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6455759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县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县是全国果品百强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县、全国现代苹果产业30强县、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近年来,全县果品面积、产量、品质、效益都有了较大提高,果品业已经成为我县农民致富的主要项目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加快我县果业提质增效,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县现有果品面积50万亩,产量64.6万吨,果品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果园面积不断扩大,果品结构不断改善。*县以实现“果业发展、果农增收”为目标,按照“膨胀规模、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增加效益”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果品树种、品种结构,加快推进果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实现了果品总量的稳定与果园结构的不断优化。通过更新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方式,改劣换优果园10万余亩,全县果园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其中水果面积40万亩左右,干果面积10万亩左右。新园、壮园占全县果园的比重明显增加,果品树种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我县果园提质增效、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精品园区不断涌现,建管水平显著提高。依托上级项目实施及社会资本投资带动,我县规模以上果业园区大量涌现,涌现出了诸葛镇上古村、院东头镇单家庄、泉庄镇天地合、四十里堡镇长虹、泉庄镇金龙山、道托镇道托村、诸葛镇盛世合、崔家峪镇凤凰山、许家湖镇榛子示范园等一大批管理水平较高、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果业园区,涵盖苹果、桃两大主要树种及蓝莓、榛子等特色小树种,为全县面上果园建设管理水平的总体提升树立了样板。(三)以技术推广为抓手,推进果品业标准化管理。通过采取请专家授课、开展室内培训、深入果园指导、发放明白纸、组织外出参观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大力推广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桃现代集约栽培等新优模式,引进推广了“烟富”系列、维纳斯黄金等苹果新品种、中蟠、中油蟠、 “锦”系列等优质黄桃新品种20个,建成了上古村、长虹等10余个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苹果、桃现代集约示范园,全县矮砧苹果规模突破2.5万亩,被省农科院列为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科技示范基地。沂城街道红旗山园区和诸葛镇古村园区被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列为示范点。结合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推广,果园生草、壁蜂授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等先进技术得到较好的推广,长虹果品业园区成为全省首个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园。(四)产销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吸引社会投资,在县城两翼建成了昌隆、朱家庄2处县级果品批发市场,在主要的果品种植村建成了小型果品批发市场40余处。二是果品冷藏库建设迈开坚实步伐。通过工商资本投入及扶贫项目的实施,2017-2019年在杨庄镇高家楼子、院东头镇田家峪、道托镇道托村、泉庄镇尹家峪等大型果品园区配套建设了大型果品贮藏库10余座,*县果品冷藏库达到38座,冷藏能力达到2.7万吨,果品贮藏保鲜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是合作社抱团发展初见成效。以金龙山、红旗山、上古村、高家楼子等大型果品园区为代表,合作社组织园区果农采取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保证了果品优质优价。据统计,以上园区的果品价格较市场价格普遍高出0.3-0.5元/斤,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五)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县果茶申报 “三品一标”认证26个,其中:“*苹果”、“*绿茶”、“*大樱桃”3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7个产品通过有机认证,15个产品绿色认证,8个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百桃”牌蜜桃成为全国首个同时通过中国、欧盟、美国三方有机认证的蜜桃品牌,荣获*省“齐鲁放心果品”品牌称号。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展会评比,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唐王山”苹果、“金皇后”桃获评“中华名果”;诸葛镇上古村红富士果园获评*省“十佳观光果园”;蒙山龙雾茶获得第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绿色沂品”苹果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苹果以11.96亿元品牌价值排名2018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61位,成功入选“*十品”,并荣膺“2018年度中国最受欢迎的苹果区域公用品牌10强”。(六)项目引领作用显著,“一村一品”专业村初步形成。近年来,*县组织实施了果业振兴计划、现代农业生产资金、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技术推广等果品类项目5类10余个,累计利用上级政策资金50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等现代苹果、蜜桃示范园,以及杨庄镇蓝莓、四十里堡镇皂角、许家湖镇榛子“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3处,并配套立架设施、节水灌溉、道路硬化、塘坝加固、土地整理、农业物理网、果园器械等基础设施,打造了一批省内闻名的现代果业示范园,带动新发展果园10万余亩。在全县面上形成了诸葛镇上古村、四十里堡镇大赵家屯、泉庄镇尹家峪、圈里乡七箭、道托双河、富官庄镇漫流、杨庄镇大罗张等一批苹果、桃、大樱桃、蓝莓“一村一品”专业村,果品业逐渐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二、主要问题虽然*县果品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无论与蒙阴、沂源等近邻比还是与栖霞、蓬莱、荣成等果品发达地区比,都有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缺乏宏观总体规划,发展上存在随意性。*县的两个近邻:蒙阴县主打蜜桃、沂源县主打苹果。与他们相比,我县在果品业发展上缺乏宏观的总体规划,缺乏对群众的有效引导,任由老百姓个人意愿去发展,造成了发展的盲目性、随意性,树种多、品种多、无法攥成拳头,形成合力效应。(二)缺乏精品示范园区,带动作用不明显。长期以来“重发展、轻管理”的导向产生的弊端凸显,虽然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规模较大、配套齐全的果品示范园,但不同程度存在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精细化管理程度偏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导致果品整体品质不高,优质果率偏低,在当今不断追求高品质水果的市场中,*果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三)缺乏果品销售配套,销售上受制于人。“缺龙头企业”。*县没有一家从事果品购销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这对于*这个果品大县来说是致命的瓶颈制约。以2017年的“金皇后”桃为例,因环保原因政府关停了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在企业打压下,价格下降明显,造成桃农恐慌。“缺冷库”。与沂源、蒙阴几乎村村有冷库相比,我们*县的果品冷藏库数量,抵不过沂源县的一个镇。由于没有冷藏库,多数果农则抱着“卖掉总比烂掉强”的无奈在地头市场低价把果实卖掉。“缺市场”。 果品批发市场相对落后,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场地设备齐全的高档批发市场。“缺采后处理”。采后处理意识不强,所产果品大多没有进行分级包装,而是采取统果销售,难以实现优质高价。(四)缺乏经纪人队伍,品牌营销力度小。“缺营销团队”。农民合作社多是“空壳子”,作用发挥不力,缺少专业的果品营销团队和经纪人队伍,对市场信息获取能力不强,在销售上处于被动,坐等客商,造成销售不畅。“缺宣传推介”。举办和参加果品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少,与蒙阴县承办“全国桃产业发展现场观摩会”、沂源县举办“中国苹果年会”相比,我县在品牌营销上力度太小,造成我县果品品牌知名度低,影响力小。“缺统一设计”。品牌建设上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多而杂,无法形成整体合力。比如:*苹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但在*县有暖阳河、唐王山等十几个区域品牌,各自为战,没有以“*苹果”一个品牌打市场,无形中内耗了品牌的影响力。(五)缺乏政策资金支持,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除项目园区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发展的园区外,多数果园没有配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给果品生产、销售运输等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水的问题解决不了,2019年遇到大旱天气,连续两个月没有有效降雨,部分果树的存活都成问题。(六)缺乏技术员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县、乡果品专业技术人员少,近半的乡镇果茶站长非专业人员,且多数兼职其他工作。据统计, 2011年以来,各乡镇有近20名果品技术人员晋升农艺师,但没有1个真正在技术推广岗位上工作,造成了专业人才的严重浪费。农民技术员队伍缺乏,造成技术推广体系的最底层服务网络缺失。由于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标准化管理技术推行不到位,管理粗放,优质果率偏低,制约了果品效益的提高。三、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发展现代果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果品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以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为目标,健全果品良种引进选育、标准化果品生产及新优技术推广应用体系,优化果品生产结构和布局,强化技术培训服务,打造精品示范园区,示范引领全县果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四、发展目标(一)推进果品业规模化发展。2020年全县果园面积达到 50.02万亩,64.564万吨,其中,苹果16万亩、28万吨,桃20万亩、 32.5万吨,葡萄1万亩、 1.5万吨,樱桃2万亩、0.5万吨,山楂0.34万亩、0.2万吨,梨0.15万亩、0.25万吨,核桃2万亩、0.035万吨,板栗5万亩、0.04万吨,榛子0.33万亩、0.001万吨,花椒2.2万亩,0.038万吨,其他1万亩、1.5万吨。到2025年,全县果园面积达到54.95万亩,68.098万吨,其中,苹果16万亩、29万吨,桃22万亩、35.5万吨,葡萄0.5万亩、0.7万吨,樱桃2.5万亩、0.8万吨,山楂0.3万亩、0.2万吨,梨0.15万亩、0.25万吨,核桃、文冠果等木本油料3万亩、0.043万吨,板栗6万亩、0.06万吨,榛子0.5万亩、0.005万吨,花椒3万亩,0.04万吨,其他1万亩、1.5万吨。(二)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提升。2020年,全县果树良种覆盖率达到80,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70%。到2025年,良种覆盖率达到85,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5%;果园生产管理技术环节组装配套的集约栽培模式达到30%以上。(三)品质和效益双提升。2020年,全县优质果率70%以上,精品果率20%。2025年优质果率80%以上,精品果率25%,安全果品率达到95%以上。(四)产业化水平再上新台阶。2020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2家,果品保鲜贮藏能力3万吨。到2025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5家,果品保鲜贮藏能力4万吨。五、重点工作(一)抓示范促发展,进一步优化果品种植结构布局规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进果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各乡镇现有优势产业、种植传统、地形、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统筹规划*县果品发展布局,努力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要坚持“抓示范、促发展”,以现有果品示范园为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性、规模化、产业化优势果品产业带。(二)实施百万工程,进一步提升*果品质量档次。质量是品牌建设的生命线。*果品业要做大做强,加强技术指导、推广新优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果品质量档次是关键。一要实施好“百园提升工程”,将“百园提升工程”作为培训的主战场和果园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切实纠正以往“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成龄园逐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由单纯追究产量向安全、优质、优价转变。二是开展“万人培训工程”, 集中力量抓好百园的技术培训,每个园区每个月至少举办1次培训班,确保标准化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同时结合有关项目实施大力推广果园生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果园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双减等先进技术,努力实现果园管理精细化、技术标准化、果农专业化、果品安全化,切实提升果园管理水平,提升果品质量档次,推动*县果品业提质增效。(三)抓配套补短板,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突出招大引强。建议县级层面出台扶持果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立项审批、土地指标、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提高政策的吸引力,下大力气引进和培育一批果品龙头企业、果品冷藏库、交易批发市场,努力破解制约我县果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二是培养营销人才,构建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以合作社为主体,培养果品经纪人,组建营销团队。要建立果品产销信息平台,实现市场信息共享,积极采取电子商务等现代市场营销手段,不断完善果品营销网路。三是加强品牌培育。坚持“内强品质、外树品牌”,突出抓好*苹果、*大樱桃、*绿茶三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要加大品牌推介力度,积极组织*苹果、*绿茶、*大樱桃、*蜜桃等参加各级举办的果品展览展销会,继续办好桃花节、大樱桃节、杏花节、苹果节,不断提升*果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四)引人才强队伍,进一步夯实技术推广力量。一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补齐编制空缺,不断改进人员结构,推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二是夯实乡镇果茶站队伍。要求各乡镇配备专业果茶站长,同时将编制在果茶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安排到果茶站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杜绝混岗使用。三是重建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议县政府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农民技术员的聘用、激励,培育一支优良农民技术员队伍,补齐技术服务体系。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省果树研究所、山农大、青岛农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科讲堂、研发中心、成立产业联盟等,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搭建更宽更广的科技推广服务平台。(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一要争取果品项目实施,打造现代果品园区,示范带动*果品业高质量发展。二要整合农业农村、水利、农机等部门项目资金,用于果品园区的水、电、路、机械等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改善果园生产条件。三要鼓励工商资本注入现代果品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运用好老板的“眼光”、“头脑”、“钱袋子”和“人脉”等资源,拓展果园的功能定位,提升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标准,破解销售渠道窄、路子少等难题。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农民培训等力度,充实基层果品专业人员,完善县、乡、村、园四级社会化服务网络,强化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要积极创新推广机制,以标准化示范园区为平台、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信息网络为渠道,建立覆盖主产区的果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同时,鼓励支持科技人员积极从事名优特新品种的试验、繁育和推广工作,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富,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园区”的路子,辐射带动果品生产向规模化发展。(二)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要积极争取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标准果园创建、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资金,用于果业园区建设。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扶贫开发、水土保持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现代果业园区建设,重点支持果园水电路渠基础设施、果品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等项目建设。(三)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对果品发展的扶持力度。县发改部门要搞好果品批发市场和果品加工企业等果品有关项目的规划和立项;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果品规模化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解决好果品批发市场、果品加工企业等项目的规划用地;农业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搞好土地流转,为果品生产规模化发展提供用地保障;林业、水保、旅游部门在生态林场建设、荒山绿化、水土保持、旅游开发等方面要优先规划用于果品规模化发展;公安、交通、农机管理等部门要搞好果品运销“绿色通道”建设;宣传部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果品生产的重要意义,营造加快果品规模化发展的浓厚氛围;科技部门要在科技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县果茶部门要搞好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全力抓好果品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