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科技局工作总结四篇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6478612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度科技局工作总结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9年度科技局工作总结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9年度科技局工作总结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度科技局工作总结四篇本文仅供参考【篇一】2019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三优xx”建设总体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克难奋进、真抓实干,重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动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积极培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综合管理水平、提升防震减灾应急防范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68%;全县发明专利授权26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0.19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3.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2.4%,位列全市第一。一、创新主体培育有突破一是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新增科技型企业65家,组织推荐并通过认定高成长科技型企业14家,全年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登记入库的企业共计120家。截止目前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367家。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全年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6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截止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35家。全年成功创建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研发中心7家、市级研发中心11家。三是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组织专利示范企业申报及复核工作,7家企业申报省专利示范企业,1家企业通过省专复核,9家企业被认定为市专利示范企业,有14家企业被认定为县级专利示范企业。二、企业创新能力有提升一是组织申报省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核电厂核级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缝热裂纹研究及处理”及“核级不锈钢无缝钢管产业化”2个项目通过行业评审分别入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候选项目。二是组织省级新产品申报424项,其中第一批、第二批立项177项,第三批预计12月立项公示,全年获得省重大研发项目立项3项,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申报及立项共17项。xx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猪产业链协同数据化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列入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三是紧抓专利基础工作,全年全县共申请专利5228件,其中发明专利1506件;共授权专利324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0件。同时下达2017年度专利授权补助,资助经费共计643.55万元。三、创新平台建设有亮点一是争创省级高新产业园区,依据xx特色产业-核电关联产业,进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5月及6月县主要领导带队多次赴省科技厅及市科技局进行对接,跟踪创建方案审核进度,努力争取园区创建成功。目前创建方案经嘉兴市政府同意已经提交至xx省人民政府,由省政府批转至省科技厅,申报材料尚在省级部门联审中。二是争创紧固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我县紧固件产业为方向,围绕紧固件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政府、平台运营者、高校院所、中介组织、融资机构“五位一体”的创新服务体系。目前已经市推荐以前三名优秀成绩入围省级评。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海交通大学xx国检”材料环境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二期已开展正常检测业务;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xx分中心;上海大学与xx国检检测有限公司成立联合检测中心,已达成框架性协议。四是积极创建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推荐示范xx产业园申报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楼友会xx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xx昆植星创天地被认定为市级星创天地,嘉兴农创客星创天地成为我县首家省级星创天地。四、科技城开发建设有进展一是开展科创园整治改造提升工作。计划投资327万元,重新设计园区标识标牌,厂房外墙粉刷,内部修缮,局部绿化改造等。园区企业腾笼换鸟,提高租金及对入驻企业制定销售、税收标准,利用经济杠杆,淘汰劣质企业,引进优质企业。二是继续推进科技城建设。累计投资1000万元,完成谢家路延伸段道路建设工程;累计投资2320万元,完成盐平塘西路道路建设工程;累计投资1920万元,完成科技城总部区绿化景观工程(一期)。科技检测大厦项目,玻璃幕墙安装、电梯轨道、楼地面浇筑等基本完成,累计投资16425万元。三是深入推进孵化器建设,全年新引进入驻孵化企业15家,新毕业企业6家。楼友会xx众创空间已入驻17支创业团队,签约创业导师10人,签约中介服务机构家,举办创业活动8场。五、科技成果转化有成效一是深入推进校地、院地合作,扎实推进“1+X”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新增1家工作站浙大知联会xx科技服务站。省农科院等专家多次来我县与香禾家庭农场、扣扣农场等进行科技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加强线上线下的科技大市场建设。年度累计服务企业220余家,邀请专家进企业实地对接60余次,有效会员数270家,征集有效技术需求93个,撮合技术交易总额987.6万元。截止10月,发放科技创新券249.35万元。三是扎实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加强科技型企业银行信贷支持,截止目前给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金融专项信贷,专项授信金额2.95亿元;已发放科技贷款1.93亿元。县内科技企业在“金融杠杆”的助推下,提高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产生高效益。六、科技人才合作有深化一是开展军民融合工作。组织1家企业提交军民融合领域重大战略需求1项。全年开展科技对接活动11次,产学研合作签约34个项目,累计合同金额2673万元,完成技术交易金额登记共9000万元。二是积极开展接轨上海工作。新增上海科技创新载体1个,与上海签约科技合作项目8个。举办(协办)人才科技对接2次,承接上海溢出创新项目1个。三是强化人才项目申报。组织申报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家、市引进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家,1人列入“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1人申报省“万人计划”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申报国家“万人计划”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七、创新创业环境有改善一是优化政策环境。修订出台xx县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从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八大方面,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补齐科技创新“第一短板”。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专利培训班。邀请xx省律师协会两位律师来盐开展“集成吊顶行业知识产权维权”的知识产权主题讲座,分别对集成吊顶行业的商标和专利的基本知识及如何维权作讲解,全县近20家企业参加了此次讲座。三是开展科技金融沙龙活动。为近90家小微企业进行专场科技金融业务宣讲;签订xx科技金融支持企业管理服务系统开发协议,建设网上平台承担数据库平台申报受理、平台运行维护、科技金融信息发布、平台对接与管理服务、科技政策宣传培训、科技对接交流等工作。八、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有提高一是组织县地震局工作人员参加县防灾办主办的广场宣传活动。在绮园中心广场展出宣传图板8块,面向广大市民播放地震科普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300多份,并进行现场咨询。二是在行知小学联合举办xx县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期间,穿插举办地震主题讲座和伤员包扎、心肺复苏、现场灭火等应急救援技能培训。三是组织xx蓝天救援队在向阳小学、天宁小学举办应急疏散演练。进行了规范疏散行为,防范溺水、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同时在xx科技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期地震应急救援逃生专刊。这次主题活动,“以点带面”让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减灾工作,促使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及技能水平提升。九、争先进位完成县中心工作一是全力配合做好“四无”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和枣园路沿线改造提升工作。抽调三个科室成立小组,确保责任落实到人,累计下村60余次,走访企业80余家,超同村截止目前已签约54家,关停24家,在百日攻坚排名中名列前茅。东门村7组15户农房全部完成签约、腾房、拆除。二是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xx省文明县两大创建工作。全体干部全力以赴,放弃节假日、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到光明社区和社区干部一起进行环境卫生的清洁,累计参与环境大整治68次。参与交通路口文明劝导、科技政策宣讲等志愿活动,全年志愿服务时长达800多个小时。三是全情投入到“社情民意大走访、八八战略大宣讲、思想观念大解放”活动中。走访宣讲组以纳凉会、户长会、单独走访、走访企业等多种形式赴百步超同村开展宣讲服务工作,发放科技政策汇编小册子,听取民意收集意见建议,指导做好各级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申报,期间举办宣讲政策活动3场,召开座谈会2次,走访农户1000多家,记载民情日记5份等。2020年工作思路2020年,xx县科技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围绕“三优xx”建设总体要求,全面深化创新改革,突出重点,优化服务,狠抓落实。具体做好以下七项工作:一、着力搭建科技平台,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园区以核电关联产业为主导,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区域创新平台之xx标准件平台建设,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平台。大力开展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创建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提升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做好xx工业大学xx县技术转移专家基地、湖南大学汽车车身设计重点实验室xx分中心、上海大学-xx紧固件产业创新平台等平台建设工作。力争2020年重点扶持建设1个企业创新平台,培育一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全覆盖。二、着力创新科技服务,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创新服务,搭建科技合作承载平台,继续以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在我县集聚作为科技合作工作的重点,积极鼓励企业对接沪杭创新资源,多形式拓宽地方与院企的合作交流平台,吸引创新载体,引入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项目,建立优势互补的机制,加速科技资源集聚,推进“1+X”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新增1家以上,鼓励和支持各类单位和个人依法兴办科技中介机构。继续推进“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xx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信息和交易平台。三、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入推进科技型企业引育工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改造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申报、认定和复核工作。2020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继续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20年力争创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研发中心7家(农业1家)、市级研发中心10家,省重大专项立项数量有新突破,抓好星创天地建设,争取新增省级星创天地1家。四、着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专利示范企业建设加强专利挖掘和申报,积极鼓励企业申报发明专利,提升专利申请的数量与质量,力争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6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00件,同时抓好专利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和帮助加强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建设,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发挥专利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企业专利人才培养,建立正常的专利示范企业交流制度。抓好省、市、县三级专利示范企业的申报创建工作,力争创建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省级知识产权贯标企业3家。五、着力打造接轨上海,深化科技交流深度积极开展接轨上海工作,主动对接上海产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全面推进多方面、宽领域、深层次的接轨与合作。努力创建xx-上海创新中心暨xx域外孵化器,承接上海溢出人才科技项目,促成我县与上海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公司达成各类科技合作项目8个,积极举办(协办)人才科技对接活动。组织上海大学-xx紧固件创新平台中青年教师长期来盐开展工作,跟踪企业技术需求。发挥xx科技大市场作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依据我县主导产业,进行科技成果精准化发布、面对面对接、人才技术需求同步发布等措施,提升我县产学研数量及品质。六、着力完善金融产品,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加强科技型企业银行信贷支持,发展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推进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和科技小额贷款业务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实现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产品全覆盖。力争全年科技金融支持企业达到30家以上,信用贷款授信达到1亿元。加大推广创新劵使用,减轻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力争全年发放创新劵300万元;拓展天使引导基金、创投基金的实施范围,让更多的企业获得前期资金扶持。全面铺开科技信用贷款、科技担保贷款及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范围,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资金扶持,力争全年新增专利质押贷款2亿元。七、着力改善园区环境,实现科创园管理数字化提升硬环境,创建新形象。修缮园区厂房外立面及内部门厅、走道等公共区域,美化园区绿化景观,完善园区指示标识,完成科创园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呈现明快活跃的园区外部环境新面貌。提升软环境,创建智慧园区。引进楼友会管理软件系统,应用互联网技术使园区管理数字化,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指导、监督双创公司管理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入驻孵化器的企业、项目提供优质、全方位、店小二式服务。【篇二】201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产业集聚区为重要载体,以产业发展升级为重要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区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浓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创新持续发展局党支高度重视十九大的学习宣传贯彻,根据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关部署及要求,及时作出工作部署,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三会一课”制度,采取讲党课、谈体会等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真正把十九大报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同时,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干部队伍建设、科技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切实把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谋划科技工作的正确思路和推动科技工作的强大动力。二、强化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内生力不断激发(一)加大政策宣传和支持。我局印制了xx区科技政策汇编下发至企业,到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宣传省市区出台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保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好成效。2019年xx区企业获得省级、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共1831.76万元。(二)深化创新服务。大力开展科技入园,每个季度组织企业在龙岭工业园开展宣传培训活动,面对面向企业宣传科技创新政策、帮助企业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专利等。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机制和路径,着力破解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瓶颈”。区财政出资100万元与市科技局合作设立“联合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用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目前,辖区内企业在河源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注册总数38家,其中,23家企业发起了综合能力评价,获得银行贷款企业5家,贷款总金额2300万元。(三)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科技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工作经费、科研项目、工作条件、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强化人才聚集。为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环境,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制定了xx区企事业单位优秀科技人才培养补助暂行实施办法(源委办发20154号)。目前,根据实施办法,共评出29名优秀科技人才,其中,2019年15名,共补助18.6万元。2020年拟认定21名优秀科技人才。三、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着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树标提质行动,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重点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遴选有基础、有潜力、有积极性的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库,进行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充实更新。经常性深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企申报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强化培训辅导,举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政策咨询会和交流座谈会,细化服务工作,做到帮扶“一对一”。根据(河府201649号)文件精神,加大专项政策助力,提高“含金量”。积极协调财政、税务部门,加强工作协同,建立“联动机制”,简化申报审查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初审与推荐工作。目前,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入库企业30家。今年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二)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的工程开发为目标,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引导,促进校企“联姻”,鼓励和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创新平台,突出成果应用,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目前,全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7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6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家,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3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中小微科技型企业81家。全区101家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25家,占比达24%,主菅业务收入5亿元发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创新平台的建设有效提升了我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今年申报情况:省级工程技术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9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家,2019-2020年度省重点实验室2家(精电、雅达)。(三)推进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积极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成立xx区科技孵化器服务中心,通过完善孵化器管理体制、市场化运营机制和社会化服务方式,采取企业化管理,通过服务外包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法律、金融、创业创新辅导等服务,让孵化基地形成有序运行的内在生态体系,稳步推进科技孵化器服务工作。目前,在孵企业有69家,已登记毕业企业7家,可做毕业企业8家,即待填报工作完成后毕业企业共计15家。目前我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国家备案“星创天地”3家。今年拟认定市级众创空间2家。四、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科技创新贡献力不断提升开展宣传培训活动,举办以专利挖掘与布局、专利促进与政策详解及企业专利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培训班,帮助企业提升开展专利务实的工作能力。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和产出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专利增量提质,全区2019年1月至10月专利申请量共572件,授权量共341件,PTC专利4件,有效发明专利量共93件;创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示范活动,2家企业通过“贯标”;开展市级知识产权项目申报工作;配合执行专利执法巡查,开展儿童用品(含玩具)、汽车配件等专项打击假冒侵权活动,共立案6宗、结案6宗,为专利产品保驾护航。五、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提高群众安全意识一是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二是到各镇、街道举办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加强干部职工防震减灾意识;三是举办地震灾情速报员培训班,提高防灾安全管理务实等知识技能;四是在中小学举办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以及地震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班,提高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五是更新替换我区12处应急避难场所的标识牌,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城市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六、强化创文意识,扎实推进创文工作沐浴文明新风,共享文明成果。为扎实推进创文工作,我局进一步提高创文意识,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以五大行动给力创文工作:一是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以主人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创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担起责任,抓好整改落实。二是组建区科技局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全面开展科普宣传志愿者活动,积极向市民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营造浓厚的创文氛围。三是大力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我局累计投入9万元整治丝茅塘城乡结合部,实施环境卫生维护、升级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四是把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和路长制保洁活动作为一项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来抓,确保人员不脱岗不缺岗;五是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相关部门开展有关“创文”的各项活动,传播文明新风,以实际行动助力创文活动。七、强化扶贫到户工作,推动早日脱贫致富对标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扶贫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使精准扶贫工作明显推进。对帮扶对象埔前镇罗塘村的三户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建立了扶贫册子,实行了“一对一”的精准帮扶,让贫困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发展机会。三年来我局主要领导和扶贫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前后百余次来往罗塘村,慰问贫困家庭,与其共谋发展路,共商致富良策。帮扶措施有:购买了四头牛,赠与空调和洗衣机,给予危房改造资金扶持,购买电视机及其他用品等。共投入帮扶资金20多万元,一是给罗塘村村委帮扶资金14.50万元,为罗塘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二是向扶贫户累计发放慰问金及帮扶物资共5.50万元(其中,现金1.65万元,帮扶物资3.85万元)解决他们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并鼓励他们要坚定生活信心,自力更生。我局对口帮扶扶贫户现已全部脱贫。八、存在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我区企业大部分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二是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总体上还是以引进产品、技术、设备为主,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从事自主研发的机构数量相对较少。三是科技投入虽稳步增长,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科技投融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创新人才缺。高层次人才难引进、留不住,人才缺口较大,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五是企业融资难。科技金融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风投创投机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较少,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然存在。九、2020年工作计划2020年科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及市委、区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广深港的科技体系、科技市场和国际体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为把河源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以及建设“两个河源”提供科技支撑、贡献科技力量。2020年科技工作预期目标:力争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38家以上;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家以上、农业科技创新中心2家以上,市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家以上、农业科技创新中心2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新增研发机构2家以上,研究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力争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1家。继续做好科技风险准备金的筹措工作,实现授信贷款规模达5000万元以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20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上再下功夫。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关部署及要求,切实开展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专题学习、专家辅导、集体研讨、集中轮训、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和方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好领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科技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深入开展调研,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新时代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再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工作从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变、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切实抓好中央、省、市出台的各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落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有关政策的实施;继续制定出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三是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上创新佳绩。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树标提质”行动,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创建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梯度培育、差异扶持,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四是在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上谋新成效。培育发展高端研发机构。争取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目前精电和雅达公司申报了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工作站等高端平台,以及秉承科技“不求所在,只求所用”的共建共享理念,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地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或设立分支机构。新增一批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分支研发机构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达25%以上,主营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的目标。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全面落实孵化器建设扶持、孵化企业扶持以及孵化器投资风险补偿等激励政策,全面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数量、建设面积、在孵企业数、毕业企业数等各项监测指标提升。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河源市联合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规模,推进科技信贷发展。大力推进xx区科技孵化器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一是结合省科技厅馆校结合行动,与河源中学等我区学校共建创新教育联盟,组建“河源籍大学生数据库建设”,并通过“返乡创业沙龙”推动河源籍大学生返乡创业,以破解粤东西北孵化器创客来源不足的问题。二是与我区科技企业合作,整合企业现有平台、设备、技术人才和创新成果资源,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引导企业技术人才挖掘创新需求,以产业创新需求和企业市场体系带动投资人、创师、创客、政府等外部资源汇聚,推进定向创新创业,以打破粤东西北孵化器项目来源不足的瓶颈。三是通过河源籍在读大学生,与省内外高校共建创新联盟,引进高校学科、平台、设备、项目、成果、专家和创客资源。实施创新导师全覆盖、专利全覆盖计划、信息化全覆盖和技术培训全覆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提高粤东西北孵化器项目技术含量。四是实施桥头堡计划,通过引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等高端资源,培育电子政务、智慧园区、乡村振兴、产业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把xx区打造成河源创新发展桥头堡,尽快对接和融入大湾区创新长廊。五是在深化科技合作交流上探新路。主动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积极对接广深港的科技体系、科技市场和国际体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加强河源企业与珠三角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及产学研合作,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借助深莞惠经济圈(3+2)平台,积极参与五市跨行政区域科技创新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主动承接深莞惠创新资源溢出,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对接活动。六是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出显效。鼓励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组织企业继续实施重点科技专项,开展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一批自主核心技术、产业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七是在科技服务民生领域上更精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引导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星创天地建设与管理,提高星创天地在农村成果转化、创业指导、技术培训等综合服务水平,营造农业创新创业氛围,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整合科技资源,落实单位对口帮扶任务。继续组织本区企事业单位实施一批医疗卫生、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公共等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引导我区医院积极创建省、国家重点专科。抓好水污染防治技术、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的示范推广。继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提高群众的科学素质。八是在推动党的建设和务实廉洁高效上谱新篇。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持之以恒正风反腐,坚持把纪律和规律挺在前面,进一步抓好作风建设,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发挥局党组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扬民主,调动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尚廉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依法行政、文明办公,推进信息公开,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着力打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机关运行机制。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科技工作者”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提效能,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水平。强督导,真落实,切实提升工作效率,打造务实高效的形成务实干事、团结干事、干净干事的导向,营造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篇三】2019年,在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xx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主线,加快科创经济发展,不断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对全区科技进步事业的组织领导,全力建设“知识xx”“创新xx”。一、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2019年,预计全年完成R&D经费投入44.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90亿元,同比增长9;发明专利申请量7500件,超额完成6066件的年度目标值;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40家,预计全年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接近100家。(一)突出工作重点,培育科创产业空间上突出“一圈、一廊、一街、一镇、一区”协同布局。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将“xx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科技创新中心”列入省“5个100”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立起中南大学研发总部等大科城五大科创平台台账制度,及时掌握各平台科技企业入驻数、跟踪服务科技项目申报。“一圈”即环后湖知识经济圈,启动后湖国际文化艺术区和中建国际科技园两大科创平台项目建设。已进驻湖南省美术馆、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中京合一文化传播公司、全通教育集团(中南总部)、58众创等优质企业。中建国际产业园后湖之芯、一线智造产业园、中建国际产业园专家楼、湖南科创高新检测产业基地4大项目已集中开工。“一廊”即中南大学创新经济走廊,着重建设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中国五矿科技创新园的科创研发走廊;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已与120余家企业(项目)进行了入驻洽谈,其中76家已完成工商注册,拟入驻企业达30余家。中国五矿科技创新园由区政府与中国五矿集团共建,已经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长沙新能源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一街”即桃子湖双创街,整合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资源,积极服务众创空间、星创空间等平台发展,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建设综合性科技研发、转化和孵化平台,发展高端研发机构。现有“匠山”非遗文化创新互联网平台、湘超体育、黑马日语等19家科技型企业入驻。“一镇”即西湖58互联网产业园小镇,“以互联网+特色产业平台”为依托,打造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推进互联网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现已入驻企业73家,入驻率达85%。“一区”即xx高新区,着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承接区。截至10月底,园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11.0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6.5%,完成规模服务业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30%,企业研发投入占比17.7%。发明专利申请量116件,目标值46件,增长率482.35%,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新增规上企业10家,完成1家智能智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园区新引进项目12家,其中:投资10亿元项目1个,投资2亿元项目1个,投资1亿元项目2个、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8个,新引进项目中有7家符合园区牵头产业链及主特产业定位。(二)建设知识产权强区,注重科创产权一是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强区创建。已申报2019年度省级知识产权建设强区,在区政府出台长沙市xx区推进知识产权建设强区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出台了长沙市xx区发明专利补助办法、长沙市xx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和补助管理办法、长沙市xx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补助办法、长沙市xx区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二是建立大科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中心联合新铮信知识产权成立,整合优化高校、院所、企业科创成果和人才资源,获2019年省知识产权战略专项支持,承担市知识产权评议试点项目,其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孵化基地成功申报2019年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平台项目。三是实施“知识产权强基”工程。2019年积极组织17家单位成功申报长沙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试点项目、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专利预警分析、维权资金援助、中小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等公共项目,4家单位申报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编制受理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和维权援助申请2项流程并下发村、社区。出动执法力量30余人次,组织专利、版权行政执法5次,专利案件立结案72件,同比增长10.8%,版权案件立结案6件,办案量超出任务2倍。(三)加强项目管理,夯实科创基础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扎实推进。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调研全区规上企业、一级建企业,鼓励引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对全区20家一级建安企业和上百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高企申报专题培训,组织教建集团、麓山教育设备等52家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积极申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加强科技项目申报和验收管理。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筛选出“钢轨轮廓在线无损检测装备研究与产业化”等46个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申报省市科技计划。目前有13个项目通过评审。其中,推荐湖南希杰斯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和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2家单位的科技项目入选市级重大专项,获市级财政资金200万元。同时,在市科技局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未验收市级科技存量项目清理工作,通过上门走访、召开调度会议、一对一辅导等工作措施,全力推进48个未验收项目的督促催报,目前36个项目已提交验收材料,6个项目已提交结题或延期报告。三是引导科创平台建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今年有“电力电子装备与电力电子化网络”等16个实验室组建立项成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机器视觉与智慧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立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弘德视媒体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获评湖南省众创空间。58湘江社区申报长沙市科技孵化器认定。特别是市、区政府和中国五矿集团联合共建的长沙新能源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已经挂牌成立,这也是我区首个工业技术研究院,它将为大科城引进高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扩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辐射面提供持续助力。四是用好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夯实镇村科技培训平台,市区两级共选派12名农业科技特派员进行驻点指导,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受培农民达到500余人。引进培育推广优良农业品种5项和先进实用技术4项,打造示范性农业专业合作社。把握全市试点工业特派员的有利时机,为比扬医疗等三家中小型企业争取派驻工业特派员,帮助提升企业科技研发水平。(四)注重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针对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四新一高”新兴产业进行连续重点支持,在特种冶金技术研究、中医药品研发、新型建筑材料开发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推动全区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等5个项目获得2019国家科技技术发明奖,“淡水鱼类远缘杂交关键技术及应用”等3个项目获得2019国家科技进步奖。“典型重金属污染物解毒去除方法及机理”等12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奖励。“鲲龙500”海底集矿车矿冶、矿山、中南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多金属结核采集系统”两课题通过专家验收,为我国首次500米级水深海底多金属结合集矿系统试验成功奠定基础。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开园,是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测试场中测试场景复杂程度最高、测试服务最全的,同时开建中国最大5G试验场。长沙矿冶研究院建设的“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国家联合研究中心”是我国目前在海洋矿产开发领域唯一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五)提升工作标准,优化科创服务依托原有的xx山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通过整合优化,提质改造的方式,打造综合政务与专业服务相结合的科创服务中心。围绕中心的功能和大科城建设的实际,突出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深化科创领域的“放管服”改革。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一口受理、一网办理”。xx高新区获省级高新区,下放市级科技项目的推荐权。二是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楼宇、进基地。连续举办2019年大科城“科创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楼宇”系列讲座,向400多家科技型企业讲解省、市、区科创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用好政策大胆创新。积极开展科技、知识产权政策宣讲进社区、进园区、进小区活动,今年以来在大学科技园、58众创、弘德视媒体和润龙、梅园等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法规服务等讲座4次,发放资料1000余份。三是开展“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根据市、区动员大会精神,第一时间召开班子工作会,研究部署“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具体措施。针对27家帮扶企业的产业领域和经营状况,安排专人对接企业在“科技1+4”、“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四是举办“长沙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xx分赛。在市局的统一部署下,举办了“长沙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xx分赛暨第三届“麓山杯”创新创业挑战赛,在区内10余所高校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各高校积极参与,组织校内海选60场次,近千支队伍参赛,推荐70余支省、市参赛队伍。通过举办大赛活动,xx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及“麓山杯”赛事已成为xx双创新“名片”。二、科学谋划明年科技工作新局面2020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加速培育创新领头企业并做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同时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不断强化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为科创经济发展和xx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建设以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主的新型创新研究院(所)。进一步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平台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加速培育创新领头企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建立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联合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构建专利池,培育国际品牌,提升示范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3.做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各街道(镇),全面深入挖掘,继续推进科技创新企业数据库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辅导培训和“科技政策进企业”活动。举办项目科技政策培训班2期以上,系统讲解科技计划申报要求,帮助企业提高申报立项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成功率。4.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结合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建好大科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推进知识产权评议试点,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快速协同保护,进一步优化我区创新环境。【篇四】今年以来,xx区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及市科技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找准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着力点,咬定目标、坚持不懈,营造了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推动了我区工业陶瓷、创意包装等传统产业创新升级,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创新引领作用。现将上半年以来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2019年工作情况2019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工业陶瓷、精细化工、包装创意、制种等主导产业,加快科技项目的实施,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化产学研对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形成了创新发展的新格局。2019年组织和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3个,赣瓷科技等14家科技型企业申报了2019年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普天高科等4家企业申报了xx省大气水土污染防治技术项目等。其中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1个,省级创新驱动“5511”重大研发专项1个,省级重点研发计划1个。今年预计完成专利申请510件,目前已授权295件;有望完成发明专利申请9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期增幅达28%,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780万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获批省农函大产业化培训项目1个,获批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1个,获批省级科普专项项目1个,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团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主要成效和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技项目申报有新气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今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6家。获批国家科技部2019年工业窑炉烟气资源化项目(华星环保与清华大学合作承担,全省唯一),获国家专项资金100万元左右。另,华星环保工业炉窑烟气综合治理创新团队,获批省双千计划首批引进类项目创新基金500万元。天涯种业和慧骅科技申报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获批,可获项目资金100万元。(二)科技平台建设有新高度。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和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3个省级协同创新体。2017年6月,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萍乡分中心顺利落户我区,与xx工陶院的科学技术合作正式启动,正在按照公司化模式组建。以龙发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的省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以华星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依托的省工业窑炉烟气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不断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2019年我区普天高科、慧骅科技2家公司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体企业分别为龙发实业、普天高科、岳峰新材,分别可享受2000万元的免费借贷或贴息补助。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更好地促进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以及质量检测、信息服务、生产中试等公共科技服务。(三)科技人才团队有新层次。产学研方面,多方走访了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佛山陶瓷研究所、xx工陶院等,引导园区内企业与省内外20余所大校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区内企业大发展。同时,协助金刚科技、赣瓷科技、龙发实业、普天高科等企业与佛山陶瓷研究院、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院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推动了单一传统陶瓷产品向环保成套设备等纵深领域发展,龙发实业董事长罗接发获得了萍乡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普天高科等8家企业作为行业代表参加了xx省环保创新发展论坛,华星环保与昆明理工大学、成宇陶瓷与上海大学、普天高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在洽谈组建相应研究院等。今年5份,邀请上海大学高等研究学院执行副院长钱光人一行来我区对接科技项目(蜂窝陶瓷技术)合作事宜,走访了蜂窝陶瓷类企业,当前正在与其中两家企业进行产品实验,有望达成合作意向,并计划以此为契机,借助和联合上海大学的科研团队在我区设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或院士工作站,从而更好地引领我区化业填料类传统产业创新升级。促成了xx科技大学李华亮、华南理工大学洪宇翔两位博士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目前,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企业研发团队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5%左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也逐年增长,每年通过人才超市引进各类大院大所高层次人才30余名。xx区优秀拔尖科技人才的推选方案及湘(东)人加归计划等方案的出台吸引了更多的科技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四)科技成果转化有新力度。大力促进区内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对接,组织骨干企业法人代表南下北上,走访对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联合区商务局举行了上海工业陶瓷招商对接会。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签订了长期战略框加协议。引导区内相关企业与上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xx理工大学等20余所院校加强了合作关系,李华亮博士的高铝氧化薄板、洪宇翔博士的纵向涡高效换热技术拟与金钢科技陶瓷辊棒、龙发实业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等进行成果转化和实质性合作。技术合同交易额完成1.05亿元。慧铧科技等企业的环保材料被推选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019年与上海大学开展了蜂窝陶瓷成果转化和技术合作模式,正与和鑫高科及群力化工开展新产品试验。(五)知识产权建设有新质量。知识产权工作是引领和支撑一个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大引擎,科技职能部门结合“知识产权宣传日”、“科技下乡”等活动,通过走访企业和组织宣讲会等形式,将知识产权建设的政策、程序、途径讲解清楚,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组织召开了全区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xx区知识产权富民强县工程作为省级重点项目正在全面推进,今年专利申请总量全年有望达510件左右,其中发明专利全年申请量将达90件,同期增幅达28%。目前,区内企业拥有以工业陶瓷为主的发明专利40余个,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龙发实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普天高科和华星华保)。(六)科技依法行政有新规范。加大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分片、分批次深入各乡镇、企业宣传解读科技创新法律法规,现场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推动科技创新法律法规更好地落实,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规范了科技项目管理,对科技项目的立项审批、监督、管理过程,严格按照审批流程,保证了科技项目立项的公开、公平、公正。认真开展了专利执法检查,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专利执法工作,与市科技局联合执法查处各类案件7件并进行了妥善处理。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了政治理论和科技业务学习,科技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不断得到加强,科技为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七)防震减灾工作有新亮点。2019年xx区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建结合的工作方针,顺利完成了各项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任务,具体突出工作摘要如下:一是防震减灾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区政府与11个乡(镇、街)签订了2019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夯实了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二是地震监测预测能力逐步提升。联合应急等部门建立了灾害预防群防网络,推进了“三网一员”建设,建设了地震生物观察点1个,地震监测预测能力不断提升。三是震害防御基础更加夯实。全面落实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国家标准,全年完成一般建设工程备案3项,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市级示范学校2所、区科普生态教育基地1个、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2个。四是地震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区、乡制定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灾害应急防范措施,组织了综合性地震应急演练,90余所中小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实现了常态化。五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更趋标准。依托麻山新城区建设,正在建设一个标准化的应急避难场所1所,做到场所有标识、百姓易理解。六是防震减灾科普馆建设步伐加快。xx滨河新区科技馆建设规划了地震知识展厅该项目正在推进中,规划方案已获城规委通过。七是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有序推进。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地震小区划、活断层探测成果在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使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xx经济社会发展。二、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今年以来我区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