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化学工艺的职业卫生评价.doc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453164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焦化学工艺的职业卫生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炼焦化学工艺的职业卫生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炼焦化学工艺的职业卫生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炼焦化学工艺的职业卫生评价工艺流程炼焦化学工艺过程包括炼焦和副产回收两部分。炼焦部分包括:煤准备一配煤一装煤入炉一高温干馏一推焦一熄焦一筛分一冶金焦和其它焦块;副产回收部分包括:来自高温干馏产生的粗煤气一洗涤一精制一各类化工副产品。职业有害因素焦炉逸散物是焦炉生产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其次为副产毒物、高温,再次是粉尘。焦炉生产是在焦炉逸散物、高温及其它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进行的,劳动条件较差。据1988年冶金系统焦炉防尘毒工程综合评价资料统计:焦炉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级占57.14%,级占42.86%,无、级;粉尘作业条件分级,0级占61.2%,级占32.2%,级占6.5%;粉尘中二氧化硅含量4.1%11.2%,平均5.40%;炉顶、焦侧、机侧工作区平均粉尘浓度分别为18.4mg/m3、5.6m9/m3和4.6mg/m3,粉尘合格率为61.4%;炉顶、焦侧、机侧工作区焦炉逸散物平均浓度(苯溶物法)分别为2.39mg/m3、2.17mg/m3和0.53mg/m3,参照国外卫生标准(0.15mg/m3)均有较大超出;噪声污染也比较严重,作业环境较差。一氧化碳浓度焦炉炉顶最高67mg/m3,平均15.1mg/m3;机侧最高100mg/m3,平均6.7mg/m3;焦侧最高67mg/m3平均18.7mg/m3,交换机室最高109mg/m3,平均5mg/m3,地下室最高200mg/m3,平均87.5mg/m3。焦化作业高温工种分级调查表明:级占8.0%;级占24%;级占24%;级占44%。夏季炉盖工作业区气温41.0457,辐射热强度11.326.3J/(cm2?min),温差7.912.2;出炉工作业区气温34.740.5,辐射热强度5.222.6J/(cm2?min),温差5.18.0,上升管作业区气温40.047.0,辐射热强度5.222.6J/(cm2?min),温差5.18.0;测温工作业区气温34.940.9,辐射热强度2.18.4J/(cm2?min),温差4.313.0;加煤车作业气温33.339.0,辐射热强度1.317.93/(cm2?min),温差3.09.2;推焦车作业气温32.044.0,辐射热强度1.112.8J/(cm2?min),温差2.06.5,拦焦车作业气温38.440.1,辐射热强度1.211.9J/(cm2?min),温差4.710.2;熄焦车作业气温33.236.1,辐射热强度1.312.5J/(cm2?min),温差2.03.1;火架车作业气温39.041.1,辐射热强度5.522.OJ/(cm2?min),温差5.7;调火工作业区气温35.543.5,辐射热强度2.128.0J/(cm2?min),温差4.912.3,可见焦炉作业许多岗位为高温强辐射热作业环境。职业危害据调查,焦化厂接触尘毒作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90.6%;炼焦化工生产过程的主要职业危害是焦炉工人肺癌,已经国家批准列入职业病名单;其次,是化工副产职业中毒,尤以一氧化碳、焦油沥青和苯及其衍生物为重;煤准备作业工人,也存在煤尘肺危害。据全国19个焦化厂对焦化作业职工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焦炉炉顶和炉侧作业职工的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焦炉其他工作区,肺癌死亡率分别为对照组的5.56倍、3.55倍;在开始接触后10a、20a、30a,焦炉工人肺癌死亡率分别为对照组的3.49倍、4.57倍和6.33倍;跃居为冶金工业的重点职业病之一。其次,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也因设备泄漏、失误操作和安全装置失灵等因,时有发生;焦油沥青作业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苯中毒、高温中暑等,也是密切关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坚持预防为主,推广应用程序装煤和干法熄焦工艺技术;安装焦炉除尘装置;强化抑制炉门、炉顶烟气扩散;安装副产回收系统通风排毒装置;完善防火、防爆技术装备;安装安全监护装置,佩戴个体防尘防毒用品;及时组织职业病体检,保护职工健康。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旧式焦炉除尘、原料场逸尘、沥青作业中毒及副产回收系统安全监控,是焦化生产尚未解决的问题。要坚持预防为主,从改革工艺人手,推行干法熄焦工艺,配套建设焦炉除尘装备,完善副产回收通风排毒系统和监控装备,适度配备个人防护设施.发展生态型焦化工厂。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