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习惯与安全行车.doc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452130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驾驶习惯与安全行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汽车驾驶习惯与安全行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汽车驾驶习惯与安全行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驾驶习惯与安全行车摘要驾驶习惯就是机动驾驶人在长时间的驾驶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驾驶行为或驾驶倾向。良好的驾驶习惯,是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不良驾驶习惯和良好的驾驶习惯的现象,并对驾驶习惯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关键词行为习惯安全行车人的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都遵循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这些规律自然而然地为人类和社会所逐步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的行为。驾驶习惯就是机动驾驶人在长时间的驾驶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驾驶行为或驾驶倾向。驾驶行为的累积就形成了驾驶习惯。笔者就驾驶习惯与行车安全谈点自己的看法。一、不良驾驶习惯的主要表现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严峻。近些年来,属于机动车驾驶人不良的行车习惯发生事故所占的比例较大,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不重视养成出车前“三准备”(指身体、技术、思想)的习惯。诸如体力、精力不充沛,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与该次行车应注意的事项,不善进入“驾驶角色”。(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越线超车、钻来钻去;占道、逆向行驶、不循规让行等等,即以自我的需要为前提。这种状况反映出有些机动车驾驶人缺乏责任心与法制观念,与其人格气质和个性、心理特征有关。(三)粗心大意的习惯。观察道路、行人和环境因素不细致,判断情况不准确,从而导致看错或未能看清路面宽窄、道路标志、信号转换、车辆和行人的真正动态,即满足于“大概”。(四)凡事凭估计的习惯。没有养成确实掌握各种运动要素的习惯,常以主观愿望或侥幸心理驾驶车辆,如车速控制、跟车、会车、超车、转弯等,凭自己的感觉或片面的经验,缺乏人、车、环境都在运动变化的概念和应采取的相应安全操作的措施,驾驶规范意识薄弱。(五)行车图快、遇事急躁的习惯。为图省事跑过线、走捷径;不愿多想已方与彼方不同的处境与困难,缺乏“主动避让”的精神;凭自己的直觉,因而经不起意外事件的“刺激”,易冲动急躁。(六)容易分心的习惯。如爱聊天,爱回味那些让自己沾沾自喜或耿耿于怀的生活事件,容易被一些与驾驶信息无关的新奇事物所吸引,心神分散,注意力难于集中等。以上所列的六种不良行车习惯,是对安全驾驶具有严重影响的不良习惯。二、良好驾驶习惯的特征良好的驾驶习惯,是在一系列与道路交通法规、职业道德和驾驶操作规范相适应的协调机制作用下形成条件反射才养成的。具有六种良好的驾驶习惯,其基本特征是:(一)忠诚于驾驶安全责任的特征。即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已任,面对人、车、路、环境各种矛盾与冲突,能够泰然处之,做到不争不抢,预控在先,主动避让,甚至忍辱负重,顾全行车安全。(二)保持人体良好机能水平的特征。实践证明,人在比较正常的情况下是不易出错的,但如果人的机能水平低下,诸如疲劳瞌睡、情绪失控,人体正常的机能变形变态,则有可能付出血的代价。对此,机动车驾驶人行车前必须重视和保持自身良好的机能水平,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善于进入驾驶角色,保持平稳的驾驶心态,经常性地自我提醒,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无名火,任凭风浪起,稳坐驾驶台。(三)善于识别各类驾驶信息的特征。1善于及时发现需要的驾驶信息,正确处理注意集中与转移的协调性,即注意力既要围绕道路前方的道路情况,又要顾及其它方位一些重要的驾驶信息。所谓需要的驾驶信息,包括驾驶节奏的调控、操作程序的变更、避碰预控措施的选择等所需要的驾驶信息。例如驶经视盲区、转暗弯、会车、交叉对遇、混合交通等复杂路段,必须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以防意外发生时而措手不及。2善于识别一般与特殊的驾驶信息,同一种驾驶信息的出现,可能源于不同的性质,因而对其处置也不同。例如“跑偏”的成因,就有前轮侧滑、后轮侧滑、制动时四轮的制动力或阻力不平衡、重心偏向一侧、转向系统有故障等,切忌凭直觉盲目打方向,必须具备相应的特殊思维智慧和特殊处置技巧。只有充分认识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更好地运用一般的规律。3善于把握驾驶信息的联系性与整体性。机动车驾驶人面对人、车、路和环境等各种比较复杂、多变的交通信息,就需要在大脑储存、建立相应的处理这些信息的意象、意念和它的联系网络,任何一种意象、意念的再现,都要依靠相应联系网络信息渠道的接通,以防丧失处置时机;其次,对交通信息的认知,要达到整体性的境界。也是驾驶人能否摆脱单凭直观思维的局限与束缚的标志。比如,行人违章横穿道路,无非存在三种情况:突然横穿、突然站住、突然后退。这就是对避碰行人横穿马路的一个整体性交通信息。(四)、具备反应动作恰到好处的能力。所谓“恰到好处”,是指人体视觉、听觉等“感受器”与四肢运动器官的肌肉、腺体等已建立了良好的协调机制:反应动作迅速,大脑皮层一旦确认某种交通信息,系列的反应动作便已到位,能够迅速执行大脑皮层处理某种交通信息的指令;反应动作准确,诸如转向提前量或回程量时机适宜,档位操作的柔和感和连贯性比较顺畅;操纵动作不过量,充分体现了操作的果断性与自如性;人体反应动作的反馈机制比较完善。对某种驾驶信息或意外事件的处置,此一时处理准确,但彼一时则有可能出现意外。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应变操作能力,留有应变处置的余地,确保关键时刻一步到位,做到万无一失。(五)保持驾驶思维双重性的特征。机动车驾驶人应在目标识别、判断、应变等环节都应具备双重性思维,防止单重性决策,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凡事多想万一的能力。行车过程中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使人出乎意料、措手不及、六神无主、忙中出错,要求机动车驾驶人在选择较佳操作方案的同时,还要有防患意外事件发生的应变对策,即使多次没有遇到“万一”,也应有两手准备,防患于未然。2防范在先的能力。一些经验丰富的驾驶人,并非没有遇到那些意外事件,这并不是他们的运气好,而在于他们能预控在先,防患能力强,有效地处置或避免了事故的发生。3不断总结自己和别人经验的能力。当前车祸猛于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与人的思维方式有关:单重性思维者唯我独尊;双重性思维者知己知彼。只有不断地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才能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有位名人说过“世上有三种人:不走弯路,不交学费的是第一种人;吃一堑,长一智的是第二种人;吃一堑也不能长一智的是第三种人”。总之,不良的驾驶习惯,是安全行车的大敌。只有经过不断的锤炼,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才能减少和杜绝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驶安全。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