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57604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我校实际,采取以下措施:一、追求高艺术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是课要上得好。一堂苍白无生气的课,使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师讲得糊里糊涂,学生学得模模糊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反之,一堂充满活力的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与老师密切配合,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这不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吗?所以教师要追求高艺术的教法,使自己的教学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二、实践探索,愉快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进行教学前,教师要先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现状,在课堂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以学生的“自我求知”为主题,通过“激发兴趣,引导探索”、“开拓求异”、“寻获新知”等教学活动环节,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到“精讲”而且要做到“多练”。“精讲”主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多练”指的是在课堂中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此时的练习可以是每节课的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学生在过重负担下的学习是被动的、精神压抑、心情也不愉快,因而学习是不积极的。所以要从唤起学生兴趣做起,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变传统的学习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生动有趣、使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切实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三、精减作业,提高质量。 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部将其做完,教师要有选 择的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应避免大量重复性的练习,因为这样的练习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同一水平线上,无法得到提高。留作业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不同的作业。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持一、二年级不留作业,三、四年作业量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禁止任何重复作业和无效的“题海战术”。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精练的必要作业和兴趣性作业。必要性作业体现了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基本知识点,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兴趣性作业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设计的,这部分作业由学生自愿选择做,但学生做了教师就必须批改。批改作业时要逐个批改。关键的是对差生及时辅导,当即订正,迅速反馈,这样效果极佳。最要紧的是上课留有足够的做作业时间。这样做作业质量高效果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轻松之感,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步提高。四、学生课处活动组织和辅导。 “减负”不是意味着学校的各类班都关门大吉,将孩子们放回家也不成,一些学生在“松绑”后不知该干什么,有的感到无聊便走进了电子游戏室,以此消磨时光。学校应做一些“减负”后的配套工作,如成立学生兴趣俱乐部。孩子们参加俱乐部不再像以前的兴趣小组单纯是为了索取某些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在原有兴趣小组(书法、绘画、音乐等)的基础上,增加如表演、家政、小记者、小银行、集邮、摄影等内容,争取给每个孩子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只要是孩子爱干的事,怎么着他们也不会觉累,不爱做的事硬是强迫着他们去做,那才是一种负担。减负的关键在于多方设法激发和保护好学生的兴趣。 五、家庭与学校双方协调起来。 “减负”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同校方合作。在减负后,家长要还一个空间给孩子,让孩子在一个自己能控制的空间里自主地按自己的兴趣去发展,使孩子通过玩的活动培养注意力和兴趣以及开阔视野;给孩子一个空间,家长首先应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去寻求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事情,去感受成功;家长必须尊重孩子,不要把个人的意志、愿望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还应主动给孩子创造一个伙伴空间,让孩子与相邻的孩子多接触,这一点对于孩子学会做人,学会交际很重要;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接触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支配问题,这是既有算术又有消费观念问题。 确切地说,教育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是教育的宗旨。今天高呼的“减负”,实际上是中国教育的方向性调整,而“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然而我们在探索“减负”的方法、途径,尝试减负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对“减负”这项重大教育改革的尝试,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