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解析习题.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56637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谱解析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波谱解析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波谱解析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紫外光谱(UV)一、简答 (p36 1-3)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答:有n电子和电子。能够发生n*跃迁。从n轨道向反键轨道跃迁。能产生R带。跃迁波长在250500nm之内。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跃迁) 答:(1)的后者能发生n*跃迁,吸收较长。(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3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答:B、C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二、分析比较(书里5-6)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答:(A)和(B)中各有两个双键。(A)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就能发生共轭。而(B)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所以(A)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则比较短。2 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跃迁及*跃迁有何影响?答:对n*跃迁来讲,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紫移。而*跃迁中,成键轨道下,反键轨道跃迁,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会发生红移。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1某酮类化合物305nm,其EtOH max=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跃迁还是*跃迁引起的?(p37-7)答:乙醇比正己烷的极性要强的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从305nm变动到307nm,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它发生了红移。化合物当中应当是反键轨道的跃迁。四.计算下述化合物的max:1. 计算下列化合物的max:(p37 -11)5、 结构判定1. 一化合物初步推断其结构不是A就是B,经测定UV EtOH max=352nm,试问其结构为何? 应为A第二节:红外光谱(IR)一、回答下列问题:1. CH,CCl键的伸缩振动峰何者要相对强一些?为什么?答:由于CL原子比H原子极性要大,CCL键的偶极矩变化比较大,因此CCL键的吸收峰比较强2. nCO与nCC都在6.0m区域附近。试问峰强有何区别?意义何在?答:C=C双键电负性是相同的,C=O双键,O的双键电负性比C要强。在振动过程中,肯定是羰基的偶极矩的变化比较大,所以羰基的吸收峰要比C=C双键的强的多。二、分析比较1. 试将CO键的吸收峰按波数高低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p102 5 CH3COCH3 CH3COOH CH3COOCH3 CH3CONH2 CH3COCl CH3CHO (A) (B) (C) (D) (E) (F)答:(1)顺序是EBCFAD。因为CL原子电负性比较强,对羰基有诱导效应,它的峰位最高。COOH电负性也比较强,对羰基本也有诱导效应,但是比CL弱些。CH3相对吸电子效应要弱一点。CHO的诱导效应不是很明显。(A)的共轭效应比CHO要低一点。NH3的吸收峰向低处排列。2能否用稀释法将化合物(A)、(B)加以区分,试加以解释。P103 6 (A) (B)答:(A)能形成峰子内氢键,(B)能形成峰子间氢键。峰子内稀释对其红外吸收峰无影响。峰子间稀释,浓度越高,形成的氢键越强,向低波处移动的越厉害。稀释会阻碍形成氢键,吸收峰会向高波处移动。所以可以用稀释的方法来辨别。3、 结构分析(p103 7-8) 1. 用红外光谱法区别下列化合物。(A) (B)答:(1)(B)有两个羰基,在两个羰基的影响下,两个亚甲基会发生互变异构。(A)有两个羰基的吸收峰。(2)(B)有非常大的空间位度,它的吸收峰的峰位会比较高,波数也会比较高,会阻碍羰基和双键的共轭,波数会升高。(A)波数比较低。2某化合物在40001300cm1区间的红外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问此化合物的结构是(A)还是(B)?(A) (B)答:应该是(A)。因为在2400-2100cm处出现了吸收峰,如果有炭氮三键在,它会在2400-2100之间出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OH的吸收峰在3300cm左右,也比较明显。四、简答题:(p105 15)(1)1.1丙烯与1辛烯的IR光谱何处有明显区别?答:如果化合物中存在亚甲基,而亚甲基的数目在4个以上,它会在722左右出现面内摇摆振动的吸收峰,1-辛烯里有722左右的面内摇摆振动的吸收峰,而1-丙烯没有。(2)下列两个化合物,哪个化合物的IR光谱中有两个nC O吸收峰?试解释理由 (A) (B)答:(A)是两个a位的OH,可与羰基形成氢键。这两个羰基是等价的,只会出现一个吸收峰。(B)a位的OH可以和羰基形成氢键,而下面的羰基不能,则可能会出现两个不同的吸收峰。所以是B有两个吸收峰。五、图谱解析(书里20)1. 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O,常温下为液体,其红外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试解析其化学结构答:计算得不饱和度为5。不饱和度高,可能有苯环。1686为最强吸收峰,在1700左右,因此这个吸收峰是羰基所产生的。峰位小于1700,可能是发生了共轭。1599有吸收峰,1583有吸收峰,1492有吸收峰。此三个吸收峰应该是C=C双键伸缩振动的吸收峰。3100-3000之间有吸收峰,是不饱和炭氢伸缩振动的吸收峰。761-691有两个很强的吸收峰。以上三组吸收峰可证明苯环的存在。1360-1450都有比较强的吸收峰,3000-2800内有较弱的炭氢伸缩振动吸收峰,所以甲基存在。此化合物应该是个环丙酮。2. 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7H9N,红外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解析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第三节:核磁共振(NMR)一、简答1乙酸乙酯中的三种类型氢核电子屏蔽效应是否相同?若发生核磁共振,共振峰应当怎么排列?d值何者最大?何者较小?为什么?(p174 3) CH3COOCH2CH3(a) (b) (c)答:顺序是(b)(a)(c)。(b)最大,(c)最小。因为(b)受到氧诱导效应的影响,也受到羰基的影响,所以它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最强.(a)只受到羰基的影响,因此仅次与(b).(c)离羰基和氧都比较远,所以(c)最小。2. 醋酸在用惰性溶剂稀释时,其酸性氢核的共振峰将移向何处?(书里6)答:醋酸在用惰性溶剂稀释时,分子间氢键作用减弱,酸性氢核的化学位移值减小,共振峰移向高场。3.下列图谱为AB系统氢核给出的信号还是AX系统中的X氢核给出的信号,为什么?(书里14)答:如果是AX系统,那么每个高度应该是相等的,应该是1:1的关系。如果是AB系统,中间会高起来,两边会低下去,这个图形代表的是典型的AB系统的偶合。4.标记的氢核可预期在1H-NMR的什么区域有吸收? (a)3.0-4.0(b)1.0-2.0(c)1.0-2.0(2)(a)1.0(b)1.0-2.0(c)1.0-2.0(3)(a)3.0-4.0(b)1.0-2.0(4)(a)7.0-8.0(b)3.0-4.0(c)1.0-2.0(d)1.0-2.0(5)(a)2.0-3.0(b)2.0-3.0(c)1.0-2.0(6)(a)1.0-2.0(b)1.0-2.0(c)1.0-2.0(d)7.0-8.0(7)(a)3.0-4.0(b)4.0(c)1.0-2.0(8)(a)2.0-3.0(b)4.0-5.05.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6H8,高度对称,在噪音去偶谱(COM)上只有两个信号,在偏共振去耦谱(OFR)上只有一个三重峰(t)及一个二重峰(d),试写出其结构。(书里19)答:三重峰应该是亚甲基,二重峰应该是四甲基。结构应该是环己烷,里面有两个双键。1,4环-2-己烯。1位和4位是双键,是个环二烯。二、图谱解析:1.某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4H8O2 ,NMR Solvent: CDCl31H NMR Spectrum4.0398ppm 1.9609ppm 1.1785ppm13C NMR Spectrum170.939 77.3841 77.0658 76.7469 60.2345 20.8632 14.0665试推测其化学结构。答:计算出不饱和度为1。2应该是亚甲基,两个3应该是甲基。甲基裂坡成了三重坡,亚甲基裂坡成了四重坡,说明这边刚好是个乙基。在210左右有个吸收峰,这是典型的羰基的一个吸收峰。40左右有个碳的信号,应该是受到了氧的诱导效应的影响。这个化合物的结构应该是乙酸乙酯。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9H10O3 ,分子量为:166,其氢谱、碳谱数据如下图所示,解析其结构。 第四节:质谱(MS)一、 简答1、甲基环己烷的EIMS如下。归属下列信息:(p264 2)a. 分子离子b. 基峰答:分子离子98,基峰是信息最高的83,M+-37碎片离子应该是61。2、 3-甲基-3-庚醇有三种可能的a 裂解途径。在下面的EI质谱中找到他们并指出他们的相对多少。(p266 13)答:3-甲基-3-庚醇,羟基上面有一个甲基,一个亚甲基;还有一个甲基,乙基,丁基,正丁基。a裂解也是从优先基团裂解,所以3-甲基-3-庚醇失去一个丁基,一个正丁基,应该是信号最强的。也可失去乙基。73是失去正丁基的碎片离子,101是失去乙基的碎片离子。115是失去甲基的碎片离子。第五节 综合解析:1、试论述UV、IR、1HNMR、13CNMR、MS谱的各主要光谱参数,以及各光谱对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作用。答:UV:max,;紫外光谱可用于共轭体系及化合物结构母核的推测。IR:吸收峰的峰位(波数)及;可用于化合物官能团的鉴定。1HNMR:化学位移,耦合常数J,积分曲线高度或面积;化学位移可用于推测氢核类型,J可用于推测H核与H核之间的耦合作用,J相等,互相有耦合作用,积分曲线高度可用于相应氢核数目的推测。13CNMR:化学位移;可用于碳结构类型的推测及结构骨架的推测。MS:m/z可用于确定分子量,HR-MS可用于推测分子式。碎片离子可用于裂解规律的推测及化合物结构分析。 C9H12 MW = 120答:(1)1HNMR (2+29-12)/24推测可能含有苯环 共有4组氢原子,原子个数分别为5、2、2、3:78为苯环上质子信号,有5个氢,提示苯环可能为单取代。:0.951.05之间信号为甲基氢,裂分为三重峰,其临近应有-CH2:1.61.8;:2.62.8两组氢应为2个-CH2信号。:2.62.8的-CH2受相邻-CH2偶合作用的影响裂分为三重峰;:1.61.8的-CH2受相邻-CH2,-CH3偶合作用的影响裂分为多重峰。(2)13CNMR13CNMR上有7组信号。2、6号碳为磁等同碳核;3、5号碳为磁等同碳核,故9个碳只有7个信号。:125.5、128.1、128.4、142.6为苯环上碳信号。:13.8、24.5、38.0为CH3、CH2信号。(3)IR中,3062,3027,1602,1455,741,699cm-1一组峰,可推出有苯环存在。且为单取代。其中3062,3027cm-1为C-H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602,1455cm-1为苯环骨架振动的吸收峰,741,699cm-1为C-H面外弯曲振动的吸收峰。2885,1378cm-1证明有烷基存在,分别为C-H伸缩振动及C-H面内弯曲振动的吸收峰。(4)EI-MS:120为分子离子峰;105为失去-CH3以后的碎片;91为失去乙基后形成的鎓离子,也表明苯环上有烷基取代。故:化合物的结构应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