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45497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本课以问题“你为什么而读书?”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学中,努力用课文中生动鲜明的文字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真挚热烈的情感点化学生的认知,用凝练明白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学生、教材编者和文本的对话中,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让学生细读文本,感悟文中“中华不振”和“中华之崛起”的含义,体会少年周恩来的爱国之情。 二、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四、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问题导入,引起思考1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而读书?学生自由回答。 2有一个 12 岁的少年,他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回答。他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周恩来。为什么一个12岁的少年能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介绍人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周恩来的资料。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少年周恩来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结合资料,对周恩来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学习字词:通读全文,借助字典、词典学字词。借助语境了解词语的大意。(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把课文中你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不理解地方做好批注。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检测读书效果。 (1)读字正音:“嚷、惩、铿、锵”是后鼻音,“范、巡”是前鼻音。“嚷”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三声。“惩处”中的“惩”是二声,要读准,“处”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三声。 (2)巧学妙记:出示课件介绍皇帝的由来,了解“帝”字的含义。崛在“山”里感到委“屈”。铿“坚”持才是硬(钅)道理。锵金(钅)甲“将”军。 (3)书写指导:“范、惩”是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巡”的被包围部分由三个撇点组成。 “嚷”的右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4)释词解义:重点理解“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自读中思考、质疑、尝试对疑难问题进行解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中年级学生的重点学习方式。能够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把握思路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想一想,文章写了哪几件事?用语言简单概括一下。 2讨论交流。 第一件: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外国租界去,周恩来感到疑惑不解。 第二件:周恩来和同学在租界看到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巡警不但不帮助,反而训斥她,周恩来理解了“中华不振”。 第三件: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重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 四、整体回顾,布置作业 1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设计: (1)阅读大地的儿子。(2)搜集关于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历史资料。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课外积累,加深对周恩来和其他伟人的了解。 第 二 课 时一、谈话导入,情境引读 1导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立下的誓言。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齐读课题。这更是他终身奋斗的目标,请大家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课题。 2过渡: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回答。(中华不振)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围绕文章主题设疑,启发思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训练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句,理解文章主旨,为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二、回顾课文,引出“不振” 1齐读“中华不振”,学生说对这个词的理解。 2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自由读课文,拿出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一画,还可以在你画的句子旁边写上为什么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中华不振”。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在读文中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中华不振。 三、直奔重点,研读“不振” 1品词析句,集体交流,感受“中华不振”。 多媒体课件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此时妇女会对哪些人哭诉?她会哭诉些什么? (2)假如你就是巡警,面对不幸的妇女,你会怎样做? 2多媒体课件出示: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1)师:这位妇女的亲人被轧死了,她本来以为巡警局会如何给她撑腰?结果呢?(2)想象一下巡警会怎样训斥这位妇女。 (3)面对这样意外的结局,你有什么话想说? (4)小结:这真是一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世界啊!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5)引读。自己的亲人被轧死了,却还要遭到训斥,这个妇女的心里该是多么痛苦啊!也许死去的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原指望(生答: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谁知(生答: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生答:把她训斥了一通。)也许死去的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原指望(生答: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谁知(生答: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生答:把她训斥了一通。)也许死去的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她的心都要碎了,原指望(生答: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 )谁知(生答: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生答: 把她训斥了一通。 ) (6)小结:这位可怜的妇女,遭受了如此大的不幸,她多么希望有人能帮一帮自己呀。可是, 这个可恶的巡警竟借助洋人的势力在自己同胞面前显示威风, 真是可耻至极, 这就是中华不振!(板书:!) 3过渡:这位妇女的亲人被轧死了,那个肇事者到哪去了? (1)抓住关键词“得意扬扬”体会洋人的可恨。 师:大个子洋人“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莫非他做了什么好事? 师:轧死了人,人命关天啊,在当今社会,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呀,可他呢,却在一旁 生:得意扬扬。 (2)小结: 为什么?为什么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 洋人轧死了中国人, 却在一旁得意扬扬,那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板书:!) 4多媒体课件出示: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1)齐读:围观的中国人那个不幸的妇女。 (2)同学们, 知道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吗?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当时围观的中国人的心情吗? (3)知道他们紧握着拳头最想干什么吗?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那就是“惩处”。(多媒体出示) (4)惩处谁?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敢不敢惩处?为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答)(5)过渡:为什么在外国租界里,我们中国人谁都不敢怎么样?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土地吗?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租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呢?请看大屏幕。 5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1)齐读句子,并说说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周恩来和他的同学是怎样进入租界的?你从“闯进”这个词了解到租界还是什么样的地方? (3)小结: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灯红酒绿的租界,这就是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就在这租界里,看着自己的同胞遭受欺凌,围观的中国人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板书:!) 6师生齐读第8自然段。 7结合内容,小结“不振”。 看到这一切,周恩来才真正体会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同学们,你们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了吗?根据老师的板书来说一说。 “中华不振”就是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那声声哭诉。 “中华不振”就是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地欺负中国人。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巡警帮着外国人来欺负中国人。 “中华不振”就是看见中国同胞受欺,大家却敢怒不敢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想象周恩来目睹“中华不振”的事实时的悲愤心情,理解少年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感。 四、展示资料,激发情感 1在当时,租界已经成了洋人的天下。在租界里,洋人是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课件出示) 在上海某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2过渡:看着这一幕一幕,作为中国人,你的心能平静吗?而亲身经历这样一幕的周恩来更是难以平静。师引读从租界回来以后(生接读) 3他到底在沉思什么呢?请你联系他在修身课上的回答写一写。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想了很多很多,他想_。 设计意图:资料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引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了写作热情。 五、品读誓言,深化认识 1 过渡: 在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的回答是一时冲动吗? 同学们,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你们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展示资料。 课件出示周恩来的部分年表: 1898年3 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1910年秋,到东关模范学校学习,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誓言。 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 1917年,赴日本留学。去日本之前,他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大江歌罢掉头东。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是天津学生界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3小结:在少年时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青年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4走进“阅读链接”,了解中学时代的周恩来。 (1)学生齐读“阅读链接”。 (2)小结:周恩来正因为有如此博大的胸怀,才成为我国伟大的总理!也正因为如此,他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设计意图:“润物细无声”,通过品读少年周恩来的誓言,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真正了解周恩来的胸怀与抱负。 六、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赠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老师把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会有所帮助的。 课件出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师引读,生齐读) 2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之时,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如今21世纪了,我们的祖国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中国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可曾想过,今天的你是为什么而读书?(课件出示: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师生齐读。 3布置作业。 (1)阅读周恩来或其他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办一张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3)把名人的成长故事编一个短剧演一演。 (4)了解一下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 设计意图:介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来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 。可以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也可以了解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疑惑 目睹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立志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情。在教学时,教师从课题入手,紧扣“中华不振”这一核心词语,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多层次朗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的原因,理解少年周恩来幼小心灵深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再拓展文本,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树立报国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