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1 沁园春 长沙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49475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1 沁园春 长沙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1 沁园春 长沙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1 沁园春 长沙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本1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理解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2.赏析词上片的景物描写。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沁园春()橘子洲()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怅寥廓() 峥嵘岁月()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答案qnjmnchn lio kuzhn rnqi(2)多音字尽 劲答案jn/jnjn/j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4)答案(1)沁园春/分泌/静谧(2)漫江/蔓延/轻歌曼舞(3)寥廓/未雨绸缪/荒谬(4)携手/隽秀/镌刻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峥嵘岁月:(2)指点江山:(3)激浊扬清:答案(1)不平凡、不寻常的日子。(错点提醒:这是一个褒义词。)(2)纵论国家大事。江山,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错点提醒:注意使用对象,不能用于具体的山水。)(3)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也说“扬清激浊”。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峥嵘岁月已远去,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仍长存我们心底。()(2)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3)公共网络空间形成公序良俗,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网上言行负责,涵养激浊扬清的正能量,共同珍惜、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答案(1)(2)。望文生义(3)2辨词填空(1)寥廓辽阔寥廓:高远空旷。多指空间范围上的。如“寥廓的天空”“视野寥廓”。辽阔:广阔,宽广。多指面积广。如“辽阔的大地”“辽阔的海洋”“幅员辽阔”。我们几个站在牛鼻寨的一个山尖上,脚下是茫茫云海,眼前是_的天空,此刻的我们,已经情醉崀山、魂系崀山!我骑着一匹棕色的快马,在_的草原上奔驰,风在我耳边呼呼吹过,让我感到一丝丝凉意。答案寥廓辽阔(2)意气义气意气:a.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b.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闹意气”。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义气凛然”。“意气”往往指精神状态。“义气”往往适用于牺牲自己利益的场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在日本侵华时,多少_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在卡马乔的执教生涯中,冲动、_用事的例子不在少数。两次短期执教皇马时,或因与俱乐部高层不和、或因与大牌球员不和,卡马乔都曾拂袖而去。答案义气意气(3)风华正茂年富力强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形容青年人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多用作谓语,侧重于正当年(年轻)。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侧重于年龄和能力的合理搭配,一般指上了些岁数的。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大多由_的中青年组成。那时我们_,精力旺盛,不论撰文,还是校对,都能得心应手。答案年富力强风华正茂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2课外名句(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5)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会昌(6)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诗词作品有西江月井冈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清平乐会昌沁园春雪等。二、背景展示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香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站在橘子洲头,面对如画的秋色,展望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他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粪土当年万户侯”,在当时有许多事件可以印证,如1915年袁世凯称帝,毛泽东曾印发反袁小册子,开展斗争;1916年直接组织和领导了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湖南的运动等。三、文学常识词的相关知识1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不齐,也称“乐府”“长短句”“曲子词”“诗余”。词从字数上看,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从风格上看,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曲)或一片。一首由两片构成的词,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启下、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变”。2词牌:也称“词调”“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律等。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但每个人对秋天的理解各不相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落榜才子张继笔下的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看破世事的“诗佛”王维笔下的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客居他乡的王勃笔下的秋。那伟大领袖毛泽东笔下的秋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沁园春长沙。根据图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全词一共描述了四幅图画,请根据提示为其中的三幅图画命名,填在图中空缺处()。(2)景物描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在第二幅图画中,作者从哪两个角度写出了湘江秋景的特点?试分析并填在图中空缺处()。答案(1)独立寒秋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2)静动1词的上片前三句交代了什么?语序上有何特点?“独立”一词写出了怎样的情境?答:答案(1)交代了时间(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地点(橘子洲头)和作者的处境(独立)。(2)出于词律的需要,语序上存在倒装现象,要调一下语序译成:在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来到橘子洲,面前的湘江向北流去。(3)“独立”写出了作者的形单影只,“独”字又与下片的“百侣”相对,形独而心不独。2下片一个“忆”字领起下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作者给出上片“谁主沉浮”的答案了吗?答:答案两幅画: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图示如下:3上片提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则指出“同学少年”是主宰江山盛衰之人。请吟诵下片,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词中的“同学少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答:答案(1)“同学少年”是风采才华正在旺盛之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关心国家大事且积极参与变革社会的实践、藐视一切反动派和军阀官僚的青年革命者的群体形象。(2)“风华正茂”体现风采才华正在旺盛之际。(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体现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体现关心国家大事且积极参与变革社会的实践。(5)“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藐视一切反动派和军阀官僚。4怎样理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并说说这一问句与上片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答:答案理解:(1)这是一幅中流击水图,大概意思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2)采用象征手法,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而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内在联系:这一问句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问句再次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5作者的满腔激情充溢全词。在诗歌中,情景常常融为一体,融情于景,景情交融。在上片的景物描写中,作者用词精准恰当,极富表现力。请说说下列加点的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数词“万”:(2)形容词“遍”: “漫”:(3)动词“染”:“争”:“击”:“翔”:(4)副词“竞”: 答案(1)“万”:描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2)“遍”:绘出了红得彻底。“漫”: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3)“染”:化静为动,写出了山林红叶斑斓的场面,表现了红叶的绚丽,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争”: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翔”:精当地描绘出了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4)“竞”:竞相,写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理解全词的关键句子,有关“怅”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认为不应该理解为“失意”,认为“怅”字表达了词人由深思而引起的激昂慷慨心绪;有人认为应该理解为“惆怅感慨”。你认为“怅”字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观点一)“怅”字在本词中不能理解为“失意”,而是表达了词人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心绪。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观点二)从课本注释来看,“怅”是“惆怅感慨”的意思。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词人陷入了沉思,河山壮美,但革命的形势不容乐观。词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怅”字表现了词人的迷茫和担忧。情景交融本词景与情的关系是:触景生情,先景后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正是词人对景与情的灵活应用,增强了这首词的无穷魅力。技巧点拨(1)抓准景物特点要完成一篇优质的情景交融的文章,就必须抓准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本身出发,抓住景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神韵,并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合点,将内外巧妙结合。(2)选准词语,巧用修辞最优美的写景往往要在语言上下功夫,或借助词语准确地写出景物的特征,或借助修辞营造绝妙意境。如天净沙秋思写了藤、树、鸦、道、风、马等景,为突出它们的特征用了“枯、老、昏、古、西、瘦”等词语,呈现出了一种冷落暗淡、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3)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写景不是为单纯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是为了表现情感。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写景的同时要注重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中。再如天净沙秋思,作者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借助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迁移运用用“微霜”“红叶”“秋色”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答:答案(示例)暮秋的天空,初寒薄透,冰蓝色迷离着渺远的苍穹。隐隐微霜如同透明的花朵,兀自开放,又兀自消亡。红叶翩翩,秋色萧萧。若说西风有情,那满山摇曳的鲜红便是随她起舞的蝶,演绎着一场绚烂的季节。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面对如此壮丽寥廓的景象,词人不仅表现出了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了蔑视官僚军阀、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关注时局,关心国事,应当是每一个时代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运用示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那荡漾着万千柔情、凝聚着悠悠历史的壮丽河山,引起了一个青年的雄心壮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鸿鹄之志,在顷刻间绽放。伟大的抱负,注定了他将书写明天的辉煌灿烂。他淡淡地敲醒了我沉睡中的野心与意志,他告诉我,“敢教日月换新天”才是中华儿女的真本色。(选自那时,我的灵魂被他敲醒,有改动)二、课外素材吴敏霞:追梦青春31岁的吴敏霞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超越“跳水皇后”郭晶晶,成为五金王。就身体条件而论,吴敏霞其实并不适合做跳水运动员。先天性贫血,先天性胯、髋关节有点突出,身体素质不如旁人的她,用高强度的训练来补足,每天跳水池、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地连轴转。每天在水上、陆上的训练课中至少要翻300多次跟头,18年间,那就是几十万次的跳跃、入水。她自己却很坦然:“这是工作,不投入怎么能做得好呢?”18年来,4届奥运,5枚奥运金牌,这就是吴敏霞对“追梦青春”的诠释,不完美的她凭借着咬牙拼到底的努力,完美谢幕。选材感言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无悔青春的方式,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实现梦想的途径。正视自己,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无悔青春。“奇士”的青春陈晋什么样的岁月会在人生心路上刻下浓浓的痕迹?人们会说,是青春的岁月。什么样的故事会在人至晚年时深深地萦绕梦乡?人们会说,是青春的故事。青春的岁月所以刻痕最深,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段岁月中,无不信心百倍,壮怀激烈,一览无余地展露着生命的蓬勃活力。青春的故事所以萦绕梦乡,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些故事里,预示着人生价值的不可限量,而整个人生的故事,也常常在青春行为里若隐若现地藏伏着序幕。1915年9月,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二年级学生毛泽东,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他根据“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笔画数,用“二十八画生”的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贴了个好几百字的征友启事。启事结尾化用诗经里的话说:“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意思是鸟儿鸣叫着以寻求朋友,我也像古人那样呼吁,请兄弟们来帮助我。罗章龙也给自己起了一个气概不凡的名字,叫“纵宇一郎”。二人在湖南省图书馆相约见面。畅谈三个小时,双方以风流自诩。一种流脉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们牵在了一起。“长沙赋”说的是汉代贾谊在当长沙王太傅时写的治安策。“楚屈平”就是创作出离骚这部千古绝唱的屈原。春秋战国时,湖南属于楚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和爱国志士都曾把他们的思想、情感、才华抛洒在这片土地上。屈原、贾谊、李白、杜甫、范仲淹、辛弃疾、王夫之,他们的人格精神,融入这水光山色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流浪行吟中,纵身跳入湖南汨罗江的屈原,以深沉激越的爱国主义、高风亮节的人格风范、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怀,成为了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征。毛泽东刚上师范时,有一本听课笔记。一共46页,而前面的11页,都是用魏碑字体工工整整抄写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如此追踪诗哲先贤,大概是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激励着青年毛泽东,去鄙视随波逐流的世俗之风;大概是屈赋的光芒照亮了诗国的天空,成了他汲取诗情和灵感的太阳。二人交往,最快意的事情,大概是观览名胜古迹了。他们来到长沙附近的拖船埠,那里有一座禹王碑,传说大禹在那里拖过船。他们寻访了屈原住过的玉笱山、纪念贾谊的太傅祠,以及杜甫流浪长沙时在岳麓山住过的崇德寺、辛弃疾在长沙练兵的旧址飞虎营寻访远逝的骚客先贤,青年毛泽东是在同他们作心灵的对话,还是在抒发抚古思今的感慨?正是在山川名胜的游历中,毛泽东似乎感受着一些叫作诗文意气的东西。读后启悟青年毛泽东拥有充实的远大理想。在这种理想的激励下,他信心百倍、壮怀激烈,一览无余地展现生命的蓬勃活力;在这种理想的激励下,青春的每一天都预示着不可限量的人生价值。在这种理想中,来自山川名胜的诗文气象承托起他的理想,而古圣先贤的人格象征、人格精神又不断滋润着他的心灵,使他鄙视随波逐流的世俗之风,而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浪漫情怀又在不断增添他的理想内涵。1名句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大意批评我批评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正确,他就是我的朋友;一味对我阿谀奉承者,正是要败坏我的人。2名句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大意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崖边上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3名句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大意愤怒时不对人过分地处罚,高兴时不对人过分地赐予。4名句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大意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废除严冬,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遥远而改变宽广,见识远大的人不会因为目光短浅的人吵吵嚷嚷而停止行动。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j)子州头,眺(tio)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B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jin)有力地飞,鱼在清澈(ch)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C回到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xi)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营(yn)绕在我的心头。D同学们风华正茂,大家踌躇(zh)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jn)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答案B解析A项州洲。C项营萦。D项“躇”读ch。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甲“家风清则国咸宁,家风浊则国混乱”。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风华正茂的一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思想传承上激浊扬清。丙那些祖训、家法,做人做事的道理,蕴含着家国发展的基本逻辑,深入挖掘就可能使其焕发出新的社会推动力。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华正茂 B汲取 C激浊扬清 D就答案D解析应改为“更”或“才”。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A解析句号应放在引号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B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的时候。C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D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反映出的崇高美。答案C解析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问题”。B项句式杂糅,正值就是“正到什么时候”,可以删去句末“的时候”。D项搭配不当,“壮志豪情”与“使人读后”不能搭配。5某中学将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下面三首诗词的内容、风格为主持人报幕设计两段串台词。(每段不超过 50字)徐志摩再别康桥串台词:(1)_戴望舒雨巷串台词:(2)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答案(1)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异国康桥,随着诗人戴望舒去感受小巷深深、雨丝霏霏的江南情调吧!(2)“康桥”“雨巷”牵动着诗人的情思,而祖国万里江山的无限风光更是激发着伟人毛泽东矢志主宰沉浮的万丈豪情!解析解答此题需注意:(1)要将再别康桥与雨巷的主要切合点进行合理表达,都是突出一种美好的氛围,将这些具体的情感进行表达即可;(2)要将上面两首诗歌表达的内容与沁园春长沙的内容进行紧密联系,突出祖国万里风光的秀美以及英雄人物的豪迈情怀。 6根据语境,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不超过100字)答:答案(示例)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二、课内阅读强化比较阅读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完成78题。沁园春长沙独立寒毛泽东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7这两首词在写景上有何异同?答:答案(1)(相同点)都是写景,都表现出了大气的风格、雄壮的气势。(2)(不同点)写景目的:沁园春雪是借景抒情,沁园春长沙是借景叙事。内容上: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冬景,沁园春长沙描写的是秋景。写景角度:沁园春雪是以远观为主,沁园春长沙是远近结合、俯仰结合。8这两首词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答:答案沁园春长沙写的是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豪情,沁园春雪写的是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以及自己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三、课外阅读拓展(一)赏析下面两首词,完成910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9这两首词都是咏梅之作,但两首词里的梅花形象却很不相同,请分别概括这两首词里的梅花形象。答:答案陆词:遗世独立、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毛词:美丽冷艳、坚强不屈,以苦为乐,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精神。解析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陆词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毛词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作者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10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进行简单的分析。答:答案陆词:寂寞,孤独,苦闷,抑郁,愁苦。毛词:乐观开朗,自信乐观。原因分析:陆游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备受当权者的打压排挤,写作该词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士气低落,十分悲观,因此整首词十分悲凉。而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写这首词是托梅寄志,以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所以这首词的格调是激昂上进的。(背景补充:1958年,“大跃进”遭受挫折后,中国又连续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而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中国人民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毛泽东写作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鼓励他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解析我们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还要了解作者的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陆词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毛泽东在这里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的卜算子咏梅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毛泽东这首词中的梅花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11作者使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答案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解析解答时要注意捕捉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一句简练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了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更增添了几分冷峻与悲壮。“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描绘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答案“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真的像铁一样坚固,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解析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