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1-11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52416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1-11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1-11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1-11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1 课时 备课人:王鹏课题大美的榆林四季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榆林的四季,并从各具特色的四季中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都市之美。2、欣赏四季榆林,感受家乡美。重点了解榆林四季的优美景色难点欣赏四季榆林,感受家乡美教学准备1、搜集榆林四季图片;2、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榆林的四季变化。导 学 过 程【温故知新】1、同学们,喜欢去广场玩嘛?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广场玩。(出示榆林各地广场图片) 2、说一说,这些广场都是哪些地方的?在那个季节最美?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大美的榆林四季。 【导学释疑】1、初读课文,你知道榆林的春、夏、秋、冬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吗? 2、读“春之美”,思考:榆林地区的春天如此美丽,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小组讨论,画出相关语句)。 3、说一说:榆林植树造林的树木品种有哪些? 4、读“夏之美”,议一议:夏天的榆林美在什么地方?你知道那些老城古迹? 5、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在暑假有远道而来的朋友,需要你来为他介绍家乡的一个景点,你会推荐哪里呢? 6、(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中存在的与美不和谐的不文明现象,我们该怎么做? 【巩固提升】 小结【拓展延伸】 完成作业板书设计大美的榆林四季春:温暖舒适夏:多雨炎热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2 课时 备课人:王鹏课题大美的榆林四季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榆林的四季,并从各具特色的四季中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都市之美。2、欣赏四季榆林,感受家乡美。重点了解榆林四季的优美景色难点欣赏四季榆林,感受家乡美教学准备1、搜集榆林四季图片;2、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榆林的四季变化。教 学 过 程【温故知新】1、上一节我们了解了榆林的“春之美”和“夏之美”,你喜欢榆林的那一个景点? 2、这一节我们继续了解榆林的“秋之美”和“冬之美”。 【导学释义】1、(出示图片)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到了秋季,榆林是金色的,是红色的,说一说:什么地方表现出金色、红色,你还知道那些颜色? 2、读课文议一议,榆林方言中怎么形容秋季的收获? 3、观察图片,体会“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好枣出在咱黄河滩”、“夏天绿蔓蔓,秋天金蛋蛋”以及农民喜笑颜开的收获之美。 4、欣赏:著名歌唱家王昆演唱的陕北民歌秋收。 5、读“冬之美”,思考:冬天的榆林有那些美的地方? 6、观察图片,说一说:榆林人在冬天干些什么? 【巩固提升】榆林的四季,美的各具特色,你最喜欢榆林的那个季节?【拓展延伸】完成作业。 完成课本P16填空。板书设计大美的榆林四季秋:凉爽宜人冬:冰天雪地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3课时 备课人:王鹏 课题马铃薯的新美食主义学习目标1、学习马铃薯知识,了解马铃薯营养价值;2、了解马铃薯文化,感受家乡美;重点学习马铃薯知识,了解马铃薯营养价值;难点了解马铃薯文化,感受家乡美;教学准备1、搜集马铃薯知识;2、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马铃薯的文化。教 学 过 程【温故知新】1、展示马铃薯图片2、请同学说说马铃薯;3、想想马铃薯的日常生活扮演的角色;你发现它的价值了吗?【导学释义】一、介绍马铃薯营养价值。1、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汇报2、引导交流a师介绍知识b小组合作交流维生素的作用。三、学习马铃薯的药用价值。四、感受马铃薯在生活的作用。1、介绍你知道的马铃薯食品。2、你知道马铃薯的烹饪方法吗?大胆的说一说。【巩固提升】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马铃薯的新美食主义物美价廉 营养价值高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4课时 备课人:王鹏 课题马铃薯的新美食主义学习目标1、学习马铃薯知识,了解马铃薯营养价值;2、了解马铃薯文化,感受家乡美;重点学习马铃薯知识,了解马铃薯营养价值;难点了解马铃薯文化,感受家乡美;教学准备1、搜集马铃薯知识;2、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马铃薯的文化。教 学 过 程【温故知新】1、上一节我们了解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能说说嘛?2、这一节我们继续了解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导学释义】一、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汇报2、引导交流a师介绍知识b小组合作交流维生素的作用。二、学习马铃薯的药用价值。三、感受马铃薯在生活的作用。1、介绍你知道的马铃薯食品。2、你知道马铃薯的烹饪方法吗?大胆的说一说。【拓展延伸】板书设计马铃薯的新美食主义物美价廉 营养价值高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5课时 备课人:王鹏课题3.金秋扬场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认识简单的劳动工具,了解扬场技术,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激发热爱家乡,感受人文美。重点认识简单的劳动工具,了解扬场技术难点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激发热爱家乡,感受人文美。教学准备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教 学 过 程【温故知新】1、齐背悯农2、你知道收获的过程经过一个叫扬场的程序吗?【导学释义】1、师讲传说,生感受。2、介绍扬场。3、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4、讨论“你知道吗?”5、认识扬场工具A介绍收获到的工具。B交流“碌碡”辗压粮食的方法。C碌碡的其他用途。D扬场的其他工具:木锨、簸箕等。6、扬场的技术。【巩固提升】欣赏扬场【拓展延伸】周末回家帮家长扬场体会扬场技术。板书设计3.金秋扬场珍惜粮食 热爱家乡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6 课时 备课人:王鹏 课题4糜子做成美味的糕学习目标1、了解榆林糜子特点、用途,感受糜子文化;2、欣赏糜子做的美食,感受家乡美;重点了解榆林糜子特点、用途,感受糜子文化; 难点欣赏糜子做的熟食,感受家乡美;教学准备回家收集糜子,询问糜子用途。教 学 过 程【温故知新】1、多媒体出示糜子图片2、为什么榆林人如此爱吃米糕呢?【温故知新】了解糜子的生长过程1、出示示意图2、谈感受a师介绍糜子的种类及加工过程b谈了解的糜子知识3、试伸手A小组合作完成填空B推荐汇报交流。C粗粮细作。【巩固提升】美好寓意A介绍你知道的事例B交流美好的寓意【拓展延伸】收集糜子做的各种美食板书设计4糜子做成美味的糕美味可口 寄托幸福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7 课时 备课人:王鹏课题4糜子做成美味的糕学习目标1、了解榆林糜子特点、用途,感受糜子文化;2、欣赏糜子做的美食,感受家乡美;重点解榆林糜子特点、用途,感受糜子文化;难点欣赏糜子做的熟食,感受家乡美;教学准备回家收集糜子,询问糜子用途。教 学 过 程【温故知新】1、讲述糜子故事2、感受糜子的美好寓意3、糜子在怎样的环境下生长呢?【导学释义】1、讲述你知道的知识2、糜子的特点:抗寒性强 耐贫瘠 需雨量小 抗旱能力强a师介绍榆林的气候环境b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欣赏3、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糜子美食呢?A小组讨论交流B汇报C小结4、了解黄米馍馍A想一想: 黄米馍馍和黄煎的区别。【巩固提升】完成表格【拓展延伸】板书设计4糜子做成美味的糕抗寒性强 耐贫瘠 需雨量小 抗旱能力强黄米馍馍 黄煎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8 课时 备课人:王鹏 课题5钟爱桃花水学习目标1、了解榆林的桃花水,感受桃花水与榆林人的深厚情谊;2、理解桃花水对榆林人的重要意义;重点了解榆林的桃花水,感受桃花水与榆林人的深厚情谊;难点理解桃花水对榆林人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榆林的普惠全的故事机资料。教 学 过 程【温故知新】在榆林,“桃花水”和“普惠泉”绝对是两个响当当的老字号品牌,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桃花水”和“普惠泉”命名的各种广告。说说你知道的以“桃花水”和“普惠泉”命名的事物:类别 品名桃花水普惠泉【导学释疑】1、你知道为什么榆林人会对“桃花水”和“普惠泉”如此钟爱呢?“桃花水”和“普惠泉”对榆林人又有这样的意义呢? 2、“水是生命之源”,“民以食为天,食以饮为先”。地球又有“水球”之称,“三山六水一分田”这句俗语,比较形象地概括了地球表面特征。请说一说,如果没有了水,我们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变成了什么样子? 3、讲一讲故事:普济惠普苦寻泉 4、榆林人为何称普惠泉为“桃花水”?【巩固提升】你还知道哪些泉水?这些泉水对榆林人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拓展延伸】完成做一做,并搜集有关集料。给同学介绍这儿名泉。板书设计5钟爱桃花水汇集一座城 养育一方人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9课时 备课人:王鹏 课题六 打起横山老腰鼓(一)学习目标1、学习横山老腰鼓分类、组成人员,表现形式等,了解家乡的特色舞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2、感受横山老腰鼓的雄浑气势。重点学习横山老腰鼓分类、组成人员,表现形式等,了解家乡的特色舞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难点感受横山老腰鼓的雄浑气势。教学准备搜集关于横山老腰鼓的资料;导 学 过 程【温故知新】 交流你知道的横山老腰鼓。【导学释疑】1、“打老腰鼓,一定要有架势,要粗犷豪放,要打出精气神!”难道只有年轻力壮的汉子们所专属吗?2、在表演形式上,“横山老腰鼓”通常以怎样的方式出现?有哪些分类?3、横山老腰鼓由哪些人员组成?试着介绍介绍。【巩固提升】 横山老腰鼓的表现形式我知道:表现形式特 点小场腰鼓四人腰鼓八人腰鼓新腰鼓 【拓展延伸】小调查:老腰鼓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吉祥新腰鼓有哪些区别?板书设计六 打起横山老腰鼓文腰鼓 武腰鼓伞头 鼓子手 腊花 杂色丑角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10课时 备课人:王鹏 课题打起横山老腰鼓(二)学习目标1、了解横山老腰鼓所需的道具及打鼓方法。2、知道横山腰鼓是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尽情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重点了解横山老腰鼓所需的道具及打鼓方法。难点知道横山腰鼓是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尽情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安塞腰鼓的资料;2、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腰鼓的打法。导 学 过 程【温故知新】回顾 “横山老腰鼓” 表演形式、横山老腰鼓人员组成?介绍横山老腰鼓的表现形式。【导学释疑】1、“横山老腰鼓”所需的道具有哪些?道具外形描述及作用虎铮伞腰鼓鼓槌旋子饺子2、腰鼓怎么打?你会吗?试着介绍并示范。A交流讨论 B介绍并示范3、横山老腰鼓在横山地区广为流传,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对于它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你觉得哪个更有依据呢?军旅战场 牧羊人的娱乐 祭祀舞蹈【巩固提升】 众所周知,安塞腰鼓在腰鼓艺术中极具代表并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你知道安塞腰鼓和横山老腰鼓的渊源吗?那横山新吉祥腰鼓又和安塞腰鼓有哪些区别呢?【拓展延伸】绝活儿后继乏人 谁人续写老传统会打“横山老腰鼓”的人很多,但能将其精气神完美演绎的人,屈指可数。如何保护和传承?板书设计9毛主席在榆林的小故事关心、热爱人民群众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11课时 备课人:王鹏 课题生活在变,“年”未变(一)学习目标1.了解榆林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2.了解家乡民俗民风,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重点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过年习俗;2、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过年的饮食。导 学 过 程【温故知新】春节习俗我知道:我还收集了春节习俗的童谣:【导学释疑】1、榆林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榆林的年俗又有哪些特色呢?2、为什么榆林人把腊月初一称“炒初一”呢?有哪些美好的寓意?“炒初一”都炒些什么?你会炒吗?3、腊八要吃粥,还要做些什么?代表着哪些含义呢?4、“小年”是哪一天?这一天榆林人要送灶王君上天,你知道什么是祭灶送灶君吗?【巩固提升】小练笔:除夕夜的习俗我会讲【拓展延伸】年三十这天,榆林人其实还有很多别样的风俗,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讨论“照锅”、“照门”、“听山”是什么样的风俗?而“增岁”又是什么物件呢?知识链接:扫尘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粘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倒“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以此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挂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板书设计生活在变,“年”未变炒初一 腊八粥 小年 除夕夜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12课时 备课人:王鹏 课题生活在变,“年”未变(二)学习目标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重点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过年习俗;2、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过年的饮食。导 学 过 程【温故知新】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刚刚过去的一个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2.导入: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爆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导学释疑】畅谈榆林春节,感受浓浓气氛1. 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欢乐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1)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熬年守岁( 观看动画 “年”的故事)(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逛花市等。(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曲阜过年家家必备“生菜”)(5)过年期间在衣着、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2.小组交流:你家里是怎么过年的?如何庆祝的?向同学描述一下过年时的欢乐情景。3.畅想:现在过年的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这些新年俗包括大年三十看“春晚”、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巩固提升】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但是不同的地方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你知道哪些地方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不同的习俗?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可直接让学生交流自己所在地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这是学生最熟悉、最乐意交流的话题。【拓展延伸】1. 开展“我与家长共做家务”的活动。2. 收集描写春节的诗词、春联、童谣等。板书设计生活在变,“年”未变习俗:熬年守岁 拜年热闹、火爆、祥和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13课时 备课人:王鹏课题燕燕雀雀,捏面塑(一)学习目标1. 让孩子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2. 让孩子知道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习惯。3. 培养孩子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视频,PPT,与清明有关的资料。导 学 过 程【温故知新】谈话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孩子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哪些知识面特广的孩子能跟老师说说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那你们知道离我们最近是是什么节日吗?重点引导孩子说出清明节。【导学释疑】学习新知,探究清明节一、 简单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首先老师请孩子们来欣赏一段视频1学生观看视频-清明节的来历。2清明节又叫扫坟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和十月一日(寒衣节)合称为三冥节,也就是中国的三大鬼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二、清明节的习俗1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呢?2请小朋友仔细观看清明节的习俗。提问:(1) 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扫墓呢?其一,清明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曼生,陵园墓地荒芜,需要整理;其二,清明前后,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正是春游的大好时光,人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出去郊游;其三,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扫墓作为缅怀革命烈士的主要活动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小朋友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他们,人们都会在清明节这天去扫墓,以表达对谈们的崇敬之情。(2)为什么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4月5日或6日是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正是人们去春游的大好时光,所以个人就有清明踏青的习惯。(3)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光,所以有谚语“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可见,这个气节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而春阳高照,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4) 为什么要在清明插柳呢?有一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5)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6)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巩固提升】 今天我们了解这么多有关清明的知识,希望孩子们回去能和爸爸、妈妈或者身边的好朋友一起分享。【拓展延伸】将清明节习俗做成一份小手抄报。板书设计燕燕雀雀,捏面塑(一)扫墓 踏青 插柳 放风筝 荡秋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14课时 备课人:王鹏 课题燕燕雀雀,捏面塑(二)学习目标1、说说毛主席在美丽榆林的故事。2、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重点说说毛主席在美丽榆林的故事。难点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2、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毛主席的事迹。导 学 过 程【温故知新】清明风俗我知道:【导学释疑】1、每到清明节这天,榆林人会用家中的小麦磨成粉,给家里的孩子捏成面质的鸟兽,这便是燕燕雀雀,可你知道为什么清明节要蒸燕燕雀雀吗?2、为什么说燕燕雀雀是“妈妈的奖赏”?清明节是蒸出的燕燕雀雀挂在墙上半年甚至七八个月后,还能食用吗?3、清明节催护新生,活动项目多,想想这跟清明节前后的饮食有什么联系吗?4、介绍“燕燕雀雀”和祭奠祖先的关系。【巩固提升】 除了燕燕雀雀,你还知道哪些清明节的食物?这些食物在我国哪些地方流行?【拓展延伸】欣赏阅读:燕燕知识链接: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祀节日,“清明一百五,俗谚云:“清明节的馍馍一白五的糕,清明节的摊黄揉折腰”,二、蒸面食:清明节前几天,正如民歌所唱“正月里来是清明。清明节是祭祀节日,晋国大臣介子推被烧死后,重耳为谢其割股之恩,下令介子推死的当天禁忌烟火,称为“寒食节”。后逐渐衍化为一项民间的盛大节日,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一、过寒食节:寒食节俗称“一百五”,即冬至之后第一百零五天。这一天,人们天不亮就起床去采栢叶。插栢叶于头上,以示寿如松柏,栢叶还要插在自家的墙壁、门上、天地、灶君等神位上,以驱逐邪鬼,“清明一百五,不戴栢叶不得活”,正是戴栢叶这种民俗的真实写照。二、蒸面食:清明节前几天,人们就忙着碾米推磨,妇女们更是忙的不可开交,面刚磨好,即入盆发酵,一般人家十几斤,人口多且富裕者二至三十斤。面发好后,即用架篦来蒸,这是妇女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她们把面捏成各种形状,并点上红点,嵌上花椒子、枣皮等,画龙点睛,栩栩如生,逗人喜爱。所塑动物如虎、狮、马、牛、猫、龙、猴、羊等,着重夸大头部比例,增强尾部动感,刻画四肢的清明节习俗丰富多彩。现在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和已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节日,各地青少年每到此日,到烈士陵园扫墓,献花致敬,以寄托哀思,使清明节意义更加深远。板书设计燕燕雀雀,捏面塑妈妈的奖赏催护新生祭奠祖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导学案第15课时 备课人:王鹏 课题毛主席在榆林的小故事学习目标1、说说毛主席在美丽榆林的故事。2、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重点说说毛主席在美丽榆林的故事。难点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2、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毛主席的事迹。导 学 过 程【温故知新】介绍你心目中的毛泽东。【导学释疑】1、想一想,为什么毛主席和解放军是如此的深受榆林老百姓信任和爱戴?从这些故事里,你发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呢?(小组讨论,并讲一讲这些小故事)。 2、入陕的第一站是哪里?毛主席当时是怎么形容的?发生了哪些故事?毛泽东在哪里写下了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3、毛主席在榆林的305天,那些故事感动了你?4、为什么毛主席说陕北是个好地方?东渡的时候,为什么会恋恋不舍呢?【巩固提升】 欣赏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进一步感受毛主席的伟大。【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毛主席在榆林的故事?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板书设计9毛主席在榆林的小故事关心、热爱人民群众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