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49709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B. 肥皂水可用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C. 纳米铁粉可以除被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D. 硅胶可用作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详解: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但二氧化碳排放量没有减少,A错误;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发生了化学反应,B正确;纳米铁粉和污染水体中Pb2+、Cu2+、Hg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单质而治理污染,C正确;硅胶疏松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D正确。故选A。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mol的16667Ho(钬)中,含有9.9NA个中子B. 1LpH=1的的H2SO4溶液中,含有0.2NA个H+C. 2.24 L(标准状况)甲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4NA个H2O分子D. 密闭容器中0.1molN2与0.3molH2反应制备NH3,形成0.6NA个N-H键【答案】A【解析】16667Ho(钬)含有的中子数为(16667)个,则0.1mol的16667Ho(钬)中,含有9.9NA个中子,A正确;1LpH=1的的H2S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B错误;标准状况下,甲苯为液态,无法计算2.24L甲苯物质的量,C错误;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0.1molN2与0.3molH2不可能完全反应,则形成N-H键的个数小于0.6NA个,D错误。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质子数的2/3,b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c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质的佛点:acC. b、d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D. b、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2c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分析:由题意,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质子数的2/3,则a为C元素;元素c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可知元素c位于周期表A族,又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c为Mg元素;b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b为N元素、d为Cl元素,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Mg元素、d为Cl元素。详解:a为C,对应的单质中,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为过度型晶体,沸点都较高,A错误;氯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镁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简单离子的半径:dc,B正确;d为Cl元素,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为HClO,HClO为弱酸, C错误;b为N元素、c为Mg元素 ,N元素和Mg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Mg3N2, 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关系、原子的结构及电子排布规律,明确各层电子数的关系,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三种物质的分子式均为C9H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与苯互为同系物B. 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C. 和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处于同一平面D. 和都能使Br2的CCl4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褐色【答案】C【解析】分子为异丙苯,与苯互为同系物,A正确;分子中中心碳原子连有的原子团相同,且不含有碳原子,分子中含有2类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2种,B正确;和分子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处于同一平面上,C错误;和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都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在2mL.0.2mol/LNaOH溶液中滴几滴0.1mol/LMgCl2溶液,再滴几滴饱和FeCl3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颜色转变成红褐色 KspFe(OH)3Fe2+C将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的熔融物在稀盐酸中充分溶解,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熔融物中不含有+3价铁D将Fe2O3与浓盐酸混合加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Fe2O3具有氧化性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题中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这两种物质Ksp之间的大小关系,因为题中MgCl2和FeCl3都是少量的(分别都是几滴),所以先加入MgCl2产生白色沉底后,NaOH溶液仍有大量剩余,再滴入FeCl3溶液后,会产生红褐色沉淀,A错误;向FeCl3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发生反应2 Fe3+2I=2 Fe2+I2,还原剂I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Fe2+的还原性,B正确;将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的熔融物在稀盐酸中充分溶解,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只能说明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Fe3+,但不能说明熔融物中不含有+3价铁,C错误;因氯气氧化性强于Fe3+,将Fe2O3与浓盐酸混合加热无反应发生,不可能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错误。6.如图装置,放电时可将Li、CO2转化为Li2CO3和C,充电时选用合适催化剂仅使Li2CO3转化为Li、CO2和O2。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放电时,Li+向电极X方向移动B. 充电时,电极Y应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C. 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Li2CO3-4e-=3CO2+4Li+D. 放电时,每转移4mol电子,生成1molC【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放电时,电极X为负极,负极上锂放电生成锂离子,电极反应式为:Li-e-=Li+;电极Y为正极,正极上CO2放电转化为Li2CO3和C,电极反应式为3CO2+4Li+4e-= C+2Li2CO3。放电时,阳离子Li+向正极Y方向移动,A错误;放电时,电极Y为正极,充电时电极Y应与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B错误;充电时阳极上,合适催化剂仅使Li2CO3转化为CO2和O2,电极反应式为2Li2CO34e-=2CO2+ O2+4Li+,C错误;由正极电极反应式可知,放电时,每转移4mol电子,生成1molC,D正确。7.常温下,亚砷酸(H3AsO3)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物质的量浓度占各物种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祛正确的是A.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H3AsO3+2OH-=HasO32-+H2OB. pH=11时,溶液中有c(H2AsO3-)+2c(HAsO32-)+c(OH-)=c(H+)C. 若将亚砷酸溶液加水稀释,则稀释过程中c(HAsO32-)/ c(H2AsO3-)减小D. Ka1(H3AsO3)的数量级为10-10【答案】D【解析】根据图知,碱性条件下H3AsO3的浓度减小、H2AsO3-浓度增大,说明碱和H3AsO3生成H2AsO3-,该反应为酸碱的中和反应,同时还生成水,离子方程式为OH-+H3AsO3=H2AsO3-+H2O,A错误;pH=11时,形成NaH2AsO3和Na2HAsO3混合液,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关系为:3 c(AsO33-)+c(H2AsO3-)+2c(HAsO32-)+c(OH-)=c(H+)+ c(Na+),B错误;若将亚砷酸溶液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由二级电离方程式可知,n(HAsO32-)增大, n(H2AsO3-)减小,则c(HAsO32-)/ c(H2AsO3-)增大,C错误;依据图象中H3AsO3和H2AsO3-浓度相同时的PH=9.2,H3AsO3H+H2AsO3-,K a1(H3AsO3)= =c(H+)=10-9.2.mol/L,D正确。8.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含有SiO2、Al2O3等杂质。工业上用铬铁矿制备红矾钠晶体(Na2Cr2O7)的流程如图所示:(1)步骤的主要反应为FeOCr2O3+O2+NaOH Na2CrO4+NaFeO2+H2O,该反应配平后FeOCr2O3与O2的系数比为_。该步骤是在坩埚中进行煅烧,可用此坩埚材料的是_(填标号)。A.铁 B.氧化铝 C.石英 D.陶瓷(2)步聚煅烧反应极慢,需要升温至NaOH呈熔融状态,反应速率才加快,其原因是_。(3)步骤中NaFeO2会强烈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将五份滤液1分别在130蒸发1小时,各自冷却到不同温度下结晶,保温过滤,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分析,步骤的最佳结晶温度为_。结晶温度/Na2CrO4粗晶中各物质含量/%Na2CrO4 4H2ONaOHNaAlO2Na2SiO33052.4529.798.6912.214068.8120. 498.4610.845060.2627. 9610.369.326050.7429.6610.4012.257046.7733.068.106.48(5)步骤中滤渣3的成分是_(写化学式)。(6)若该流程中铬元素完全转化为红矾钠晶体,则该铬铁矿中铬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1). 4:7 (2). A (3). 熔融后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4). NaFeO2+2H2O=Fe(OH)3+NaOH (5). 40 (6). AI(OH)3、H2SiO3(或H4SiO4) (7). 52m2/131m1100%【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FeOCr2O3与O2的系数比;步骤在坩埚中进行煅烧的物质含有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硅反应;(2)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3) NaFeO2强烈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还应有NaOH;(4)根据五份滤液1分别在130蒸发1小时,各自冷却到不同温度下结晶,所得实验数据分析,步骤的最佳结晶温度为40,此时Na2CrO4粗晶中得到的Na2CrO4 4H2O含量最高;(5)步骤为调节溶液的pH,使偏铝酸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硅酸盐完全沉淀,分离出Na2CrO4,据此分析解答;(6)依据铬元素质量守恒,计算该铬铁矿中铬元素的质量分数;解析:(1)1mol FeOCr2O3失电子7mol,1molO2得电子4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FeOCr2O3与O2的系数比为4:7;A铁坩埚含有铁,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A正确;B三氧化二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B错误; C石英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C错误; D陶瓷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D错误;故选A。(2) NaOH熔融后与FeOCr2O3接触面积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3) NaFeO2强烈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还应有NaOH,反应方程式是NaFeO2+2H2O=Fe(OH)3+NaOH;(4)步骤的目的:将滤液1在130蒸发1小时,冷却到结晶,比较所得实验数据,40,此时Na2CrO4粗晶中得到的Na2CrO4 4H2O含量最高,所以步骤的最佳结晶温度为40;(5)滤液1含有Na2CrO4、Na2SiO3、NaOH、NaAlO2,再调节溶液的pH,使偏铝酸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硅酸盐完全转化为H2SiO3(或H4SiO4)沉淀,滤液为Na2CrO4,滤渣3的成分是Al(OH)3、H2SiO3;(6)最终得到m2kg红矾钠(Na2Cr2O7),含铬n(Cr)=m2103g262g/mol2 ,则该铬铁矿中铬元素的质量分数为:m2103g262g/mol252m1103100%=52m2131m1100% 。9.为有效提升空气质量,国家强制各燃煤企业要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后排放。回答下列问题:(1)燃煤烟气“脱硝”中涉及到的部分反应如下:a.4NH3(g)+6NO(g) 5N2(g)+6H2O(g) H 1b.4NH3(g)+5O2(g) 4NO(g)+6 H2O(g)H2 =-925kJmol-1c.N2(g)+O2(g) 2NO(g)H 3=+175kJmol-1则H 1=_kJ/mol。(2)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H3、3molNO,在适当条件下发生(1)中反应a,反应过程中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p1_p2(填“”“ (3). 33.3% (4). ad (5). xyz (6). 降低温度。z容器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比y容器中长,平衡时c(NO)也比y容器中的低【解析】(1)由盖斯定律可知,b5c得反应a,则H1=H25H3=-925kJmol-15(+175kJmol-1)=-1800 kJmol-1;(2)(2)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当温度相同时, P2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p1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故p1 P2;若在压强为p2、温度为600时,达到平衡时反应体系内化学能降低了300kJ,根据反应4NH3(g)+6NO(g) 5N2(g)+6H2O(g) H1=-1800kJ.mol-1可知,反应消耗1 molNO ,则NO的转化率为=33.3% ;a.水3mol与NO的化学计量数相等,两者的生成速率分别表示正逆反应速率,当两者生成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a正确;b .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参与的反应物均为体,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平衡不一定达平衡,b错误; c. NH3、 N2生成速率比为5:4与反应计量数不相等,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 .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状态, d正确。答案选ad ;(3)根据先拐先平原则,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为xyz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z容器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比y容器中长,平衡时c(NO)也比y容器中的低,故与y容器中反应相比,z容器中反应改变的条件及判断依据分别是降低温度。10.硫酸铵可用作肥料,也可用于纺织、皮革、医药等方面。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硫酸铵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铵样品,加水溶解,滴加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将试管加热,试纸很快变蓝。由此可知:_、_。(2)从废铁屑中回收铁屑,用碱溶液洗净之后,再用过量硫酸溶解。然后加入稍过量硫酸铵饱和溶液。在小火下蒸发溶剂直到晶膜出现,停火利用余热蒸发溶剂。过滤后用少量乙醇洗涤,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碱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硫酸过量的原因是_。(3)硫酸铵高温下完全分解生成氨气和其他几种气体(含硫产物只有一种)。为探究硫酸铵的其他分解产物,通过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分解产物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E中的酒精灯并开始用装置F收集气体。实验中观察到E中无明显现象,F中排水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装置A、B中的溶液分别是_(填标号)。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a.NaOH溶液 b.硫酸溶液 c.BaCl2溶液 d.品红溶液装置E的作用是_。写出(NH4)2SO4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NH4+与OH-反应生成的NH3H2O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3, (2). NH3溶于水呈碱性 (3). 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4). 抑制Fe2+水解 (5). b、d (6). 溶液红色变浅(或褪色) (7). 验证硫酸铵分解产物中是否存在氧气 (8). 3(NH4)2SO44NH3+N2+3SO2+6H2O【解析】(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铵样品,加水溶解,滴加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将试管加热,试纸很快变蓝,说明硫酸铵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3, NH3溶于水呈碱性;(2)碱溶液可以洗涤铁屑表面的油污;硫酸亚铁铵溶液因Fe2+、NH4+水解显酸性,过量的硫酸可以抑制Fe2+、NH4+水解;(3)由题意,F中排水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可知F中排水收集的气体是氮气,硫酸铵高温下完全分解生成氮气,说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则硫酸根中的硫元素化合价一定降低,E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氧气,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二氧化硫,则硫酸铵的分解产物为氨气、氮气、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H4)2SO44NH3+N2+3SO2+6H2O;探究硫酸铵的其他分解产物时,一定要排除氨气对二氧化硫检验的干扰,A中硫酸溶液吸收氨气,排除氨气对二氧化硫检验的干扰,B中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11.氮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问题:(1)在基态15N原子的p能级上存在_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CN中键与键数目之比为_。(2)碱性肥料氰氨化钙(CaCN2)的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填名称)。(3)化合物(CH3)3N能溶于水,其原因是_,(CH3)3N与盐酸反应生成(CH3)3NH+,该过程新生成的化学键类型为_。(4)阳离子(CH3)3NH+和阴离子A按个数比4:1组成化合物,阴离子A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则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阴离子A的化学式为_。(5)立方氮化硼晶胞如上图所示(白球为氮原子,黑球为硼原子),则硼原子的配位数为_;若晶胞边长为acm,则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gcm-3(只要求列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答案】 (1). 3 (2). 1:2 (3). 钙 (4). (CH3)3N为极性分子且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 配位键 (6). sp3 (7). Ge4S104- (8). 4 (9). 100/(a3NA)【解析】(1)S电子云的形状为球形;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轨道表示式为:,则p能级轨道上存在3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CN-与N2为原子个数和价电子数相同的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结构,氮气中存在氮氮三键,则CN-离子中存在碳氮三键,则离子中键与键数目之比为1:2;(2)由于非金属性NCCa,故第一电离能CaCN,则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钙;(3)(CH3)3N为结构不对称的极性分子,分子中氮原子非金属性强,原子半径小,和水之间形成氢键,所以(CH3)3N在水中溶解性增强;化合物(CH3)3N与盐酸反应生成(CH3)3NH+,该过程新生成的化学键为(CH3)3N中氮原子与氢离子形成配位键;(4)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由图可知S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则阴离子A中S原子含有2个成键电子对和2个孤电子对,即其价层电子对数为4,属于sp3杂化;阴离子A中含有4个Ge和10个S,其中4个S只形成一个共价键,则还要得到一个电子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则A离子带有4个负电荷,即离子的化学式为Ge4S104-;(5)晶胞中N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上,则原子数目=8 +6=4,B原子位于晶胞内,则原子数目为4,故氮化硼的化学式为BN;由晶胞结构可知,B原子位于4个N原子形成的四面体的中心位置,故B原子填充N原子的正四面体空隙;晶胞的质量= ,晶胞的体积为a3cm3,根据晶胞密度= 。12.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是抑制结核杆茵最有效的药物。某同学设计的合成PAS-Na的两种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甲、乙、丙为常用的无机试剂; (苯胺,易被氧化)。回答下列问题:(1)甲和丙的名称分别是_、_。(2)E的结构简式是_。(3)AB的化学方程式是_,反应类型是_。(4)A的同分异构体中氨基(一NH2)与苯环直接相连并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之比为2:2:2:1的结构简式为_。(5)有同学认为“路线二”不合理,不能制备PAS-Na,你的观点及理由是_。【答案】 (1).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2). 二氧化碳 (3). (4). (5). 取代反应 (6). 13 (7). (8). 路线二不能制备PAS-Na,当苯环上连接有一NH2时,-NH2会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解析】由对氨基水杨酸钠的结构可知,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对位硝化反应生成A,则A为,A与溴在Fe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由对氨基水杨酸钠的结构可知,应发生甲基的邻位取代,故B为;路线一的设计目的是,由于酚羟基、氨基易被氧化,故生成C的反应应为氧化反应,B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C,则C为,C在Fe、盐酸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D为,D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E为,E转化对氨基水杨酸钠,只有E中酚羟基反应,而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对氨基水杨酸的酸性强于醋酸,故丙可以为二氧化碳;路线二的设计目的是,B在Fe、盐酸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为,F发生水解反应生成G为,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G中甲基、氨基都会被氧化,合成失败。(1)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的名称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丙的化学式是CO2;(2)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E,则E的结构简式是;(3)AB的反应为与溴在Fe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的同分异构体中氨基(一NH2)与苯环直接相连并且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A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醛基或甲酸酯基结构,若含有醛基,则一定还含有羟基,应该有10种结构;若含有甲酸酯基结构,应该有3种结构,共有13种。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之比为2:2:2:1的结构简式为。(5)路线二:B在Fe、盐酸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为,F发生水解反应生成G为,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G中甲基、氨基都会被氧化,合成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