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客车企业.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59255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知名客车企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世界知名客车企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世界知名客车企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 英国:丹尼士车厂(英文:Dennis Specialist Vehicles)是英国一间巴士及消防车制造厂,亦有推出货车及私家车,总部设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吉尔福德(Guildford)。历史-丹尼士车厂创办人丹尼士兄弟John以及Raymond于1895年成立了自家的车厂,早期是先推出自行车,而丹尼士车厂(当时叫Dennis Brothers Ltd)则于1901年由两兄弟注册成立。后来公司开始生产私家车及商用车,再到1913年改为集中推出商用车。此后数十年间丹尼士都是生产卡车和客车为主。但一般而言主要以客车和消防车比较畅销。1960年代末,丹尼士一度放弃客车生产。1972年,丹尼士被Hestair Group收购并改称Hestair Dennis。于1977年,丹尼士又重新生产客车。后来丹尼士放弃卡车生产,1985年,公司英文名称改为Dennis Specialist Vehicles;1989年又被转售予Trinity Holdings;至1998年再被Mayflower Corporation收购;1999年Mayflower Corporation出售市政车辆生产线Dennis-Eagle。2001年,丹尼士车厂并入由Mayflower Corporation与Henlys集团合作成立的TransBus International(现称亚历山大丹尼士),消防车车身生产线却从中脱离,成为现在的John Dennis Coachbuilders。今日亚历山大丹尼士仍保留“丹尼士”此一品牌,位于Guildford的厂房乃亚历山大丹尼士巴士底盘的生产工场。Plaxton是Plaxton客车公司的品牌。成立于1907年,Plaxton客车公司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历了一段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公司推出的Panorama、Supreme和Panorama Elite系列客车不断引领客车行业发展的潮流。2007年在刚刚庆祝完公司100岁生日后不久,Plaxton客车公司正式成为英国最大的客车制造商亚历山大-丹尼士集团旗下的一员。两家知名客车生产商的合并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现在,Plaxton客车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客车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2万辆正在运营的客车是由该公司生产。该公司生产的客车现已成为世界顶级豪华客车的代名词。根据客车的大小,Plaxton旗下拥有9款车型,分别是Elite,Panther, Paragon, Profile, Cheetah, Centro, Primo, Beaver, 和Pronto。Optare集团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英国利兹。集团的三个客车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利兹、布莱克本和兰开夏。另外,集团还从西班牙进口豪华微型客车,然后贴上Optare的商标进行销售。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客车市场充满的许多变数,原先Optare集团的销售业绩也从未超越当时的沃尔沃和丹尼士等业界明星,但集团凭借和政府和一些享有名气的客车运营商的良好关系,依然是客车行业内一颗耀眼的明星。另外,集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了一款早期电动客车,并在英国本土首次推出低地板双层客车。集团成立早期,其核心产品是微型客车。由于外观时尚,该款微型客车直到本世纪初都还在继续被集团生产。但随着海外竞争的日益加剧,Optare集团2008年被Darwen集团收购。之后,Optare PLC成立,并在伦敦证交所AIM高增长市场上市交易。目前,该公司拥有700名员工,每年营业额大约为9000万英镑。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客车生产,客车销售和售后市场服务。公司的主要销售业务集中在英国本土,同时,公司的客车产品也销往荷兰,挪威,卢森堡,丹麦,德国,马来西亚,马耳他,土耳其等国家。 公司现在生产各种不同类型多款客车产品,同时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产品定制。较有代表性的产品系列包括Rapta双层客车,Solo城市客车,Solo SR, Versa客车, Tempo城市单层客车, Olympus双层客车, Soroco小型商务客车, 和Toro中型商务客车。 Rapta双层客车拥有时尚流线型的外观,整车毛重仅为10800kg。采用了曼公司EGR发动机,该车能够达到欧5排放标准。同时,客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Enova混合动力驱动。历山大丹尼斯是亚历山大丹尼士有限公司(ADL)的品牌。亚历山大丹尼士有限公司(ADL)(原名TransBus International)目前是英国最大的客车制造商,在全球客车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公司在英国本土,亚洲和北美都设有自己的工厂,总员工人数超过2000人。作为西欧市场成长最快的一家客车生产商,亚历山大丹尼士旗下现拥有三个著名客车品牌,分别是亚历山大(Alexander),丹尼士(Dennis)和Plaxton。产品囊括几乎所有的客车类型,包括单层客车,双层客车,微型客车,旅行客车,城市客车和特殊用车。除了不断为其产品融入创新元素和更加节能的性能,公司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为其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务。 2001年1月1号,Walter Alexander Coachbuilders,Dennis Chassis和Plaxton三家英国本土的公司合并成立了TransBus。成立后,TransBus生产客车底盘和客车车身。另外,公司也生产消防车,和垃圾车。公司生产的客车底盘中,丹尼士飞镖(Dennis Dart)和丹尼士三叉戟(Dennis Trident)自面市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客户的欢迎。丹尼士三叉戟是目前伦敦最常见的客车车型。另外,为满足国外客户的不同需求,公司对其产品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并出口到纽约,香港等地。 2004年5月21日,TransBus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重组,更名为目前的亚历山大丹尼士有限公司。此后,公司除了继续保持在香港,爱尔兰等传统市场的优势外,还进一步开发了北美市场。目前,在英属哥伦比亚省,纽约,旧金山和拉斯维加斯都能看到亚历山大丹尼士客车产品。 Enviro200系列中巴 该系列客车全部采用低地板设计,长度从8.9米到11.3米不等。标准载客量为24-40人。客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4缸或6缸采用SCR技术并达到欧5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另外,除了可选择普通柴油驱动,还可以选择混合动力驱动,使车辆的尾气排放减少30%。l 西班牙:1905年,胡安-阿亚兹先生在群山环绕的西班牙小镇Arbcies生产出第一台木质客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阿亚兹客车已经成为西班牙家喻户晓的客车品牌。 进入21世纪,阿亚兹客车公司将目光定位于欧洲客车市场。公司除了自主生产客车底盘外,还采用国际一流的客车制造技术和生产零部件。公司是目前西班牙唯一一家生产双层客车的制造商。凭借可靠的质量、稳定的性能和优惠的价格,目前阿亚兹客车已经遍布欧洲各地。 阿亚兹客车公司的经销商主要分布在欧洲各地,包括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法国,英国,德国,东欧地区,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前南斯拉夫等国家地区,意大利,塞浦路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公司的主要客车型号包括Platinum, Atlantis, Atlas2, Bravo I R, Bravo II, Bravo City/Urbis和客户定制型客车。成立于1889年,伊利萨尔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家生产豪华客车车身的大型集团公司。作为西班牙蒙特拉贡联合公司的一部分,伊利萨尔集团总部位于西班牙巴斯克省的Ormaiztegi。 在西班牙,伊利萨尔集团在全国客车市场的份额占到了40%以上。另外,公司的客车产品还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在巴斯克省总部每年大约生产1000台客车车身。除此之外,集团还在摩洛哥、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的天津都设有客车生产厂。这些海外生产基地每年大约生产3000辆客车车身。 除了客车生产外,集团旗下的Hispacold公司和Masats公司还分别从事客车空调系统和客车自动门/坡道的生产。目前,集团还与欧洲其他客车生产商紧密合作,例如集团联合斯堪尼亚共同设计了i4客车车身。同时,伊利萨尔客车车身还被沃尔沃、奔驰、伊萨等多家客车公司使用。 伊利萨尔PB系列客车2001年问世,2002年荣获西班牙最佳客车造型奖。2004年,采用斯堪尼亚客车底盘的一款伊利萨尔PB客车被评为欧洲年度最佳客车称号。目前,伊利萨尔PB系列客车已经成为客车领域安全、舒适、可靠的代名词。除此之外,客车运营商对该车型的低运营成本和较高的收益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l 中欧:Karosa是捷克Karosa公司(Karosa)的品牌。Karosa公司是西班牙Irisibus集团的一员。作为1895年成立的捷克老牌企业,Karosa公司客车在东欧国家中算是先行者,早期的客车产品曾一度畅销整个东欧。其斯柯达(Skoda)客车产品也曾经随着太拖拉(Tatra)重型卡车一道出现在在80年我国的道路运输企业中。和捷克大多数重工企业一样,Karosa也曾经是完全的国营企业,在1993年开始转制的时候,拥有1706名员工。目前,Karosa公司除了生产城市客车和长途客车之外,还在校车(School bus)制造中享有比较高的声誉。2002年,Karosa公司共向法国出口了672辆校车,占据法国校车市场62.1%份额。其长途客车产品主要有 Axer系列和Ares系列,而城市客车主要以B952和LC956为主。l 日本:FUSO是日本FUSO公司(FUSO)的品牌。FUSO一直以来作为三菱汽车的一个子公司,主要生产商用汽车,从各类卡车到客车产品。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对FUSO增股,现在已经拥有了FUSO 43%的股份成为了第一大股东,而FUSO也由三菱汽车的一个子公司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公司。现在三菱汽车仍拥有FUSO 42%的股份,而另外15%的股份则由三菱财团持有。自从1932年FUSO制造了首辆客车之后,FUSO的客车产品也在逐步扩大。现在FUSO的中型客车有MK系列和ROSA系列,其中ROSA系列专门供应海外市场。大型客车有MP和MS系列。不过FUSO客车中最著名的车型还是1985年推出的Aero King系列和1988年推出的Aero Queen系列。这两大系列客车推出之后,一度俏销,后来在日本之外也是大受欢迎。2007年,为了庆祝诞生75周年,MIYSUBISHI FUSO特地公布了全新的企业社庆图腾,以三菱特有的钻石造型加上特有的毛笔挥毫,营造出传统与创新的味道,并借此宣告MITSUBISHI FUSO 在三菱集团内的重要地位。日野公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0年成立的东京瓦斯电气工业公司。在1942年以前,日野和五十铃(Isuzu)还是一家企业。在这之后,日野成为独立的公司并于1946年启用现在的名称。1950年,日野开始专注于商用车辆的制造。伴随日本战后经济的飞速发展,日野从1973年起成为日本国内最大的商用车制造企业。目前,日野是丰田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公司拥有10366名员工,资本金达到了727亿日圆,总资产达5943亿日元。公司2007财年(2007.4.1-2008.3.31)销售额达到108.9亿美元。 在2001年8月,丰田汽车成为日野的第一大股东,拥有日野50.1%的股份。在2002年9月,丰田、日野联合推出了日本首辆燃料电池客车FCHV-BUS2。除了混合动力客车外,日野还在努力研发一种新型地面无线充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在地面铺设好特殊的感应线圈后,新型客车上装备的电池可以通过感应线圈发出的能量波获得能量来源。 目前,日野客车产品有城市客车和旅游客车两大类。城市客车主要以Poncho、蓝带(Blue Ribbon)和彩虹(Rainbow)系列为主,而旅游客车以SELEGA、MELPHA和LIESSE系列为主。其中SELEGA为大型客车,MELPHA和LIESSE均为中型客车。SELEGA客车还曾在上海举办的亚洲客车博览会上亮相。l 荷兰:Berkhof-Jonckheere是荷兰Berkhof-Jonckheere汽车公司的品牌。1998年,荷兰BerkhofJonckheere公司成为荷兰VDL集团旗下子公司。1970年Berkhof父子俩在荷兰创建了Berkhof公司之后,便一直专注于客车的制造。随后在1989年-1994年间Berkhof公司相继兼并了四家客车制造企业。在兼并完Jonckheere公司之后,1997年Berkhof公司更名为Berkhof Jonckheere集团,从此成为了荷兰最大的客车制造企业。现在Berkhof Jonckheere公司每年的客车产量大约在1700台左右。除了生产城市客车和长途客车之外,Berkhof Jonckheere还生产VIP客车以及机场摆渡车等专用客车。其长途客车Axial 100DD在今年还被一家德国的商用汽车类杂志Lastauto列为2003年客车推荐产品。此外其长途客车产品还有Axial 50系列和Axial 70系列。1878年Jacob Bots先生在荷兰南部城市范肯斯沃德开始了他的木材生意. 12年后, 他的儿子Simon取其姓Bots和城市名Valkenswaard的前两个字母BO和VA组合成了现代荷兰最著名的BOVA客车制造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 BOVA还没有条件自己独立完成整车制造的。直到1931年, BOVA才生产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第一辆客车。2003年,Bova公司在变更了20%的股权之后,加入了荷兰VDL集团。 现在Bova已经成为了一家专门生产豪华型长途客车的企业。Bova客车产品目前有Lexio、Futura、Synergy和Magiq四大系列豪华客车产品。虽然公司产量不多,但凭借其前围独树一帜的造型,Bova客车在欧洲客车业中仍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02年,我国中通客车引进的Futura系列便凭借着前围滴水式的流线造型在上海世界客车博览会中曾获得年度最佳造型设计奖。 现在Bova客车的销售市场主要分布在西欧。2007年,公司生产的825台客车中,有254台销往法国,163台销往德国, 占据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2008年10月10日, VDL Bova第一万辆Futura系列客车正式交付客户运营, 成为了Bova客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l 德国:Viseon是一家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皮尔斯廷的客车制造商,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份。2009年4月份,Viseon接管MAN在皮尔斯廷的客车生产厂以及200多名雇员。这家工厂的前身在客车领域拥有三十多年的生产经验,从2001年开始归属MAN公司,生产Neoplan品牌的客车产品。 Viseon生产的客车产品主要用于城市公共交通、机场以及城际交通。2010年3月,公司获得沙特一份12台铰接电车的订单,车辆交付后将投入当地无轨电车运营系统。 机场摆渡车 VISEON A-series Viseon作为Neoplan的独家授权企业,负责生产销售Neoplan机场摆渡车。 车身长度分别有11.95米、13.31米和14.72米,宽度2.75米和3.17米,可容纳乘客数量66-137人。 公交车 Viseon L-series Viseon LT系列不仅局限在传统公交车领域,同时涉足电动公交车-低噪音、零排放的电池驱动。 Viseon LT系列客车车身长度有12米,18米和18.75米,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进行调整。尼奥普兰是尼奥普兰巴士公司(Neoplan Bus GmbH)的品牌。尼奥普兰巴士公司(Neoplan Bus GmbH)为德国巴士生产商,1935年于斯图加特创立,初时该公司为巴士及货车组装车身,1953年开始生产一体化的巴士及客车。除此之外,尼奥普兰还生产Apron机场摆渡车。尼奥普兰巴士在欧洲有相当庞大的市场,但位处于亚洲的日本及香港都同样有尼奥普兰的踪影。而且在美国及中国大陆都设有相关的生产企业,但尼奥普兰在美国的业务于2006年1月撤出。 2001年,尼奥普兰被德国曼公司(MAN)收购,现时隶属于曼公司旗下的Neoman巴士公司。 尼奥普兰在中国 1986年,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由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北方车辆公司、北方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组成。该公司引进德国尼奥普兰客车技术,推出北方尼奥普兰客车系列。 1995年,浙江台州商人庞青年、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金华经济开发区合资成立金华尼奥普兰车辆有限公司,最初采用北方引进的尼奥普兰技术。但到了1999年,金华尼奥普兰变成独资公司,并且直接跟德国尼奥普兰公司合作。在短短几年内,金华尼奥普兰所推出的青年尼奥普兰车型多达71种,并跻身国家客车企业10强。 作为全球客车制造领域的领头羊之一,尼奥普兰在客车的设计和生产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尼奥普兰客车在人们心目中也早已竖立起了豪华和舒适的深刻印象。 在豪华客车领域,尼奥普兰旗下共有四大系列客车产品,分别是Starliner, Skyliner, Cityliner和Tourliner。Skyliner系列双层豪华客车自面市以来,就广受客户的喜爱。另外,尼奥普兰高地板豪华客车也在业界享有盛名,旗下的Starliner系列豪华客车曾五次被欧洲著名的ETM-Verlag杂志的读者评为“年度最佳客车”。赛特拉(Setra)是艾瓦客车公司旗下两个著名客车品牌之一。目前,赛特拉客车分为豪华级(TopClass),舒适级 (ComfortClass)和多功能级(MultiClass)三个级别。每一个级别,又根据车身的长度和配置分为不同的系列。 赛特拉豪华级(TopClass)客车包括S 411 HD,S 415 HD, S 415 HDH, S 416 HDH, S 417 HDH, 和S 431 DT六个型号。1995年2月23日Mercedes-Benz客车部和位于斯图加特的Setra客车公司合并成立了一家全新的艾瓦客车公司。作为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集团旗下的客车公司,目前该公司位列欧洲六大客车公司【艾瓦客车(EvoBus)、尼奥曼(NeoMan)、伊萨客车(Irisbus)、沃尔沃(Volvo)、VDL和斯堪尼亚(Scania)】之首。其旗下拥有Setra(赛特拉)和 Mercedes-Benz(梅赛德斯-奔驰)两个品牌。 目前,EvoBus公司的各类客车产品遍布欧洲各地,并远销北美、南美和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建于1758年的曼集团是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曼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同时还是世界主要卡车、客车和柴油发动机制造商之一,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其旗下卡车品牌“斯太尔”和客车品牌“尼奥普兰”已在中国取得良好口碑。MAN是一家欧洲领先的工业集团,在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约有62,000名员工,在商用车辆、工业服务、印刷系统、柴油发动机和涡轮机五大核心领域,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MAN集团位居市场前三位,技术领先,2004年销售额达150 亿欧元。MAN股票入选德国DAX指数,属证券交易所热门证券。MAN - 三个字母所蕴藏的巨大能量MAN。这只是简单的三个字母。然而这三个字母足以引人思想联翩:MAN首先指可靠性、创新力、动力和开放,又指能力强大、国际化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这样的声誉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来自于我们独特的,在250年前随圣安东尼炼铁厂建立而开始的企业发展史。MAN。在这三个字母后面,如今所蕴藏的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开创性的技术和有众多市场领先的业务领域的全球化网络。MAN集团的事实与数据构成了MAN公司形象宣传的中心点。集团旗下五个业务领域的业绩和技术领先优势,是集团具有独特实力的证明。引人入胜的照片、信息量大的文字介绍、国际性运作 - 这些是MAN集团面向合作伙伴、公司员工和投资人的形象宣传的内容,使人更多地感受到MAN 集团是创新的源泉,是前瞻性运作的典范,是实力强劲的长远投资目标。曼冲击中国重卡市场2004年,世界著名商用车制造商曼MAN商用车辆股份公司总裁萨谬尔森在北京宣布了该公司最新的中国战略鉴于已在卡车和客车领域眼前和计划中的进行的一系列合作行动,曼认为目前正是在中国组建独资管理公司,并与中国有关方面开展发动机项目的合适时机。为此,在同一天他宣布了一家负有对曼恩在中国进行的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的“曼商用车辆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成立的消息。这家公司在中国将全面代表曼恩商用车辆股份公司协调所有曼恩在中国的活动,规划和实施更多工业项目,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曼20年前就进入中国,当时采用了技术许可加散件供货的方式,并由旗下子公司斯太尔卡车公司和尼奥普兰客车公司启动并实施。当时几乎没有人能预见到今天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在短短20年中,中国生产的载重15吨以上的卡车中每10辆中就有8辆采用了斯太尔卡车技术。现在约有200000辆斯太尔卡车在中国的物流系统和重点工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斯太尔卡车在中国成了重型卡车的代名词。后来,1986年尼奥普兰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豪华旅游客车市场上的占有率也排在第一位。为了寻求在中国更大的发展,5年前曼与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接触,探讨斯太尔卡车的现代化和升级问题。现在,曼和陕西重汽已就若干总成技术许可达成协议,按照协议,升级的卡车将打出“德龙F2000”品牌,被称作“中国的第三代重卡”。为了在中国赢得超过平均数的增长速度,曼将采取和进一步实施“双品牌”战略。一、按技术许可方式生产的大批量且打当地品牌的产品;二、推出瞄准高端市场的“MAN”品牌产品,包括原装进口的MAN TGA卡车和在浙江金华由“金华北方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MAN F2000卡车。公司认为目前正是组建“曼商用车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良好契机,这将成为曼在中国已实施的重卡底盘技术转让后,又将开辟与引进的发动机项目的重要平台。2002年,曼和中国最大的客车厂家宇通在郑州合资组建了猛狮客车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也使用“MAN”品牌。此外,宇通还获得了生产Lions Star旅游客车的许可。另外曼还透露消息说目前正在中国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以成立发动机公司,在考察了十几个城市后将于近期作出决定。据曼恩北京公司总裁本格特汉斯腾先生透露,最终可能会在青岛、杭州、上海三个城市间选择,而他更倾向于青岛。随着曼中国战略在近20年与中国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成型,在新一轮的发展合作中将更加明晰化和具体化。l 土耳其:KOC集团(Ko Holding A.)是目前土耳其国内最大的一家工业集团公司。集团生产经营范围涉及汽车、耐用品、食品、零售、能源、金融服务、旅游、建筑和IT行业。该集团自1963年11月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目前,集团旗下共有113家子公司,员工人数达到95745人。另外,集团在全球各地还有14000家经销商,办事处和售后服务团队。2008年,在财富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排名中,KOC集团位列第186位。作为KOC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Otokar主要从事商用车辆和军用车辆生产销售。总部位于土耳其萨卡里亚(Sakarya),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积极参与车辆生产技术和设计方案的研发。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作为土耳其国内中、小型客车的领军企业,Otokar公司的客车产品在广大客户的心目中始终代表了稳定的质量,良好的性能,较高的投资回报。目前,Otokar拥有员工人数近1200人,在Sakarya的生产经营面积达到552.000 m。2008年,Otokar公司销售收入达到4.78亿土耳其里拉。2009年,公司预计将实现销售收入5.5亿土耳其里拉(约合3.6亿美元)。目前,Otokar公司的业务已经延伸到全球25个国家,遍及世界三大洲,并建立了强大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在接受记者的一次采访时,Otokar公司总经理Serdar Gorguc先生表示,“通过建立强大的分销渠道,我们在欧洲各地的中型客车市场都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凭借我们公司强有力的研发能力和每年来自经销商对客车市场发展趋势的积极正确的反馈,我们扩大了公司客车产品线,并在整个国际市场取得了可持续发展。”特马萨是土耳其特马萨公司的品牌。作为土耳其第二大企业萨班吉集团旗下的一员,特马萨公司成立于1968年。1984年公司获得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的授权,开始以许可证方式生产三菱巴士、中型客车和卡车。1987年新工厂建成后,还制造城市公路客车和中型客车。 并于1987年开始生产客车。1992年,特马萨推出豪华客车,1997年向欧洲市场生产客车。2001年是特马萨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司作为独立的客车生产商,带着自己设计的客车产品全面进军欧洲市场,并确立了一定的市场地位。2005年,公司投资2000万欧元进行改造和扩建来提高生产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006年底,特马萨公司的客车产品远销欧洲,中东,北非和北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75%的产品出口,其中大多数客户来自欧盟成员国。2005年,特马萨向法国市场提供第1000辆客车,人们惊讶地发现:特马萨客车已占据西欧客车市场10%的份额。 特马萨通过参加各种国际展会,举行系列市场营销活动,销售网络已覆盖40多个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越的品质和灵活的生产理念,昂首阔步驶入富有竞争力的国际巴士与客车市场。 目前,公司拥有近80人的设计研发队伍。技术研究领域涉及客车动力,轻质结构材料,车载信息服务应用,替代能源,客车装配等技术。同时,公司还紧密关注和发展其他相关的技术,帮助客车降低尾气排放和能耗,并提高客车安全性能和同其他交通工具的协调性。另外,公司还时常聘请国际顶尖的客车设计师和工程师合作为公司的全球化战略献言献策。 公司目前有三家工厂,分别位于埃及,土耳其的阿达那和阿达帕扎勒。这些工厂除了拥有设施齐备的生产线和涂装车间,还拥有宽敞的展示厅为客户全面展示公司的各类客车产品。特马萨在土耳其本土的客车生产作为公司在海外的第一家工厂,特马萨埃及客车生产厂始建于2006年11月,并于2008年投入生产。该厂预计年产1000辆不同类型的客车,产品主要销往北非,中东和海湾地区。另外,公司在比利时也设有专门的分支机构,全面负责欧洲市场的销售和售后服务。l 澳大利亚傲群(Volgren)是澳大利亚一家客车车身制造企业,曾经是沃尔沃集团和Grenda Corp.的合资公司,现为后者全资拥有。它于1977年成立,初期为在澳大利亚销售的沃尔沃客车提供车身;现在,该公司为世界各地不同品牌的底盘制造商提供客车车身。同时,公司还销售巴士车身的配套元件。 在技术方面,傲群公司采用独有的Co-Bolt 铝挤压车身技术和带螺栓的角撑接头。全承载车身让客车抗腐蚀性更强,也更方便运营商进行维修和保养。公司一直致力于生产更加安全可靠的客车车身。目前,公司的客车产品已经通过澳大利亚ADR认证和一系列安全测试,欧洲ECE认证和美国的客车侧面安全测试。公司也是世界上首家成功通过客车侧翻的铝质车身制造商。 在生产方面,傲群公司在澳大利亚本土的生产基地和海外六家生产厂目前都已获得ISO 9001 2000认证。自公司投入运营以来,傲群就一直秉承制造技术含量高的优质客车车身。1994年,公司推出了第一款超低地板客车,在业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另外,傲群在过去的25年里一直使用通道挤压的铝质车身和带螺栓的角撑。由于焊接接头经常可能会出现断裂等问题,这种带螺栓的接头让客车的运营寿命进一步延长。铝质车身也具有质量轻,耐腐蚀等诸多优点。一辆采用铝质车身的客车往往要比采用钢质车身的客车要轻大约400公斤,因此它们的节油性能也更强。铝材极易挤压的特点也有力地帮助客车设计者们进行更加复杂的产品设计。目前,傲群公司的铝质车身挤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能够满足各种不同长度和设计风格的客车车身挤压要求。现在,像香港的九龙巴士(KMB)和新加坡的康福德高集团(Comfort Delgro)在购买客车时,就明确要求要铝质车身。一直以来,傲群客车车身凭借上乘的质量和稳定的表现也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喜爱。l 印度阿斯霍克利兰是印度阿斯霍克雷兰德有限公司Ashok Leyland的品牌。印度阿斯霍克雷兰德有限公司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已成为印度汽车工业的中坚力量,专注于商用车的制造与销售。公司的具体产品包括卡车、客车、特种车和发动机。公司的产品除了在印度销售外,还远销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 1948年,Ashok Motor在印度港口城市马德拉斯市成立。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从事英国汽车品牌奥斯汀(Austin)的组装。1955年,公司更名为Ashok Leyland,作为英国Leyland Motor的控股公司。通过拥有全球一流商用车制造技术的企业进行合作,并不断开展自主创新,阿斯霍克雷兰德很快成为印度商用车市场的佼佼者,并拥有先进的卡车、客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技术。 1987年,Ashok Leyland加入了Hinduja集团。成立于1914年,Hinduja集团目前主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国际贸易和全球投资三大业务。作为集团全球投资业务的一部分,Hinduja旗下的企业涉及汽车、IT、媒体、化工、能源、房地产和医疗等领域。随着印度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阿斯霍克雷兰德现已成为了Hinduja集团旗下的一家旗舰企业。该公司2008-2009财年的营业额高达13亿美元。在印度,公司有六家商用车生产基地,每年生产10万辆各类商用车。在捷克和阿联酋,阿斯霍克雷兰德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合作企业。另外,公司在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都有自己的合资公司。每年,公司的各类商用车除在印度本国销售外,还销往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阿斯霍克雷兰德成立早期的客车生产线 目前,在印度每10辆客车中,就有8辆产自阿斯霍克雷兰德有限公司。每天,该公司生产的客车运送的旅客人数超过600万,超过全国轨道交通网络运送的总旅客人数。“采用适当的技术为客户生产耐用可靠的产品”是现在阿斯霍克雷兰德的设计理念。现在,公司在印度拥有6家制造企业,分为位于钦奈、班达拉、班加罗尔, 阿尔瓦尔和北安查尔邦,员工人数超过12,000名。 与中国合作 中国汽车工业正不断发展壮大,阿斯霍克雷兰德印度汽车工业中最大的公司之一正努力寻求与不同的中国生产商合作,开拓新的业务,其中包括向中国的汽车零件生产商采购汽车零件以用于印度商用车制造,以及在汽车设计、制造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中寻求与中国汽车生产商的合作机会。因此,在2008年成立了印度阿斯霍克雷兰德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其主要负责汽车零部件的采购联络工作,目前初具规模。l 波兰Autosan是波兰Autosan公司的品牌。Autosan公司由1832年在波兰成立的一家锅炉制造厂发展而来。1926年,公司开始涉足客车生产业务。1973年,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后置发动机T9系列客车。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公司开始设计生产全新的城际客车和城市公交车。 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客车生产销售,轨道列车的生产销售,以及国防军用车辆的生产销售。 1112T Ramzes是Autosan公司的唯一一款豪华城际旅游客车。该车装有47个乘客座位,行李舱空间达9立方米。采用康明斯发动机,满足欧4排放标准。索拉瑞斯是波兰索拉瑞斯巴士客车公司(Solaris Bus Coach S.A.)的品牌。索拉瑞斯巴士客车公司(Solaris Bus & Coach S.A.)由克里斯托夫 欧舍夫斯基先生于1994年在原来一家军工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立之初,公司名为尼奥普兰波斯卡,主要从事尼奥普兰低地板城市客车的销售。1996年3月,公司获得德国尼奥普兰公司的许可,开始从事客车生产。1999年,公司推出了第一款拥有自主品牌索拉瑞斯的客车乌尔比诺(Urbino)。2001年9月1日,尼奥普兰波斯卡更名为目前的索拉瑞斯巴士客车公司。2005年,公司成功上市。 目前,索拉瑞斯巴士客车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波兰全国最大的一家客车生产商,从事巴士,客车和无轨电车的生产销售。作为一个私人企业,公司在波兰波兹南市附近的Bolechowo和roda Wielkopolska都有自己的工厂。克里斯托夫 欧舍夫斯基先生担任该公司董事长,其妻子索朗担任副董事长,全面负责同客户的业务联络。 在成立之初的几年里,公司就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并利用起初为设计航天飞机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车辆设计。通过这种方式,公司设计和生产新的客车型号的时间缩短到6个月。作为欧洲客车市场的一颗新星,索拉瑞斯已经取得的骄人的业绩,在比利时克特赖克举行的世界客车博览会上一举夺得大奖。公司还与匈牙利Ganz Electro公司合作生产无轨电车。另外,公司是欧洲各国率先采用混合动力技术推出索拉瑞斯乌尔比诺18混合动力客车的公司。目前,欧洲各大城市都能看到这种新型客车的身影。 2007,索拉瑞斯巴士客车公司的员工人数达到1200人。每年,该公司生产600-700台各类巴士和客车,产品销往欧洲各国。目前,公司的主要巴士和客车产品有Alpino 城市公交车,Alpino 8,9 LE低地板城市公交车,乌尔比诺9/10/12/15/18/18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乌尔比诺12 LE低地板城市公交车,乌尔比诺15 LE低地板城市公交车,Valletta城市公交车,Vacanza 12客车,Vacanza 13客车,Trollino 12无轨电车,Trollino 15无轨电车,和Trollino 18无轨电车。l 法国Heuliez是Heuliez客车公司的品牌。这家创建于1922年的法国企业最初只是一家钢铁加工厂,在1925年在标志(Pegeout)底盘上制造出第一辆客车之后,才开始客车制造的历史。现在Heulinez生产的客车已经主要使用的是雷诺(Renault)的底盘。从1976年到2002年之间公生产的11842辆客车中,就有7163辆客车使用的是雷诺底盘。现在Heulinez在法国只能算是一家中型汽车企业,其2002年共销售客车452辆,实现销售额1亿2千万殴元。现在Heulinez公司主要生产城市客车产品,包括GX 117和GX 317两大系列。其中GX 117低地板城市客车的一级踏步高度仅有320毫米。而GX 317系列除了有普通柴油动力之外还可以选装天然气动力。随着Heulinez客车公司被Irisbus集团收购之后,其产品系列目前正在逐步扩大。 该公司从2005年到2008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680万欧元,1.173亿欧元,1.126亿欧元和1.181亿欧元。从1976年到2008年间,公司生产的14322辆客车产品中,共使用了七个品牌的客车底盘,分别是雷诺(6535),伊萨客车(3139),梅赛德斯(1477),标致1167),沃尔沃(864),依维柯(695),达夫(24)。到2008年,公司员工人数达到452人。 目前,公司只生产Access系列城市公交车,主要有GX117, GX 127, GX 127L, GX 217,GX 217 GNV,GX 317, GX 317 GNV, GX 317 GPL, GX 327, GX 327 GNV, GX 417, GX 417 GNV, GX 427,和GX 427 GNV14个型号。伊萨是伊萨客车公司(Irisbus Holding S.L.)的品牌。1999年2月1日,法国雷诺和意大利依维柯两家公司的商用车业务经过一系列的整合,成立了伊萨客车公司(Irisbus Holding S.L.),成为欧洲第二大客车制造商。新公司刚成立,便收购了匈牙利伊凯洛斯客车公司(Ikarus Bus),并拥有当时捷克著名的客车制造商Karosa公司94%的股份。 作为1895年成立的捷克老牌企业,Karosa公司是捷克最成功,也是该国最大的一家商用车生产商,其早期的客车产品曾一度畅销整个东欧市场。Karosa旗下的斯柯达(Skoda)客车产品也曾经随着太拖拉(Tatra)重型卡车一道出现在在80年我国的道路运输企业中。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巨变很快导致以前的国有公司采取一系列的企业改革。1993年7月1日,Karosa客车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当时公司员工人数达1706人。至此,Karosa从一家国有制企业改革成为一家独立的专门从事客车生产的私有制企业。同年法国雷诺商用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分别购买了Karosa客车34%和17%的股份,成为Karosa的两家主要股东。从此,雷诺商用车股份有限公司便展开了同Karosa客车在工商业、金融和人力资源领域的长期而又紧密的合作。雷诺集团为Karosa带来了先进的客车生产技术、客车零部件和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作为公司的一大股东,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为Karosa的持续发展提供的有力地资金保障。 2001-2002间,雷诺公司分两个阶段向依维柯转让了其在伊萨客车公司拥有的50%的股份。从2003起,伊萨客车正式成为依维柯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曾经的雷诺、Karosa和依维柯等客车品牌逐步统一成现在伊萨客车旗下的产品。长期以来,伊萨客车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发展新型绿色环保动力客车和不断开发新型柴油发动机和使用可替代燃料的发动机技术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目前,开发新的交通运输方案已经成为伊萨客车公司的首要目标。作为欧洲的第二大客车制造商,伊萨客车目前年产各类客车9千多辆,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 自2003年起,伊萨客车成为依维柯汽车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法国里昂,伊萨客车在意大利都灵(Turin),英国沃特福德(Watford)和德国美因茨(Mainz)都设有分公司。目前,公司客车生产基地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意大利,法国,阿根廷,捷克,印度,西班牙,和巴西等。作为欧洲第二大客车生产商,伊萨客车不但提供种类齐全的产品,而且还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客运方案。通过与交通管理部门,客车运营商和客车乘客三方面的密切协作沟通,伊萨客车不断优化客运解决方案,开发出适合城际客运,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学生运输等不同客运要求的客车产品。近年来,为应对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等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伊萨客车不断加大对混合动力客车,电动客车和氢燃料电池客车等环保节能客车的研发,引领全球客车制造产业进入新一轮的绿色革命。为响应环境保护运动的倡议,A Journey into the Blue是公司的口号 靠着公司前身带来的品牌效应和自身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不懈追求,公司客车产品现已销往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达到1万辆左右。据统计,2005年伊萨客车公司产量达到8512辆,其中包括3550辆城际客车,2581辆微型客车和载货车,和2381辆城市公交车。2007年,伊萨客车公司的员工人数达到5581人。同年,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车销量达到10077辆(其中包括3256辆客车,2384辆城市公交车,和3319辆微型客车和卡车部件),销售总额达到12.79亿欧元,在欧洲个主要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3.4%。目前公司的执行总裁(CEO)由Jean PLENAT担任。 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目前也能看到伊萨客车的产品。在香港,不少人因为公司的海豚标志又把伊萨客车亲切地称为海豚。在台湾,人们则普遍以公司原来的客车品牌伊凯洛斯称呼。 为确保公司始终处于全球客车行业前三甲的领导者地位,伊萨客车采取了五项战略措施,包括 1. 让客户满意:始终走在客户的前面,考虑客户对客车产品的预期;密切跟踪客户对产品的反馈意见;同客户一道分析他们的实际需求,并提供及时的解决方案; 2. 保持公司持续盈利; 3. 长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4. 建设一支团结、协作、高效的员工队伍; 5. 不断提高公司国际化管理水平。 为缓解城市车辆污染的问题,尤其是大型公交车的尾气排放,伊萨公司推出了两款无轨电车,分别是Civis和Critalis。l 巴西马可波罗集团于1949年8月6日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南卡希亚斯市成立。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 集团旗下拥有Marcopolo (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客车生产商), Volare (成立于1998年,该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微型客车), Moneo (2005年成立,该公司主要从事客车买家的融资,信贷和相关投资等金融业务), Ciferal (巴西的一个老客车品牌,2001年由集团收购。现主要生产城市客车。), Tata Marcopolo( 该品牌仅限于印度使用)等品牌。 目前,该集团生产各种不同类型的客车,包括微型客车,城际客车和旅游巴士。仅在巴西,马可波罗集团拥有四家工厂,超过50%的客车都是由该公司制造。另外,集团还在阿根廷,哥伦比亚,葡萄牙和南非都建有自己的工厂,其客车产品现已出口到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日为进入印度市场,公司宣布将与该国的塔塔汽车公司建立合资企业。l 比利时范胡尔是欧洲第二大客车公司VanHool的品牌。VanHool公司由伯纳德-范-郝尔(Bernald Van Hool)于1947年在比利时小城Koningshooikt建立。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从事客车车身的生产和销售。1957年,VanHool公司与菲亚特汽车公司签订协议,同意使用带有菲亚特品牌的发动机,变速器等客车零部件。从此,公司成为一家客车整车制造商。两家公司的合作非常成功,到1961年8月,总共有500辆VanHool-Fiat客车销售到欧洲各地。两家公司在1981年结束商业合作后,VanHool公司开始采用卡特彼勒(Caterpillar),康明斯(Cummins)和曼恩公司(Man)生产的发动机和车轴,同时使用采埃孚(ZF)和福伊特公司(Voith)生产的变速器。另外,公司的部分客车底盘则来自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或斯堪尼亚公司。 目前作为欧洲第二大客车公司,VanHool每年生产数千辆客车。从诞生至今,公司已经生产了超过5万辆客车,而VanHool公司本身也成为了比利时客车工业的一面旗帜。VanHool除了在诞生地Koningshooikt生产客车之外,还在比利时的Bree市生产。目前VanHool生产的客车85%用于出口,而在出口的客车中,有60%销往了欧洲其他国家。近几年,VanHool每年还向美国出口约600辆客车。从1997年开始,VanHool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客车年产量维持在1700台左右(包括客车车身和整车)。除了客车外,公司每年还生产4000辆左右的各种类型半拖车,油罐车等。现在VanHool的员工人数已经接近5000人。 公司在美国的客车生产基地有四条产品线,分别是T21豪华旅行客车,C20旅行客车,TD925双层客车和A系列公交客车,年产量大约为600辆左右。ABC Companies是公司在美国的独家代理商。 VanHool公司的城市客车产品全面丰富,公司目前生产销售从8.6米中巴客车到25米低地板双铰链客车。由于发动机位置安放得当,公司目前所有的客车产品都可以实现低地板设计,方便乘客上下车。从简洁大方的车身外观,到车厢内各种便利设施,VanHool客车的每一个细节之处无不体现了公司对乘客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节能减排方面,VanHool公司更是走在同行业的前列。从采用欧5标准的发动机到天然气动力驱动,从研发无轨电车到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客车,公司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满足城市对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的要求。 城市客车以A系列和AG系列为主。从A308、A300、A330、A600等,A系列客车普遍采用了低地板设计。AG系列则以铰接客车为主,AG300、AG500等。VanHool的铰接客车不仅提供两节车厢铰接而且还提供三节车厢的铰接客车。2002年10月,VanHool的A330城市客车还被授予2003年度客车称号。l 瑞典斯堪尼亚公司古老的标志,确切地说,已经经历了103个春秋。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历史悠久的徽标几经改版,但它却依然熠熠生辉。居于徽标中央的总是神秘的狮身鹰面兽(Griffin),它象征着力量、速度、敏捷和勇气。1891年,Vagnfabriksaktiebolaget i S?dertelge公司成立,公司的简称VABIS,也正是这个名称,使得该公司得以为人所知。1906年,注册了公司商标。注册商标为居于椭圆之中的VABIS名称。1901年,位于马尔默的Maskinfabriks Aktiebolaget Scania公司向瑞典专利注册局注册了一个由自行车脚踏板曲柄、狮身鹰面兽和斯堪尼亚名称组成的商标。 第二年,带有这一经典标志的汽车正式驶出工厂。这就是瑞典历史上第一次批量生产的汽车,当时总计生产了五辆汽车。1911年,斯堪尼亚与VABIS两家公司合并,一款新商标应运而生。新商标的设计既简单又有效。早在那个时候,公司管理人员就已经意识到保持独特身份,也就是得到市场认可的标志的重要性。踏板曲柄、狮身鹰面兽、斯堪尼亚与VABIS的名称被组合在一起,成为新的斯堪尼亚- VABIS有限公司代表,这样一款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徽标就这样诞生了。据瑞典专利注册局档案记载,起初,斯堪尼亚- VABIS对规范他们宝贵的商标的尺寸都不太热心,只是满足于向瑞典专利注册局提交关于商标外形的简单描述。直到1954年斯堪尼亚- VABIS才决定了商标准确的配比、色彩及其使用要求。当时公司制定了两个标准化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比较简单,只有踏板曲柄的轮廓。另一个版本则规定了蓝色、红色、金色与银色的精确配比。公司随后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注册了这两个商标,从而强化了斯堪尼亚作为卡车、巴士、发动机的领先制造商的地位。1969年,斯堪尼亚VABIS与萨伯(SAAB)合并成立萨伯斯堪尼亚有限公司。这一值得骄傲的公司徽标曾一度暂时停止使用。当时,公司不流行使用商标。在这一时期,只有斯堪尼亚的英文名称优雅地挺立在公司生产的汽车的车头上,但狮身鹰面兽已经没有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当公司需要装饰旧车型卡车的引擎盖时,它才会再次出现。1984年,萨伯斯堪尼亚重新设计了一个商标,狮身鹰面兽再次恢复使用。新商标中没有踏板曲柄和VABIS名称,它由两个垂直的椭圆组成,每个圆环代表一家公司,中间是狮身鹰面兽。1995年5月,斯堪尼亚再次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采用了原始商标为蓝本,并进行了改版,这就是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