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46664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检测(二十四)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盐城二模)朱熹朱子语类:“昨日虽看义当为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未格,知未至。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对其阐述理解正确的是()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 D批判虚假说教解析:选A材料意思是看到符合义却不做的行为,不觉得不对,遇到有利可图做了不应该做的事的现象也认为没错,这实际是没有做到“格物致知”,可知朱熹是对这种现象的反对,认为人们不能只在内心有一定的道德观念,还要去实践,故A项正确。2(2019苏州中学月考)朱熹认为穷理离不开格物,他要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朱熹的着眼点是()A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B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D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解析:选D注重实学,“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故A项错误;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是明代的王阳明,故B项错误;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故C项错误;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故D项正确。3(2019扬州调研)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作者批评的是()A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 B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C程朱理学尽废天下之实 D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解析:选A材料中“耻言文章行义耻言政事书判”体现理学的空谈义理,故A项正确;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尽废天下之实也是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与材料相反,故D项错误。4王阳明曰:“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这说明王阳明()A重视道德修养 B强调“格物致知”C倡导“知行合一” D主张人性本恶解析:选A材料“殃、罪、恶、辱”等体现重视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5(2019常州一中期中)中国古代某学者评论道:“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不足恤。”此评论针对的是()A“人之性恶” B“三纲五常”C“清心寡欲” 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选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反对不顾人情,过分压制人的自然欲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学者的评论主要针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故D项正确。6(2019如皋中学月考)“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该观点的提出者还认为()A“性相近,习相远”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存天理,灭人欲”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选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这是王阳明的主张。“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的主张,故B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故C项错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王阳明的主张,故D项正确。7(2019启东中学月考)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认为: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是()A程颢 B陆九渊C朱熹 D王阳明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得知朱熹的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使得四书五经成为儒家经典,故C项正确。8(2019启东中学月考)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见,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A知行合一 B致良知C人悦易从 D随材适性解析:选D根据材料“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人的所得所悟依据各人的本性,因此要随材适性,故D项正确。9(2019盐城中学月考)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论语卷一经文评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D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解析:选B材料认为孔子的论述“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反对神化孔子。A项强调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故A项错误;B项李贽反对以孔子思想作为评价是非的标准,反对神化孔子,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C项是康有为利用孔子为变法制造依据,没有体现出反对神化孔子,故C项错误;D项是近代新文化运动对孔子的批判,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10(2019宿迁中学期末)李贽的思想特别朴实,接地气,说出人世诸多真相,可谓“童言无忌”,而著名的“童心说”正是他提出的。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下列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A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体现了发展独立个性的愿望解析:选D“夫童心者,真心也”强调个人真心,否定权威,跟传统儒家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D项正确;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主要指发展工商业或者民主权利等,故B项错误;统治阶级对李贽是打压迫害的,故C项错误。11(2019扬州一模)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夫为政之患,闻古人之效而悦之,不察其精意,不揆其时会,欲姑试之,而不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而古道遂终绝于天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制度应适应时代发展 B不能随意地变革制度C重视古制的内在价值 D每代制度都自成系统解析:选D材料意为制定制度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A、B、C三项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D项显然未体现 ,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2(2019海门一模)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解析:选B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特点,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正确。13(2019泰州中学月考)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个人利益 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 D主张法治社会解析:选C题意强调的是“主权在民”,与反对个人利益、人人平等无关,故A、B两项错误;题目中“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与明末清初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专制统治的抨击,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4(2019射阳中学月考)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C天下为主,君为客 D民为邦本解析:选B材料反映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限制君权。15(2019泰州中学期中)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的,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因此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2019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良知在人心,无问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王夫之读通鉴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由于历史的局限,王阳明心学毕竟无法承担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但是,在明中叶至明清之际巨大的历史变动和思想嬗递过程中,王阳明心学毕竟高扬了唯心主义式的主体意识,毕竟也曾“震霆启寐,烈耀破迷”,激发过人们“性灵”的火花,吸引过人们“解缆放船,纵横由我”,唤醒了人们去“破块启蒙”。刘辉平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的主要观点。(3分)(2)材料二中,王夫之在抨击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4分)(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论述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对明中后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进行简要评价。(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每一句话逐层概括其观点。第(2)问,据材料二第一段材料分析其抨击的现象;据第二段材料概括顾炎武的对策。第(3)问,从对传统儒学地位的挑战上概括其联系,从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上进行评价。答案:(1)观点:要加强道德修养;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致良知。(2)现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家天下。对策:分散天子的权力。(3)联系:心学促进思想解放,挑战传统儒学;明清之际在政治上表现为批判封建专制。评价:一方面,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另一方面,无法承担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