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版.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481187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版1. 对该案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请说明理由。答:对本案例的初步印象是其理由如下:(1)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其心理活动是内在协调的,其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本案中因此,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不属于精神障碍范围。(2)排除神经症:心理冲突有变形和常形之分。变形是指与现实环境没有关系,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本案例中(例:有明显的现实诱因,且含一定的道德属性,属于心理冲突常形)。(3)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而且内容充分泛化,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求助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一般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鉴别: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内容未泛化,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1)求助者经历过比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有现实意义,求助者体验到痛苦情绪。(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3)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难以解脱。(4)痛苦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5)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鉴别:求助者虽然存在症状,但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2. 请对本案例进行病因分析。答:任何一种心理行为障碍的产生都是生物、社会、心理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如下:(1)生物因素:求助者(例:自幼身体健康,从未患过严重疾病),因此,求助者的生物因素不是(或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2)社会原因:社会原因主要指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以及所处环境等。本案中求助者是(或不是)其心理与行为障碍产生的直接原因。(3)心理原因:心理原因指与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有关的认知因素,包括性格、错误观念、新旧观念冲突、价值观等。本案中3. 请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答:根据求助者自述及心理咨询师了解的情况,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如下:(1)精神状态;(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情绪情感表现、意志行为、人格完整性与稳定性)(2)生理功能;(有无躯体异常感觉、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3)社会功能状况。(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社会交往状况)4.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答1: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包括:(1)认知方面;(2)情感方面;(3)行为方面;(4)生理方面;(5)社会功能。答2:(1)求助者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有;(2)求助者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有;(3)求助者社会功能方面的主要症状有。5. 心理咨询师尚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答:为了对求助者进行全面的了解,还需要收集一下资料:(1)求助者的出生情况,以确定其未受到脑损伤;(2)求助者的目前身体状况,有无躯体疾病,求助者的个人疾病史,判断心理问题是否由一些躯体疾病引发,或为一些躯体疾病的后遗症;(3)求助者是否有精神疾病家族史;(4)还需要向求助者的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学了解情况,已验证求助者资料的可靠性;(5)还需要了解求助者成长经历。6. 评定咨询效果的维度(方法)是什么?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如何把握?答:【咨询效果评定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进行】(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3)求助者周围人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评定。评定的内容是以咨询目标为主,只有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咨询的直接成效。【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7. 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会谈时应注意哪些内容?答:摄入性谈话是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的谈话方法,是收集资料常采用的方法。一般程序包括: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确定提问方式;倾听;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对会谈内容归类;结束会谈。与该求助者摄入性会谈应注意以下几点:(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话语外,不能将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8. 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内容?(或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答: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要素:(1)具体;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具体目标是应该受到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孤立的具体目标。(2)可行;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或现有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等,目标就很难达到。(3)积极;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是符合人们发展需要的。(4)双方可以接受;一般来讲,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无论是求助者提出或咨询师确定的咨询目标,最好是双方都可接受。若目标有差异,则通过交流来修正。若无法协调,应该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中止咨询关系或转接给别的咨询师。(5)属于心理学性质;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和心理发展问题。(6)可以评估;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可以通过观察或心理测验量表来评定。(7)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只有把目标纳入到一个更庞大的发展系统中,才能促进求助者发生本质的变化。9. 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及本案例中ABC分别是什么?答:(1)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2)本案例中的ABC所指的内容:10.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答:合理情绪疗法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包括:(1)心理诊断阶段:在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求助者问题的ABC的过程。(2)领悟阶段:咨询师的任务和前一阶段没有严格区别,只是在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上更加深入;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是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3)修通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具体方法如下: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法、家庭作业以及其他方法。(4)再教育阶段:咨询师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11. 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答:咨询需要面质,但使用时务必谨慎、适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事实根据(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5)可以尝试性面质12. 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答: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包括:(1)“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是有强烈暗示性的,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2)多重选择性问题。这类问题使咨询师获得的信息受到限制。(3)多重问题。这类连珠炮性质的问题,会使求助者不知所措,只选择回答一个方面。(4)修饰性反问。这类问题使会谈陷入僵局或是使会谈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无益。(5)责备性问题。这种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的威胁感,所以会引起求助者防卫。(6)解释性问题。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不能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索。13.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阳性强化法帮助求助者改变行为,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答:阳性强化法是行为主义疗法之一,在心理咨询中有重要的应用。(1)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与惩罚。大多数行为学家认为,对人最好是只奖不罚。只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地接近目标。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精神科病房或慢性病疗养院常常使用阳性强化法调节求助者的行为,例如代币法。(2)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明确治疗的靶目标。靶目标应该具体并可以客观测量与分析。监控靶行为。评定靶行为的基础水平并观察记录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设计新的行为结果。实施强化。继续记录靶行为,当出现适当行为及时给予强化。(3)注意事项靶目标需单一具体;行为强化要适时、适当;条件反射形成后,物质奖励可改为精神奖励,最终精神奖励也可取消。14. 对求助者的遭遇,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答:(1)按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2)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共情应适时适度。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咨询师应能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防止完全受求助者情绪的影响。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15. 心理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写出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答:(1)心理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经双方商议可以有所调整。(2)心理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咨询目标;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咨询的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16. 心理咨询师若缺乏咨询该案例的经验,需转介时应注意什么?答:若心理咨询师缺乏咨询此类案例的经验需转介时,咨询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咨询师如发现有些人不属于心理咨询的对象或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2)首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3)向该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但不宜泄漏求助者出于对原咨询师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私。(5)原咨询师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17. 选用的心理测验及理由。答:(1)MMPI:探询病理人格特征和做精神病鉴别诊断。(2)SCL-90:了解求助者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及程度。(3)SAS:评估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4)SDS:评估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5)EPQ:了解人格特征。(6)16PF:用于人才选拔。根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选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3)为寻找早期原因,选择病因性探索的量表(SCL-90)。(4)选择为排除其他诊断而使用的量表。若怀疑有精神病,可使用MMPI;若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量表。18. 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1)求助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2)求助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求助者的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4)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5)咨询师的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6)咨询师的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19. 在摄入性的会谈中,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与范围?答:(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次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20. 会谈内容的选择:答:(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不可把精神分裂的症状作为会谈的内容。(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地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