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浏览题.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533555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浏览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鱼我所欲也浏览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鱼我所欲也浏览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1、全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作者 孟子,名 轲,字 子舆,战国 时期 邹 国人, 思想 家, 教育 家,孟子是 儒 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孔子,后世常 孔孟 并称,尊为亚圣。2、用文中语句回答:(1)、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欲有甚于生者。(2)、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文中与“嗟来之食”这个成语意思相同的两句:呼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文中哪句话论述了舍生取义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5)、古语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名言,不义之财君子不耻。本文能说明此道理的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6)、文中哪句话能概括全文大意: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评述第一段)(1)、舍生取义(或舍生而取义者也)(2)、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由“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深入浅,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4、比喻说理的好处:这样说理通俗,易于接受。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由浅入深,既符合情理,又符合逻辑,自然、明晓易懂。5、生活中,我们常常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来说明什么道理?说明利益与名声等好的事物不能同时都得到,不能要了这样好处,又要那样好处。6、“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在作者看来什么情况是“苟得也”?为获得生存或利益无视意义的存在,放弃道义。7、“死亦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在作者看来,“甚于死者”之所恶的是什么?不义,即放弃义。按作者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避免?什么情况下可以避免?在“义”与“利”,“生”与“死”相冲突时,贪生是、足以舍这时,不能避免;当求生而不害“义”时,则可以避患。8、在作者看来“贤者有”怎样的特点?不为利益所动,不为强势所屈,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坚守道义,勇于舍生取义。9、生活中常常听到说某某讲义气,这里的“义”与孟子所说的“义”有何不同?孟子的“义”指的是大义,它事关人民、国家利益;而平时所说的“义”,指与小团体、个人的私利有关的江湖义气。10、本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首先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论证“义”重于“生”;第二段用“穷者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论点,最后举“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事例从反面谁论点。11、“一箪食乞人不屑也”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举例论证)化用成语是 (嗟来之食),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1)说明“一箪食,一豆羹”对人的生死的关键作用,说明有的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放弃价格尊严。(2)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2、文中举“行道之人”的“乞人”例子的目的是什么?说明连“行道之人”“乞人”都可以为守义而舍生,一般人更应该如此,从而说明舍生取义的重要性,也与下文例举的现象形成对比,说明见利忘义的现象应该停止。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说明什么道理?从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语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品性?(1)不合礼义的利益,再多对人也没有用处。(2)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能保持本心,不为利所动,不丧失本心,体现了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慨。14、“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在于自己没有恪守天性的善良,在环境的影响欲所蔽,去善向恶。15、第二段评注内容:本段主要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先举穷者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从正面论述论点;后举“万钟受之”的事例从反面论证论点,最后指出见利忘义已失其本心,总结全文。写法:这里运用两两相对的句子,运用排比修辞,句式相同,使音韵和谐整齐,读来声调铿锵,显得有气势,同时使论证更加严密,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词锋犀利,说理透彻。16、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而当今社会的人更强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这两者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并不矛盾。“舍生取义”是从人格尊严角度教育人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屈服于邪恶势力,指在“生”与“义”发生冲突时做出的选择,不是不热爱生命;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是从人生态度告诫人们不虚度光阴,不浪费生命,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17、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给你的启示)?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我们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要舍生取义,而不是见利忘义,要以大局为重,学会适当地“放弃”。18、对联:(1) 上联:行事莫贪小利;下联:做勿失本心。(2)上联: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依口味取舍;下联 :生与义非能共存,据良心选择。(3) 上联: 学孟子敢舍生取义;下联: 做贤者养浩然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