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设计

上传人:QQ-1****6396 文档编号:6456358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题 目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设计 英文题目 The design of sprial bulk matiar collection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5 年 11 月 25 日 毕业设计 论文 独创性声明 该毕业设计 论文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 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 论文 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青岛滨海学院有关保留 使用毕业设计 论文 的规定 即 学 校有权保留送交毕业设计 论文 的复印件 允许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全 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该毕业设计 论文 保密 的毕业设计 论文 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设计 此种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 的出现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也可以实现农业的自动化大生产 当今激烈的 市场竞争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 企业对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设计及制造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我们这些即将大学毕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要进行 对本专业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和掌握 为此我们要进行毕业设计 要自己 动手进行思考问题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贡献力量 也要从此迈出展现自 己价值的第一步 以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机构为研究对象 探讨一种形式简洁 方便 控制的自动收集器模型 从产能规划和收集速度两个层面上研究提高该螺旋式散装物 料收集器的速度与产能的方法 对于推动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机械基础理论和关键 技术研究 提高我国在自动化行业的竞争实力将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一种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 研究一种高速 轻型 低成本 高速的 螺旋物料收集器 该种类型设备的设计 不但在自动化领域是一个新的突破 对物 料的输送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来说 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对推动机构设计理论 散装物料收集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 技术经济分析等多学科交叉 具有重要理论 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关键词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 制造 效率 重要意义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dern machinery equipment ransmission and control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hydraulic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economy has been widely used Compared with other transmission control technology hydraulic technology has high energy density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configuration large speed range rapid and smooth work ability easy to be controlled and overload protection easily rintegr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design easy maintenance in manufacturing operation and other significant advantages n technology which make it become the basic technology of mode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the basic technology of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The hydraulic press and pressure machine is the main equipment for molding plastic injection and repressing material formation such as stamping bending metal sheet drawing it can be engaged in the adjustment the mounting indentation the grinding wheel formation the swaging metal parts formation the plastic products and the powder products suppressed formation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motor a crank connecting rod transmission design shaft design bearing design selection of the key and the design of the frame trying to through the design so that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of walnut is simple and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Key words corn thresher reame processing meaningful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引 言 1 1 1 课 题 的 来 源 与 研 究 的 目 的 和 意 义 1 1 2 本 课 题 研 究 的 内 容 3 2 螺 旋 式 散 装 物 料 收 集 器 总 体 结 构 的 设 计 5 2 1 螺 旋 式 散 装 物 料 收 集 器 的 结 构 原 理 7 2 2 螺 旋 式 散 装 物 料 收 集 器 的 结 构 8 2 2 1 进 料 机 构 9 2 2 2 输 送 机 构 10 2 2 3 驱 动 机 构 10 3 机 械 传 动 部 分 的 设 计 计 算 11 3 1 电 机 的 选 型 计 算 12 3 2 V 带 传 动 的 设 计 计 算 14 3 3 带 传 动 的 设 计 10 3 3 1 设 计 功 率 10 3 3 2 选 定 带 型 10 3 3 3 传 动 比 14 3 3 4 小 带 轮 基 准 直 径 15 3 3 5 大 带 轮 基 准 直 径 15 3 3 6 带 速 验 算 15 3 3 7 初 定 轴 间 距 15 3 3 8 所 需 带 的 基 准 长 度 16 3 3 9 实 际 轴 间 距 17 3 3 10 小 带 轮 包 角 17 3 3 11 单 根 V 带 的 基 本 额 定 功 率 18 3 3 12 时 单 根 V 带 型 额 定 功 率 增 量 18 i I 3 3 13 V 带 的 根 数 19 3 3 14 单 根 V 带 的 预 紧 力 20 3 3 15 作 用 在 轴 上 的 力 20 3 3 16 带 轮 的 结 构 和 尺 寸 20 3 4 传 动 轴 的 设 计 计 算 21 4 各 主 要 零 部 件 强 度 的 校 核 22 4 1 轴 承 强 度 的 校 核 计 算 23 结 论 24 致 谢 25 参 考 文 献 26 0 1 绪论 1 1 课 题 的 来 源 与 研 究 的 目 的 和 意 义 在对散装物料进行收集的过程中 采用螺旋式输送方式的收集器的机械化程度 最高 几乎所有的大型的对散装物料进行加工的厂家都具备这种设备 国内一些大 型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先后从西德 丹麦 瑞士 日本等引进了先进的收集器设 备 但其价格十分昂贵 目前中 小型散装物料收集企业所使用的大部分设备为我 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螺旋式输送方式的收集器是为中 小型散装物料加工企业所设计 的较为理想的收集各种散装物料的机械 螺旋式输送方式的收集器作为对散装物料进行加工的必备设备的一种 它的设 计和研发就极为重要 研究 设计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 不断改进现有机械产品和 生产新一代机械产品 以适应当前和将来的需要 机械产品的生产 包括 生产设 施的规划和实现 生产计划的制订和生产调度 编制和贯彻制造工艺 设计和制造 工具 模具 确定劳动定额和材料定额 组织加工 装配 试车和包装发运 对产 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机械制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机械一般是由许多各有独特 的成形 加工过程的精密零件组装而成的复杂的制品 生产批量有单件和小批 也 有中批 大批 直至大量生产 销售对象遍及全部产业和个人 家庭 而且销售量 在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下 可能出现很大的波动 因此 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和经 营特别复杂 企业的生产管理 规划和经营等的研究也多是肇始于机械工业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陆续地被应用在散装物料的 收集方面 但传统的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由于收集精度不高 速度缓慢 有好多 工厂仍然采用其他的收集方式 但其他散装物料收集方式的劳动效率低下 所以此 次设计的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 在传统的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基础上进行改 进创新 应用合理的结构以及动力机构 从而来克服以往的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 所不能克服的问题 对后续的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设计制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和价值 目前 市面上的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产品图片如下图 1 图 2 图 3 所示 1 图 1 图 2 图 3 2 1 2 本 课 题 研 究 的 内 容 本论文主要研究运用 SolidWorks 对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进行设计 在设计过 程中 了解 SolidWorks 的各种功能 SolidWorks 公司成立于 1993 年 由 PTC 公司的技术副总裁与 CV 公司的副总裁 发起 总部位于马萨诸州的康克尔郡 Concord Massachusetts 内 当初的目标是 希望在每一个工程师的桌面上提供一套具有生产力的实体模型设计系统 从 1995 年 推出第一套 SolidWorks 三维机械设计软件至今已经拥有位于全球的办事处 并经由 300 家经销商在全球 140 个国家进行销售与分销该产品 1997 年 Solidworks 被法 国达索 Dassault Systemes 公司收购 作为达索中端主流市场的主打品牌 SolidWorks 软件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 Windows 开发的三维 CAD 系统 由于技术创新 符合 CAD 技术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SolidWorks 公司于两年间成为 CAD CAM 产业中获 利最高的公司 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用户支持使得 SolidWorks 每年都有数十乃至数百 项的技术创新 公司也获得了很多荣誉 该系统在 1995 1999 年获得全球微机平台 CAD 系统评比第一名 从 1995 年至今 已经累计获得十七项国际大奖 其中仅从 1999 年起 美国权威的 CAD 专业杂志 CADENCE 连续 4 年授予 SolidWorks 最佳编辑 奖 以表彰 SolidWorks 的创新 活力和简明 至此 SolidWorks 所遵循的易用 稳定和创新三大原则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和证明 使用它 设计师大大缩短了设计时 间 产品快速 高效地投向了市场 由于 SolidWorks 出色的技术和市场表现 不仅成为 CAD 行业的一颗耀眼的明 星 也成为华尔街青睐的对象 终于在 1997 年由法国达索公司以三亿一千万美元的 高额市值将 SolidWorks 全资并购 公司原来的风险投资商和股东 以一千三百万美 元的风险投资 获得了高额的回报 创造了 CAD 行业的世界纪录 并购后的 SolidWorks 以原来的品牌和管理技术队伍继续独立运作 成为 CAD 行业一家高素质 的专业化公司 SolidWorks 三维机械设计软件也成为达索企业中最具竞争力的 CAD 产品 由于使用了 Windows OLE 技术 直观式设计技术 先进的 parasolid 内核 由 3 剑桥提供 以及良好的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技术 SolidWorks 成为全球装机量最大 最好用的软件 资料显示 目前全球发放的 SolidWorks 软件使用许可约 28 万 涉 及航空航天 机车 食品 机械 国防 交通 模具 电子通讯 医疗器械 娱乐 工业 日用品 消费品 离散制造等分布于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约 3 万 1 千家企业 在教育市场上 每年来自全球 4 300 所教育机构的近 145 000 名学生通过 SolidWorks 的培训课程 据世界上著名的人才招聘网站检索 与其它 3D CAD 软件相比 SolidWorks 相 关的招聘广告比其它软件的总合还要多 这一事实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和设计 者使用 SolidWorks 三维软件 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 SolidWorks 人才 Solidworks 软件功能强大 易于操作 界面人性化 技术创新 组件繁多是 SolidWorks 的五大 特点 使得 SolidWorks 三维软件成为目前全球领先的三维 CAD 解决方案 SolidWorks 在设计时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 通过方案的筛选 工程师能 从中选择合适的方案 从而在设计过程中降低设计的错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 在目 前市场上所见到的三维 CAD 解决方案中 SolidWorks 是设计过程比较简便又通俗易 懂的软件之一 它不仅提供如此人性化的系统 同时对每个工程师和设计者 乃至 整个机械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SolidWorks 软件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 Windows 开发的三维 CAD 系统 由于技术创新符合 CAD 技术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SolidWorks 公司于两年间成为 CAD CAM 产业中获利最高的公司 良好的财务状况和 用户支持使得 SolidWorks 每年都有数十乃至数百项的技术创新 公司也获得了很多 荣誉 该系统在 1995 1999 年获得全球微机平台 CAD 系统评比第一名 从 1995 年至 今 已经累计获得十七项国际大奖 其中仅从 1999 年起 美国权威的 CAD 专业杂志 CADENCE 连续 4 年授予 SolidWorks 最佳编辑奖 以表彰 SolidWorks 的创新 活力 和简明 至此 SolidWorks 所遵循的易用 稳定和创新三大原则得到了全面的落实 和证明 使用它 设计师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 产品快速 高效地投向了市场 由 于 SolidWorks 出色的技术和市场表现 不仅成为 CAD 行业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也成 为华尔街青睐的对象 终于在 1997 年由法国达索公司以三亿一千万美元的高额市值 将 SolidWorks 全资并购 公司原来的风险投资商和股东 以一千三百万美元的风险 投资 获得了高额的回报 创造了 CAD 行业的世界纪录 并购后的 SolidWorks 以原 4 来的品牌和管理技术队伍继续独立运作 成为 CAD 行业一家高素质的专业化公司 SolidWorks 三维机械设计软件也成为达索企业中最具竞争力的 CAD 产品 由于使用了 Windows OLE 技术 直观式设计技术 先进的 parasolid 内 由剑 桥提供 以及良好的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技术 SolidWorks 成为全球装机量最大 最好用的软件 资料显示 目前全球发放的 SolidWorks 软件使用许可约 28 万 涉 及航空航天 机车 食品 机械 国防 交通 模具 电子通讯 医疗器械 娱乐 工业 日用品 消费品 离散制造等分布于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约 3 万 1 千家企业 在教育市场上 每年来自全球 4 300 所教育机构的近 145 000 名学生通过 SolidWorks 的培训课程 据世界上著名的人才网站检索 与其它 3D CAD 系统相比 与 SolidWorks 相关 的招聘广告比其它软件的总和还要多 这比较客观地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使用 SolidWorks 越来越多的企业雇佣 SolidWorks 人才 据统计 全世界用户每年使用 SolidWorks 的时间已达 5500 万小时 在美国 包括麻省理工学院 MIT 斯坦福 大学等在内的著名大学已经把 SolidWorks 列为制造专业的必修课 国内的一些大学 教育机构 如哈尔滨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 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等也在应 用 SolidWorks 进行教学 Solidworks 软件功能强大 组件繁多 Solidworks 有功 能强大 易学易用和技术创新三大特点 这使得 SolidWorks 成为领先的 主流的 三维 CAD 解决方案 SolidWorks 能够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 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 以及提高产品质量 SolidWorks 不仅提供如此强大的功能 而且对每个工程师和设 计者来说 操作简单方便 易学易用 SolidWorks 在现今社会阶段逐渐广泛应用 并且 SolidWorks 公司对中国市场 重点开发 日后 SolidWorks 应用将会更加完善 更加普遍 通过前文对 SolidWorks 的深入了解后 往后会对 SolidWorks 进行个别应用的分析 如建模 装配 工程图 力学分析等 2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总体结构的设计 2 1 螺 旋 式 散 装 物 料 收 集 器 的 结 构 原 理 该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工作原理为 人工或者其他配套设备将物料倒入进 5 料斗 然后里面的螺旋式收集器对物料进行收集并沿着储料管上移 直到储料管的 顶端的物料出口自动排出 其具体的结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2 2 螺 旋 式 散 装 物 料 收 集 器 的 结 构 该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具体结构为 人工或者其他配套设备将物料倒入进 料斗 然后里面的螺旋式收集器对物料进行收集并沿着储料管上移 直到储料管的 顶端的物料出口自动排出 6 2 2 1 送 料 机 构 送料机构主要有进料斗组成 通过人工或其他配套设备在进料斗里面倒入散装 物料来进行送料 2 2 2 输 送 机 构 7 输送机构主要由螺旋收集器和传动轴 轴承座等组成 是该螺旋式散装物料收 集器的核心部件 2 2 3 驱 动 机 构 驱动机构主要电机通过带传动实现传动轴的转动 而螺旋式收集器是与传动 轴通过键槽固结的 所以从而带动了螺旋式收集器的转动来进行散装物料的收集 3 机械传动部分的设计计算 3 1 电 机 的 选 型 计 算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是通过电机通过 V 带传动带动传动轴旋转 而螺旋式收 集器是与传动轴通过键槽固结的 这样就带动了螺旋式收集器的转动来进行散装物 料的收集 具体的电机选型计算过程如下 N 3 KW WG G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生产能力 1000kg h W 收集 2kg 物料耗用能量 其值与玉米直径有关 d 小则 w 大 当 d 3mm 取 w 0 0030kw h kg 查 B5p 75 传动效率 取 0 75 所以根据 N 3 kw n 1500r min 查 B1 表 10 4 1 选用 Y112M 4 再查表得 Y112M 4 电机的结构 3 2 V 带 传 动 的 设 计 计 算 3 2 1 设 计 功 率 dP kwKPAd 8 4 工况系数 查 B1 表 8 1 22 取 1 2AK 8 P 传递的功率 3 2 2 选 定 带 型 根据 和 查 B1 图 8 1 2 选取普通 V 带 A 型 小带轮转速 为dp1n 1n 1440r min 3 2 3 传 动 比 1 76 0i2ni1min 81076 4r 3 2 4 小 带 轮 基 准 直 径 MM 1d 由 B1 表 8 1 12 和表 8 1 14 选定 100mm 75r min 1dmind 3 2 5 大 带 轮 基 准 直 径 MM 2d cidd 1760 12 由 B3 表 8 7 得 180mm2d 3 2 6 带 速 验 算 smvsm ndv 3025 54 710610ax 3 2 7 初 定 轴 间 距 MM a da28 10 3 2 8 所 需 带 的 基 准 长 度 MM 0dL 0 204 212210 adaLd 88 886mm 依 B1 表 8 1 8 取 900mm 即带型为 A 900dL 3 2 9 实 际 轴 间 距 a mad27690200 9 3 2 10 小 带 轮 包 角 1 3 57812 ad 10 64 3 2 11 单 根 V 带 的 基 本 额 定 功 率 1p 根据带型号 和 普通 V 带查 B1 表 8 1 27 c 取 1 32kw1dn 3 2 12 时 单 根 V 带 型 额 定 功 率 增 量 i P 根据带型号 和 查 B1 表 8 1 27 c 取 0 15kw1i 3 2 13 V 带 的 根 数 Z Z 49 387 096 15 032 4 1 LadkpP 小带轮包角修正系数查 B1 表 8 1 23 取 0 96ak 带长修正系数查 B1 表 8 1 8 取 0 87L 3 2 14 单 根 V 带 的 预 紧 力 0F 20 15 mvZPkFda 254 710 4896 134 N m V 带每米长的质量 kg m 查 B1 表 8 1 24 取 0 1k gm 3 2 15 作 用 在 轴 上 的 力 F 062sin4132sin0 NZF 1598ii310max 考虑新带初预紧力为正常预紧力的 1 5 倍ax F 3 2 16 带 轮 的 结 构 和 尺 寸 10 带轮应既有足够的强度 又应使其结构工艺性好 质量分布均匀 重量轻 并 避免由于铸造而产生过大的应力 轮槽工作表面应光滑 表面粗糙度 以减轻带的磨损 mRa 2 3 带轮的材料为 HT200 3 3 传 动 轴 的 设 计 计 算 1 初步确定轴的直径 mm 3 32 5 62130 npAd 根据工作条件 取 mmd 2 传动轴受力分析 N 3 33 4 513602 91 mtdTF N 3 34 54 173062cos0 cos 1 tgtgr N 3 35 2in4 52in ta 3 绘制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求支座反力 垂直面支反力 由 得 0CM 3 36 025732 arBYFLR N r 13 6295 761 3024 1 62 由 得 0Y N 3 37 230 954 173 BYrCRF 水平面支反力 由 得 0CM 3 38 32 LFRtBZ 图 4 1 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11 N02 13685 7624123 LFRtBZ 由 得 0 N 3 39 3092 184 3 BZrCZF 4 作弯矩图 垂直面弯矩 图 YM C 点 N mm 3 40 495 70825 613 29 LRBY 水平面弯矩 图 Z C 点 N mm 3 41 675 48035 267 302 LRMBZ 合成弯矩 图 C 点 N mm 3 42 153 6785 4780395 470222 CZY 5 作转矩 T 图 N mm61 3 6 校核轴的强度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 即危险截面 C 的强度 由文献 1 15 5 可 知 取 轴的计算应力6 0 MPa 3 43 3 14150 26 9 3678 3 252232 WTMc 选定轴的材料为 45 钢 调质处理 由文献 1 表 可知 MPa 因此 601 故安全 1 ca 7 精确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12 判断危险截面 从应力集中对轴的疲劳强度的影响来看 截面 IV 和 V 引起的应力集中最严重 而 V 受的弯矩较大 从受载的情况来看 截面 C 的应力最大 但应力集中不大 故 C 面不用校核 只需校核截面 V 截面 V 左侧 抗弯截面系数 mm 3 44 27401 0 33 dW3 抗扭截面系数 mm 3 45 582T 截面 V 左侧的弯矩 M 为 Mpa 3 46 62 70 6153 678 截面 V 上的扭矩 T 为 MPa 201 截面上的弯曲应 Mpa 3 47 8 74 Wb 截面上的扭转切应力 MPa 3 48 3 5031 T 轴的材料为 45 钢 调质处理 由文献 1 表 可知 MPa 1 640 B MPa MPa 2751 15 由文献 1 附表 可知 用插入法求出83 2 k24 8 0 k 轴按精车加工 由文献 1 附图 可知 表面质量系数为 3 84 0 轴未经表面强化处理 1q 固得综合系数为 3 49 9 284 021 kK 13 43 218 024 1 kK 由文献 1 可知 碳钢的特性系数3 取 0 取15 05 所以轴在截面 V 左侧的安全系数为 3 50 34 01 289 751 mbKS 3 51 2 9 3 41 a 3 52 5 1 702 19 2 SSca 故该轴在截面 V 左侧的强度是足够的 截面 V 右侧 抗弯截面系数 mm219703 01 3 dW3 抗扭截面系数 mm42T 截面 V 左侧的弯矩 M 为 MPa628 570 6153 678 截面 V 上的扭矩 T 为 MPa 20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MPa 92 Wb 截面上的扭转切应力 MPa8 74301 T 截面上由于轴肩而形成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及 按文献 1 附表 查取 23 因 023 1 dr 8 104 dD 5 3 14 又由文献 1 附图 可得轴的材料的敏感系数为13 8 0 q7 故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按文献 1 附 为43 3 53 87 1 05 2 1 1 k 687 q 由文献 1 附图 可得轴的截面形状系数为235 0 由文献 1 附图 可得轴的材料的敏感扭转剪切尺寸系数为 76 0 综合系数为 41 38 05 71 kK 6 2 所以轴在截面 V 左侧的安全系数为 29 801 8524 371 maKS 6 423 1a 5 17 896 24 82 SSca 故该轴在截面 V 左侧的强度是足够的 4 各主要零部件强度的校核 4 1 轴 承 强 度 的 校 核 计 算 1 滚动轴承的选择 滚动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6205 由文献 2 表 得24 39 KN KN 862 rC1490 or 8 e01 Y 15 2 寿命验算 轴承所受支反力合力 N 4 1 74 1502 3681 292 BZYBR 对于深沟球轴承 派生轴向力互相抵消 N0BaF7 aCF 由文献 2 表 得 24 39 eRB N 4 2 74 1508 7150 BaBrYRP 按轴承 B 的受力大小验算 h 4 3 9 31066 78 4 5820101 BrhPCnL h 年978 4 54 由于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脱粒体的运转平稳 必须选择较大寿命的轴承 轴 承能达到所计算的寿命 经审核后 此轴承合格 16 总 结 时间似流水 到今天 我的毕业设计总算完成了 心里充满感概和辛酸 在最近的一段时 间的毕业设计 使我们充分把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不仅复习所学的知识 而且还获得新的经 验与启示 在各种软件的使用找到的资料或图纸设计 会遇到不清楚的作业 老师和学生都能 给予及时的指导 确保设计进度本文所设计的是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设计 通过初期的定 稿 查资料和开始正式做毕设 让我系统地了解到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让我更加深刻地 体会到做一门学问不易 需要不断钻研 不断进取才可要做的好 总之 本设计完成了老师和 同学的帮助下 在大学研究的最后 感谢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是大家的帮助才使我的论文 得以通过 在这里 我要对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螺旋式散装 物料收集器的设计 经过查找各类资料和参考文献 到今天总算完成了 通过本次设计 再次 提出了利用三维软件的水平 并吸收了大量的经验 总结出以下几点 关于图纸的绘制方面 当零件的尺寸已经给出 不考虑图纸尺寸不合适的 基于三维零件图 装配时必须考虑的大小 是合适的 因为 AutoCAD 绘图效果不好 也会引起的尺寸误差 和甚至出现欠定义大小 因此 必须通过在这个时候对零件进行测量 进行修改 直到符合要求 该工具是方便的输入数据映 射 通过选择部分的类型 标准件 可以生成 但有时需要在工具集使用部分可能找不到 所 以在这个时候随机应变 其他部分而不是通过修改或满足要求增加组件的使用 三维地图应该 是灵活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比问题多 当一个方法不能正常映射 试试另一种方法 它不仅 可以完成零件的生产 而且还可以开发映射一个更好的主意 并打破了新思想的规则 学习使用一些可以节省时间的命令 如镜像 阵列 能省则省 在装配过沉重 曾给了 我一个很大的障碍 是要花很多时间去找出为什么 在一个活跃的子组件 虽然活动范围会产 生干扰 可以设置该复合物的活动范围 如先进的范围内 和角度范围 即使在这个范围内不 影响母配体 不能设置 因为一旦设定的范围内 在父组件将被视为完全定义的组件模型 它 将冲突分总成 将无法完成装配 看地图是最重要的任务是理解零件图 图表工具 没有工具 是没有法律的零件图 所以不要急着写 想通过零件的结构 并认为通过线图 这是重中之重 映射 部分建模 一般应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零件是由几个特点 摆脱所有的形状特点 它们之间的连接相对位置 表面 然后按主次特征造型的关系 按一定的顺序 一个复杂的部 17 分 有许多简单的功能 通过切除或重叠相交 所以部分建模 序列特征是很重要的 虽然不 同的建模过程可以构造出相同的实体部分 但其建模过程和实体结构的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 实体模型可以修改应用程序 可理解性和实体模型 特别是在二维图纸 我们只能看到元器件 的布局 并用虚线给说的内部特征 除了部分的相贯线 这条线各特征在路口出现 在选秀过 程中零件 必须选择第一个草图平面 这是非常重要的 决定了后续的模型飞机的命令 使用 简单的说 一个圆柱形围成一个圈 然后绘制 也可以作为一个长方体旋转 虽然他们的结果 都是一样的 但草图平面和命令的使用 如果我们想要一个轴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第二个方法 以及 由于该零件的设计不规则零件 用于为拉伸和旋转命令 许多零部件都是对称的 所以为 了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通常用于指挥镜特性 一个完整的工程图纸应该包含以下 4 个方面 一组视图 一组视图 包括视图 剖面 断面 局部视图 是正确的 完整的 对各部分的结 构和形状表达清楚 尺寸 尺寸的确定和零件的形状各部分的位置 技术要求 表明部分的一些要求必须在制造和检验完成 如表面粗糙度 尺寸公差 形位公差 材料和热处理的方法和指标 标题栏 注明产品名称 材料 数量 拉伸比和拉伸 等 单击 新建 图标以显示新的文件系统 SolidWorks 文件 对话框中 单击 选项 对话框中的组 件 你可以进入装配工作模式 进行以后的设计工作 18 致 谢 现在 我的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和激动 在这里 我打心里向我的导师和同学 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为有了老师的谆谆教导 才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 道理 由衷地感谢我亲爱的老师 您不仅在学术上对我精心指导 在生活上面也 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支持和理解 在我的生命中给予的灵感 所以我才能顺利 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业 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同时我的生活中的也有了一 个明确的目标 知道想要什么 不再是过去的那个爱玩的我了 导师严谨的治学 态度 创新的学术风格 认真负责 无私奉献 宽容豁达的教学态度都是我们应 该学习和提倡的 通过近半年的设计计算 查找各类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的相 关资料 论文终于完成了 我感到非常兴奋和高兴 虽然它是不完美的 是不是 最好的 但在我心中 它是我最珍惜的 因为我是怎么想的 这是我付出的汗水 获得的成果 是我在大学四年的知识和反映 四年的学习和生活 不仅丰富了我 的知识 而且锻炼了我的个人能力 更重要的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潜移默化让我 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在这里 谢谢老师以及所有关心我和帮助我的人 谢谢大 家 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努力 争取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 最后 感谢我的导师和同学们 祝愿大家在以后的日子了工作顺利 心想 事成 19 参考文献 1 邓星钟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设计手册 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2 孙志礼 冷兴聚 魏延刚等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中的应用 M 东北大学 出版社 2003 3 徐灏 机械设计手册 M 第 5 卷 机械机械出版社 1992 4 吴宗泽 机械设计师手册 M 机械机械出版社 2002 5 成大先 机械设计图册 M 化学机械出版社 2002 年 6 罗洪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M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7 JJ 杰克 美 机械与机构的设计原理 M 第一版 机械机械出版社 1985 8 王玉新 机构创新设计方法学 M 第一版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9 张建民 机械缸 B 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 10 马香峰 螺旋式散装物料收集器结构学 B M 机械机械出版社 1991 11 俄 IO M 索罗门采夫 机械缸图册 B M 机械机械出版社 1993 12 黄继昌 徐巧鱼 张海贵等 实用机械机构图册 B M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6 13 天津大学 机械缸设计基础 编写组 机械缸设计基础 B M 天津科学技 术出版社 1981 14 金茂菁 我国机械缸发展现状 J 缸技术与应用 2001 01 4 15 乔东凯 黄崇林 移动式机械缸设计的动力学分析 J 茂名学院学报 2003 13 3 16 张广鹏 方英武 田忠强 整机结构方案的动态性能评价 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4 20 1 17 王田苗 机械缸发展思考 J 技术与应用 2004 年 2 期 18 李瑞峰 21 世纪 中国机械的快速发展时代 J 中国科技成果 2001 18 期 19 曲忠萍 国外发展态势分析 J 缸技术与应用 2001 02 20 20 徐学林 互换行与测量技术基础 M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1 机械设计手册 联合编写组 机械设计手册 M 下册 石油化学机械出版社 1978 22 赵松年 张奇鹏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 M 机械机械出版社 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