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文.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54067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文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共45题,每题2分,共90分)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耜耕B. 石器锄耕C. 刀耕火种D. 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农业分为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之前是原始农业,之后是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以来,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将其推广,汉代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耕作方式。故答案为D项。ABC项,耜耕、石器锄耕是奴隶社会时期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掌握。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2.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A. 农业B. 手工业C. 商业D. 工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故A项正确;BC项是以A项为基础的;D项近代社会出现的。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3.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B. 节气体现了国家的“抑商”政策C. 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D. 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重农抑商”政策由战国时期的商鞅首倡,晚于二十四节气形成的时间(春秋时期),所以二十四节气体现了国家的“抑商”政策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规则制定的指导农事的历法,它正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但此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4.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A. 原始社会B. 夏朝C. 西周D. 春秋【答案】C【解析】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西周时期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故排除ABD,选C。5.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A. 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 当时牛耕已经出现C. 牛耕技术已经成熟D. 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耕” “牛”等字在人名中的应用,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牛耕现象,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以致影响到了人起名字。故答案为B项。A项,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牛耕技术已经成熟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D项,牲畜是财富的象征的说法与材料中人名中出现“耕”“牛”字无直接关联,排除。6.“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 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 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古代精耕细作模式是与中国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由于其投入多,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有推动作用,故选D项。A项正确,精耕细作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利用;B项正确,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C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存在需要精耕细作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的需要。考点: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点评: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农业经济主要有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此外,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7.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 农民的不思进取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故答案为C项。A项,“富裕安逸”与材料中“丑妻薄地破棉袄”不符,排除;BD项,农民不思进取、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的表述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农业经济主要有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8. 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B. 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C. 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男耕女织,所以,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是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基本特点9.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 家庭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官营手工业。故选D。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BC项错误,民营手工业或者说是私营手工业在封建社会很长的一个时期里规模较小,只是在明朝中后期才超过了官营手工业。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手工业发展官营手工业【名师点睛】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质量高,但是不进入市场,在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私营手工业进入市场,在明代后期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都是在春秋时期以后出现的。10.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 生产不计成本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 国家权力的支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因此选D。A错误,官营手工业的工匠受到官府的束缚,积极性不高。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11.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高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不算工本”“家有织户 ,织与不织,总要吃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成本较低,自给自足。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说的是手工业,没有涉及农业,排除;B项,依据材料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可知,材料说的是成本低,没有涉及生产方式落后以及效率问题,排除;C项,家庭手工业是面向家庭而非面向市场,排除。12.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 金钱至上的社会风尚B. 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 民营丝织业的兴盛D. 弃农经商现象十分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比屋”“比户”可判定应是民营丝织业,依据材料中“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明朝中期,民营丝织业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B项排除。AD项,材料不能体现金钱至上的社会风尚、弃农经商现象,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13.李明家中有只祖传的青花瓷碗,其制造年代说法有四:造于清代造于明代造于宋代造于元代,对于上述说法你认为最正确的应是A. 都不可能B. 第三种说法最不可能C. 都有可能D. 最有可能的是第一种说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根据以上分析,材料中“李明家中有只祖传的青花瓷碗”估计最早是青花瓷成熟时期的制造的,即元代。据此判断,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都排除。14.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A. 唐朝B. 宋朝C. 汉朝D. 清朝【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青花瓷成熟于元代;彩瓷和珐琅彩出现于清朝时期。根据材料中“珐琅彩”判断这一沉船事件大致发生在清朝。故答案为D项。ABC项,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15.xx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A. 丝绸B. 白瓷C. 铜钱D. 青花瓷【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彩瓷器在明清时期出现,在宋代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白瓷、铜钱都可能属于宋代时期,但与题意不符,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16.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B. 其生产面向市场C. 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D. 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答案】B【解析】【详解】注意限定信息“官营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是供皇室、贵族消费,不在市场上流通。故答案为B项。ACD项,在明中叶之前,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产品是不计成本、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此三项表述都符合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17.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 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商业发展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市舶使是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唐朝时主要在广州等通商口岸设置,而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属于内陆城市,再次设置市舶使不合史实,排除。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发展的状况18.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A. 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市”定时开启B. 宋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C. 宋朝市坊界限打破,但官府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D. 明朝时出现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可知C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项,提及的是对商业的严格管理,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提及的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19.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的衰亡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资本主义的萌芽D. 政府职能的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自然经济的衰亡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项,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中后期,交子出现在宋代,二者时间不符,排除;D项,交子的出现与政府职能完善与否无直接关联,排除。20.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指出:“中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作者高度评价的朝代是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其经济发达的表现包括: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打破了市坊界限;出现了四大商业名镇;打破了旧时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宋朝还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轻民的传统做法,义利并重,并且相当重视经济立法。且就当时世界范围的其他文明来看,13世纪的欧洲尚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之中,落后于宋朝,因此中国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故答案为B项。A项,唐代尚未出现“纸币”,排除;C项,元朝蒙古入主中原,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前期由恢复到发展,中后期由发展到停滞、衰敝。与材料中的“高度发达”不符,排除;D项,明朝统治者开始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且明朝所处时代为14-17世纪,这一时期欧洲通过新航路开辟已经走上海外扩张的道路,出现了荷兰、英国等海上强国,可见中国已开始落后于欧洲国家,并非“当时最先进的国家”,排除。21.下列商业繁荣的现象不属于两宋时期的是A. 开封城内设有专业交易场所B.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C. 临安城内店铺林立,酒楼、茶馆、瓦子错落有致D. 出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称商帮。D项表述不符合两宋时期,但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并且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出现饮食服务设施,商品种类增加,对外贸易很是频繁。开封城内设有专业交易场所、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以及临安城内店铺林立,酒楼、茶馆、瓦子错落有致的表述都符合两宋时期,但不符合题意,排除。22.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是A. 宁波商帮和晋商B. 宁波商帮和徽商C. 晋商和徽商D. 湖南商帮和徽商【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许多商帮,其中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故答案为C项。ABD项,综上分析可知,宁波商帮、湖南商帮不是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此三项含有宁波商帮或湖南商帮,排除。23.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A. 商行B. 柜坊C. 票号D. 商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已出现的柜坊,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为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还早几百年。故答案为B项。A项,商行是货物进行交易的场所,不是金融机构,排除;C项,票号是古时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出现于清初,与材料中“最早的银行雏形”不符,排除;D项,商号即厂商字号,或商业名称。商号作为企业特定化的标志,是企业具有法律人格的表现。商号不是金融机构,排除。24.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A. 交通非常发达B. 商品贸易极其繁荣C.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 名胜古迹众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当时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频繁交往,相互交流。故答案为C项。A项,交通非常发达的说法片面,排除;B项,商品贸易极其繁荣属于表象,不是本质,排除;D项,名胜古迹众多的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5.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主要来源于( )A.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B. 商朝人善于经商C. 商鞅变法的规定D. 徽商和晋商的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故B项正确;A项不能得出称为“商人”的缘由,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中没有此项规定,故C项错误;徽商和晋商出现于明清时期,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26.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封建统治B. 限制工商业发展C. 保护农耕经济D. 防范“外夷”入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保护农耕经济是直接原因,农耕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保护农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排除C;BD项也是直接原因。故答案选择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名师点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VS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比较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不同点产生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专制空前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产生的分布地区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农村西欧出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并深入到农村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资本所起作用较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两条途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发展环境中国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重商主义的推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瓦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相同点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1416世纪,中国比西欧稍晚27.史书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A. 长期停滞不前B. 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C. 一直非常发达D. 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答案】B【解析】“法律贱商人”是指政府实行歧视商人、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商人已富贵矣”是指商人通过经营商业实现致富,说明商业有所发展。因此材料信息表明中国古代商业虽受官府压抑但仍有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与“商人已富贵矣”反映的信息不符,排除;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28.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废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 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C. 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D. 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从“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可知,这一政策是废除了井田制。结合所学知识,秦国废除井田制发生于商鞅变法过程中,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是对土地私有制的一种肯定,肯定了其合法地位,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井田制的废除并不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废除;C选项说法错误,这一举措没有对劳动者身份地位产生影响;D选项说法错误,历史证明井田制的废除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对封建制度的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9. 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A. 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B.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C.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 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初税亩是税收制度改革,实际上承认私田的合法,但并不是重农抑商,A项排除;商鞅变法过程中,奖励耕织,这是重农抑商的开始,B项正确,由“始于”可知,CD项时间都在战国之后,故排除CD项。B项正确。考点:重农抑商政策点评: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解答一定要注意“始于”二字。30.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A. 自汉开始实行至宋朝废止B. 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 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D. 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知,“中国古代某一制度”应为北魏至唐朝中期,政府实行的均田制。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封建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它是把封建国有土地分配给个人和家庭;材料中“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故答案为D项。A项,均田制自北魏至唐朝中期实施,而不是自汉至宋朝,排除;B项,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但不会杜绝土地兼并现象,排除;C项,在均田制下,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限制土地买卖,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所以不是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排除。【点睛】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a.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比较分析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b.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31.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此处是A. 上海B. 广州C. 天津D. 厦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32.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A. 土地归国家所有B.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 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D. 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由此可知讲的“公田”指的是井田制。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还保留有原始社会公有制下农村公社对土地管理的某些形式或曰外壳,但其性质已是一种奴隶制下的土地剥削制度。所以答案选。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3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 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 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 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 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属于经济基础的变动,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四个选项中,能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是B。A是表现;C是直接原因;D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名师点睛】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彻底瓦解。34.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B. 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C. 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D. 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封建社会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归个人所有,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这样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导致了“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现象。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故选C。考点: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点评:为了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至唐实行的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等。由于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35.明太祖吿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其根本目的是A. 劝导农民重视农耕B.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C. 巩固封建统治D. 限制和打击工商业【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古代以农为“本”,以商为“末”,材料中“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反映了明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即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所以保护小农经济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故答案为C项。ABD项,重视农耕、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限制和打击工商业也是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但与“根本目的”不符,排除。36.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观察新航路开辟后 400 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A. 西方的殖民扩张B. 东西文明的交流C. 工业革命的兴起D. 世界人口的迁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列强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是A项的从属项;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不是主要原因。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的影响37.西方文明史记载,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西班牙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 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C. 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 西班牙继英国之后掌握世界殖民霸权【答案】B【解析】从时间1524年可以看出,这是西班牙在开辟新航路后,成为了殖民大帝国,进行殖民掠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故B项正确;此时西班牙是一个封建国家,还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不是世界生产贸易中心, 18世纪以后的英国才取得这个地位,故AC项错误;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在英国之前,故D项错误。38.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 )A. 西班牙、荷兰、葡萄牙B. 荷兰、法国、葡萄牙C. 葡萄牙、法国、西班牙D. 西班牙、荷兰、法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西战争: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英荷战争:17世纪中后期,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取代了荷兰海上殖民强国地位,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改名为纽约。英法战争: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经过多年战争尤其是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从法国手里获得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殖民势力。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早期殖民掠夺与扩张点评:英国发动殖民战争的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殖民地,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39.“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下列是对这段材料的认识,其中最准确的是A. 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奴隶贩子B. 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C.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D. 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他竟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说明罪恶的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因此选D。A项在题干中没有充分的体现,仅凭个别奴隶贩子不足以说明英国是当时最大的奴隶贩子;BC项没有D项概述全面。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4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A.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 新航路的开辟C. 圈地运动的发生D. 宗教改革的发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由相对孤立走向了密切联系的整体,C符合题意;A、D在时间上均不合题意,B与题意无关。故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影响41.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郑和下西洋B.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C. 麦哲伦环球航行D. 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答案】D【解析】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和美洲印第安人后裔打出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可知,这指的是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苦难,故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美洲,故A项错误;迪亚士航行到达了非洲的好望角,故B项错误;麦哲伦环球航行是在哥伦布之后,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美洲印第安人后裔打出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由此可知,这是指的是哥伦布到达美洲。42.在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对非洲人民造成最为严重伤害的是A. 金银掠夺B. 商品输出C. 黑奴贸易D. 香料贸易【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故C项正确。欧洲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排除A。欧洲对亚非拉进行商品输出,排除B。欧洲与东南亚国家进行香料贸易,排除D。43.“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A.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D. 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可知,对财富尤其是黄金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之一,材料“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揭示了这一点,所以应选D。A、B、C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不是原因。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背景44.据估计,殖民扩张期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该材料反映的是A. 导致亚洲劳动力短缺B. 血腥的殖民掠夺C. 黑奴贸易具有公平性D. 洲际贫富差距缩小【答案】B【解析】“运往美洲”,与“亚洲”无关,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殖民掠夺,而材料“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体现出黑奴贸易的残酷性,故B项正确,C项错误;黑奴贸易使各州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故D项错误。45.掌握着当时的世界商业霸权,成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 西班牙B. 葡萄牙C. 荷兰D. 英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海上马车夫”等信息说明是17世纪海上殖民霸权的荷兰,故选择D项; A、B是16世纪;D是18世纪。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殖民扩张荷兰。二、非选择题(10分)46.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材料三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千百年来,古人对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充满着向往。但是,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也并非优越富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条件是有利还是不利的?请写出观点,并分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条件是有利的。论述:小农经济下,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着,小农经济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历代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到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的出现,犁耕技术成熟,精耕细作的发展等都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一定程度防范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保护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为小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综上,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受到统治者和农民的重视,其发展的条件是有利的。【解析】【详解】此题首先确立观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条件是有利的或者是不利的,均可。然后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升华。论述时,有利的,结合所给材料一得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有利条件;联系所学知识知道犁耕技术的逐渐成熟促进小农经济发展;明清时期政府的政策,如“海禁”和闭关锁国,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小农经济的作用;小农本身生产的积极性高也是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论述时,不利的,主要结合小农经济特点中的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保守性方面分析作答即可。最后的升华,能够与观点相呼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