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坛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57068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天坛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天坛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天坛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天坛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方案为了提高我院全体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将我院建设成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学习型医院,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参照甘肃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按照医学教育终身化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继续教育是大学毕业后的教育,包括毕业后教育(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等),和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为主的狭义的继续教育,广义的继续教育还包括研究生或学位教育。医学继续教育体现了医学教育的连续性和教育终身化的要求,结合甘肃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定出适用我院实际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目的是使我院广大职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勇于满足时代对自己的要求;使我院广大职工具有敬业爱院的主人翁精神,高尚无私的医德医风,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有组织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使在职的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拓宽、加深,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把继续教育和晋升、聘用、职业注册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实施时间、于2016年10月开始,期限为3年。三、培训对象、继续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毕业后岗前培训、规范或非规范的岗位培训和狭义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医院全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既是广大干部、职工应享有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四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培养适合我院发展需求住院医师和专科方向住院医师。使受训者初步达到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主治医师基本条件和以下要求: (一)政治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作风。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专业理论: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卫生相关各项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进展,并能与临床工作实际相结合。 (三)临床技能:掌握本学科基本诊疗技术以及本学科主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门急诊处理、病历书写等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重点传染病基本防治知识,能及时、正确报告传染病病例。能够独立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部分疑难病的处理。 (四)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五)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能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六)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五、组织管理成立我院继续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人事、护理、院办、总务等部门负责人和内、外科、医技科室主任为组员。 各科室负责人具体负责本科人员的继续教育。 院办负责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归档管理工作。继续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的职能是: 1.根据国家继续教育的政策和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我院继续教育的实施方案及年度计划。 2. 指导和监督各科室继续教育的计划制定、执行和总结等。 3负责继续教育项目的组织实施。 4、负责继续教育的档案、总结及奖惩。 5负责继续教育的有关人员选送及其他相关人事安排。 6、其他相关工作。 六、 内容与形式继续教育的内容要适应各类专业人员的实际需要,应以医学专业基础教育为主,结合医学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既要注意专业技术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又要注意学科知识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 继续教育项目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讨论、专题讲习班、专题调研和考察班、案例分析讨论会、临床病理讨论会、技术操作示教、短期或长期培训等。为同行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教学、学术报告、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等,亦应视为参加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应以长期和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其形式和方法可根据不同内容和条件灵活多样。自学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有明确的目标并经考核认可,科室要提供条件。 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应根据本人的基础和需要,首先选择参加与本人专业和岗位工作相关的继续教育项目。 七、考核 我院继续教育培训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分为科室考核、年度考核、阶段考核。 (一)科室考核 住院医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由该科室主任负责,按照培训实施细则要求,对住院医师在本科室期间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工作数量和质量,并将考核情况记入培训登记手册。 (二)年度考核 住院医师完成年度培训计划后,由医院培训委员会按照培训大纲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录备案。 (三)执业资格考试与注册 培训期间,符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报考条件者可依法参加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是住院医师考核合格的必要条件。是担任从事本科室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在毕业3内未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医院将考虑调离本专业工作岗位。八、继续教育学分类、登记与管理 (一)学分类别I类学分,授予: 1. 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的项目; 2. 省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认可或由授权单位组织的项目; 3. 获得科技成果、专利、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发表论著及学术活动等。 II类学分,授予: 自学和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二)学分授予办法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都应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取得25学分,其中I类学分须达到5学分,II类学分达到20学分。 I类学分计算方法: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一般在一个月以内,如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研讨班、讲习班、学习班等,参加者按其规定授予学分。 2、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活动按每6小时计1学分,每次活动最多授予10学分。 以上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25学分;管理及其他无上级学分给予者按II类学分计算。 学术会议按以下类别计算学分:第一作者-第三作者(余类推):国际会议 8-6学分;全国会议6-4学分;行政区级会议5-3学分;省级会议4-2学分。在会上宣读论文者,按上述标准给分,书面展出和摘要等的作者,按下一级会议最低分给分,仅列题者记1学分。 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类别计算学分:第一作者-第三作者(余类推):国外刊物10-8学分;省级刊物6-4学分;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8-6学分;地级以下刊物4-2学分;内部刊物2-1学分。 凡获各类成果奖,按以下类别计算学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第一作者-第三作者(余类推):一等奖 20-16学分;二等奖15-11学分;三等奖11-7学分;四等奖9-5学分。省委级和省级奖:一等奖12-8学分;二等奖10-6学分;三等奖8-4学分。若同一项成果重复获奖,按最高学分授予。 出版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出版国家级或省、市级专业继续教育项目的录像教材和幻灯片,录像教材A(讲授实录型)、B(讲授与资料编辑型)、C(形象素材编辑型)三类,成品放映时间每10分钟的长度,分别授予1、2、3学分。幻灯片,每10张授予1学分。II类学分计算方法 1. 自学是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最后写出综述或总结,在科室交流,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2. 凡到外单位零散进修,经考核合格,由接受进修单位按每1个月授予5学分,但每次进修不超过25学分。 3、由医院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参加者授予0.5学分,主讲人2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这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4、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和科室专题业务学习,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10.2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这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或所要求学分的半数。(三)学分登记和归档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日期、形式、认可部门、学分数、考核结果、签章等。由医院保存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凭证。 每次参加院级以上活动后应及时到办公室登记,活动原始资料交医务科验收、评分、存档,科室应同时进行登记。 医院或以医院名义进行的课题、论文、成果、学术会议等归医务科、护理部管理;各科室应报相应部门批准,进行考查、登记、给分,原始资料(见上)存相应部门专门档案备登记学分。 科室或多科室进行的活动由个人所在科室记录、登记、主任(科长)签字,所有材料存该科室专门档案;于每年11月下旬连同本年总结和下年计划一起,报医务科审查给分、登记、汇总。 医务科、护理部每年将登记的科研课题、论文、著作、成果的学分数汇总,并将结果进行通报。 各科室要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科主任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鼓励、监督和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全院卫生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按照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服从安排,接受考核,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同时,有义务更好地为本单位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