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51095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 第一编 第3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考点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大类。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释义:像翅膀一样(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释义:向上;向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释义:用箕和畚(4)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在朝廷上(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释义:从小路(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释义:一天比一天(7)吾得兄事之(鸿门宴)释义:像对待兄长一样(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释义:在早晨;在傍晚规律总结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译为“像一样”“用”。如上面“翼”“兄”“箕畚”。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在”“向”“从”。如上面“廷”“上”“下”“间”。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每”“在”“一比”。如上面“旦”“暮”“日”。(二)名词活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释义:驻扎、驻军(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释义:命名(3)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释义:称王(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释义:使眼色(5)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释义:做标记(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释义:游水(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释义:登记规律总结1两个名词(或后一个为代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名词名词(代)。如上面“籍”。2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副词作状语名词。如上面“目”。3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名词补语(介宾补语)。如上面“军”。4能愿动词带名词(或后边的名词),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名词。如上面“王”和“水”。(三)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释义:使为王(2)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释义:使放下(3)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释义:使成为边疆(4)吾从而师之(师说)释义:以为师(5)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释义:以为侣;以为友(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释义:使长肉规律总结1判断方法:首先判定这个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使(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宾语怎么样”是使动,“认为宾语怎么样”是意动。2翻译方法:意动主语认为宾语是名词;使动主语把(使)宾语当成(变成)名词。 动词的活用(一)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追亡逐北(过秦论)释义:逃亡者;败北者(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释义:地里的收成;家里的存粮(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释义:到达的人(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释义:恩惠(5)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释义:见到的景象规律总结1动词前有代词“其”作定语。如上面“至”“见”。2动词前有代词“之”作定语或用作助词。如上面“出”“入”。3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动词前面没有“其”“之”,但是这些动词依然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同时处于句子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这样的动词要活用为名词。如上面“赐”。4两个动词连用,如果不是连动关系,那么后一个动词要活用为名词。如上面“亡”“北”。(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释义:使起舞;使哭泣(2)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释义:使活(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释义:使退却(4)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释义:使漂浮(5)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释义:使迁移(6)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使担负、承担(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释义:使跟从规律总结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可以带有宾语。如图示:(三)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带宾语,含有“为了宾语怎么样”的意味,一般可译为“为”。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释义:为而死(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释义:为哀叹(3)哀吾生之须臾(赤壁赋)释义:为哀叹规律总结动词的为动用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如上面“死”。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4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如上面的两个“哀”。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在特定情况下,文言文中的形容词因表达的需要,临时改变词类用作名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者宾语,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释义:缺少的东西(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释义:贤能的人;年龄小的人;年长的人(3)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释义: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和嘉宾(4)其人居远未来(荆轲刺秦王)释义:远方(5)沛公今事有急(鸿门宴)释义:危急的事(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释义:艰险的地方;遥远的地方(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释义:小的方面;大的方面;高明的地方规律总结1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在句中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就活用为名词。如“贤”“少”“长”“远”“急”“小”“大”。2形容词用在数词和“其”“之”“于”字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如“美”“难”“乏困”“险远”“明”。(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常见的句子结构形式为“主动宾”。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释义:照明(2)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释义:与交好(3)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释义:显出白色(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释义:走到尽头(5)位卑则足羞(师说)释义:觉得羞耻(6)衡少善属文(张衡传)释义:擅长,善于规律总结 1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形容词。如上面“明”“穷”“羞”。2形容词带宾语(名词或代词)时,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活用形式:形容词宾语。如上面“善”。3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动词。如上面“白”。(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释义:使快(2)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使急(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释义:使弱(4)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释义:使破(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释义:使错(6)空以身膏草野(苏武传)释义:使肥沃(7)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使完好无缺规律总结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如下图:(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释义:以为奇(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以为羞(觉得羞耻)(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释义:以为耻(把当作耻辱)(4)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荆轲刺秦王)释义:以为迟(5)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释义:把看作相等(6)单于壮其节(苏武传)释义:以为壮(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释义:以为美规律总结形容词描述的性质或状态是“主语认为宾语”所具有的性质或状态。如下图:考点二文言句式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其他如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式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这些句式对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需要重点掌握。文言句式往往在断句题和翻译题中作为断句的依据和翻译的采分点重点考查。(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类型表示判断:类型例句“者也”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者”“者也”句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也”字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无标志句臣本布衣(出师表)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用“为”“是”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鸿门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用“乃”“则”“皆”等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用“非”或“匪”表否定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所守或匪亲(蜀道难)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公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译文: (2)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译文: 解析:(1)句中的“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是用“也”表判断的判断句。 (2)句中的“实为海内之俊”是用“为”表判断的判断句。参考答案:(1)顾和字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时就有高尚的节操,同族的叔叔顾荣很器重他。(2)王导醒了,对顾和说:“你人品高洁,卓越不凡,不仅是东南之人才,实在是海内之俊杰。”参考译文:顾和字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时就有高尚的节操,同族的叔叔顾荣很器重他。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月初一应当上朝,还没入宫,车停在门外。周顗遇见顾和,顾和正在捉虱子,坦然不动。顾和曾经去见王导,王导正困倦,对着他打瞌睡。顾和想把他弄醒,因而对同席而坐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的叔父元公说王公协同辅佐中宗,保全江南。王公身体有小不适,令人焦虑。”王导醒了,对顾和说:“你人品高洁,卓越不凡,不仅是东南之人才,实在是海内之俊杰。”从此顾和就出名了。(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类型: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见”字句:见谓语或:见谓语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字句:受谓语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为”字句:为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为所”“为所”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_(节选自周书樊深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译文: (2)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译文: (3)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译文: 解析:(1)句中的“为东魏所诛”是“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句中的“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是“被”表被动的被动句。(2)句中的“或免虏掠”是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3)句中的“后为人所告”是“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参考答案:(1)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的父亲樊保周、叔父樊欢周都被杀害。(2)之后得到一箪饼,本想吃饼;但想到继母年老且身患痹症,可能没有被掠夺而遇难,因而不吃。(3)后来被人告发,囚送至河东。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参考译文: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奉继母十分孝顺谨慎。成人时喜好学习,背负书籍到三河拜师,讲议研习“五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的父亲樊保周、叔父樊欢周都被杀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箪饼,本想吃饼;但想到继母年老且身患痹症,可能没有被掠夺而遇难,因而不吃。在晚上爬行着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有机会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天文及数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告发,囚送至河东。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三)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例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唯利是图(成语)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佖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蹇甚。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选自新唐书王思礼传,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译文: 解析:句中的“尚欲何之”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尚欲之何”。参考答案:哥舒翰对监军李文宜说:“王思礼跛足,还能到何处呢?”参考译文:王思礼,是高丽人,居于营州。(他的)父亲担任朔方军将。王思礼熟习作战,(他)跟从王忠嗣到河西,与哥舒翰一同属任王忠嗣部下。哥舒翰担任陇右节度使,王思礼与中郎将周佖侍奉哥舒翰,因功授任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王思礼)随从(哥舒翰)征讨九曲,延误了期限应当被处斩,临刑时,哥舒翰释放了他,王思礼慢慢地说:“死原本是罪有应得,为什么又要宽免呢?”诸将认为他很壮烈。天宝十三年,吐谷浑苏毗王真诚归附,(皇上)下诏让哥舒翰到磨环川接应,王思礼坠下马,脚跛得厉害。哥舒翰对监军李文宜说:“王思礼跛足,还能到何处呢?”不久,(王思礼)加授金城郡太守。(四)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主要有五种类型:类型例句省略主语承前省略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蒙后省略(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对话中省略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省略谓语承前省略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蒙后省略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共喻省略(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曰:“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省略宾语动词宾语省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介词宾语省略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介词“于”省略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介词“以”省略陈胜、吴广皆(以)次当行(陈涉世家)介词“自”省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自)日边来(望天门山)省略兼语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译文: (2)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译文: (3)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译文: 解析:(1)该句省略了主语“仲长统”,“游学”后省略介词“于”以及省略了“与(之)交友者多异之”的“之”。(2)句中“干善待遇(之),(高干)访(之)以当时之事”省略了宾语、主语及动词宾语。(3)“每州郡命召(之),(仲长统)辄称疾不就”省略了宾语及主语。参考答案:(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2)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3)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参考译文: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爱好学习,广博涉猎书籍,擅长言辞。20多岁时,(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高干)向来喜欢名士,招揽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仲长统对高干说:“你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高干向来自视甚高,没有采纳他说的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干。没过多久,高干因为并州叛乱,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士人因此都认为仲长统奇异。仲长统生性洒脱,敢于直言,不拘小节,不大说话,与常人不同,因此当时有人称他为“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常常认为凡是追求帝王业绩,想以此来立身扬名的人,他们的名声不可能长久存在,人的一生容易消亡,悠然自得,与世俗沉浮,可以自娱,想选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来使自己感到快乐。(五)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例句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中心词数量词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节选自宋濂潜溪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译文: 解析:该句“客有善琴者”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有善琴客者”。参考答案:有一位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鸣,就弹琴来跟泉水争鸣。琴声跟泉水声相应和,非常好听。参考译文:头一天晚上,各位贤士大夫住宿休息。到了第二天,出发时,成群向北走,带着酒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而行。流水把道路侵蚀得无一完整,不得不侧着身子走,先后紧紧相连像鱼群一样。又过了三里左右,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着,高约十尺多,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作凤箫台。又走了六七步,怪石突出,下面是一口小泉,泉水很冷冽,适合用来给鹤饮用,叫作饮鹤川。从小川引水,像蛇行一样蜿蜒,从石坛前面流下,声音就像玉佩碰撞一样。有一位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鸣,就弹琴来跟泉水争鸣。琴声跟泉水声相应和,非常好听。(六)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的句子称为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类型例句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崔福者,故群盗,尝为官军所捕,逸去。因隶军籍。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从陈韡捕贼,积功至刺史、大将军。会淮兵有警,步帅王鉴出师,鉴请福行,韡因厚遣之。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鉴怒,请必正其慢令之罪。会韡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然后声其罪于朝,且自劾专杀之罪。(节选自宋史陈韡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译文: (2)会韡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然后声其罪于朝,且自劾专杀之罪。译文: 解析:(1)句中“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皆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以葬女托擅归”“亦不于制置司闻”。(2)句中“遂坐以军法”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遂以军法坐”。参考答案:(1)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回来,也不向制置司报告。(2)恰巧陈韡也讨厌憎恶崔福,于是便按军法问罪了,然后才向朝廷禀告了崔福的罪状,并且自己弹劾自己专擅杀人之罪。参考译文:崔福这个人,原本是盗贼,曾经被官军搜捕,但他逃跑了。于是就加入了军籍。(因为)收服李全立了功,在江、淮一带名气很大,又屡次跟随陈韡剿捕盗贼,累积功劳升任刺史、大将军。适逢淮兵发出警报,步兵统帅王鉴发兵,王鉴请求让崔福同行,陈韡于是隆重地给他们送行。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回来,也不向制置司报告。王鉴很生气,请求一定要治崔福一个轻慢军令之罪。恰巧陈韡也讨厌憎恶崔福,于是便按军法问罪了,然后才向朝廷禀告了崔福的罪状,并且自己弹劾自己专擅杀人之罪。(七)主谓倒装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类型例句表疑问语气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表感叹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请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译文: 解析:该句“仁哉文王”“智哉文王”皆为主谓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文王仁哉”“文王智哉”。参考答案: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参考译文: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办过三件事后,引起了纣王的憎恨。文王于是很害怕,要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地方方圆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的人都很高兴。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八)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奈何?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所?所的是什么?如何?对(把)怎么办(样)?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应用体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4)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 (5)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 参考答案:(1)沛公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2)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3)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4)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5)问木兰所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所思念的是什么?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为什么要呢?何必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庸乎?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不亦乎?这不是吗?非欤?不是吗?顾哉?难道吗?岂独耶(乎、哉)?难道吗?应用体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译文: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译文: (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译文: (5)如之何勿思?(诗经)译文: (6)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译文: 参考答案:(1)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人宰割的鱼和肉,何必告辞呢?(2)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入呢? (3)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用得着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4)一般人和他相比,这不是很可悲的吗?(5)怎么能不想念他呢?(6)怎么能说得完呢?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一何何等,多么直耳只是罢了 应用体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2)吏呼一何怒!(石壕吏)译文: 参考答案:(1)(梁惠王)说:“不可以,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2)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 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乃乎(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其欤!岂不是么!庶几与(欤)?或许吧?应用体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译文: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译文: 参考答案:(1)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令人感到奇怪么! 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邪(耶)?其邪(耶)?是呢,还是呢?应用体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译文: (2)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译文:参考答案:(1)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2)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6.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比及等到的时候应用体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译文: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译文: 参考答案:(1)祝酒毕,(项庄)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作为娱乐的,请允许我舞剑(助兴)。”(2)如今我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的愿望呢。7.表示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自非如果不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应用体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译文: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译文: 参考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2)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8.表示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虽然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 应用体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2)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译文: 参考答案:(1)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从未有过这样的事。(2)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乃怎么这样既又又又且夫再说,而且是故所以,因此是以所以,因此,因而所谓所说的,所认为的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何者、何则为什么呢?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以故,以故所以,因为的缘故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之谓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应用体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