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54835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狐假虎威(16)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加点词语 8食吃 长 掌管 然 对的,正确的 皆都 故所以 遂于是,就 子你 走逃跑 2、一词多义3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顺接连词,无实意)2故遂与之行(狐狸 ) 3兽见 之 皆走(老虎和狐狸)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不要利用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34、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仗势欺人、狗仗人势、恃势凌人 2 二、破瓮救友(15)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自是手不释书( ) 众皆弃去 ( )儿得活 ( ) 群儿戏于庭( )2. 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 )(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 B其虫旧曾有之 C至之市 D钱帅登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1分)水迸儿得活。4、翻译下面的句子。4(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5.“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4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神州五号、六号、七号飞船的研制等。三、刻舟求剑2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涉(渡江 )遽(急忙、立刻 ) 是(这儿 ) 求(寻找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渡江人的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沿上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5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B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去)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剑)做代词,代物的:( A、C ) 做动词用的:( B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2译文: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5.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你能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吗?(2分)6.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言”是: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四、矛与盾(14) 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给下列带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6(1)鬻盾(A、抚养 B、卖 C、粥)(2)誉其矛曰(A、荣誉 B、欢乐 C、夸耀)(3)物莫能陷也(A、陷阱 B、穿透 C、陷害)(4)弗能应也(A、相应 B、适应 C、回答)(5)以子之矛(A、婴儿 B、对人的尊称 C、利息 D、一种爵位)(6)或曰(A、也许 B、义 C、有的人 D、迷惑)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4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这是一个判断句。 【 错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之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对 】 于物无不陷也。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 对 】物莫能陷也和陷子之盾中的陷字,均解释为刺,刺穿。 【 对 】3、这则寓言写的是一个楚国人卖矛与盾的事,告诉我们做事时必须注意语言或行动的一致性,切莫互相抵触,后人把这则寓言概括为“ 自相矛盾 ”。4 五、道旁李苦20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4竞(争先恐后)之(代词,指李子)唯(只有)取(尝)2、“李树多子折枝”中的“折”念什么?(B )2A、zh B、sh3、王戎如何判断李子是苦的?用原文回答:(树在道边而多子)4上面句子的译文是:(李树长在路边,但李子却这么多,没有被摘走。)4、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意思。4(1)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2)取之信然。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5、下面三句话中有三个“之”,请选择意思相同的一组。(B )2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 取之信然A、和 B、和 C、和6、从“信然”一词可以看出,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2 对王戎无比信任并佩服 8、王戎是个很会透过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人,你看到或碰到过这种事吗?说给大家听听。2 看到蚂蚁搬家,就知道要下雨了。 六、( )10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1 解释带框词语的意思:5敌众 我寡,奈何而可 奈何:( 怎么办)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竭:使干涸; 渔:捕鱼; 明年:第二年; 焚:烧毁。田(田:打猎)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 )2诈伪之道,今虽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D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 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翻译:3给短文加上个题目,成语“竭泽而渔”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