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469425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姓 名: 班 级:学 号: 指导老师:刘 峰7.2.2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2.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3.掌握时间相应的一般方法;二、实验内容1.二阶系统G(s)=10/(s2+2s+10)键入程序,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录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记录实际测去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值比较。(1)实验程序如下:num=10;den=1 2 10;step(num,den);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2)再键入:damp(den);step(num,den);y x t=step(num,den);y,t可得实验结果如下: 记录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计算值值比较实际值理论值峰值1.34731.2975峰值时间1.09281.0649过渡时间+%52.48362.6352+%23.47713.51362. 二阶系统G(s)=10/(s2+2s+10) 试验程序如下 :num0=10;den0=1 2 10;step(num0,den0); hold on;num1=10;den1=1 6.32 10;step(num1,den1);hold on;num2=10;den2=1 12.64 10;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wn1= (1/2)wn0和wn1= 2wn0响应曲线试验程序 :num0=10;den0=1 2 10;step(num0,den0); hold on;num1=2.5;den1=1 1 2.5;step(num1,den1);hold on;num2=40;den2=1 4 40;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3.时作出下列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比较与原系统响应曲线的差别与特点,作出相应的实验分析结果。(1) 试验程序:num0=2 10;den0=1 2 10;subplot(2,2,1);step(num0,den0);title(G(1); (2)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4.试做出一个三阶系统和一个四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分析实验结果三阶系统G(s)=1/(s3+s2+s+1)四阶系统G(s)=1/(s4+s3+s2+s+1)(1)试验程序(2) 响应曲线三、实验结果分析(1)系统的阻尼比越大,其阶跃响应超调越小,上升时间越长;系统的阻尼比决定了其振荡特性:当阻尼比在01时,有振荡,当阻尼比1时,无振荡、无超调,阶跃响应非周期趋于稳态输出。(2)当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时,响应曲线初值为非零初值;当分子多项式阶数低于分母多项式阶数时,响应曲线初值为零。(3)当系统分子多项式零次相系数为零时,响应曲线稳态值为0;当系统分子多项式零次相系数不为零时,响应曲线稳态值为1。7.2.3 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一、实验目的1.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2.记录单位脉冲响应曲线;3.掌握时间相应的一般方法;二、实验内容1.二阶系统G(s)=10/(s2+2s+10)键入程序,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录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记录实际测去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值比较。试验程序如下:(1) 脉冲响应曲线(2)实验结果记录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计算值值比较实际值理论值峰值2.08162.1000峰值时间0.39740.4000过渡时间+%53.87453.5000+%24.86794.40002. 二阶系统G(s)=10/(s2+2s+10)(1)修改参数,分别实现deite=1和deite=2响应曲线试验程序 响应曲线 (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wn1= (1/2)wn0和wn1= 2wn0响应曲线试验程序响应曲线3.时作出下列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比较与原系统响应曲线的差别与特点,作出相应的实验分析结果。(1)试验程序如下:(2)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三、实验结果分析:(1)系统的阻尼比越大,其阶跃响应超调越小,上升时间越长;系统的阻尼比决定了其振荡特性:当阻尼比在01时,有振荡,当阻尼比1时,无振荡、无超调,阶跃响应非周期趋于稳态输出。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越大,阶跃响应的反应速度越快。(2)当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时,响应曲线初值为非零初值;当分子多项式阶数低于分母多项式阶数时,响应曲线初值为零。(3)当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时,响应曲线稳态值为0;当分子多项式阶数低于分母多项式阶数时,响应曲线稳态值为1。7.2.4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一、实验目的:1.利用计算机完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作图;2.了解控制系统根轨迹图的一般规律;3.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分析;二、实验内容:给定如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作出它们的根轨迹图,并完成规定要求。1. G01(S)=Kg/S(S+1)(S+2)(1) 准确记录根轨迹的起点、终点与根轨迹条数;(2) 确定根轨迹的分离点与相应的根轨迹增益;(3) 确定临界稳定时的根轨迹增益。实验程序如下: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如下: 2. G02(S)=Kg(S+1)/S(S-1)(S2+4 S +16)确定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并确定系统稳定的根轨迹增益范围。(1)试验程序如下:(2)响应曲线实验结果如下:3. G02(S)=Kg(S+3)/S(S+2)(1) 确定系统具有最大超调量时的根轨迹增益,做时域仿真实验;(2) 确定系统阶跃响应无超调量时的根轨迹增益取值范围,做时域仿真实验;试验程序三、实验结果分析 如果闭环系统无零点,且闭环极点均为实数极点,则相应一定是单调的;如果闭环极点均为复数极点,则响应一般是振荡的。7.2.5 控制系统的波特图一、实验目的1.利用计算机完成开环系统的波特图;2.观察记录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3. 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分析;二、实验内容1.G(S)=1/(T2S2+2CTS+1)T=0.1 C=2,1,0.5,0.1,0.01(1)实验程序(3)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2. G(S)=31.6/S(0.01S+1)(0.1S+1)试验程序3.G(S)= (S+1)/S2(0.1S+1)试验程序响应曲线7.2.6 控制系统的极坐标图一、实验目的1.利用计算机完成开环系统的极坐标图;2. 极坐标系统分析;二、实验内容1.G(S)=1/S(TS+1)做极坐标图(1)试验程序(2)响应曲线(T=1时)2.G(S)=K(T1S+1)/S(T2S+1)T1 T2 OR T1 T2 与 T1 T2 OR T1 T2 与 T1 T2 时两图的区别与特点试验程序如下:实验输入响应曲线7.3.1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一、实验目的1.学习系统数学模型的各种表示方法;2. 学习系统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与线性变换;二、实验内容1.给定系统为 num=1 1.3 2 2.5; den=1 0.3 1.2 1;使用m函数a,b,c,d=tf2ss(num, den)求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使用m函数z,p,k=tf2zp(num, den)求系统的零极点表达式。(1)试验程序(2)实验结果 2.给定函数G1(S)=0.5/S(0.1S+1) G2(S)=0.5/(0.05S+1)3.给定函数G1(S)=10(0.2S+1)/S(0.1S+1)( 0.5S+1)使用m函数numc,denc=cloop(num,den,sign)作单位负反馈;使用m函a,b,c,d=tf2ss(num,den)求得单位负反馈的状态空间方程。(1)试验程序(2) 实验结果7.3.3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一、实验目的1.学习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的判别方法与计算方法;2. 学习计算系的能控性标准和能观性标准;二、实验内容1.由a,b,c,d=rmodel(n)构造一个三阶系统,判别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并分别计算能控标准型一型与能观标准型一型。(1)试验程序 (2)实验结果 2.给定系统num=1 3 2; den=1 6 11 6;使用m函数a,b,c,d=tf2ss(num, den)求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判别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并讨论。(1)试验程序(2)实验结果 3.给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10(0.2S+1)/S(0.1S+1)( 0.5S+1)使用m函数numc,denc=cloop(num,den,sign)作单位负反馈;使用m函a,b,c,d=tf2ss(num,den)求得单位负反馈的状态空间方程。使用m函ac2,bc2,cc2,dc2=ss2ss(a,b,c,d,t)做线性变换,将系统变换为能控标准二型。(1)试验程序(2)实验结果 7.3.5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一、实验目的1.能控性分析与能观性分析;2.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3. 线性系统的最小实现。二、实验内容1.给定系统A=-1.5 0 0,-5.6 -10.3 -12,4.1333 6.6667 7.7B=1 ,-22 ,17.6667C=1.5 0.7 0.9D=0计算gram(A,B)或者Wc=ctrb(A,B)使用rank( )判别系统的能控性,并作能控性分解。(1)试验程序(2)实验结果2.给定系统A=1.7 -1.6 0.44,8 -5.5 1.28,0 0 -0.3B=0.6 ,1.5,1C=16.6667 -6.6667 2D=0计算gram(A,B)或者Wo=obsv(A,C)使用rank( )判别系统的能观性,并作能观性子系统分解。(1)试验程序(2)实验结果 3.给定系统作能控能观分解,做出系统的最小实现。(1) 试验程序(2)实验结果实验总结: 通过几次MATLAB实验,学习并了解了MATLAB的实验环境,通过上机操作,熟悉了MATLAB命令的基本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