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5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59526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5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5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5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植物同化物的运输第五章 植物同化物的运输一. 名词解释P-蛋白(P-protein):亦称韧皮蛋白(phloem-protein),是在细胞质中存在的构成微管结构的蛋白质,可以利用ATP的能量,推动微管的收缩,从而推动物质的长距离运输。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连接两个相邻细胞的胞质通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分子的胞质运输能力。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指光合产物从韧皮部周围的叶肉细胞装到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输出(export):糖分和其他溶质从源运走的过程。运输速率(velocity):单位时间内物质运输的距离,用m/h或m/s表示。集流运输速率(mass transfer rate):单位截面积筛分子在单位时间内运输物质的量,常用g/(m2h)或g/(mm2s)表示。有机物质装载(organic matter loading):指同化物从筛管周围的叶肉细胞装载到筛管中的过程。有机物质卸出(organic matter unloading):指同化物从筛管卸出到库细胞的过程。共质体(symplast):无数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连成一体,构成共质体。质外体(apoplast):质体是一个连续的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糖从某些点进入质外体到达韧皮部的过程。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糖从共质体经胞间连丝到达韧皮部的过程。运输糖(translocated sugar):由光合作用形成的磷酸丙糖进一步形成的糖,如蔗糖和水苏糖。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代谢库(metabolic sink):指贮藏与消耗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配置(allocation):指源叶中新形成同化物转化为贮藏利用和运输用。分配(partitioning):是指形成的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指生长旺盛、代谢强的部位,如茎生长点。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 flow theory):其基本论点是有机物在筛管中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其动力是由于输导系统两端的压力势差引起的。细胞质泵动学说(cytoplasmic pumping theory):该学说认为,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贯筛管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地收缩与舒张,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随之流动。收缩蛋白学说(contractile protein theory):该学说认为,筛管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接的网状结构,微纤丝由收缩蛋白的收缩丝组成。收缩蛋白分解ATP,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收缩与舒张进行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协同转移(symport):指质子促进糖穿过膜进入韧皮细胞的过程,即在同化物的装载过程中,质子与糖一同进入韧皮部细胞。转移细胞( transfer cells):在共质体与质外体的交替运输过程中,起吸收和转运 物质的某些特化薄壁细胞。这种细胞的细胞壁与质膜向内延伸,形成许多皱褶,扩大了物质转移的表面,有利于物质在细胞间的转移。库-源单位(source-sink unit):源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应的库。相应的源与库以及二者之间的输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源-库单位。供应能力(supply ability):指源内有机物质能否输出以及输出多少的能力。竞争能力(compete ability):指库中能否输入同化物以及输入多少的能力。运输能力(transport ability):指有机物质输出和输入部分之间的网络分布、畅通程度及距离远近。溢泌现象(overflow phenomenon):韧皮部筛管被刺穿后,从伤口处有汁液流出。库容量(sink volume):是指库的总质量(一般是干重)。库活力(sink activity):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干重吸收同化物的速率。库强度(sink strength):库容量和库活力的乘积。二. 简答题1. 同化物运输溶质的种类。研究方法:蚜虫吻刺法,蚜虫以其吻刺插入叶或茎的筛管细胞吸取汁液;当蚜虫吸取汁液时,用二氧化碳麻醉蚜虫后,以激光将蚜虫吻刺于下唇处切断,切口不断流出筛管汁液,可收集汁液供分析。溶质种类:还原糖(葡糖糖、果糖、甘露糖),非还原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氮化物(硝酸盐、含氮有机物如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可溶性蛋白(蛋白激酶),矿质元素(K+、Mg2+、Cl-)、激素(除乙烯外的四大激素)。2. 韧皮部装载步骤。白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形成的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运到细胞质基质接着转变为蔗糖;晚上,叶绿体内的淀粉可能以葡萄糖状态离开叶绿体,后来转变为蔗糖。叶肉细胞的蔗糖运到叶片细脉的筛分子附近,这种运输常常只有两三个细胞的距离。糖分运输到筛分子和伴胞,即筛分子装载。3. 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如何装载到韧皮部筛管分子的?并说明其过程为主动运输过程?有机物韧皮部装载存在两条途径: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蔗糖释放到质外体,然后蔗糖分子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质外体的蔗糖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是通过蔗糖-质子同向运输的,即在筛分子-伴胞复合体膜中的ATP酶,不断地将H+泵到质外体;因此,质外体的H浓度比共质体高,形成质子梯度,作为推动力,蔗糖和质子沿着质子梯度经过蔗糖-质子同向运输器一起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所以,该途径也是主动运输途径,而且该途径只能运输蔗糖。共质体途径:共质体通过胞间连丝把细胞(包括筛分子-伴胞复合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这个连续的整体到达韧皮部筛管分子。该途径不仅能运输蔗糖,还可以运输棉子糖和水苏糖。4.多聚体-陷阱模型解释糖分运输有选择性和逆浓度梯度积累的现象。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运到维管束鞘细胞,经过众多的胞间连丝,进入居间细胞,居间细胞内的运输蔗糖分别与1或2分子半乳糖结合成棉子糖或水苏糖,这两者糖分子大,不能扩散回维管束鞘细胞,只能运输到筛分子。5. 同化物的韧皮部卸出途径。共质体途径卸出:同化物通过胞间连丝沿浓度梯度从筛分子-伴胞复合体释放到库细胞。主要是通过扩散和集流的方式进行。质外体途径卸出:筛分子-伴胞复合体与库细胞之间的某些位置不存在胞间连丝,同化物从筛分子-伴胞复合体通过扩散被动的或在运输载体主动的运输至质外体,再由质外体进入库细胞。6. 何为压力流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不足之处?压力流动学说又叫集流学说,其要点是同化物在筛分子-伴胞(SE-CC)复合体内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于在源库两端之间SE-CC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产生的压力势差引起的。在源端(叶片),光合产物被不断地装载到SE-CC复合体中,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从邻近的木质部吸水膨胀,压力势升高 , 推动物质向库端流动;在库端,同化物不断地从SE-CC复合体卸出到库中去,浓度降低,水势升高,水分则流向邻近的木质部,从而引起库端压力势下降,于是在源库两端便产生了压力势差 , 推动物质由源到库源源不断地流动。其实验依据是:溢泌现象表明,筛管内有正压力的存在;在接近源、库的两端存在着糖的浓度梯度,这种梯度的大小与运输相一致;生长素实验表明生长素的运输能够随着筛管内集流流动。其不足之处是:无法解释筛管中有机物质的双向运输问题;物质在筛管进行集流运动,其运动速度很快,需要的压力差并非筛管两端的蔗糖浓度差所能给出的。7. 述说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管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接的网状结构,微纤丝由收缩蛋白的收缩丝组成。收缩蛋白分解ATP,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收缩与舒张进行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细胞质泵动学说认为,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贯筛管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丝反复地、有节奏地收缩与舒张,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随之流动。这两个学说共同的特点是,认为有机物质的运输需要能量供应,同时解决了筛管中有机物质的双向运输问题。8. 植物激素如何调节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植物激素对有机物质的运输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除ETH以外,其他几种激素都有促进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IAA有吸引有机物质向它所在的器官积累的功能。关于植物激素促进有机物运输的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激素与质膜上的受体结合,产生去极化作用,降低膜势;植物激素改变膜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膜透性;植物激素促进RNA与蛋白质的合成,合成某些与同化物运输有关的酶。9. 何谓源-库单位?为什么在有机物质的分配问题上会出现源-库单位的现象?源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应的库。相应的源与库以及二者之间的输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源-库单位。源-库单位的形成首先符合器官的同伸规律(相应部位的根、茎、叶、蘖在生长时间上的同步性);其次还与维管束的走向、距离远近有关,它决定了有机物质分配的特点。10. 有机物质的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如何?作物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而经济系数与同化物的分配有关。 在一定的营养生长的基础上,应该促使光合产物尽可能地分配到产品器官上,提高经济系数,否则,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并不一定高。11. 为什么“树怕剥皮” ?因为根系需要地上部供应有机营养,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质正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树剥皮后,韧皮部被破坏,影响了有机物质的运输,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根系的生长,进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12. 试述环境因素对有机物质运输的影响 ?温度:糖的运输速率以2030最快,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运输速率下降。光照:光照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功能叶白天的输出率高于夜间。水分:水分亏缺胁迫使水势降低,光合作用降低,叶片中可运态蔗糖的浓度降低,影响输出速率。矿物质:如氮、磷、钾、硼等都会对有机物质的运输产生影响。氮多,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物质向产品器官输出;氮少则会引起叶片的早衰,C/ N值适中对运输有利。磷可以促进光合,促进可运态蔗糖浓度的提高,促进ATP的合成,所以可以促进物质的运输。钾能促进库内蔗糖向淀粉的转化,维持库源两端的压力差,有利于物质的运输。硼与糖结合成复合物,有利于透过质膜,从而有利于物质的运输。13. 试述作物产量形成的库-源关系。作物产量形成的库-源关系有三种类型:源限制型;库限制型;源库协调型。源与库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要高产不仅需要有大的源与大的库,还要源与库的协调统一。同时,库大会促进源,源大会促进库;库小会抑制源,源小会抑制库。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适当地增源或增库以及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都会达到增产的效果。14.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分配的规律如何?有机物质的分配受供应能力、竞争能力及运输能力的影响。供应能力:供应能力是指源的同化物能否输出以及输出的多少。当源的同化物产生较少,本身生长又需要时,基本不输出;只有同化物形成超过自身需要时;才能输出。且生产越多,外运潜力越大。源似乎有一种“推力”,把叶片制造 的光合产物的多余部分向外“推出”。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指库对同化物的吸引和“争调”的能力。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的部位,对养分竞争的能力强,得到的同化物多。运输能力:源与库之间的输导系统的联系、畅通程度和距离远近有关。 源、库之间联系直接、畅通,且距离又近,则库得到的同化物就多。在这三个因素中,竞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15.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和分配的特点?优先供应生长中心;就近供应,同向运输;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同化物与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16. 糖浓度和能量供应状况如何调节有机物质的运输?叶片中蔗糖的浓度对输出速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叶片内蔗糖浓度高,在短期内可促进同化物从功能叶输出的速率,但从长远看,叶片内高浓度的蔗糖则会抑制光合作用。同化物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的作用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直接动力,二是通过提高膜的透性而起作用。在ATP合成受抑制的情况下,会对同化物运输产生抑制作用。17. 叶片同化物的配置方向。代谢利用,新形成的同化物立即通过代谢配置给叶本身需要;合成暂时贮藏化合物;从叶输出到植株其他部分。18. 胞间连丝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在植物体内有什么功能?结构特点:胞间连丝的外围由质膜包围着;胞间连丝的中央是连丝微管,它是由光滑内质网特化而成,连丝微管的中心有中心柱;胞间连丝质膜的内侧与连丝微管的外侧连接着球状蛋白;胞间连丝的直径20-40nm。功能:胞间连丝是连接两个相邻植物细胞的胞质通道;可进行物质交换;可进行信息传递。19. 如何了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分配的“库”与“源”的关系? 源是制造同化物的器官,库是接受同化物的部位,源库共存于同一植物体。源是库的供应者,而库对源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认为源强有利于库强潜势的发挥,而库强则有利源强的维持。库大会促进源,源大会促进库;库小会抑制源,源小会抑制库。总之,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20. 木本植物怕剥皮而不怕空心,这是什么道理?木本植物含木质部在内,韧皮部在外,木质部自下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自上向下输送有机物,一般韧皮部都较薄,剥皮后韧皮部被破坏,影响了有机物质的运输,根系需要地上部供应有机营养,时间一长就会影响根系的生长,空心却还会有部分木质部保留,不会对树造成太大的影响。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