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538381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4一、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论-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 2、教育传播学-是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综合学科,它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阐释教育问题。 3、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教育理论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跨文化比较”,立足当代,进行跨国度、跨民族、跨科学的综合研究。二、填空题1、在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观念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的雏形。2、20世纪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大体同步和世界现代教育思潮的三个高涨期,依次以改变学校重心、更新教育内容、筹建终身教育体制为焦点。3、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实践出发,立足于带有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的实践本位观和群众本位观,为中国教育学的现代化和本土化作出积极贡献的代表人物是陶行知。4、在教育学研究的发展史上,实证方式和教育领域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相联系,评价方式则与教育领域中的人文主义思潮相联系。5、中国教育正从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两个根本转变出发,相应实现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两个重要转变。6、有人称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教育活动是物质活动系统、生理活动系统、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系统,精神文化活动系统的有机组合。7、初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庞大基石,它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综合性、多质性和效益滞后性,必须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8、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需要科学态度和主体意识。我们所说的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我们所说的主体意识就是为我所用。9、初等教育领域中新旧观念的冲突,最主要,最核心的是教育价值观的冲突。10、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动向看,要全面关注初等教育过程中的认识因素和非认识因素,进一步克服重认知、轻情感和意志的倾向;要充分认识小学生心理教育在整个初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高度重视教师心理的探讨。11、教育社会学重点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功能,从社会的角度探讨教育发展规律。12、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致力于提示教育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认为初等教育的收益率高达35%,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居于首位。13、人的政治社会化,是人接受政治活动和政治文化影响,从一个非政治人转变为政治人的终身过程。14、如果说,以往我国初等教育无法可依,那么现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已开始转变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这里的关键是强化学校内部和外部意识,强化依法治教的观念。15、教育人类学的基本主题是对教育和文化关系的探讨;教育人类学全面打开了初等教育研究的文化视野。三、选择题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A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思想家中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是(C亚里士多德)3、“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D培根)。4、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终身教育论始于60年代(A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5、许多人认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正式形成的标志是(D杜威发表民主主义教育)。6、教育与社区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研究属于教育社会学的(B中观层面研究)。8、我国教师法属于(B主要教育法律)。9、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多种功能,其中本质的功能是(D创造功能)。10、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四、简答题:1、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答: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教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级分支学科。(1)早期的教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比较零散的关于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阐述,通常作为哲学的组成部分,同伦理、政治、宗教乃至理工等知识搅和在一起;(2)19世纪初,从人文社会科学母体中初步分离出教育学体系。主要的代表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这一著作,成为近代教育学的雏形;(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2、教育心理学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和意义是:(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共生学科;(2)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促使初等教育重视如下课题:一是要全面关注初等教育过程中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进一步克服重认识、轻情感和意志的倾向;二是要充分认识小学生心理教育在整个初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高度重视教师心理的探讨。3、我国教育社会学是怎样认识班级问题的?答:当代教育学提出,班级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下的特殊的儿童社会。班级在教学的意义上是“课堂”,教育社会学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要求推进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社会化,使儿童在“社会情境”中学习。教育学指出班级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组织,班级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建议强化师生、生师、生生、师师间的多渠道交往,协调好人际关系,创造开放、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班级的社会文化生活,使小学生在独特的社会群体中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防治差生增多,“问题儿童”和反社会行为低龄化等教育社会病。如当代我国许多小学在班级建设中开展的“交往教育”。五、论述题:1、试述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1)全程教育是指不应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全程。(2)全域教育是指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3)全民教育是指不分性别、年龄、种族等,全民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提高全民的素质。(4)全面教育是指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几乎由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体系支撑而形成和拓展的终身教育,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把终身教育思想确定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开始取得积极的成效;(2)以终身教育核心的大教育观的形成推动了教育学的垂构,它要求重新审视并构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从世界范围看,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开始了新的内部纵向分化和综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结合的横向分化和综合,由小教育观向大教育观拓展,以大教育观推动小教育观的变革趋势已经形成;(3)初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基础层次和终身教育的序曲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综合性、多质性和效益滞后性,终身教育论的传播改变了初等教育固有的时空观和未来发展观,推动着初等教育观念的体系性转换。2、联系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试述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1)教育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和多质性。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在宏观层面涉及人类的古往今来,社会的方方面面,科学的各种门类。初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庞大基石,它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综合性、多质性和效益滞后性,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立体式的研究。(2)现代初等教育面临时代新课题。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初等教育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终身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它必须对自己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全面反思,以自觉承担更为繁重的历史任务;第二,信息社会的步伐正在加快,新课题层出不穷,而解决这些课题都要牵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第三,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少年儿童为中心,广泛吸收和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更新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富于创造性的反应,形成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3)跨学科的研究,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的完善。现代初等教育研究向教育学以外的众多学科开放门户,有助于打破就教育论教育的狭隘框架和种种思维定势,产生新的科学成果,促进初等教育学和相关学科的共同繁盛。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的理念探讨,是在总结中国过往应试教育的历史教训和世界先进教育成果的基础进行的。素质教育完全可以而且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寻求新的突破。素质教育是以世纪之交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根本转变、两大文明建设为内在依据的,是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而建构的现代教育模式。人才学指出,素质教育是全员成功、全型成功的人才工程,有利于大面积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造性人才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