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后期管护问题.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54774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后期管护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后期管护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后期管护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后期管护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而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投资最大、农民受益面最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障。在所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公益性工程,如沟塘渠坝、道路、绿地等等,由于该类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多方投资造成其产权不明晰,加上受“重建设、轻管理”思想的影响,造成各类基础设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少数已损毁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护意识不强。总体而言,农民对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管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受传统思想与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基础设施项目理所当然应由国家投资建设、国家负责管理、国家负责维修,自己坐享其成。二是管护主体混乱。目前,大多数乡镇没有设立长期性的专职管护机构,也没有明确专人负责基础设施项目的管护工作。三是管护经费难落实。管护资金是确保管护质量的物质基础。由于财政资金目前多倾向于兴建,对后期的管护资金往往未纳入财政预算。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应加大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建立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后期管护机制,为新农村建设项目发挥其最大效益做保障。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全体农户的参与意识。公益性工程的使用者是项目所在地区的农户,工程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产权不明晰将必然导致现行管护责任人村组织无法落实其管护责任,因此,广大农民是基础设施项目的最终受益方和使用者,只有提高他们的管护意识,才能有助于解决管护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创新管护主体。应加大对农村本地能人的挖掘,积极培育他们投资农业,兴办家庭农场。作为家庭农场主,为吸引客户,他们会责任旁贷的搞好周边的环境,同时会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公益性工程的管护上。三是建立相应的管护机制。在明确管护主体与管护责任后,应当建立资金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补偿机制等,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管护提供相应的机制。四是落实管护资金渠道。根据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改变财政资金单一的局面,拓宽资金渠道,建立管护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落实资金来源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