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548353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某多层厂房的楼盖平面如图1-31 所示,楼面做法见图1-32 ,楼盖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试设计之。设计要求:1 板、次梁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2 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3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板、次梁和主梁的模板及配筋图。进行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有:(1)计算简图;(2)内力分析;(3)截面配筋计算;(4)构造要求;(5)施工图绘制 图 1-31 楼盖平面图图1-32 楼盖做法详图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步骤:1设计资料(1)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k=10kN/m2。(2)楼面做法: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20kN/m3),板底及梁用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17kN/m3)。(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主梁和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或HRB335,吊筋采用HRB335,其余均采用HPB235。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3m。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图1-33所示。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所以板厚取。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取,截面宽,取。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取,截面宽度取为,柱的截面尺寸bh=400400 mm2。 图 1-33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3、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1)、荷载计算恒荷载标准值小计 活荷载标准值: 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2)、计算简图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1-34(a)所示,由图可知:次梁截面为b=,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板的计算简图1-34(b)所示。 图1-34(a)板的实际结构 图1-34 (b)板的计算简图 (3) 弯矩设计值 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由表12-2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表1-8表 1-8板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截面位置1边跨跨中B离端第二支座2中间跨跨中C中间支座弯矩系数1/11-1/111/16-1/14计算跨度l0(m)l01=2.095l01=2.095l02=2.05l02=2.05(kN.m)= -= -=(4) 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对轴线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1-9表1-9 板的配筋计算截面位置1B2C 弯矩设计值()6.46-6.464.26-4.86s=M/1fcbh020.1250.1250.0830.094 0.1340.10.1340.350.0870.10.0990.35轴线 计算配筋(mm2)AS=bh01fc/fy547547355409实际配筋(mm2)1014010140 8140 8120 As=561As=561As=359As=419轴线计算配筋(mm2)AS=bh01fc/fy5475470.8355=2840.8409=327实际配筋(mm2)1014010140 81408140 As=561As=561As=359As=359配筋率验算(5)板的配筋图绘制板中除配置计算钢筋外,还应配置构造钢筋如分布钢筋和嵌入墙内的板的附加钢筋。板的配筋图如图图1-34(c)所示。 图1-34(c) 板配筋图 4、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1)荷载设计值:恒荷载设计值 小计 (2)、计算简图由次梁实际结构图(1-35(a)图)可知,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240mm,主梁宽度为b=300mm。次梁的边跨的计算跨度按以下二项的较小值确定: 计算简图如图1-35(b)所示。 图1-35(a)次梁的实际结构 图1-35 (b) 次梁的计算简图 (3) 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因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由表1-2,1-3可分别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见表1-10和表1-11表 1-10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截面位置1边跨跨中B离端第二支座2中间跨跨中C中间支座弯矩系数1/11-1/111/16-1/14计算跨度l0(m)l01=l01=6.45l02=6.3l02=6.3(kN.m)= =-=表 1-11次梁的剪力设计值的计算截面位置A边支座 B(左) 离端第二支座B(右) 离端第二支座C中间支座剪力系数0.450.60.550.55净跨度lnln1=6.33ln1=6.33ln2=6.3ln2=6.3(kN)= = =(4)配筋计算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二项的较小值: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1-12。截面1B2C 弯矩设计值()155.4-155.4102.0-116.5s=M/1fcbh02=0.019=0.164=0.0122=0.1230.0190.10.180.350.01230.10.13212d=1222=264mm,取300mm.纵筋的截断点距支座的距离:。 图1-35(c)次梁的配筋图5、主梁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1)荷载设计值。(为简化计算,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2)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如图1-36(b)所示。 图1-36 (a)主梁的实际结构 图1-36 (b) 主梁的计算简图 (3)、内力设计值计算及包络图绘制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弯矩值计算:,式中k1和k2由附表1查得表1-13 主梁的弯矩设计值计算() 项次荷载简图 弯矩图示意图1恒载2活载 3活载 4活载5活载组合项次Mmin(kNm)+84.4+-586.5+-141.3+-586.5组合项次Mmax(kNm)+542.3+-282.1+312.3+-282.1*注:此处的弯矩可通过取脱离体,由力的平衡条件确定。根据支座弯矩,按下面简图确定 图1-37 主梁取脱离体时弯矩图、剪力设计值:不同截面的剪力值经过计算如表1-14所示。 表 1-14 主梁的剪力计算(kN)项次荷载简图 恒载活载活载活载组合项次Vmax(kN) +234.1+-126.8+327.4组合项次Vmin(kN) +45.6+-368+86.2弯矩、剪力包络图绘制荷载组合+时,出现第一跨跨内最大弯矩和第二跨跨内最小弯矩,此时,以这两个支座的弯矩值的连线为基线,叠加边跨载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弯矩图:则第一个集中荷载下的弯矩值为,第二集中荷载作用下弯矩值为。中间跨跨中弯矩最小时,两个支座弯矩值均为342.4KNm,以此支座弯矩连线叠加集中荷载。则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为。荷载组合+时支座最大负弯矩,其它两个支座的弯矩为,在这三个支座弯矩间连线,以此连线为基线,于第一跨、第二跨分别叠加集中荷在G+Q时的简支梁弯矩图:则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依次为461kNm,265.5kNm,167.3KNm,268.7KNm。同理,当最大时,集中荷载下的弯矩倒位排列。荷载组合+时,出现边跨跨内弯矩最小与中间跨跨中弯矩最大。此时,第一跨在集中荷载G作用下的弯矩值分别为85.4KNm,-28.7kNm,第二跨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值为 +5情况的弯矩按此方法计算。所计算的跨内最大弯矩与表中有少量的差异,是因为计算跨度并非严格等跨所致。主梁的弯矩包络图见下图。荷载组合+时,至第二跨荷载处剪力降为234.1-283.6=49.5kN;至第二集中荷载处剪力降为 49.5283.6=333.1kN,荷载组合+时,最大,其,则第一跨中集中荷载处剪力顺次为(从左到右)199.2KN,84.4KN,其余剪力值可按此计算。主梁的剪力包络图见1-38图。 图138 主梁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4)配筋计算承载力计算纵向钢筋HRB400,其中。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纵筋的计算跨中正弯矩按形截面计算,因翼缘计算宽度按,中较小值确定,取。支座处的弯矩设计值:。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形截面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如下表1-15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配筋计算截面1B2 弯矩设计值(kN.m)5423529.9312.3141.3s=M/1fcbh020.0480.5180.4840.5180.0250.5180.096(VA=234. 1kN和VBr=327.4 kN) (754mm和500mm),现在取距离柱边1960mm处截断5号钢筋。其它钢筋的截断如图所示。 主梁纵筋的伸入墙中的锚固长度的确定: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取880mm.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12d=1225=300mm,取300mm 检查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是否包住弯矩包络图和是否满足构造要求。主梁的材料图和实际配筋图如图1-39所示 图1-39 主梁材料图与配筋图图1-40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配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