室去。 等陶行知先生回到了办公室,那男生已经在他办公桌前等候了。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说:“这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 还没等那男生从惊异中反应过来,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老师,尊重我。”男生接过糖果,眼神中充满了狐疑。 接着,陶行知先生又说:“我去了解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才打抱不平。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说着,又掏出第三块糖递给了男生。这时,男生又感动又惭愧,他流着泪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他,不能用这种方式制止他。”陶行知先生露出了笑容,他拿出第四块糖,欣赏地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你能自己认识到错误。”这短短几分钟的谈话,这四块糖果,大大鼓舞和激励这个男孩,甚至可能影响他一生,因为陶先生自始至终都是采用的正强化,也就是忽略孩子的缺点,强化孩子的优点,比如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尊重老师的好品质,同情弱者的正义感,主动承认错误的精神等等。在强化优点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被引向正确的积极的一面,不知不觉地就会摒弃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四块糖果的力量,也就是正强化的力量,真是魅力无穷啊。) 中国的孩子很累,我阅读中国时报时,发现就连官方也认识到这一点,呼吁为孩子“减负”,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对孩子智力开发上的追求,要有意识地给予孩子发展想象力的空间和时间。 美国研究学习障碍的小组发现,在低幼阶段,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与运动和自由玩耍相联系的,爬树、从山坡上滚下来,活动手指.可以帮助孩子大脑的发育。 研究还表明,低幼阶段的孩子使用电视和电脑,对他们的学习是具有破坏性和毁来性的。然而,电视、电脑入侵孩子们的情况很严重了,美国儿科协会宣布:2岁以下的孩子绝对不能看电视和电脑,5岁后可接触,但建议最好9岁以后才有限度地接触。过早的接触电视、电脑会导致神经紊乱,是对大脑的破坏。 在一个高中的班级里,我很容易观察出那些孩子受电视、电脑影响:一个特征,就是脚不停手不住,多动的孩子,很多动作都是无意识的,因为他们的内在有太多的电视画面;另一个特征就是木然、眼神呆滞,咧着嘴的孩子,保持着看电视时的那种受控制的状态。 孩子应成为父母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与电视、电脑呆在一起,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需要成人为其安排一定的“工作”。 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国,电视危害性的研究还没有今天这么深入,当老师建议我关掉电视时,我觉得不可能办到,我总是在做晚饭时将孩子交给电视,关掉它,我怎么做晚饭啊?!老师信心十足地说:“做个实验吧,两周以后我们再来谈话。”两周后,我告诉老师,孩子们想帮助我做厨房的所有事情!“太棒了,这就是孩子们需要和你做的工作!”老师哈哈大笑。 以后,我总是在做晚餐时,让3岁的丹尼帮助我搅鸡蛋,或者帮助我整理餐具。 我们要创造自己的家庭韵律,每一天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早餐时,点上蜡烛,几秒种的静默感恩,每个人说说今天要做的事,比如丹尼说希望今天成为一头狮子;晚餐时,也点上蜡烛,静默感恩,然后一家人边吃边聊,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生活的内容。 让孩子和你一起做饭,很有用,长大了他们会成为超级厨师的! 给孩子一些工作,即使他们还很小的时候,3岁时就可以给小铲和扫帚,帮助你做清洁,当他们7岁时,你会发现他们已成为你做家务的好帮手了! (孩子的家庭工作清单:要养育一个成熟负责的孩子,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从小事上训练起,待时机成熟了就要立即着手训练,太早或太晚开始对孩子学习照顾自己、服务他人和开阔胸怀都不合宜。 孩子若自小有负责认真的态度,长大成人后自然也热爱工作,积极学习,不断要求自我成长,对自己的行事为人勇于负责,容易适应变迁,不疏忽细节,并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孩子在18岁以前,有32 234小时接受父母的督导、培育,相比之下,只需2 100小时即可取得学士学位,家庭生活提供教育孩子的时间是大学生活的16倍之多。而你是如何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呢? www.rootedu.com 一个从小啥事都不做的孩子,不会成为一个积极做事的成人,而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向来是“只要你好好念书,家事不用你操心”。我们是否想过,在这样唯我独尊,几乎享有特权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成年之后是否能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要求和挑战?即使他上了北大、清华,但是在莘莘学子中,您的宝贝是否经得起教授无情的批评指教?他是否能在洗衣服,煮饭,打理生活其他细节之余,仍有足够的精力和自尊学习并处理社交生活? 一个有自信心的孩子不只心里觉得自己好棒,他也需在生活的各层面体会到“自理”的满足与快乐。能体会工作和家庭中的乐趣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父母亲该如何做呢? 一般25岁间的孩子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他们喜爱规律的生活, 喜爱享受“我自己会作”的能力感。 23岁 本文来自 rootedu.com 开始自己穿衣 由大人协助拉齐床单 捡起玩具 挂起衣服 把脏衣服拿到洗衣间 叠毛巾 倒轻型垃圾桶 抹灰尘 把碗盘放到水槽可借助小凳子 喂小猫、狗 擦塑料餐具 扫地小扫帚 拿报纸 帮忙收拾客厅 45岁 穿衣 叠被 收拾碗盘 摆桌子 拿信件 抹灰尘 浇水 在厨房帮忙,搅拌 擦餐具 帮忙拿市场买回的东西,并放入冰箱 帮忙扫落叶 扫地 擦地 将干净衣服收到衣柜,脏衣服放入篓中 将干净衣服分给家人 把脏衣服根据颜色分类 沐浴完挂好毛巾 612岁 叠被铺床 照顾宠物清洗笼子,喂食 简单炊食参照简易食谱 准备学校午餐 帮忙清扫院子 帮忙洗车 洗衣、晾衣、叠衣 吸尘、扫地、拖地 收拾房间 洗碗收碗 彻底清洁浴室 扫叶子、铲雪 拔草、浇花 使用洗碗机 倒垃圾 换床单 熨烫衣服 13岁以上 以上所有事,加上: 换灯泡 换吸尘器袋子 清理冰箱 清洗炉灶、烤箱 准备一餐饭 列出买菜单 买菜 简单缝纫、修补衣物 修剪草坪 洗车、打蜡 维修脚踏车上油、轮胎打气、简单油漆 如果做父母的顺势推舟,配合这个年纪爱帮忙的天性,便可从小建立负责任的好品格。我喜欢在天气好的下午洗车,不仅可以享受温暖的阳光,还能在沁凉的水中嬉耍。老大两岁时,我常带着她洗车,我洗车身,她洗车轮,顺便玩肥皂泡泡,卷起小袖子,挥舞着藕节般的小臂,露出两截小胖腿,光着脚丫站在滴水的车旁,渡过数不清的愉快下午。她现在17岁,常常自己洗车,自得其乐。我的邻居看在眼中,不解地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洗车?”我笑笑,脑海里浮起了15年前我们母女洗车的温馨画面。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做些什么呢?下面我提供的建议可供参考。当然,学徒式的教育需要师傅面面相授。你的孩子需要先看你做,再由你看他做,并给予鼓励和忠告,这样边玩边学,效果是一生之久的。)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主宰、是神,不要担心对孩子严厉,长远来说,他们会更爱你。当你现在对他们严厉,当他成大了,你们会成为朋友,当你现在和他作朋友,当他长大了会埋怨你。我们就常常听见这样的抱怨:“都怪你为什么不坚持让我刷牙,让我现在一口坏牙!”“你为什么不坚持让我学画画,让我今天别无所长!”等等。难道这些都不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吗?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了,小的孩子并不想自己做决定。孩子会对做出选择,感到困惑和不安,有太多选择,孩子却可能对每一种选择都予以拒绝。 如果问:“早上吃什么?”这让孩子恐慌,“我分明只想作一个孩子嘛!”直接说“早上好,今天的早餐是蛋糕。”“我不想吃蛋糕。”“啊,真遗憾,可只有这个,你可以不吃”。孩子一两顿不吃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关掉电视,孩子会大声抗议,告诉他们:我比你们更清楚电视是给成人看的。 当你坚持你的原则时,孩子们会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挑战你的底限,但你要坚持做一个坚定的父母。清晰的界限滋长孩子内在的力量。 没界限的孩子在高中后也无法产生控制住自己的能力,在美国,他们可能给这些孩子吃药!如果丹尼没有接受华德福,他一定会是那个被要求吃药的孩子!谢天谢地,他在华德福!,每天早上,老师一见到他,就笑眯眯地说:“哦,我的丹尼,太高兴你来了,我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你的帮助。来,先帮我将屋角的凳子摆好吧。”接着,请他帮老师钉钉子、做木工,等等,让丹尼忙碌着,到了故事时间,丹尼已经平静下来了,他不需要再咬人了。 这就是和孩子工作的方式,需要我们作为成人的想象力。 (Tammy说孩子的意识和人类进化的意识有某种对应关系,幼儿园的孩子相当于人类文明的早期,那时的人们听从部落首领的决定,他们还没有自我的独立意识,部落首领知道该做什么。成人决定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听凭孩子想怎样就怎样。) (关于“严厉的爱”,我想向大家推荐这篇文章:奇妙的规矩 作者 Rebecah Freeling 译者 吴蓓 瑞切不肯把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放进专门的架子里。我要求她这么做,她走到架子旁边,却立即转身离开,手里还拿着她的玩具。我拿过她的玩具,替她放进架子里。她把它拿出来,我再次从她手里把玩具拿走,放在她够不到的地方。她尖叫着打我,我抱起她,她用脚踢我(我脱掉她的鞋!),并大声喊叫。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5分钟,然后她安静下来,我又抱着她约10分钟。她要她的玩具,我拿给她,她把玩具放进架子里,对我笑笑,然后和其他孩子一起去玩了。 卡尔是这个月新来的孩子,3岁了,身体健壮,他用脚跟走路,走起来很快。他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强烈的热情。在幼儿园的第一周他过得挺好,他了解我们做什么,我们对他的期待是什么。第二周的星期一午餐时,还没有到时间,他就起身离开餐桌。 我要求他坐下,他坐下了。但又立即起身,还转过头看看我是否注意他。我温和地把他抱回餐桌旁,让他坐在椅子上。他又站起来离开,我又抱他回到椅子上,反复几次后,他再也不愿坐下,我把他抱在腿上,他开始哭喊、挣扎。他大发脾气,踢我、打我、咬我,持续了约10分钟。午餐时间,他的哭闹影响到几位敏感的孩子,配班老师去帮助他们。当卡尔停止发脾气,他的头靠在我的胸上,安静地抽泣一阵,他在休息。我们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坐了30分钟。然后他从我的腿上跳下来,高兴地加入其他孩子的玩耍中。 问题不在于午饭的秩序,或从家带玩具的规定。问题是孩子的认同感和发现。他们正在问:“老师,我能信任你,让我成为我自己吗?我自己做不到。在你的照看下,确信你不会让我伤害别人吗?我能在这里发现自己吗?”(Can I trust you,Teacher,to be for me what I cannot be for myself?Can I rest in your presence ,Knowing you will not let me harm others?Can I find myself here? ) 这些活跃、好动的孩子必须为他们的精力和意图(intentions)构建一个容器(container)。当他们经历丰富而激动人心的生活时,他们必须有一个很强的中心(center)来把持住自己。一位3岁的孩子还没有这样一个容器和中心。孩子生活中的成人必须为他提供,必须建构它。重要的是成人要以爱和温柔的力量来完成。抱住一位强壮的正在挣扎的孩子相当困难。然而更困难的是松开3岁孩子的下巴,他正紧紧咬住我的皮肤!温柔而又充满爱心地这么做需要有坚定的信念:这个孩子是好的。在这种时候,我一定要看到他的内心,他想成为善良、温和、可爱的孩子。孩子由于发脾气或发怒而挣扎时,我必须成为他的容器。当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或工作时,我必须成为他的中心。 当我成为这样的容器,我想象自己是由纯洁的爱做成的。当纯洁的爱赋予我时,我知道她的力量所在。这种爱是宽容、鼓励、直面真理。最重要的是我要成为爱的纯净的容器。单靠人的力量是无力面对发怒、恐惧的孩子。只要我的手臂拥抱着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安全的,他就会愿意呆在我的腿上(无论是倒立,还是歪向一边,无管紧要!)。当他咬人后,我不搭理他会怎么样?当他说:“我恨你。”我愤怒地做出反应会怎么样?这么做相当于在暗示:“不,你不能信任我,我不会抱你了。我不会保护你了。” 当我是一个结实的、不会坏的、温柔的容器,孩子可以得到休息。风暴之后的平静是最为美丽、奇妙的时刻,具有治疗的效果。我们一起在寻求发现。我们是伙伴,现在我们可以一起工作。 我们成人想改变行为或习惯时,我们首先注意到自己冒犯别人的事情。在我想对别人说一些刻薄的话之前,我的胃开始疼。当我感到胃剧烈疼痛时,我学会闭上嘴巴。这使我变得更加愉快,使我成为一名更有效的管理者和老师。我能做到是因为我体验到内在的自我,我有一个中心一个“我”(“Iness”)的地方。年幼的孩子还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因此,我必须为了孩子成为这个中心。我必须学会辨认孩子的信号。 提姆是个男孩,打人之前会弓肩。哈瑞特是个女孩,推人之前会深深吸口气,发出一声尖叫。卡尔是个男孩,踢人之前,他会站得直直的。当提姆3岁时,我发现了弓肩的信号。他不能忍受挫折,容易发怒。他以攻击别人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密切地注视他,了解什么情况下,他容易受到挫折。当他一旦处于其中一种情况时,我赶紧走到他的旁边,当他的肩弓起来时,我立即把手放在他的胸上。通常,我不需要说一句话,他就能平静地继续他的活动。 有时候我会小声对他说去做什么,或说什么。我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喂,你的肩膀弓起来了。”然而,到了4岁,他能发现自己的某些信号,意识到需要帮助。他会四处找我,我走过来站在他的旁边,或向他微笑以示鼓励。5岁时,他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班上有一位新生朱莉叶,她到处跟着我,非常紧张。 我去卫生间时,她就不停地哭闹。提姆走到她跟前,把手臂放在她的肩膀上(就像我对提姆做过的许多次那样),安慰她说:“没关系,Rebecab上卫生间了,一会她就来了。我帮你把外套穿上好吗?”我站在卫生间里,流出了感激的眼泪。这个孩子,以及其他像提姆一样发生转变的孩子打动了我,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中心。他们发现了真正力量和权力(power)的秘密。 和我们相处的具有这种力量的孩子将成为伟大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将根据自己的远见卓识形成他们的世界。愿这种远见卓识是温柔、自律、才能、和平的力量。我们不必害怕他们拥有的力量,应该荣耀它们,向孩子显示如何拥有这样的力量。在提姆的强大而专注的关怀下,朱莉叶安静下来。提姆内心有了一个结实、稳定中心的嫩芽。) (所以我想,与其说是“严厉的爱”,不如说是“温柔而坚定的爱”,温柔,是让孩子知道当我拒绝他时,我是爱他的;坚定,是让孩子明白我有我的原则和底限,我就是他的“中心”,这不容改变。“温柔而坚定的爱”带给孩子一种平静的力量,而采用“严厉的爱”这个字眼在中国可能会引起“黄金棍下出好人的歧义”。) 第二个法宝: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交流,不意味着不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所有的童话,都是生活的隐喻,蕴涵着生活的真理。如果妈妈说:吃了这个药,就带你上公园。孩子喝下药,却没有被带到公园,这就是谎言。作为父母,你必须言行一致,决不要对孩子承诺你实现不了的事情。因为孩子对你是完全信任的,如果你对他承诺了什么事情而又没有做到,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孩子需要知道你是真实的、可信赖的。第三个法宝:对灵魂负责,敏锐你的感受。灵魂就是你独特的个性,作为成人,要对自己的感受、感觉负责。应该学会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感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当然有时候我们会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丧失了对灵魂负责,这也没什么,毕竟这是真实的生活,但过一会后一定要向孩子道歉。最为糟糕的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吵架,我们应该尽量回避,如果实在控制不了,那在第二天早餐时,就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依然相爱,不然孩子会带着内心的创伤到学校。 (不知为什么,在孩子面前,我总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为在我看来,孩子的哭闹没什么大不了的,七七哭的时候,我总是平静的,哭一会,我问她,妈妈抱可以吗,她拒绝我就再等待,直到她张开双手要我抱时,我就知道这场哭闹结束了。可七七的爸爸却对七七的哭特别敏感,他总是想马上制止住,特别是不明原因的哭闹,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追问七七原因,好像找到原因就可解决似的,如果七七不停的哭,他就会暴怒,会发狂:“我真想打死你!”这个时候,如果我不是表现出积极找原因的话,他就会对我冒火,而我必然针锋相对,在我俩的争吵声中,七七就安静了,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无法控制自己在面对丈夫的指责面前保持平静。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男人是自私的,孩子乖时爱得不得了,当孩子妨碍他们睡觉或者休息时,他们就可能大发雷霆,这不光是我老公如此,我的朋友中也有不少类似的爸爸。究其原因,我想深层次的还是上海那位妈妈说的“合同”吧,他们认为教育主要是母亲的责任,孩子出类拔萃是遗传基因,孩子有问题就要质问妈妈是怎么管的,所以会有孩子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反过来安慰妈妈,因为最没办法给爸爸交待的是妈妈而不是孩子。写到这,突然眼睛里涌出了泪水,其实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委屈,虽然我和我老公感情很好,我也常常夸奖他是个好爸爸,比起我知道的很多的父亲都要做得好,但在他的潜意识里,还是认为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抚养孩子、操持家务都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女性份内的事。有一篇文章这样认为:在婚姻中,对男人的关键词是敬重,对女人的关键词是宠爱,我觉得实际上敬重与宠爱是相辅相承的,敬重男人,才能让他“长大”,而男人需要宠爱,也是男人的本性所在,我们当妈妈的一定会对这有深刻体会,感觉有时老公也是自己的一个孩子;当然,也不用置疑,女人是用来爱的,可女人也需要尊重,姑且不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自己一份独立的工作,而且在家庭生活中,女人是整个家庭联结的纽带,扮演着各种角色,是贤惠的妻子、慈祥的母亲、孝顺的女儿,懂事的儿媳,让家的气氛充溢着爱和欢笑,这些都需要女人付出多少的努力啊,作为丈夫的,不要看不见,你们应该为妻子的付出怀着深深的感激和尊重。我观察,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总是未婚的比已婚的显年轻,而未生孩子的比当妈妈的显年轻,在事业上也是如此,我未婚的女朋友不少都事业有成,因为她们有时间,有精力,也有动力去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喜欢做的事情,在她们面前我常常有些自卑,我也梦想自己也能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可是,唉,写到这里,我似乎是有点太过激动了,我在潜意识中是有受害意识的,我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总是尽量地控制和淡化它: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对你自己的选择负责。但它还是时不时地冒出来,困扰着我,所以我最容不得老公看不起我的工作了,最容不得老公指责我了,一旦触及,我就是那只凶暴的母老虎! 虽然这样,但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而把一心投入的孩子身上,对孩子我没有什么具体的希望和目标,只模糊的觉得七七的生命力应该是张扬的!我也会为我自己的生活而拚搏的,让梦想照进现实,我的人生姿态将会深刻地影响并带动着我的孩子。) 成人应该对自己进行观察和反省,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反应对别人的影响,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辐射到周围的人,特别对视我们为神的孩子,我们的心灵反应更为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影响幅度在孩子进入高中阶段后才逐渐减弱。甚至在高中的班级里,我们也会发现低垂着头沮丧的孩子,“妈妈不爱我了,今天早上她对我大喊大叫!” 成人应保持自律,要注意自己的自我可能和别人的自我发生的冲突。对自己有所约束并尊重每个个体。每个人都可以保持个性的独立,但不可以去控制别人的想法。 对孩子严厉,但每天都要带着笑多次告诉他:我爱你,即使有时他的行为让你恨得咬牙切齿,你也要保持冷静,微笑着告诉他:我爱你,但现在请你到你的房间里去反思你自己的行为。 在座的年轻的父母们会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孩子们都会进入青春期,幼儿时清晰的界限会让你在孩子的青春期这个阶段更容易度过一些,虽然孩子的青春期总是让成人觉得不容易对付。 在我的孩子陆续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我独自抚养着3个孩子,我每天早晨都在冰箱上贴上表格,表格上面写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一天要做的工作,如果完成,就贴上,他们都喜欢听我讲故事,没做完当天的事就不能听故事,这个时候我是时间的组织者,什么时候该谁学习乐器,什么时候该谁户外活动,什么时候该谁做家庭作业,我必须安排妥当。我总是将自己作为榜样,身为老师,我每天也有自己的作业和任务,在晚上,我们4人总是围坐在桌边做作业、阅读,孩子们热爱学习的习惯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的。 在孩子0-7岁时,我们是榜样,父母的每一个行动都要值得孩子模仿,做一个善的、有道德品性的人,让孩子感受到世界是善的。 在孩子7-14岁时,让他感受到“爱的权威”,父母引领着孩子逐渐步入这世界,扩大眼界,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美,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也热爱这个美丽的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作为美国人,在电视新闻中了解到世界的真相,世界充满着艰难和困苦,我们将这一切放在心里并自律,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这世界善和美的一面。父母善于发现并欣赏到美,因此而产生的美好感情才会传递给孩子。乱糟糟的池塘可以忽略,但那3只悠闲的白鹭却带给我们诗情。不管世道如何艰难,鲜花始终在绽放,在人生的姿态上,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也要像花般绚烂。温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引用的中国古诗,图景似的为我们描绘了世界的美,这一切,怎不令我们怦然心动?! 在孩子14-21岁时,逐步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与真相,这个时候孩子的认识和活动能力都在扩大,父母能力已有限,我们就应让孩子的身边充满着各行各业的专家,让他们成为孩子的长辈、导师。华德福学校的老师有不少是专家,我们有生物学家、数学家、艺术家等等,这些老师是我们难得的资源。这个时候,你自己要非常的真实,但孩子会在你面前不停地撒谎,这是他成长的过程,我们要用真实的态度去面对和等待。 我想强调的是:如何做,如何对待,都取决于孩子的年龄。 “9.11”那天,举国震惊,由于旧金山与纽约时差的关系,孩子们刚刚到校,老师是恐惧的,忧虑惧怕我们美丽的旧金山大桥也会被毁灭,可我们选择了镇定。 幼儿园的老师将孩子聚到一起,告诉孩子:世界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有坏的矮人会捣乱,但爸爸妈妈爱你们,会保护你们,你们是安全的。 小学部召开晨会,老师告诉孩子:从前有一些不快乐的人,看到别人很快乐,他们就很难受!我们创造了以世贸大厦为背景的故事,并穿越它,让孩子内心感到是安全的。 我们让高中生和我们一起打开电视,让他们和我们一起观看电视新闻,历史老师沉痛地告诉大家,我们进入了战争,虽然我们不喜欢战争。然后我们关掉电视,一起讨论,随后我们进行了每日的晨颂,为死难者祈祷,再次打开电视,看相关的连续报道。那些日子,对每一个人都是艰难的。 对于0-7岁的孩子如果直接让他们去观看,他们会做一个星期的噩梦!对于7-14岁的孩子需要由有爱心的老师或成人用讲故事的方式进入,尽量避免他们内心受到冲击。对于14-21岁的孩子则需要与成人的直接交流和引导,让他们了解事情的真相。 (不知有朋友看过幼儿园这部纪录片吗?它纪录了孩子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9.11”发生场面的画面,孩子们张着嘴,茫然地看着“双子座”的垮塌,灾难的场面就这样的进入了孩子。看了这部纪录片,我就决心保护我的七七,我认识到在传统的幼儿园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都没有保护的意识,成人世界就这么不保留地渗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中去,孩子们比谁的爸爸有权、有钱,孩子们熟悉大人的游戏,懂得成人的游戏规则,知道“红包”,知道“势力”。我在想,其实更多的责任在家长,而不是幼儿园,有一次我老公在银杏吃饭,碰到朋友在宴请婴儿园的老师、校长,朋友的孩子可能5岁了,也端着杯子敬老师,这实际上是不正常的,它给孩子透露的信息是什么?!我愿意七七过得天真一点、烂漫一点,所以选择了华德福,实际上是选择了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家长,我希望在这功利的社会里,孩子心中盛开的是纯洁之花。) 我想传达的观念是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电视、电脑没有做任何的坏事,只是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才能做我们的朋友。 在丹尼3岁时,有一次深夜醒来,发现我们正在观看电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电视上的图像,然后他就去睡了,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但第二天我发现他用螺丝刀在使劲的拽电视,原来,他想将电视里面的人放出来!这就是孩子,他没办法分清电视中图像与现实中真人的区别! 让我们再次一起重温华德福的理念: 1、让我们带着崇敬接受孩子,尊重世界的成事万物,当那只猫溜进我们的教室,我们是将它轻轻抱走,而不是用脚去踢它!因为我们对它也怀着爱和崇敬! 2、对在学校阶段的孩子,我们要带着爱去教育他们,一路呵护。 3、让孩子成为自由的人,在高中阶段要逐渐放手,让孩子拥有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 (学校网站的题词:“怀着崇敬接纳孩子,带着爱教育他们,护送他们迈上自由之旅”) 第二个法宝: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交流,不意味着不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所有的童话,都是生活的隐喻,蕴涵着生活的真理。 如果妈妈说:吃了这个药,就带你上公园。孩子喝下药,却没有被带到公园,这就是谎言。作为父母,你必须言行一致,决不要对孩子承诺你实现不了的事情。因为孩子对你是完全信任的,如果你对他承诺了什么事情而又没有做到,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孩子需要知道你是真实的、可信赖的。第三个法宝:对灵魂负责,敏锐你的感受。 灵魂就是你独特的个性,作为成人,要对自己的感受、感觉负责。应该学会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感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当然有时候我们会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丧失了对灵魂负责,这也没什么,毕竟这是真实的生活,但过一会后一定要向孩子道歉。 最为糟糕的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吵架,我们应该尽量回避,如果实在控制不了,那在第二天早餐时,就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依然相爱,不然孩子会带着内心的创伤到学校。 (学校网站的题词:“怀着崇敬接纳孩子,带着爱教育他们,护送他们迈上自由之旅”)我很会说“不”,即使是不同性格的人,我们都可以将“不”说出来,可以温和地说、夸张地说、幽默地说、可以配合肢体语言边逃跑边咯咯大笑着说,总之你可以总是带着喜悦,自由地说“不”。孩子会不断地央求你,你不断的说“不”,长远来说他会更尊重你,因为他控制不了你。(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说“不”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老人家中,当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如今让家长们说出“不行”两字,又的确不是件容易事,其难处在于父母过于宠爱自己的宝贝或根本没有时间。而教育专家则坚决主张家长说“不行”,必要时“还要适当惩罚”孩子。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回归旧传统,对孩子实施随意斥责、打骂的专制式管理。现代社会的“不行”,应该是大人与小孩子之间所达成的共识,是他们心与心的交融。对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切忌对孩子施以讹诈。许多家长习惯说“吃不完饭不许看动画片!”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他们会效仿家长,动不动就讲条件。二、让孩子做某件事时,要讲明道理,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说些“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孩子如果仅仅知道要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他的蠢事。三、绝对不能对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你不听我的话,好,我也就不满足你的要求!”家长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并诱发孩子的报复心理。四、父母一方说“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孩子容易养成在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五、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让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六、可以与孩子“谈判”,但家长必须掌握主动权,而且要当机立断,不能无休止地讨价还价。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上。七、要在融洽的气氛中,从积极的角度给孩子立规矩。挤时间与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说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于乐的机会。八、令行禁止。说“不”后,家长对孩子的妥协,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说,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言而无信,是人生之大忌。一次“不行”或适当的惩罚最初可能会引发一场暴风骤雨,但处理得当,雨过天晴之后,孩子与你的关系和感情将无疑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华,这也正是说“不行”的意义所在。学会对孩子说不现在的父母大多认可孩子是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服从、听话已不再是最主要的儿童教育目标。有些妈妈说,我每次都向孩子解释得很清楚,为什么有些事情他不能做,而有些事他必须做。但孩子还是不肯放弃他的想法,最后常常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中,有时为了一些小事就会缠磨很久,比如每天要不要刷两次牙。向孩子解释原因、顾及孩子的想法肯定要比简单地命令孩子好,但好言相劝也不能没完没了,孩子会利用这样的场合进行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如果你首先表现出犹豫,孩子就会“乘胜追击”,最后往往使你定出的规则顺着孩子的心意转换。看透孩子“讨价还价”的心理活动其实一开始,“交换条件”都是父母主动提出来的,“只要你今天好好弹琴,周末我就带你去坐过山车。”“考到100分,就给你买滑板。”由此养成孩子在听话顺从前,会先想想究竟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为什么大人能熬夜看电视而小孩子不能?为什么大人星期天可以逛街,小孩子就必须上兴趣班?这不公平!公平的办法是我能得到一点补偿,比如每星期吃两次肯德基。为什么总是大人来发布命令?为什么他们总要来打断我们的游戏,要我们干这干那?我要讲条件,多少可以换回点自由。一旦孩子习惯于“讨价还价”在任何事情上都做交易,很可能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被动状态”孩子会计较任何事情的“即时效益”,看不到好处就不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会出于强烈的兴趣去学习新东西,也不会有探索精神,更不会有责任心和同情心。他的人生会丧失所有的主动权,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而且“不谈妥条件就不做”。当“谈判”成了习惯,每一次“谈判”成功后,孩子就在准备下一次的“交易”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争议上双方进行拉锯式的谈判,孩子从父母口中挤牙膏般挤出点“利益”,浪费了双方的时间,使孩子专心思考及行动的时间变得很少。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和磨损最终,你会发现作为父母,你对局面失去了控制。你的嘴皮都磨破了,却还未对晚上睡前洗澡达成协议。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会引发长时间的和谈,你还有权威吗?疲惫造成父母情绪失控,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当父母的耐心用尽之后,孩子倔犟的讨价还价行为会令父母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民主的父母就成了暴怒的父母。这种从一个极端迅速摆到另一个极端的变化,常常令孩子伤心不已,不知所措。学会对孩子说“不”不要与孩子讨价还价。许多父母习惯说“吃不完饭就不许看动画片”,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孩子会效仿父母动不动就讲条件。也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孩子为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它的蠢事。不能对孩子施以报复。有些父母常说“你不听我的话,我也不满足你的要求”,父母会因此而失去尊严,并诱发孩子产生报复心理。父母双方要保持一致。当父母一方拒绝孩子的要求有不合理的地方时,另一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容易养成孩子在父母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向孩子讲明拒绝的理由。父母对孩子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某些生活小事可与孩子共同商讨。比如,孩子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可征求孩子的意见,但父母必须掌握主动权,不能与孩子无休止地讨价还价。令行禁止。如果说“不”后父母又对孩子作出妥协或让步,这不仅会失去父母的威信,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中止或暂停“讨价还价”的方法设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在家庭内部发扬“民主”之前,父母应该跟孩子有一个约定:任何“讲条件”的行为都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父母有“最终解释权”。设立“最终解释权”,就是为争论设一个底线,以保父母的权威不受磨损。限制物质鼓励,倡导精神鼓励其实,孩子想通过讨价还价获得的“好处”,基本上都与物质有关。一个家庭,如果养成了以物质条件来换取孩子“行动”的习惯,不让孩子缠搅也难。要多倡导精神鼓励,如拥抱、抚摸、口头夸奖等等,拥抱本身会换来孩子的妥协,这种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为拥抱传达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责任做得好。让孩子接受讨价还价的后果讨价还价往往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因此影响了孩子的娱乐和休息,或者因迟到遭到老师的批评,那么,别心软,让孩子承受后果。妈妈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妈妈,星期天能带我去动物园吗?小朋友说前两天从非洲带来了几头大象,他的爸爸妈妈已经带他看了,我也想看。”“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妈妈,给我念个故事行吗?我想听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妈妈,我的作业都做完了,陪我下盘棋好吗?”“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妈妈,老师说我们应该多参观博物馆,增长历史知识和科技知识,您带我去参观吧?”“不行,妈妈现在忙着呢。”仔细地想想,你拒绝孩子多少次?是不是你每次都很忙,都有事情,还是你自己很懒惰,以至于从未考虑过孩子的渴望。有一个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记得我上五六年级的时候,家里没有什么好玩的,最高级的游戏就是打扑克,玩争上游,我和姐姐做完作业后,非常渴望妈妈或爸爸能陪我们玩两把,爸爸有时还可以,但妈妈很少满足我们的要求。有一天,期中考试刚结束,我和姐姐都松了一口气,吃完饭后,特别想玩扑克,可等我向妈妈提出请求后,她不仅没有答应,反而把我和姐姐狠狠地训了一顿,说我们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整天就知道玩牌,浪费了大好时光,然后又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经典名句来证明她的理论。最后妈妈训话的时间能打十盘扑克还有富余,听妈妈数落完之后,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从此再不求她陪我玩,等我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从小就陪他玩,让他的童年快乐。现在想起来,也挺可笑,但当时给我的打击不亚于一次严酷的鞭挞,因为她打击了我的自尊。我从小就是个要强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许妈妈训斥我们是为了找到不陪我们玩的理由,但她这种做法至今我也无法理解。现在我的孩子已经6岁多,我经常给他讲故事,陪他下棋,带他到动物园、博物馆。往往在大人眼里没有什么意思的事,在孩子的眼里非常有意思,也许将来的创造和发明就来自小时候感兴趣的事情中,不知道家长们是否认识到这一点。”琢磨朋友的话,我深深地体味出,孩子对我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她说:“中国人可以说不,但妈妈没有权利说不!”好家伙,蛮有火药味儿。再听听孩子们在电话中议论妈妈时的语言和情绪,不能不让我觉醒。现在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放学后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即使有余暇也在孤独中度过,这是孩子的悲哀。我想做妈妈的应该走进孩子的心里,倾听孩子的渴望,即便我们确实有理由说“不”,也要好好地向孩子解释,给孩子一个能接受的说法,让孩子体会到你的真诚和爱心,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怎样对孩子说“不”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他们的请求说一声“不”。但是,不懂得拒绝孩子的家长未必会更令孩子喜欢。还有一些父母不懂得拒绝孩子的技巧,他们生硬、冰冷的话语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说“不”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一、理解拒绝的重要性现在的家庭中一船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们对这个独苗苗往往爱护有加,生伯饿着了,凉着了。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更是干依百顺,从来不会拒绝。孩于们在家里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实,这样的培养方式是很不可取的。一方面,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他们没有经受过拒绝和失望,挫折承受力非常低。另一方面,在各种要求一再轻易地获得了满足之后,孩子会逐渐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的“胃口”会越来越大,需要会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家长再也不能满足他们。适当地拒绝孩子,只要注意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将是大有稗益的。拒绝孩子后,不但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怨恨,反而会让父母在他们心中树立很高的威信,同时也使他们懂得很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二、柜绝了孩子之后要简单做出解释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比家长想象的要懂事得多。同时,孩子也是很有自尊心的。拒绝孩子后向他们作出解释,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也在家庭中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样,孩子不但很容易接受拒绝,也学会了理解和支持父母。在向孩子进行解释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通俗易懂。有的父母把向孩子解释原因当作是一种说教。一句通俗的话就能说明的问题,偏偏要大肆地讲一通生硬的道理,定要逼得孩子乖乖点头才肯罢休。这种说教式的解释是令孩子讨厌的。二是简单明了。对孩子做解释,简简单单的几句就够了。有的家长一对孩子说起话来就婆婆妈妈、没完没了,这样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三是就事论事。有的家长在解释理由时,很容易产生极其丰富的联想。明明在说这件事,一下就扯到了其他毫不相干的事上。比如本来是要解释周末不带孩子去公园玩耍的理由,结果却变成了批评孩子上次数学没有考好。这样的解释显然是偏离主题的,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它的最大害处是,久而久之,孩子会拒绝听父母的任何解释。三、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拒绝孩子之后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出尔反尔,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大人说话不算数,家长以后也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有的家长在拒绝了孩子之后,可能会觉得于心不忍,就干脆又满足了他们。有的家长可能拒绝后又后悔了,就收回了自己说过的话。不论原因如何,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出尔反尔的行为即使孩子哭了,也仍然要坚持原来的决定。如果拒绝孩子后又发现有不妥之处,可以在以后来弥补。但不要当场反悔。特别是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哭泣就改变决定,因为这样的做法其实间接强化了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他们以后就会“学会”用撒娇、哭泣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四、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明白什么值得拥有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拥有在拒绝了孩子之后,父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事要做,这就是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值得拥有的,以及怎样去拥有它们。比如,当孩子想买一个新书包时,你拒绝了。这时,可以向孩子解释,他的书包本来就很新,完全不必要重新再买一个。用同样的价钱买一本新书,或是买一个新玩具都比买书包有意义。同时,父母们也不要无偿地答应孩子的各种请求。从小就要让孩子懂得要获得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母在答应孩子的要求以前,可以让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果孩子完成了就满足他们的要求,完成不了就不能满足他们。比如,孩子提出要买玩具,父母可以要求他们洗一次碗或者扫一次地。想要得到的东西越贵重,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这样,一方面对父母而言,在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而言,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东西,他们肯定也会更加珍惜。父母如何对孩子说不可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界限可以给孩子们以分寸感和安全感。你要对孩子说:“在限度内你是受保护的,限度里面才是你熟悉的家。”但是我们该怎样告诉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