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跟踪训练19.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70476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跟踪训练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跟踪训练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跟踪训练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一、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1)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译文:_(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译文:_答案(1)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参考译文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痛殴宦官。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因此张建封趁机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恰巧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方有事燕云,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太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注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1)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译文:_(2)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译文:_答案(1)尚未入境,贪吏解下官印隐藏起来,(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张榜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2)富贵的人容易行善,贫贱的人难以成功,关键在于上面的人怎样认识提拔。参考译文当时正从事收复燕云地区,胡松年多次上奏说边地的战争一开始,就有许多不能言说的事情发生。这与当时宰相的意思相抵触,被贬为提举太平观。建炎年间,秘密上奏论述中原形势的利害,召到朝廷,出任平江府知府。尚未入境,贪吏解下官印隐藏起来,(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张榜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朝廷任命他为给事中。恰逢朝廷选拔将帅,胡松年上奏说:“富贵的人容易行善,贫贱的人难以成功,关键在于上面的人怎样认识提拔。希望陛下亲自去慰问军队,就在军队中搜罗挑选,必然会有可以使用的人才。”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1)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译文:_(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译文:_答案(1)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2)(韩愈)却很能引导鼓励后辈,(后辈)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是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参考译文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盛衰,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韩愈)却很能引导鼓励后辈,(后辈)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是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总共有十人之多。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孙永,字曼叔。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王韶以布衣入幕府,建取熙河策,永折之曰:“边陲方安静,无故骚动,恐变生不测。”会新筑刘家堡失利,众请戮偏裨以塞责。永曰:“居敌必争之地,军孤援绝,兵法所谓不得而守者也。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竟用是降天章阁待制、知和州。时仓法峻密,庾吏受百钱,则黥为卒,府吏亦如之。神宗问:“此法既下,吏尚为奸乎?”对曰:“强盗罪死,犯者犹众,况配隶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吏,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节选自宋史孙永传)(1)居敌必争之地,军孤援绝,兵法所谓不得而守者也。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译文:_(2)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吏,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译文:_答案(1)处在敌人必争之地,军队孤立无援,这是兵法上所说的不能够防守的情形。责怪别人来免除自己的过错,对我们来说能心安吗?(2)要使人畏惧法令却不革除私心,即使是府吏,臣也不敢保证他们以后不再犯法。参考译文孙永,字曼叔。孙永被加任龙图阁直学士,出任秦州知州。王韶以平民的身份进入他的幕府,提出了攻取熙河的计策,孙永当面反驳他说:“如今边疆刚刚安静,无缘无故去骚扰,恐怕会生出难以预料的事端。”恰好刚修筑的刘家堡失守,众人请求杀了偏将来推卸责任。孙永说:“处在敌人必争之地,军队孤立无援,这是兵法上所说的不能够防守的情形。责怪别人来免除自己的过错,对我们来说能心安吗?”孙永最终因这件事被降为天章阁待制、和州知州。当时仓法(关于管理粮仓的法令)很严厉周密,管粮仓的小官吏贪污一点钱就被黥刑贬为士兵,府吏也是如此。神宗问道:“这法规制定下去之后,官吏们还有人敢做违法的事吗?”孙永回答说:“虽然有强盗罪刑的人要判死刑,但仍然还有很多人愿意当强盗,何况发配为奴隶呢?要使人畏惧法令却不革除私心,即使是府吏,臣也不敢保证他们以后不再犯法。”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序)(1)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不得见也。译文:_(2)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译文:_答案(1)凭一个妇人尚且能这样,就可推知世上本来曾有这样的人而没能被发现。(2)不珍爱自身的名节而忍辱偷生的士人,听说李氏的风范后应当稍微知道羞愧了吧!参考译文我曾经读到五代时的一篇小说,记载王凝的妻子李氏的事情,凭一个妇人尚且能这样,就可推知世上本来曾有这样的人而没能被发现。王凝住在青州、齐州之间,担任虢州司户参军,因为疾病在任上去世。王凝家中素来贫寒,一个儿子还年幼,李氏带着孩子,背着王凝的遗骸回老家。向东经过开封时,在旅舍停下,店主见这个妇人独自带着一个孩子因而怀疑她,不准她留宿。李氏眼看天色已晚,不愿离去,店主就拉着她的胳膊让她出去。李氏仰天痛哭说:“我是个妇人,难道不能守节,而让这只手臂被人拉扯吗?不能因这只手臂而一并玷污了我的身子!”就拿来斧头砍断了那条胳膊。看到此事的过路人都围聚在一起为她感叹,有的情绪激动,有的悲泣落泪。开封尹获知这事后,向朝廷报告,官府为她赐药治伤,优厚地周济李氏,而鞭打了那个旅舍主人。唉,不珍爱自身的名节而忍辱偷生的士人,听说李氏的风范后应当稍微知道羞愧了吧!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冬十一月四日,帝将出猎,楚材亟言其不可,左右皆曰:“不骑射,无以为乐。”猎五日,帝崩于行在所。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崇信奸回,庶政多紊。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节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1)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译文:_(2)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译文:_答案(1)楚材仍然争辩不已,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2)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参考译文冬十一月四日,太宗将出去打猎,楚材赶紧说不能打猎,左右侍从们都说:“不骑马射箭,就谈不上快乐。”打猎五天,太宗在行营中去世。皇后乃马真氏行使皇帝权力,重用和信任奸邪之人,政务都被搞乱。楚材仍然争辩不已,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甲辰年夏五月,耶律楚材死在官位上,终年五十五岁。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皇后命令侍从大臣麻里扎前去查看,只有十几张琴、阮以及几千卷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二、全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延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C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解析根据“之”“以”“乃”这些虚词的用法,可知“之”代指上文“馆宇服玩”,“以”是连词,表原因,故“之”“以”之间应断开,排除A、C两项;结合上文,开头应断为“魏州自承嗣已来”,可排除B项。答案D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视事”指官吏到地方视察,“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或退休。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解析B项,“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答案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解析D项,对叛乱原因的分析不对,再者叛乱的也不是“魏州士兵”,而是镇州三军。答案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译文:_(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译文:_答案(1)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2)(田弘正)并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官员请求供给。参考译文田弘正,本名田兴。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度。在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为衙内兵马使。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多次施行杀戮刑罚;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吏很信赖他。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田弘正借口患风痹病请求告假,全身上下都被烧灼,田季安认为他再无所作为了。等到田季安病重,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无知,于是召回田弘正官复旧职。田弘正喜欢了解前代忠臣孝子建功立业的事迹,办理公务的空闲时间,就同宾客僚佐谈论古往今来正反面的言行。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宾客僚佐下吏,都请朝廷任命。非常爱读儒家书籍,尤其通晓史书,左传国史,都知道大概。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幽、恒、郓、蔡有唇亡齿寒的恐惧,多次派遣说客前去离间,多方劝诱阻挠,而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元和十年,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派儿子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死,穆宗任命田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田弘正因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十一月二十六日,到达镇州,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赏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人心才稍微安定。(田弘正)并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官员请求供给。当时度支使崔倰不识大体,坚决阻止他的请求,他先后四次上表章都没有得到答复。第二年七月,将随从士卒遣回魏州,当月二十八日夜晚士兵叛乱,田弘正及家属等一起遇害。穆宗听说后震惊悲痛,追赠为太尉,助葬用品加倍拨给。田弘正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关心晚辈,骨肉恩情非常深厚。兄弟子侄在两都的有几十人,他们竞相夸耀豪华,每天约耗费二十万钱,运载魏州、镇州的财货,装载的车辆在道路上络绎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