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长输管线的安全管理.doc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453967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品长输管线的安全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油品长输管线的安全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油品长输管线的安全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品长输管线的安全管理随着我国单套炼油装置规模越来越大,成品油长输管线作为一种经济、快捷的运输手段,其建设长度、运输能力迅速增加。长输管线埋置地下,不仅会受到腐蚀,还可能发生建筑施工不慎挖断管线、偷盗油品的不法分子蓄意破坏管线、受地面外力挤压造成管线错位等各类情况引起的泄漏、起火、爆炸等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6年12月26日,尼日利亚拉各斯的一条汽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至少260人死亡。事故的原因是,一伙盗贼几个月来一直从这条油气管线上偷汽油,他们在偷油后没有将管线密封好,造成大量汽油泄漏。附近居民闻讯赶来,用各种容器盛装汽油,现场混乱不堪,不料管道突然起火,死伤严重。末站油品通过码头装船供应给客户我国也发生过由汽油管线泄漏引起的事故。2000年7月19日,由抚顺铺设到鲅鱼圈的成品油输油管线,在营大公路大石桥附近发生错位泄漏事故。抚顺石化人员在用挖掘机作业寻找漏油点的过程中引发大火,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09年12月30日凌晨,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在分输投产过程中,发现流量异常,随即停止输送。经巡线发现渭南站支线出站约2.75km处,有大量漏油进入赤水河,并流入渭河。经对漏油点开挖检查,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为第三方施工破坏所致。由于长输管线系统存在易燃、易爆以及易腐蚀、有毒、易流失等不安全因素,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事故,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油料物资的大量损失,因此,搞好首末站、管线和阀室的长输管线系统安全管理,对保证长输管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安全管理方法对长输管线实行首末站、管线和阀室安全管理,主要是从系统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法规以及安全管理理论等入手,对涉及安全的各个环节,如组织体制、监督管理、生产作业、安全形式分析、危险因素辨析等,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安全管理组织体制,主要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形式、任务、目标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达到优化体制建设的目的;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主要研究系统安全管理法规建设,安全培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安全设计及其评价,危险因素辨析,安全检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生产和检修作业安全管理,主要研究系统收发、储存、检修维修、改造施工作业的组织实施等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研究系统罐区、输油管线、装卸油设备、泵房设备、电气设备、消防设备等安全管理内容,常见事故及其预防措施,安全检查与维护;劳动保护,主要包括生产作业中毒物的来源、危险、产生的原因及防护,生产噪声的危害及控制、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及使用等内容;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人的行为与安全的关系,人的行为的弱化及防范措施,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的表现以及消除这些不安全行为所采取的对策;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应急体系建设,应急设备的配备,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应急演习的实施,与周边政府、社区关系的协调等内容;事故管理,包括事故报告程序,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程序及方法,事故发生发展规律,事故的预测预报理论及方法等内容。长输管线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长输管线火灾事故的预防,是安全防范的首要任务。石油化工行业火灾蔓延和扩展速度极快,后果严重。尤其是长输管线系统火灾蔓延和扩展速度更快,且难以扑灭。特别是爆炸事故,一旦发生,必然造成重大损失。采取预防措施,加强明火管理,严防火种产生是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立“严防烟火”“禁火区”“长输管线保护标志”等警戒标语和标牌,禁止携带各类火源和易产生碰撞火花的钉鞋器具等进入库内,加强管线巡查力度,禁止在长输管线周边进行动土作业。操作和维修设备时,应使用不发火的工具。生产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驶。禁止拖拉机、畜力车等进入首末站。对首末站内的扩建、改造和检修维修,使用电气焊或其他维修火焰动火作业,必须实行许可证制度,认真做好风险分析,落实好各项动火安全防范措施,气体经取样分析合格,并经健康安全环保部审批。应注意以下方面:对动火设备或管道进行清洗、置换;对动火地点、设备、管道和环境作危险因素分析;应急预案和消防措施的完善,即动火前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动火现场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并设专人监护;没有健康安全环保部(主管部门)批准的动火证,严禁动火。在进行操作前,应根据首末站、管线和阀室的工艺特点、设备及法兰状况,首末站区布置及管线等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事故预警方案,定期组织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事故抢险演练,使员工掌握处理事故的基本知识、手段和方法,以便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准确判明险情,抢险措施得当,及时排除事故,将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阶段,避免酿成大的灾害。电器、雷电、静电等火花均能引起油气的燃烧和爆炸,所以,企业在设计、采办、安装中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控制以上各类火源的产生。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中,还应注意定期对电器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雷雨季节前,应对避雷设备进行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接地装置每年应校验一次,保证接地电阻在10以下;员工工服应符合安全规定的要求。除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外,还应加强关键部位的通风管理以及输油设备、罐区的管理和检查,从源头上消除毒源和噪声源。首末站内的温度和湿度不仅影响员工工作,干扰员工的行为,而且对生产设备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因此,在高温、高湿及低温事故多发季节,更应该缩短每班作业时间,加强对设备的检修。另外,首末站内各场所的照明设计要合理,环境色调要适宜。此外,还应积极组织巡线队伍,坚持24h巡逻,主动贯彻“立足自我,企民共防、依靠政府”的方针,与沿线的村镇签订共同巡防的协议、互通有无,采取共同巡逻、交叉巡逻等方式。在重点地段,采取驻站巡逻、蹲坑抓捕的方式防止打孔盗油的案件发生,并运用高科技控制手段对设备进行全天候的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监控人员能迅速的确定具体的地点和位置,并可迅速向可疑地点附近巡线队员通报。加强与输油管线沿线政府部门的协调,对重点犯罪地区及时通报地方公安部门,有效地遏制管线上打孔盗油案件的发生。长输管线火灾扑救首末站、长输管线和阀室系统输送和储存的油品具有易燃、易爆,燃烧值大、燃烧温度高、燃烧范围较宽且爆炸下限低等特点。一旦发生油品火灾事故,若扑救不及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建筑物与设备塌崩飞散和引起火情进一步扩大等继生灾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及时扑救初起火灾是极为重要的。常采取的扑救措施如下。1.堵塞泄漏,杜绝火种消除油气的泄漏,杜绝火种的产生,这是防止火灾蔓延最重要的步骤。不管是否已发生,当石油气仍从工艺装置中外泄时,都要立即采取措施将泄漏点控制住,同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明火的产生。工作人员应关闭漏点管道上的阀门。若无上游阀门,可采用内衬橡皮的卡箍将漏点临时堵塞,尽快把泄漏的油气移走。若泄漏点一时难以堵塞或火势大,人员无法靠近时,要将周围受到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转移到安全的地点,不能转移的要用水进行冷却。产生泄漏但未着火时,堵漏时要严防着火。2.控制火区,扑灭火灾在切断气源的同时,根据火灾发生地点的不同启用不同消防器材,以阻断空气与火苗及石油气的继续接触。火灾若发生在储罐、管道断裂口处,可用直流水枪或高压水枪,对准根部扑熄或用灭火机等扑救,防止复燃;若火情发生在储油罐内,应及时向油面喷射足够的灭火泡沫,同时还要加强着火油罐的冷却,尽可能地降低储罐的温度。3.冷却降温,防止爆炸对着火区进行扑灭的同时,现场指挥人员还要根据火势大小和周围易燃物的情况,及时向临近火区的容器或设备表面进行喷水降温,以避免其他容器受火焰的烘烤而导致物理爆炸事故。4.严密组织,指挥得当一旦发生火灾,现场人员应保持冷静,理智处理,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报警。对于初起火灾,在场的全体人员要做到不慌不乱,坚守岗位,听从指挥,措施得当,扑救准确。对一时不能扑救的火灾,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为专业消防人员扑救赢得时间。相关链接长距离输油管道由站场、线路和辅助系统组成,其中站场分为首站、中间站和末站。首站、中间站和末站分别设置油罐区,用于调节来油或发油与管道输送量之间的不平衡。首站的作用是通过泵房给油品提供能量,使油品沿管线流动,完成油品输送任务。中间站和末站的主要作用是储存来油,并将油品供应给批发客户或终端用户。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