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59063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原理复习题一、解释概念5/3 选择9/2 1.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2.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4.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5.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6.德育目的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7.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8.陶冶教育法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9.知行统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10.品德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11.品德发展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积极运动变化过程。1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13.德育理念德育工作者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思想观点。11.人本化德育理念:道德是人为的,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由人的。14.德育价值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德育主体需要满足的一种属性。15.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16.慎独: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二、辨析题4/51.自古以来就有“德育”之说,德育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古代,并无“德育”之说,所有的“教育”即是德育。到了近代,教育制度中才有了德育、智育、体育的分野。)2.德育功能等同于德育价值。(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概念不同2.反映对象不同 3.影响变化的因素不同4.德育功能按其作用方向可以划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5.德育能生产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创造出新的道德文化形态。6.德育目的是教育的最高目的。7.德育原则在什么程度上反映德育规律取决于人们对德育规律的认识程度。8.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9.德育过程从本质上看就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10.德育的本质是育德。1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目标要求学生得到的发展实际的矛盾。12.道德从根本上说就是指人的品德。13.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14.在学生获得道德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5.德育内容具有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内容也不会发生变化。16.德育方法主要是指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17.德育主体最根本的是指受教育者。122,(从事德育实践活动的人,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简答题4/81.德育学原理的理论体系(1)德育学原理存在的“可能性”问题;(2)德育究竟“是什么”的问题;(3)德育应该“干什么”的问题; (4)德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问题;(5)德育“由谁进行”的问题; (6)德育到底应该“教什么”的问题;(7)德育究竟“如何进行教”的问题; (8)德育最终“教如何”的问题;(9)德育自身如何不断得以“优化”的问题;(10)德育自身的“发展与变革”问题。2.德育学原理的研究价值(1)科学阐释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 (2)实现对个人化德育经验的批判与超越(3)强化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沟通与联结(4)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和热爱德育工作的思想。(5)有助于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提升德育研究能力。3.德育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1)教育者: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主体作用(3)德育内容:依据或中介(4)德育方法:桥梁(5)德育目标:最高追求(6)德育环境:基本支撑4.贯彻生活化德育理念的基本要求。(1)在性质上:凸显生活性; (2)在目的上:实践道德生活;(3)在内容上:取材于现实生活;(4)在方式上:通过实际的生活;(5)在师生关系上:强调主体间的对话5.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1)德育能够改变人性,使人成为人;(2)德育能够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人的发展定向;(3)德育可以改变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让人的生存和发展变得更加的顺畅;(4)德育可以培养人的道德人格,使人顺利地实现道德社会化;(5)德育可以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道德智慧。6.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4)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发展的过程;(5)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7.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情、意、行具有相对独立性;(2)知、情、意、行具有辩证统一性;(3)知、情、意、行具有不平衡性; (4)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8.简述作为德育主体的教育者应该具有的道德素养。(1)遵纪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9.德育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德育原则;(4)学生的年龄特点;(5)德育的主客观条件。10.德育方法运用的基本原则(1)坚持启发性指导思想 (2)贯彻综合性与灵活性原则(3)重视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5)重视明示教育与暗示教育的统一(4)加强品德规范教育与品德能力教育的结合11.简述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之间的关系。(1)区别:本质不同;客观性不同;阶级性不同;(2)联系:德育规律是德育原则制定的理论依据;德育原则则是德育规律的客观反映和具体体现。12.简述德育目的与德育功能之间的关系。(1)区别:首先,德育目的讨论的是德育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德育功能探讨的是德育能够做什么的问题。其次,德育目的具有主观性和价值取向性;而德育功能则是客观的和中立的。(2)联系:第一,德育目的是德育功能的动因和指针;第二,德育功能包涵德育目的;第三、德育功能是制定德育目的的重要依据,德育目的是实现德育功能的手段。 13.主体性德育理念提出的背景是什么?(1)道德的主体性本质; (2)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3)符合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4)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批判。14.人性化德育理念提出的背景是什么?(1)对传统德育“无人化”现象的批判;(2)自然主义教育学说的奠基;(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支撑;(4)体谅关心、关怀和关爱德育理论的倡导15.德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1)德育政治价值最主要的表现是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才;(2)德育可以促进政治文明,引领政治活动的道德方向;(3)德育可以调节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稳定和谐;(4)德育对政治不起决定作用。16.把“有道德的人”作为德育目的的核心问题有何德育价值?(1)为每个人的发展注入了丰厚的精神动力资源,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2)为人的道德发展设定了一个普遍性的价值坐标;(3)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时代风范,使人生的意义更加鲜明和突出。17.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有哪些?(1)顺序性与阶段性;(2)不均衡性与个别差异性;(3)稳定性与可变性18.德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1)德育的文化维系价值;(2)德育的文化提升价值;(3)德育的文化发展价值;(4)德育的文化创新价值。19.德育的经济功能(1)为良好经济秩序提供道德保障。无论什么社会条件,经济的发展都需要道德作为保障,都需要德育为经济秩序的建立创造良好的道德条件。 (2)为经济活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劳动者(3)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道德支撑20.简述学校德育与生活的本体性关联(1)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来看,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2)从道德发生学的角度看,个体道德是在生活中发生发展的;(3)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生活本身具有德育的功能;(4)生活作为德育的根本途径,具有其他途径无法比拟的种种优势。21.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1.教育目的、德育目的与德育任务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3.长期德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22.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摆事实,讲道理,疏通思想;(2)启发自觉,循循善诱;(3)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4)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23.说服教育法的运用要求有哪些?(1)目的性和针对性;(2)启发性和诱导性;(3)真实性和知识性;(4)注意把握时机;(5)讲究语言艺术;(6)以诚待人,耐心细致.四、案例分析题1/15(一)做班主任时有这样一件事让李老师记忆犹新。在三年级的一个学期,李老师班从别的学校转来了一名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好,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不仅上课不遵守纪律,而且老师说他就不服,跟老师对着干。与其他同学的隔阂也越来越大,经常因为一点儿小事与同学吵架。后来,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只要是老师一说他,开门就走,还经常不上课,去电子游戏厅,甚至天天都不写作业。针对他的情况,刚开始,李老师就严厉的训斥他,找他的家长,可是一点儿成效也没有。后来,李老师发现这种严厉的训斥并不起作用,他虽然不说话表面上好像承认了错误,可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认识到错误,更不会去改。于是,李老师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在学习上对他降低难度,作业单独给他留少一点儿,并且及时给他讲解,再与家长密切配合,慢慢的作业都能交上来了。有进步及时的表扬他,帮他树立在同学面前的威信。通过与其谈心交流思想,李老师了解到他父亲经常打他,于是,他在学校就愿意打同学,终于找到了原因。李老师先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慢慢的他不打同学了,也和其他同学融洽了很多。并且当他犯错误时,不急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而是尊重他的人格,先了解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情况好转了,他能安稳的坐在教室里上课了。请根据这个小故事,回答下列问题。l、这个学生是不是一个品德有问题的学生,为什么?不是。因为品德是个体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与倾向。 2、请你分析一下这个学生的特点。 自制力差;逆反心理严重;是非观念模糊;注意力不集中。 3、分析李老师对这个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什么?严厉批评,严格要求;正面教育,及时表扬;热爱尊重,积极感化。 4、对这个学生的教育你还有什么有效的措施?榜样教育;陶冶教育;实际锻炼,指导自我教育。 5、这个小故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一定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即使是批评教育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更不能随便给学生扣上品德不良的帽子。(二)小明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一天,他看到同学有一本连环画他以前没有看过。于是,在放学前他偷偷地从书包中取出来带回家。不料,第二天,就向班主任告诉了此事。班主任对小明在全班进行了批评,并要求他一定要改正不良的品质。此后小明渐渐地变得不爱说话,学习水平也渐渐地下降。到学期末,他向父母提出要求转学,否则,他就要退学。请根据这个小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拿连环画是不是一个道德品质问题,陈述自己的理由。 不是。他拿同学的书是想自己看,而不是偷。 2、班主任对小明拿书行为的处理是否妥当,你的观点是什么? 不妥。应私下找小明谈,而不应当着全班同学进行批评。 3、小明不爱说话和学习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陈述自己的理由。 原因是老师当众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而没有问明原有,还把他的这种行为归结为品德问题,造成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摧残。 4、你对小明转学的态度是什么,陈述自己的观点。 应当转学。换个环境,离开对自己有偏见的老师和已对自己有不良看法的学生,可以是他重拾自尊和自信。 5、这个小故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更不能随便给学生扣上品的不良的帽子。(三)前苏联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校园里开出了几朵很大的玫瑰花,每天都吸引了很多学生来看。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看见一个小女孩摘下了一朵玫瑰花,他便问小女孩是什么原因。小女孩羞愧地告诉他,奶奶病得很重,她不相信校园里有这么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是想让奶奶看看自己说的没错。听了小女孩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立即又摘下了两朵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在上述故事中,苏霍姆林斯基运用了什么德育方法?该方法的含义及其运用要求是什么?198答:说服教育法,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说服教育方式。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受教育者道德认识的德育方法。要求:1.明确目的性、针对性。从受教育者实际出发,在发现共同问题的同时注意个别要点。2.富有启发性、诱导性。3.注意时机。善于捕捉德育时机,抓典型案例引起情感共鸣。4.以诚待人。态度诚恳、富有热情。(四)在美国的一所公立小学里,学生们很顽皮,经常把图书馆的门踢破。校方将木门换成了铁门,可仍无济于事,过不了多久,铁门还是被踢破。为此,校方很头疼。后来,学校来了个新校长,他得悉后,下令将破铁门换成了崭新的玻璃门。大家都很费解,认为这个校长脑子糊涂了。可奇怪的是,玻璃门没有被踢破过。有人去问校长,校长笑笑说:“装铁门就意味着对学生们说,看你们还能不能踢破?”充满了挑战的味道。而装玻璃门则意味着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爱护这道门的。将信任放在他们的面前,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还会不会踢?播种信任,才能收获信任嘛。上述案例运用了什么德育原则?该原则的含义及运用要求有哪些?192答案: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思想品德。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受教育者。2.严格要求学生3.受教育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五)1998年3月30日,重庆市某中心小学副校长李路山到六年级(5)班上课时,发现一位同学没有来,便向其同桌同学询问情况。同桌同学问答说不知道,班里另外两位知道原因的同学便毫不犹豫地回答了。这本是合情合理的事,然而这位李老师却十分生气,他训斥这两名学生说:“我又没有叫你们回答。”其中一个名叫荣其的学生对老师说:“谁回答不都一样?”结果被李老师揪住耳朵,打翻在地。在被老师踢了一脚之后,荣其按教师的要求忍痛站起来,走到讲台上,老师又用教棍击打其头部,还打了耳光。荣其回到家后,左脸红肿,脸上留有清晰的指印。他只好对妈妈说,耳朵很痛,什么也听不到。荣其的父母带着他到多家医院治疗,没有好转。其左耳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上述案例运用了什么德育原则?该原则的含义及运用要求有哪些?答案: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时要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去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实现思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要求:1.“一分为二”地看待受教育者。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克服缺点。3.引导受教育者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六)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德育原则:1. 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原则2. 提高认识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从提高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4.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5. 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6.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 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方法:侧重于提高受教育者道德认识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道德故事法侧重于激发受教育者道德情感的德育方法1.陶冶教育法,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造一定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地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2.榜样示范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受教育者,促使其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3.移情体验法(在真实或假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感受他人心理反应、需要、态度和情感的一种社会情感能力。侧重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行为的德育方法1.实践锻炼法。运用的具体形式:学习活动、委托任务、组织活动、执行制度2.行为训练法。从一定的行为礼仪或活动规则出发,经常反复地训练受教育者的言行举止的德育方法。侧重于受教育者自我道德修养的德育方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运用的具体形式: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慎独。侧重于对受教育者品德进行评价的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运用的具体形式:奖励、惩罚、操行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