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53736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曾湘泉期末考试大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劳动需求曲线1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导描述的是工资率变化时劳动的需求量将如何变化。2如右图所示,企业要素选择的初始状态为A点,即在工资率为W1,资本价格为r,总成本为C1,产量为Q1,选择L1的劳动投入(和K1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3下面我们考虑当劳动的价格变得更低时,企业将如何选择劳动的投入量:当工资率由W1变为W2时,企业的等成本线以纵轴上的点为圆心向右上方旋转至C/W2点,此时企业将在E点选择L2的劳动投入(和K2的资本投入)进行生产。所以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4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工资率由W1变低为W2后,劳动力的使用量是如何变成了L2。当劳动力的价格由W1变为W2时,会产生两种效应 一是规模效应,二是替代效应,简单地说,当工资率变化时,劳动使用量由L1变为L2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 (二) (三)二卖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1卖方垄断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仍然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2由于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为完全竞争者,故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然等于不变的工资率W。3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就是将企业的收益函数R=R(Q(L)对劳动求一阶导数::MRPL=dr/dL=(dR/dQ)(dQ/dL)= MRMPL4而MRMP(L)=W就决定了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产品需求函数(MR曲线形状不变)和企业生产函数(MPL曲线形状不变)下,这个式子确定了劳动力价格W和劳动需求的对应关系,即给定一个工资率W就有惟一个最优的劳动使用量与之对应,即:卖方垄断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重合。5而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推导过程如下:WLQMRWL MPL 三 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量是由什么决定的1如右图所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根据劳动需求曲线的定义,我们知道( L0 , W0 )即为买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2劳动供给曲线改变时,劳动的边际成本曲线也跟着改变,所以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不存在的。3但我们从图中可能看出,买方垄断企业与竞争性企业相比,使用了较少的劳动,给出了较低的工资。四. 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1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2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对特定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受许多变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以及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的影响。理论预期:第一,在保持所有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低;第二,在该商品为正常品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第三,当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化的时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四) (五)五.利用家庭生产模型画图推导个人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1家庭生产决策的目标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或者说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家庭生产决策的均衡点是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点,此时两条线的斜率相等。2等产量线的斜率dG/dT=等成本线的斜率WT/P/T,即: dG/dT=W/P,由于MVG=dU/dG,MVT=dU/dT,所以, dG/dT=W/P也可以写成MVT/W=MVG/P,这与刚才的结论是一样的。3家庭模型无法给出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六.带钉的社会福利计划是怎样影响劳动供给动机的,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劳动供给1AC段这个“钉子”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原因有两点:第一,处于C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第二,工人在C点比在f点(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境况更好,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而非U1上,这样,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产生了收入效应,阻碍收益人重返工作岗位。2结论: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3政策措施:由于每个人的效用曲线是不一样的,那么制订政策时,类似这样的社会福利应该定在多高的水平上呢?实际上,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时候,总是将非工作补帖定确定为工资报酬的一定比例,并附以必要的管理措施,如工伤保险一般为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二,同要还必须提供医院的证明,甚至到法院听证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享受工伤补帖。失业补帖通常为工资的一半,而且有领求津帖的时间限止。(六) (七) (八)七. 教育的信号功能1文凭的信号功能:如果企业主认为那些善于学习、能够用较低成本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人员也是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的人员,那么员工接收的教育年限可以起到这种甄别的作用。2图中,员工选择的原则是:工资报酬的贴现值与其教育成本之间的差距最大时为最佳。对于教育成本为C、工资率为1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0的差距最大;对于教育成本为C/2、工资率为2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e*的时候差距最大。所以,只有教育成本为C/2的人才会选择接受e*的教育。八.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的经济含义普通培训:1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2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 特殊培训:1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2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九.非法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1、当前主要的观点:两种相反的观点 观点1:非法流动或移民挤占了当地居民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 观点2:非法流动或移民从事的工作,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的,因而不会挤占他们的工作机会。 但是,上述两种观点都未免太简单化了,因为它们忽视了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斜率。 2、科学理解潮流流动与移民对劳动市场的影响1)外来移民并没有按11的比例挤占当地公民的工作岗位。若N2N3名外国人被驱逐,本地人就业的数量将从N3上升到N1,工资从W2升到W1,N2N1个工作岗位被摧毁。尽管驱逐外国人增加了当地人在这一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就业水平,但当地居民的就业不是同比例增加的。(2)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还是愿意从事体力活的。只是在W2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才存在发达地区本地公民的“短缺”,在W1时,并不存在短缺。3、移民的经济影响:(1)移民侵害部分当地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但因素得出侵害全体本地人利益的结论是错误的(2)“廉价”劳动的流入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3)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4)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因劳动力的流入而受益。 (九) (十) 十.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1效率工资理论的核心观点:员工的生产率取决于工作效率,工资提高将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单位成本(工资、福利、培训费用)反而可能下降。2目的和要求:通过高的工资,达到了高的生产率,即通过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工资)相等的提升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获得了效率的提升。3效率工资理论的成立依据工资提升会产生刺激效应和惩罚机制(见下面的偷懒模型) 逆向选择效应和筛选机制 流动效应和效率机制 社会伦理效应和认可机制 在发展中国家,高工资之所以产生率是因为营养问题。4效率工资的适应性:在员工与企业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的情况下才会有效十一.个人偏见模型是怎样的,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建立在个人偏见基础上的模型一般都假设雇主、顾客或是雇员存在“偏好型口味”,也就是说,他们偏向于不与某些特定人口群体中的成员打交道。这种模型首先假设存在一种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中的单个厂商被看成是“工资接受者”;然后,再来分析这些偏好口味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1雇主歧视:a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所采取的形式可能是雇主不愿与某类雇员成员发生联系,表现为雇主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更愿雇佣一些人而不愿雇佣另一些人,也可能表现为职业隔离。b.在此种模型下,即便所有人的实际生产率是相同的,雇主仍然假定他们所偏好的一类雇员有更高的生产率,而其他人的生产率在雇主那里的贬值完全是出于一种主观上的印象,雇主的偏见越深,实际生产率被打折扣的幅度越大。c.非歧视性雇主在雇用劳动力成员时,会将雇用水平一直扩大到使得他们的边际产品等于他们的工资的那一点上,而歧视性雇主则在到达那一点之前就停止了。因此,歧视性雇主为了坚持他们的偏见就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利润。d雇主歧视似乎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有歧视性的企业会比那些没有歧视性的企业要付出更高的成本。2雇客歧视: a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更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而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 b顾客歧视将会导致相互隔离的工作场所出现,至少是那些与顾客有较高程度接触的职业种群中情况会是这样。c在存在顾客歧视的情况下,在不同的职业中,属于不同非偏好群体中的成员在工资报酬被降低的程度上是不一样的,它取决于顾客对于每一群体成员的偏好程度。3雇员歧视:a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b企业可能要去适应这些工人的歧视性偏好。雇员歧视的存在对于雇主来说可能是成本很高的,但是要想摆脱它们的成本也同样是很高的。c适合雇员歧视的方法之一是在隔离的前提下进行雇用,十二. 统计性歧视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会给相同素质的劳动力带来不同的待遇?统计性歧视是指,当企业试图对这些求职者的潜在生产率进行估价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求职者所属的群体所具有的某些一般性信息来帮助自己完成这一工作。如果这些群体特征成为企业雇佣决策的组成要素,那么即使是在不存在个人偏见的情况下,统计性歧视也有可能会出现。由于统计性歧视的存在,雇主在评估求职者的潜在生产率时,会参考求职者所属的群体尽管他可能会引导雇主做出正确的雇佣决策,但也有可能把群体特征强加在那些虽然属于这一群体但其自身的群体特征并不十分明显的身上。这样,统计性歧视就会导致了在占优势的雇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可衡生产率特征的情况下,导致雇主产生对前者的系统性偏好。此时,处于不同群体的相同素质的劳动力就收到了不同的待遇。原因:如果根据求职者的个人特征(测试分数、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不能对其实际生产率做出完全预测,则企业在作出雇佣决策时将会同时利用求职者个人的资料及其所属群体的群体资料来作为决策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可衡量性生产率特征的人可能因为所属群体不同而得到系统的不同对待十三. 非竞争性歧视模型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拥挤效应。即在某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需求相对应的劳动力供给过多,即所谓过于拥挤,使工资率过低的一种现象。拥挤效应,来源于职业隔离,而职业隔离则来自雇主的偏见和歧视。2双重劳动力市场。即将劳动力市场看成是被隔离的两大非竞争性部门:主要部门和从属部门。主要部门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发展机会。而从属部门则相反。大部分弱势就业群体成员都是在从属部门中就业的,而这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究其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资本家将劳动者分离开来以防止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而新古典理论认为是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工人进行监督时所付出的成本差别造成的。3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所有的雇员都存在寻找工作的成本,由于歧视性雇主的存在,某一群体被迫承担较高搜寻成本,这会导致其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边际费用曲线更为陡直,进一步导致他们的“工作匹配”质量更差,因而工资往往要更低。4串谋行为。雇主们彼此联合起来,合谋对某些劳动力群体进行压制,从而制造一种被压制群体不得不接受买房独家垄断工资的局面。资本所有者是歧视的受益者,而被压制群体都是歧视的受害者。十四. 失业类型产生原因特征及采取的措施1 摩擦性失业产生原因:由于职业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有职位空缺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时间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间的持续流动过程。特征: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利益。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1993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家庭医疗假期法案,允许工人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休假而不是要求辞退这个人来减少摩擦失业。2周期性失业产生原因: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的工作。与经济运动的上升和下降周期性变化有关,周期上升时期,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上升。特点: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影响整个经济的范围。3减少周期性失业的公共政策 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健康稳定的经济增长率。 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十五。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政策原则: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坚持在公平基础上的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主要由市场调节;在再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基础上的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强化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不应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措施:。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如打破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 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税收政策。加快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的改革,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等。救助社会贫困层,保障贫困家庭。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劳动力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