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斜井表土段开工安全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53427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风斜井表土段开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进风斜井表土段开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进风斜井表土段开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风斜井表土段开工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进风斜井井口坐标:x:,Y:,H:+819.52。进风斜井井筒表土基岩段采用暗挖施工,断面型式为直墙半圆拱型,净宽5m,净高4m,净断面积17.31m2,倾角为-16,采用钢筋砼支护。附:平面图、剖面图、断面图二、明槽开挖、支护参数进风斜井井筒表土及风化基岩段暗挖长度为20m。支护采用双层钢筋混凝土+U型钢支护,受力筋采用20、18mm的II级钢筋,竖筋和环筋间排距均为300300mm;箍筋采用10mm的I级钢筋,间排距为6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为70mm,砌碹支护厚度为600mm,砌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参加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2、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本措施,并记录在案。3、检修调试好各种施工设备、机具、水、电等必须形成。四、井田地质、水文情况1、位置与范围南峪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西山煤田清交矿区清徐详查勘探区东部,行政区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南峪村,井田大部位于清徐县境内,北距太原市中心28公里,南距清徐县城11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73731374037,东经11218401122221,为西山煤田清交矿区的一部分。2、四邻关系南峪井田西北邻平口煤矿、北邻大成窑煤矿、桃坪煤矿(关闭),东北邻槐树煤矿(关闭),西面以白石沟为界,与李家楼煤矿和马峪新兴煤矿相邻,东部为清交大断裂与现代沉降盆地相接,东、及东南部均无煤矿开采。3、交通条件井田位于太原市西南28km处,大运(太祁段)高速公路从井田东边缘经过,距307国道3公里,距化肥厂专线车站直距16公里,交通便利。4、地层南峪井田内地层出露良好,出露地层自下向上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顶部,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及奥陶系由钻孔揭露。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本组地层未出露,由钻孔揭露5-50m,岩性为蓝灰色灰色厚层致密状石灰岩,裂隙发育,充填物有方解石,具有溶洞及溶蚀特征,下部发育有石膏层。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呈平行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系石灰岩之上。厚度18.7037.56m,平均27.07m。以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间夹不稳定石灰岩及薄煤层组成,底部发育有铁铝层(山西式铁矿和G层铝土)。山西式铁矿直接沉积在奥陶系石灰岩古侵蚀面上,多呈透镜状或团块窝状褐铁矿呈红色或暗红色,厚0.75.45m,平均3.66m,其上为铝土沉积,厚2.407.95m,平均4.98m,灰色致密团块状,横向发育不稳定。中部主要为层理不明显的深黑色泥岩,夹23层薄层石灰岩,灰岩呈层状,厚0.50.95m,区内平均0.74m,相当半沟灰岩层位。顶部为灰黑色粉砂岩夹细砂岩,局部含12层薄煤。由沉积特征分析,本溪组属浅海滨海环境下海陆交互相沉积。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厚70.53106.83m,平均90.74m。由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石灰岩及煤组成,含煤9层,编号为5上、5、6上、6、7、7下、8、9号,可采煤层为5、6、8、9号。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三段。下段(晋祠段)由晋祠砂岩(K1)底至庙沟灰岩(L1)底,井田内无出露,平均28.4m。底部K1砂岩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平均厚3.92m。本段地层基本为一套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呈互层状,间夹砂岩,中上部夹有7、7下8、9号煤层(线)。中段(毛儿沟段)由庙沟灰岩(L1)底至东大窑灰岩(L5)顶,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及粉砂岩和4层灰岩及4层煤层(6上、6、7、7下)组成。全段厚30m左右,主要岩性特征为本段地层的4层灰岩即太原西山煤田标准剖面所命名的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3)、斜道灰岩(L4)、东大窑灰岩(L5)、其中:L2+3(K2)灰岩为良好的标志层。上段从L5石灰岩顶至K3砂岩底,厚约14m左右。主要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2层煤层(5上、5)组成,间夹不稳定灰白色中细砂岩。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从K3砂岩(北岔沟砂岩)底至K4砂岩(骆驼脖子砂岩)底,平均厚46.53m,与太原组地层呈连续沉积,区内各大谷内均有出露。岩性为浅灰白色中砂岩、细砂岩,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炭质泥岩和煤层。含煤5层(02、1、2、3、4),可采煤层从上至下为1、2、4号煤层。本组属河湖相沉积。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从K4砂岩底至K6砂岩底,平均厚95.26m,与山西组呈整合接触。井田内出露普遍。按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以中部K5砂岩底区分。下段厚4050m,为深灰、深黑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下部夹煤线。底部K4砂岩为灰白色粗中粒砂岩,厚0.7513.86m,平均7.22m。上段厚4555m,为黄绿色及灰绿色夹紫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砂岩互层。K5砂岩为灰绿色中粗砂岩,底部含砾,厚达10m,在井田内圪塔村发育比较好。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在井田内赋存不全,最大出露厚度为89.06m,分布在地形较高处,即山岭山头地段。其底K6砂岩,厚达29m,局部地段相变尖灭。平均厚12.78m。为灰灰黄色中粗粒砂岩,底部含0.51cm砾石。其上为灰绿及紫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间夹薄层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及全新统(Q4)中、上更新统黄土零星片状分布于各时代基岩之上,山坡山岭均有覆盖,厚012.15m,平均4m。岩性主要为具有垂直节理的黄土,底部可见12层棕黄色古土壤层。全新统为近代冲洪积层,分布在河床及其两侧,厚度一般35m,主要由大小不等岩块砾石及砂组成。多呈松散状,局部地段厚度甚大,如414号孔190.25m仍未见底。5、含煤地层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一).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厚70.53106.83m,平均90.74m。由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石灰岩及煤组成。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三段。下段(晋祠段)由晋祠砂岩(K1)底至庙沟灰岩(L1)底,井田内无出露,钻孔揭露厚18.4647.92m,平均28.4m。底部K1砂岩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厚1.0814.60m,平均3.92m。在井田内西厚东薄。本段地层基本为一套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呈互层状,间夹砂岩。泥岩多呈团块状,层理不明显,含植物化石碎片。中上部夹有8号、9号稳定可采煤层。中段(毛儿沟段)由庙沟灰岩(L1)底至东大窑灰岩(L5)顶,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及粉砂岩和4层灰岩及4层煤层组成,其中6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全段厚30m左右,主要岩性特征为本段地层的4层灰岩即太原西山煤田标准剖面所命名的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3)、斜道灰岩(L4)、东大窑灰岩(L5)、其中:L2+3(K2)灰岩为良好的标志层。在L5之下有一层不稳定的厚层灰白色粗粒砂岩,可做为辅助标志层进行地层对比。各灰岩层为岩煤层对比的良好标志。a.L1灰岩厚度变化较大,最小0.59m,最大可达10.13m,平均3.42m,为8上号煤层直接顶板,距8号煤一般4.32m左右。与其上的L2+3(K2)灰岩间距甚小,局部地段合并为一层。b.L2+3灰岩为最稳定的灰岩,厚0.3011.60m,平均5.11m,中部含燧石层,垂直节理发育,富含腕足类,珊瑚、海百合等海相化石。c.L4灰岩较稳定,厚2.155.04m,平均3.54m,为7号煤层(俗称3尺炭)直接顶板,也含丰富的海百合、珊瑚等动物化石。下距L2+3灰岩5.678.85m,其间主要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d.L5灰岩与上述3层灰岩相比,稳定性差,厚0.204.67m。灰岩质不纯,同样含丰富的腕足等海相化石。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砂岩。其下发育6上号煤层,距可采的6号煤层一般为2m左右,距L4灰岩413m,一般10m左右。其间岩性以黑色泥岩为主。6号煤与6下号煤间常为一层灰白色细砂岩或相变为粉砂岩。6号煤层属稳定煤层。本段地层属浅海滨海三角洲平原相沉积。上段从L5石灰岩顶至K3砂岩底,厚约14m左右。主要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间夹不稳定灰白色中细砂岩。中、上部菱铁质结核发育。5号煤层下距L5灰岩2.7013.42m,一般6.44m。其上一般在2m左右,发育有5上号零星可采煤层,与K3砂岩相距1.008.24m,平均3.58m。其间偶见一层海相泥灰岩。本段地层属滨海三角洲河流沉积。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从K3砂岩(北岔沟砂岩)底至K4砂岩(骆驼脖子砂岩)底,厚28.2768.15m,平均46.53m,与太原组地层呈连续沉积,区内各大谷内均有出露。岩性为浅灰白色中砂岩、细砂岩,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炭质泥岩和煤层。粉砂岩、泥岩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含煤5层,可采煤层从上至下为1、2、4号煤层。底砂岩(K3)为灰白色粗粒砂岩,厚1.0518.29m,平均7.26m,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砂岩。其上一般10m左右发育可采的4号煤层,其间为灰黑色砂质泥岩、粉砂岩,间夹薄层细砂岩。间距厚度变化较大,最小0.3m,最大达25.02m,平均为9.06m。3号煤层发育在4号煤层之上3.0214.97m,平均8.25m,其间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局部地段在下部发育一层灰白色中砂岩。2号煤层是主要稳定可采煤层,其厚度一般在1.75m左右,最大可达3.30m,仅局部不可采,与3号煤层相距2.038.38m,平均4.34m。其底板为灰白色中粒砂岩,部分地段相变为粉砂岩。1号煤层赋存于顶部,厚约1.03m左右,下距2号煤层5.7016.08m,平均间距9.47m,其间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及粉砂岩。上距K4砂岩底017.90m,平均数8.95m。其间为灰黑色泥岩及粉砂岩,局部地段夹薄层细砂岩。山西组属河湖相沉积。6、构造总观南峪井田构造形态为走向NE,向南东倾斜的单斜,并发育次级的轴向呈NENEE向、轴向大致平行,两翼基本对称的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褶曲多数纵贯井田展伸至井田之外。两翼倾角一般在510。井田内断裂不发育,仅在井田南部边界内外侧发育数条正断层,与煤层露头联合构成井田南部天然边界(井田边界实际为人为边界)。井田内陷落柱比较发育,尤其在南峪碾底地段为甚。滑坡和坡积发育普遍。岩体的形变与破裂,反映本区构造应力相对集中,张、压应力并存。除发生褶皱外,岩石节理、劈理丛生,造成地面景观岩石破碎、崩塌和滑落举目可见。五、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配备1、进风斜井井筒暗挖施工采用“三八”制组织生产(一天三班,每班八小时)。直接工46人,技术1人,队长1人,跟班副队长3人,合计51人。施工人员配备表工种出勤人数合计掘进机司机1113绞车司机1113班长1113副班长1113验收员1113钢筋工55515搅拌司机1113配料工1113振捣工2226电工1113机修工1113合计1616161382、施工设备暗挖设备:250型掘进机。排渣设备:掘进机辅助人工出渣运输设备:3T箕斗。浇注钢筋砼设备:脚手架、建筑用装配式金属模板,碹胎(18#槽钢加工)、钢筋、振捣棒、砂、石料、水泥等施工用具、材料。六、临时供电系统1、供电方式10KV变电所断路器Z50KVA变压器配电室井口用电设备备用电源:采用135型柴油发电机2、机电设备管理(1)、为保证井下安全供电,预防触电和电火花事故,接地系统必须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2)、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高压电缆的金属连接器都必须有可靠接地。(3)、电气设备要严格执行定期检查维修制度。任何设备不得带病作业,设备保证完好。(4)、电气设备、电缆严禁有失爆现象。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器设备;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用同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控制设备内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的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检修开关时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5)、供电应做到无鸡爪、无羊尾巴、无明接头,保护必须齐全有效,并定期检查。(6)、操作电气设备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第446条规定。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造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必须有良好的绝缘。(7)、容易碰到的、裸露的带电体及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拦设施。(8)、使用中的各种电缆必须按规程要求吊挂,严禁用铁丝吊挂。(9)、严禁甩掉停用各种电器保护。非专业人员严禁操作检漏继电器.(10)、所有电器设备必须达到防爆要求,具备良好的接地极,电气设备不使用时,除控制开关断电外,电源开关必须打到零位。(11)、所有机电设备必须标有“MA”标志。七、施工顺序工程定位井口周围场地平整井筒开挖临时支护架U型钢支护绑扎墙部钢筋支设墙部模板浇注墙部砼支设拱部内侧模板绑扎拱部钢筋支设拱部外侧模板及浇注拱部砼。八、施工方法1、井筒暗挖施工根据进风斜井井筒的设计特点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情况,确定井筒施工采用暗挖施工方式,掘进机掘进,U型钢+钢筋砼支护,2、井筒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要求井筒暗挖施工前做好测量工作,给出井筒边线、中线,明确井筒位置,并在施工中随时检查并标定腰线。井筒开挖前要作好截、排水工作,根据井口地形情况,沿井口边缘设挡水墙或截水沟。井筒掘进工作面布置要合理,掘进坡度必须准确,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井筒暗挖掘进施工时,必须及时对迎头及左右两巷帮、顶部进行临时支护。2、井筒砌碹井筒砌碹施工碹胎采用18#槽钢加工,模板采用建筑用装配式金属模板,规格为:1500mm300mm55mm,井筒砌碹按以下工序进行砌碹施工。(1)墙部钢筋绑扎墙部钢筋绑扎时,首先固定24根竖筋,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线,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水平筋的分档线,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至少要绑3道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每侧墙体均放置预先按墙厚度加工好的墙间支撑,即顶模筋,顶模筋分两种:一种设于墙体梯架筋上,间距750mm;另一种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插放式顶模筋。顶模筋的长度比墙体厚度尺寸小12mm。顶模筋两端需涂刷防锈漆。(2)支设墙部模板支模严格按照以下施工流程施工:支设内侧站柱支设外侧站柱组装墙体内、外侧模板模板验收站柱使用16#槽钢加工,间距1500mm,内侧站柱设两道横撑,用螺栓与内侧站柱连接牢固,上下各设一道;内、外侧站柱使用20mm无纵筋螺纹锚杆连接,共设三道,外侧站柱使用两根斜撑支撑牢固。模板采用建筑用装配式金属模板,规格1500*300*55mm,在相贯线位置金属模板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木碹板,木碹板用厚度55mm木模板制作。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上口拉通线进行微调,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预检手续。墙部模板支设并经验收合格后,即进行墙部混凝土的浇注。砼浇注工艺见后述“混凝土砌碹施工”。(3)拱部模板支设拱部内模支护A内模用钢模板按设计的弧度拼装。B支撑体系采用18#槽钢加工的内侧碹胎,用螺栓与墙部站柱连接。C拱部内模支护完毕后,在组立拱部外模前,先进行拱部钢筋的绑扎施工。拱部外模支设A采用18#槽钢制做的碹胎作为拱部支撑骨架,顶板外模同样采用建筑用装配式金属模板。(4)混凝土砌碹施工浇筑顺序应由里向外、先墙后拱的顺序施工,砼标号C25。混凝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混凝土配制采用1030mm碎石,含泥量不大于1,中粗砂含泥土杂质不大于3,Pc32.5普硅水泥,采用地面干净水。混凝土配合比(重量比),水泥:中粗砂:石子:水=1:1.65:2.7:0.42。混凝土的制作和运送采用S500型强制式搅拌机拌制砼,搅拌站处安装混凝土输送泵,砼经混凝土输送泵输送至浇注地点入模。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1.5倍振捣棒有效半径内,浇注前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上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混凝土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震捣棒插入下层砼中50-100mm,震捣砼表面出浆,无气泡上浮为止。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振捣上一层时要插入下一层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若浮浆过多要及时清除。混凝土的养护设专职人员进行砼的养护工作,浇筑后12h内进行洒水养护,墙部拆模后,浇水养护3天,拱部初凝2h后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九、质量标准及质量要求(1)严格执行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T500994)的有关规定。(2)模板的缝隙要堵严,预防跑浆。(3)使用混凝土材料时碎石含泥量不大于1%,河沙含泥土杂质不大于3%,水泥过期、无效、过硬、结块不得使用。(4)混凝土接茬偏差:15mm;砼表面平整度偏差:10mm。(5)砼砌碹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6)浇筑过的砼表面不得有蜂窝、孔洞现象。(7)严格检验制度,做到各工序、各环节的现场检验把关,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8)砼配制以实验的室提供的依据为标准,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计量。试验室未提供砼配合比前,严禁进行砼砌碹工作。(9)砼浇筑过程要对称入模。(10)井筒砌碹验收标准净宽:中线左右允许偏差,合格为0+50mm;优良为0+30mm。净高:允许偏差,合格为0+50mm;优良为0+30mm。砼砌碹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十、安全技术措施(1)井筒开工时必须有相应的防滑坡措施,现场备足板桩、圆木等加固材料,确保施工安全。(2)井筒施工期间,在施工现场10m设警戒线及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设专人巡回检查,发现土层开裂、移动时,及时通知施工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汇报调度室处理,严防塌方事故发生。(3)掘进机掘进过程中时刻观察巷顶、巷帮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停机,待查明情况处理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4)掘进施工时采用一掘一支,短掘短砌,严禁空顶作业,掘进1m后及时支设临时支护:临时支护采用液压支柱,液压支柱应垂直于岩面顶部要有40020050mm的柱冒,液压支柱底部有40020050mm木垫。临时支护完毕随后立即架设U型钢支护,U型钢支护时要加设背板,保证支架稳定,可靠。(5)砼筑段距工作面迎头不得大于5m,随掘随砌。(6)钢筋绑扎及砼浇注过程中严格遵守以下规定在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过多,每人必须佩带保险带,并生根牢固。模板支设必须牢固,防止出现跑模的现象。工作台下方严禁有人。绑扎钢筋时,人员要互相照应,拿稳抓牢,防止滑落伤人。(7)岗位工必须持证上岗,精心操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8)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9)模板施工安全措施工作前应戴好安全帽,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防止掉落伤人。工作时应集中思想,避免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高处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棍,以防止整块模板掉落伤人。十一、文明施工措施为了改善施工现场的生产环境,适应高标准、严要求创出精品工程的新形势,为进一步在施工现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使文明施工再上一台新台阶,为此采取以下措施:(1)在井口附近挂设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牌板,其上标明工程名称、工程量、开竣工日期、施工单位和工程负责人。(2)施工场所要有醒目警标和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等。(3)施工场地:井口附近要保持清洁卫生,无杂物、无积水,物料、工具摆放整齐。场区清洁卫生,无积水、无淤泥、无杂物、无垃圾,场内外水沟畅通。材料设备应放置于专用场地,材料要有标签,设备要有铭牌。管辖范围内的道路平坦、畅通、无积水、无淤泥。管线网架设要整齐、无长明灯、长流水、无跑冒滴漏等现象。有防火、防爆、防冻、防盗等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4)、井筒内应做到:无杂物、无淤泥、无积水。十二、其它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照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及执行。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