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中毒急救知识.doc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454776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中毒急救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煤气中毒急救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煤气中毒急救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气中毒急救知识1.急救目的在工作场所发生煤气中毒人员事故后,如果能采取现场急救措施,可以最大可能挽救中毒者的生命;减轻伤病员的痛苦,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减少日后遗留的各种病症;为医院进一步救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每位员工都应熟悉急救方法,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自救、互救。2.急救注意事项(1)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更多的人员受到伤害。并注意保护现场。(2)对受伤人员要同时进行:现场急救;叫救护车,转送患者。(3)现场急救的步骤:检查呼吸、心跳等身体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如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止血;治疗休克;对骨折进行固定;包扎伤口。(4)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危重患者,再处理较轻患者。在同一患者中,先注意处理危及生命的全身症状,再注意处理局部。(5)不能将患者移至严寒的屋外去冻。不能用冷水毛巾敷头,甚至浇冷水。(6)初步急救将患者迅速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放开裤带、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心跳呼吸停止,应即行心肺复苏术。(7)吸入氧气纯氧吸入能快速驱除血中的一氧化碳,吸入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能刺激呼吸中枢,加速一氧化碳的离解,故较纯氧更有效。(8)对症治疗高热者应用物理降温及退热剂,抽搐者应用镇静剂,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同时积极处理休克、酸中毒、电解质失衡等。(8)昏迷患者的急救头部冰敷,应用脱水剂、激素和利尿剂,设法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循环。亦可转送上级医院进行光亮子血疗和高压氧舱等治疗。3.现场急救前检查现场环境紧张,不允许从容工作,病情危重伤患者程序也不允许疏忽行事。要抓住重点,迅速检查。心跳心脏跳动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征象。当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时,心跳发生显著的变化乃至停止。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90次。检查方法:摸手腕部的脉搏即挠动脉跳动;或颈部颈动脉跳动处。呼吸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518次。垂危状态时,呼吸不规则,直至停止。观察患者胸脯的起伏可了解有无呼吸及次数;或用草叶、棉花、薄纸片,放其鼻旁,看是否随呼吸来回摆动。瞳孔两眼的瞳孔(瞳仁)正常时等大等圆,遇光亮迅速缩小。垂危患者,两侧瞳孔可以不等大等圆,或缩小、放大,对光线刺激无反应。上述三项检查: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称为死亡三大特征。神态伤患者对外界如问话,推动等无反应称为神志不清或消失,预示病情严重。局部注意身体局部的变化,如某处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4.基本急救法(1)人工呼吸当呼吸停止,心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时,用人工的方法使空气进出肺部,供给人体组织所需要的氧气,称为人工呼吸。煤气中毒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呼吸困难症状时应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呼吸骤停原因:煤气(一氧化碳)中毒致血液带氧及组织获氧困难。人工呼吸的原理:娇嫩的脑细胞对氧的需要十分迫切,在常温下缺氧46分钟即发生病变,时间再长,严重的损伤无法恢复,人很快陷入死亡。因此,在现场立即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伤病员进行呼吸活动,达到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使组织细胞获氧。同时,也兴奋体内管理呼吸的司令部呼吸中枢,唤起其机能,恢复自主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原理:救护人将气直接吹入患者的口(或鼻),造成患者之吸气,然后停止吹气,其胸部缩小,肺脏也随之缩小,产生呼气。人工呼吸方法:迅速使患者脱离事故现场,安置在空气新鲜的地方。将患者放置适当正确的抢救体位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取出假牙;松开衣领、乳罩、腰带等,以不妨碍胸部活动。打开呼吸道:让患者仰卧,在其肩胛骨下用衣服或其它软质物品垫高约1012cm,托住其脖子,一手按前额,鼻孔朝天,头向后仰,下领前伸,口张开。清理口腔内异物:让患者侧身,抢救者用膝盖顶住患者的肩,然后用纱布或手绢缠到手指上擦抹口腔和咽喉(如牙咬的紧可用开口器和拉舌器),将口、鼻内痰涕清除干净。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跪在患者侧,一手托脖,一手捏鼻孔,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的口吹气(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用力将空气吹入(吹气要求快而深),当患者的前胸壁扩张后,停止吹气,并迅速移开紧贴的口,使胸廓自行弹回,呼出空气。吹气用2秒,患者呼气用3秒。重复上述动作,每分钟12次。观察:气吹入后,患者胸部略有隆起为最理想,如无反应,则检查呼吸道通畅否?吹气力量当否?据此予以调整。人工呼吸注意事项:打开呼吸道时,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颊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通畅;无呼吸者,立即作人工呼吸;有部分患者因呼吸道不通畅而发生窒息,以致心跳停止。其可在畅通呼吸道后,随着气流冲出,呼吸恢复,而使心跳亦恢复。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患者从鼻孔呼气,此时患者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吹入气量约为5001200ml。吹入气量大于12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抢救开始后首先全力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肺脏;单人CPR(心肺复苏术)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双人CPR时,每按压胸部5次,吹气一口,即5:1。口对鼻吹气法:如患者口腔紧闭不能撬开或口腔有严重损伤时,也可用口对鼻吹气法。开放患者气道;使患者口部紧闭;深吸气后,用力向患者鼻孔吹气;呼气时,使患者口部张开,以利气体排出。观察及其他注意点同口对口呼吸。(2)心脏挤压呼吸、心跳息息相关,引起呼吸骤停的各种原因,随之也造成心跳骤停。心脏突然停止跳动56分钟,称为假死(临床死亡),应积极抢救。心脏挤压的意义:心脏停跳,血液循环随即中断。体内没有氧仓库。循环停止后,心脏内的剩氧,只够心脏收缩几次;脑内的剩氧,仅维持脑组织10秒钟。因此,必须尽快恢复心跳,以维持血液循环,及时将氧送往全身。依靠外力挤压心脏,暂时维持心脏排送血液继续循环的方法,称之为心脏挤压。心脏挤压的原理:心脏在胸部里,前面是胸骨,后面是脊椎。胸骨连着肋软骨,当胸骨受压时可下陷,所以如患者背部紧靠硬处,在胸骨处施加足够的压力,胸骨下陷能道接挤压心脏,当挤压力量解除,胸骨又回复到原来位置,胸内负压增加,此时能促使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如此不停地有节奏地挤压、放压,循环得以维持。胸外心脏挤压法:让患者仰卧在木板或地上,头部放平,急救者站或跪其左侧,用一手掌根者部放在患者胸骨体的中、下方1/3交界处,另一手重迭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自身体重,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5厘米,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7080次。胸外心脏挤压注意事项: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帆布等软担架,或棕绳、沙发床上,不能进行。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患者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找寻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挤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处:中指对凹膛,当胸一手掌,救护人手掌之中指对准其颈下凹陷处,平放正中于胸部,手掌底部即掌握处,正相当于胸骨下1/3处或患者两乳头连线正中处之相应位置。快速测定按压部位:首先触及患者上腹部,以食指及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然后将食指及中指两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可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法。严禁挤压左胸部,不仅无效,且将肋骨压断,造成损伤。挤压部位不能过低,以免将食物从胃中挤出,逆流入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按压用力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按压频率:80100次分。在按摩的同时,要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能摸到脉搏,瞳孔缩小,面有红润,说明按摩已有效,即可停止。通常在做胸外心脏按摩的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保证氧气的供给。有效的心脏挤压,在其颈部颈动脉处,可摸到搏动。进行较长时间挤压,如有疗效,可见其脸色转为红润瞳孔逐渐缩小。(3)复苏法综合使用口对口吹气和心脏挤压,在绝大多数场合下,这两种复苏方法是同时使用。吹进去的氧气,随着心脏挤压,运到全身各处。一般以每吹一口气,作34次心脏挤压,有节奏地综合使用这两种复苏方法。现场只有一人抢救时,可先吹2口气,然后作810次心脏挤压,重复进行。复苏法综合使用注意:使用两人必须配合协调,吹气必须在胸外按压的松弛时间内完成。人工呼吸者与胸外按压者可以互换位置,互换操作,但中断时间不超过5秒。出现自主呼吸并不意味着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因坚持口对口呼吸。现场抢救人员停止心肺复苏的条件为: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有其他人接抢救,或有医师到场承担了复苏工作;有医师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