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0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5499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0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0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0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明朝官修史书太祖实录曾三次修订。初修始于建文元年,靖难之役后,于永乐初重修,此为二修;但由于“成于急促,未及精详”,永乐九年第三次修纂。这说明A 重修实录有利于记载的准确B 历史编修受政治因素的影响C 古代官修史书力求精益求精D 实录修订随时代发展而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2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此外部分地区设州和厅,前者地位同于府,后者同于县,蒙古地区全被征服后,清室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对西南地区的外族首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材料说明清朝A 废除了元朝行省制B 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C 沿用明朝地方制度D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显示,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蒙古、西南等地各不相同,主要是基于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体现了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相关废除行省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清代的地方制度有其创新之处,如蒙古地区实行蒙旗制,西南地区后改行土司制度,因此不能说明是沿用明代的制度,故C项排除。清代少数民族只是推行不同于其它地方的行政制度,并没有实行自治,故D项错误。3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 历史研究的角度影响了历史研究的结论B 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 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D 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答案】A4据记载,乾隆以前军机章京(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只有在内阁、中枢等官员中选调,乾隆时扩大到各部院衙门,几乎涉及中央所有的要害部门。此变化有利于A 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 实现中枢权力制衡C 确保国家政治清明D 削弱宰相职权范围【答案】A【解析】【详解】军机处办事人员由单纯的内阁官员扩大到中央各要害部,这有利于各部门间事务的协调从而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没有实权,无法做到中央权力的平衡,故B项错误;军机处表示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不能确保国家政治清明,故C项错误;宰相在明朝已经被废除,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提到军机处的成员构成的微调,但是形式的变化不能改变军机处的实质,即军机处是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标志。5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A 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B 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C 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D 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答案】B 6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 政权发生更替B 社会发生转型C 国力对比变化D 文化途径迥异【答案】B【解析】材料“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反映了当时中西方社会不同的演变趋势,中国明清时期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主导的封建专制社会,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故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社会转型,故B正确;政权更替属于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故A错误;国力对比与社会转型相比,并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故C错误;文化差异属于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之一,故D错误。故选B。7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 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B 因满人官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 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D 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答案】A8据史书记载:“至嘉靖间,始委政内阁,而居首揆者责任尤专。凡一时政治得失,皆视其人为轻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明朝内阁开始有了独立决策权B 明朝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C 明朝内阁影响机密事务的决策D 明朝内阁开始威胁皇权专制【答案】C【解析】由“居首揆者责任尤专”、“凡一时政治得失,皆视其人为轻重”说明内阁首辅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朝政的决策,故选C;A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在考查对明朝内阁制度的准确理解和把握。9乾隆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并标榜,“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 曰外患, 曰权臣, 曰外戚, 曰女谒, 曰宦寺, 曰奸臣, 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上述材料表明,乾隆帝时期A 政治统治比较清明 B 官员管理比较严格C 注重对官员的控制 D 善于提高官员品德【答案】C【解析】乾隆帝认为造成前代内乱或亡国是由于中央或地方官员权力太大,因此材料表明乾隆帝时期注重对官员的控制。故答案为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并非只是强调对官员的管理,而是强调官员权力不能太大,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10明初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 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B 开始形成独立体系C 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D 推动人才选拔公正【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请回答: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答案】(1)“三公”的出现是对世袭制的否定。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态度:应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元朝实行行省制,中书省长官就是宰相。明朝废除丞相。(4)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也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解析】【详解】(4)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和消极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