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全套.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44067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全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全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全套【教学目的】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 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C CO CO H2CO3 CaCO3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一、金刚石1物理性质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2用途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二、石墨1物理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2用途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三、无定形碳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一)木炭1物理性质木炭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一种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演示:演示实验52现象:实验前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当加入木炭振荡后,红棕色消失。结论:木炭具有强的吸咐能力。演示:演示实验53现象:实验前小锥形瓶里的水显红色,当加入木炭后振荡,红色消失结论:木炭具有强的脱色能力。木炭具有强的吸咐能力,具有强的脱色能力。问:木炭为什么具有吸附能力呢?答: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中的管道愈多,跟气体或溶液接触面积就愈大,吸附能力愈强。2用途利用木炭的具脱色、吸附能力,可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用来吸附有臭味的物质,作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无定形碳中的焦炭常用于冶金工业,炭黑常用于制造墨、油墨、油漆、鞋油和颜料等,把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等制品的耐磨性。【小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课后作业】P82 1、2、3【板书设计】5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目的】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温时的化学活动性2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化学性质却相同3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4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碳单质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集气瓶【教学过程】复习:1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哪些?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碳在氧气中燃烧。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比如:木炭在常温下稳定,金刚石,石墨也是这样,还有我国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都说明了碳在常温下,性质是稳定的。一、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二、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在讲一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已经学过了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那么,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样的(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是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现象,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充分燃烧:CO2CO2(点燃)如果说,大量的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时就是碳燃烧不充分,此时生成物量种叫一氧化碳的气体,同时放出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不充分燃烧:2CO22CO(点燃)上述两个反应,在以煤为燃料的厨房里也经常发生。煤的主要成份是碳,当空气充足,炉火很旺时,煤燃烧充分,主要生成二氧化碳,炉火不旺时,煤燃烧不充分,生成较多量的一氧化碳,前面我们学习过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一种气体,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那么在冬天生火取暖时,若门窗关闭,为什么容易中毒呢?(这是因为门窗关闭之后,碳燃烧不充分,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而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以上实验说明了碳具有可燃性。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三、高温下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演示:演示实验5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加热片刻,看到试管的黑色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右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氧化铜逐渐变红,说明氧化铜被木炭还原成铜:而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炭在加热条件下被氧化铜氧化成二氧化碳。结论:白色浑浊是碳酸钙,红色固体是铜粉。这个反应说明了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它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用焦炭可把炭可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单质不仅可将金属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它还可与二氧化碳,水等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还原反应)单质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2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反应CCO22CO(高温)单质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需吸热,而碳在氧化中燃烧时是放热的,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变化,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的现象,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得到证实,在烧得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煤之后,湿度会降低,同时产生煤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关于它的一些性质,我们将在本章第五节中学习,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碳与水的反应。3碳与水的反应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我们称为水煤气(主要是CO和H2),这就是我们工业上制取氢气的原理:CH2OCOH2(高温)单质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的水煤气中的两种气体都是易燃的,这就是为什么湿煤比干煤烧得更旺的原因所在。我们说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是一种主要的能源,可直接供给人们取暖、加热、也可转化为电能、动能等,如核电站就是将化学变化时放出的热量变成电能的典型例子。讨论:如果没有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世界将变化什么样?答:若没有化学变化放出的能量的利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我们今天所学的单质碳的性质和前面所学过的什么物质的性质很相似?碳和氢气的性质比较:【总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重点: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课后作业】P85 1、2、3、4【板书设计】54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目的】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教学重点】二氧化碳跟水的反应【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烧杯。试管【教学过程】复习:1单质碳具有哪些化学性质?2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是稳定还是活泼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道了在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但在高温条件下,它的化学性质大大增强,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碳的一种化合物二氧化碳的性质。碳的化合物有CO、CO2、H2CO3、碳酸盐及有机物等,其中二氧化碳是我们最熟悉的,大家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只占0.03,如果说,没有这些二氧化碳行不行呢?或者它的含量比0.03%来得大,甚至很多可以吗?如果没有大气中这些二氧化碳是不行的,如果没有的,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没有了氧气,则人类的生存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就无法进行,则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了,但若是它的含量提高,当它的含量达1,对人体就有害处,达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呼吸就会停止(因为二氧化碳是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要有,但又不能太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它的物理性质。一、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为1.977克升,约为空气的1.5倍,可溶于水,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在降温加压时,可把二氧化碳气体变成无色的液体,甚至变成雪花状固体,我们称二氧化碳固体为“二冰”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演示:演示实验56,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现象:低的一根蜡烛先灭,高的一根蜡烛后灭。结论:它是一种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是一种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同时它也不能供给呼吸。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应先做“灯火试验”确定能否进去。否则会发生意外。2二氧化碳水溶液显酸性演示:演示实验57现象:实验前,试管里的溶液显紫色,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对该试管里的溶液加热后,溶液又显紫色,结论:二氧化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显酸性),但它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在加热时它就会发生分解。CO2H2OH2CO3H2CO3CO2H2O(加热)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过量的二氧化碳又会使溶液变澄清演示:往澄清的石灰水里通入CO2气体。现象:先有白色沉淀生成,长时间通入,又会变澄清。结论:刚通入生成碳酸钙沉淀,当通入过时时,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可溶性物质)。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三、二氧化碳的用途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它的性质来决定,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用它作为灭火剂,利用干冰升华需吸热,可用来致冷剂,作为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还可用在工业上,生产纯碱,尿素、汽水、供给植物光合作用,作为植物生命的肥料等。四、石灰石的用途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它是建筑的主要材料,工业上用于制生石灰,同时副产二氧化碳,生产水泥等。CaCO3CaOCO2(高温)【总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P92 1、2、3、【板书设计】5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目的】1通过分析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内制取 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2,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 理和实验装置,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简单介绍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使学生对灭 火和灭火器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2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2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玻璃导管、集气 瓶、玻璃片。【教学过程】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过程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大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在什么条件下反应,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第二,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第三,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需的气体。下面我们就依据前面三条,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常用稀盐酸跟大理石(石灰石)起反应制得,只要在常温条件下就可以发生,其反应为:CaCO32HClCaCl2+H2CO3,而碳酸在常温下就不稳定,可发生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H2CO3CO2H2O,则总的反应为:CaCO32HClCaCl2CO2H2O。1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CO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反应物中,碳酸钙是固体,稀盐酸为液体,在反应之前,应将两者分开,反应条件只要在常温下,就可发生:我们对比一下以前学习气体发生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是否与前某种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相同,与氢气的反应装置可以相同,将大理石装在锥形瓶里,而盐酸可由长颈漏斗加入(注意: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在锥形瓶的口上还需要配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以把生成的气体导出。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以,通常不采用排水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不与空气的成份发生反应,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装置见图P93,图517,所用的仪器有: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玻璃导管、集气瓶、玻璃片。2实验装置:(图517)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而且,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可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又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检验它是否已集满可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它是否熄灭,若熄灭,就说明它已集满,否则就没有集满。(注意:不能将其伸入集气瓶中)3检验方法:4注意事项:1)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先放石灰石,后加稀盐酸3)长颈漏斗应插到液面下4)导气管不能伸入太长5)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6)在集气瓶口上盖一片玻璃片7)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8)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三、灭火器的原理演示:演示实验59,并在地上燃一团纸团,进行灭火模拟。现象:从吸滤瓶的侧壁中,喷出大量的泡沫,火团熄灭。Na2CO3+2HCl=2NaCl+H2O+CO2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总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课后作业】P96 1、2、3、【板书设计】55 一氧化碳【教学目的】1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这两种碳的氧化物 在性质上的差异。2通过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3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 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复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当碳燃烧不充分时,其反应的产物是一氧化碳,我们通过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种物质的化学式会发现,此两种物质均属于碳的氧化物,所不的是,CO2比CO多一个氧原子,由于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才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区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一氧化碳的性质:一、物理性质一氧化与二氧化碳相似,它也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它比空气轻,在通常情况下,它的密度为1.250克升,它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二、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与氢气一样,也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它在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我们在烧煤时,常会在煤层的上方看到蓝色的火焰,这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一氧化碳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2还原性一氧化碳除了具有可燃性外,它还有另一种化学性质也与氢气相类似,它就是它具有还原性,如实验511,是将一氧化碳气体通过氧化铜粉末,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粉末,我们会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会变成红色的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在个过程,一氧化碳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在冶金上常用它做为还原剂,将某些金属从它的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如在炼铁时,利用一氧化碳,将铁从它的氧化物氧化铁中还原出来。COCuOCuCO2(高温)3COFe2O32Fe3CO2(高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但它们可以互相转化:一氧化碳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又可生成一氧化碳。2COO22CO2(点燃)CO2C2CO(高温)从刚才所讲过的一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性质)我们会发觉它与我们以前学习氢气、碳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大家将它们的性质进行对比一下。(列表进行比较)三、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不同,它是一种具有毒性的气体,而二氧化碳它只是一种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的气体,并没有毒性,一氧化碳具有剧毒,是因为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人体就缺氧而死,吸入少量的一氧化碳,就会感到头痛,吸入较多量,就会因缺氧而死亡。四、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种具有毒性的气体,所以它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气体,自从人类用煤作燃料以且,空气污染的现象就多了,一氧化碳污染就是一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的有很多,如汽车排放的废气,煤燃烧、石油炼制,钢铁冶炼,森林火灾,海洋、陆生生物的腐烂等都是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来源,由于一氧化碳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防止和控制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是非常重要的。【总结】总结从节,突出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P100 1、2、3、【板书设计】56 甲烷【教学目的】1常识性地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以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上 的一些共同特点。2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甲烷的分子构成和主要性质。3通过我国古代对天然气的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了解沼气的制法,用途,以及对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甲烷的主要性质。【教学难点】甲烷的分子构成和主要性质。【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过程】复习:一氧化碳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等含碳的化合物,世界上含碳的化合物非常多,占已发现的物质中的绝大部分,如蔗糖、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等等都是含碳的化合物,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民需品,人们把这类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为有机物。而一秀把不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如水、氯酸钾、氧化铜等,但并非所有的含碳的化合物都是属于有机物:如CO、CO2、H2CO3、碳酸盐等由于它们的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此,又将它们归到无机化合物中去,有机物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如:大多数的有机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机化合物中简单的一种甲烷。我们用棒棍搅动池沼底部,常常会看到有气泡从水面逸出,这些气体的主成份是甲烷,故甲烷通常又称为沼气,煤矿的矿坑里也常有燃烧甲烷逸出,有些地方的地下深入蕴藏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叫做天然气,它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故甲烷也叫天然气,还有一种叫做坑气,不管是天然气、沼气还是坑气,它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甲的物理性质。甲烷(天然气、沼气、坑气)一、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它的密度比空气小。二、甲烷的化学性质演示:演示实验512现象:烧杯内壁有水滴生成,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甲烷是由碳和氢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H4,其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点燃)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我们说在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首先得检验它的纯度,若没有进行验纯,当甲烷与氧气或甲与空气混合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按体积计算爆炸极限为515)所以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以防甲烷和空气等混合而发生爆炸的危险。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我国最早利用天然气,在明朝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的图:天然气是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提高肥料质量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主要是将秸杆、杂草、树叶、人畜类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经过几天后,就有甲烷生成,若控制好条件,定期取出旧料,加入新料就可连续产生沼气,而旧料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治气是一种前景很好的能源,无污染,原料易得。【总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重要内容“甲烷”【课后作业】P105 1、2、3【板书设计】57 酒精、醋酸【教学目的】1了解酒精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重要作用。2常识性介绍甲醇及其毒性3常识性介绍醋酸。【教学重点】酒精和醋酸的化学式和重要用途。【教学难点】酒精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教学用具】酒精、醋酸、紫色石蕊试液【教学过程】一、酒精1物理性质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2化学式:C2H5OH3学名:乙醇我们知道酒精是一种可燃性物质,酒精在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不,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点燃)由于酒精可燃,且燃烧后产物不会造成污染,所以人们把酒精称为“绿色能源”,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现在,科学家下在研究以酒精代替汽油或掺入汽油中代替内燃机的燃料,以减少化工燃料的消耗量减轻减轻汽车对大气的污染。4用途:酒精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酒精作为消毒剂。5生产:把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的籽粒经过发酵、再进行蒸馏、就可得到酒精。各种饮用酒里都含有酒精,例如:啤酒含酒精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黄酒含酒精815,白酒含酒精5070。通常把酒中的乙醇的含量叫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度数,在阿拉伯数字的右上方加“”表示“度”,例如60的酒表示该酒中含乙醇60,其中作为饮料的啤酒,在标签上往往也有“12”或“14”的符号,其实啤酒中的度也一般酒中的“度”含义完全不同,啤酒上的“度”是指它的含糖量而言的。即指该啤酒的麦芽汁中糖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酒精有加速人体的血液活动,兴奋神经的作用,过量饮酒会造成酒精中毒,有害健康,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更不应该饮酒。将酒精进行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可证明酒精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甲醇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有酒的气味,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易燃烧,燃烧产物也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2CH3OH3O22CO24H2O(点燃)甲醇有毒,饮后会使人眼睛失明,误饮10毫升就会使眼睛失明,饮用量大时会使人死亡。在酒精中加入甲醇叫做变性酒精,绝对禁止饮工业酒精,也绝对不允许用工业酒精来配酒出售。三、醋酸醋酸的学名为乙酸,它的化学式为CH3COOH,通常的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故又酸称为醋酸。1学名:乙酸2化学式:CH3COOH醋酸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对皮肤有腐蚀作用,易溶于水和酒精,当温度低于16.6时,它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所以无水醋酸又称为冰醋酸。3物理性质:具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和酒精,在16.6时,结成固体,无水醋酸称为冰醋酸。4化学性质:能腐蚀皮肤;具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演示:演示实验513现象:无色溶液变红。结论:醋酸同碳酸一样,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5用途:醋酸也是一种重要有有机化工原料,用途广泛,可用于生产全成纤维,喷漆溶剂、香料、染料、医药以及农药等。【总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重点:“酒精的性质和用途”【课后作业】P108 1、2、3、58 煤和石油【教学目的】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教学重点,难点】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 原料【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教学过程】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有三大矿物燃料,天然气我们学习过了,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有关煤、石油的知识。煤、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有能源,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的作用,当煤以及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汽油、煤没、柴油等燃烧时,就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都是我们所需热量的一个重要来源,以及一些机器转动的能量来源,但煤和石油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介绍图528展示的以石油为原料所制得的部分产品)由于煤和石油是如此重要,因此,人们常把煤称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或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珠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有硅、铝、钙、铁等元素。)如果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就可使煤分解生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焦炭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焦炉气则是重要的燃料。这样,煤主得到综合利用。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状液体,石油通常是显黑色或深棕色,常有绿色或蓝色荧光,有特殊的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稍小,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的化学成份随产地不同而不同,它属于一种混合物。如果给石油加热,由于组成的石油的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它们就会被先后蒸馏出来而得到分离,这就是石油的分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介绍一些古代近代、现代的我国石油的利用和石油工业情况)。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我们应当节约能源,并不断地研发出新的可利用的能源。【总结】总结全节。【课后作业】P112 1、2【板书设计】61 铁的性质【教学目的】1了解铁的重要物理性质2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现象和相应的化 学方程式,使学生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有一个概 括的认识。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个常识性的 认识。【教学重点】 对铁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2建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试管【教学过程】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的一些性质,在这一章中,将主要学习一种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我们将介绍铁的一些性质。以及一些常见金属的知识。“钢铁”这个名词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钢并不等于铁,虽然钢的主要成分是铁,但在性能方面跟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铁的性质。一、铁的物理性质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为7.86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都不是纯铁,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熔沸点、密度、导电、导热性质和硬度等方面来研究。二、铁的化学性质1铁与氧气的反应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铁可以氧气中剧烈燃烧,铁还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这些反应能说明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学过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怎样的?那么,铁在常温下会不会与氧气反应呢?演示:演示实验61 现象: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了,第二、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变化。讨论: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讨论:怎样防止铁生锈?防止铁生锈可采用将铁与空气隔绝,或保持空气的干燥,当然第二种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与空气隔绝,如在铁制品的表面喷上一层漆,在一些铁制品表面镀上其他金属或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以防生锈。2铁与酸反应。在上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我们已经学习过铁可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氢气,发生置换反应。演示:演示实验62现象:两支试管中铁钉表面有大量气泡生成,试管中液体的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Fe2的颜色)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以上实验说明铁可与酸反应,所以铁制品应避免与酸接触。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演示:演示实验63现象:浸没在溶液中的铁丝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物质。结论:FeCuSO4FeSO4Cu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铁能从含铜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代已有利用这个反应来大规模生产铜,即把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以置换观单质铜,这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练习:若将5.6克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若投入到稀盐酸中呢?【总结】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与氧气、酸、硫酸铜反应。【布置作业】P120 2、3、4补充作业:四氧化三铁与三氧化二铁中,哪种化合物中含铁的质量分数高,多少吨四氧化三铁含铁量跟960吨的三氧化二铁的含铁量相当。【板书设计】 62 几种常见的金属【教学目的】1了解生铁的主要成分,机械性能和用途2对炼铁的主要化学反应有一定的了解。3了解炼钢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重点】生铁的钢的比较【教学难点】炼铁的主要化学反应【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复习:为什么说铁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铁的性质和一些有关铁的化合物的知识,这一节我们要讨论铁的合金及其有关工业冶炼方面的知识。在人类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中,有80多种是金属,金属元素约占人们发现的元素的45,在工业上,常把金属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其中铁、锰、铬属于黑色金属,其余的金属都属于有色金属。一、铁纯铁很软,不宜用来制造机械或其它用品,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是铁的合金,所以前节课我们说日常生活中的铁都不是纯铁,那到底什么是合金,1合金: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砀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一般来说,含碳量在34.3的铁的合金叫生铁,而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叫钢。2生铁:含碳量在34.3的铁的合金:钢: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生铁中除含有碳以外,还含有硅、锰及少量的硫和磷等,我们一般将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三种将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三类,主要依据生铁里碳的存在形式不同,白口铁的断口呈暗白色,硬而脆,难以加工,一般只用于炼钢,所以又称为炼钢生铁,灰口铁的断口呈深灰色,具有较好的机械加工和铸造等性能,但强度较差,不能锻轧,只能用于铸造化工机械和铸件,所以它又被称为铸造生铁(简称铸铁),球墨铸铁中碳呈球形,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在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但价格却比钢便宜得多,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量生产球墨铸铁。4生铁的冶炼前一节课我们学习过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地壳中铁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在这些含铁的化合物中,常用来炼铁的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菱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等,下面我们以氧化铁进行冶铁进行举例说明冶铁的过程:炼铁的过程中比较复杂,但其主要的反应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将氧化铁中铁还原出来。冶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由于铁矿石中含有二氧化硅、石灰石的加入,主要是将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排掉)冶铁人主要设备;高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CO2CO2(点燃)CO2C2CO(高温)3COFe2O32Fe3CO2(高温)二、钢1钢钢较铁硬,具有良好的延性、展性和弹性,机械性能好,可锻轧,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刀剪,自行车等都是钢制品,它大致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我们说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的合金,不同的钢,其中碳的含量也不同,碳素钢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低于0.3),中碳钢(含碳量为0.30.6)和高碳钢(含碳量0.6)含碳量越低,钢的韧性越好,含碳量越高,钢的硬度越大,低碳钢常用于制造机械零件,钢管等,高碳钢常用来制造刀具和模具等。合金钢是在碳素钢中适量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而的具有特殊性质的钢,表61是几中常见合金钢的主要特征和用途。大家可看看,了解一点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接下去学习钢的冶炼。2钢的冶炼钢的性能比铁优越,使用范围大于生铁,炼钢主要反应原理就是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化为气体或炉渣除去,主要设备有:转炉、电炉和平炉。反应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化为气体或炉渣除去。主要设备:转炉、电炉、平炉【小结】1生铁和钢均为铁的合金。2生铁分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3铁的冶炼。【布置作业】P126 1、4【板书设计】62 几种常见的金属(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2了解几种常见的金属【教学重点】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教学难点】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以胶我们已学习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的计算一般均为纯净物,零星地学过一些有关不纯物的计算,现在我们就专题讲有关化学方程式中有关不纯物的计算三、化学方程式中有关不纯物的计算例一:赤铁矿能用于炼铁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余都是杂质,某地产赤铁矿含杂质35,问5000吨矿石中含杂质多少吨?能用于炼铁的氧化铁成分占多少吨?解:该赤铁矿含氧化铁为:5000吨(135)3250吨含杂质为:5000吨351750吨或5000吨3250吨1750吨例二:今有含氯化钠95的食盐250克,问其中纯氯化钠多少克?解:氯化钠的质量为250克95237.5克在前面学过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进行有关计算中,曾反复强调代入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量或求解的量必须为纯量,所以当我们遇到原料的产品中含有一定杂质时,都必须将不纯量换成纯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中求解。例三:用2000吨含氧化铁75的赤铁矿石,可炼出多少吨铁?解:2000吨铁矿石含氧化铁的质量为:2000吨751500吨设:1500吨氧化铁可炼出铁的质量为X:Fe2O33CO2Fe3CO2(高温)160 1121500吨X解得:X1050吨答:2000吨含氧化铁75的赤铁矿石,可炼出1050吨的铁。练习:煅烧含杂质6的石灰石1吨,可生成纯度为90的生石灰多少千克?(584.9千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铁,下面我们来学习其它几中常见的金属。四、其它几种常见的金属(附后)【小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重点,化学方程式有关不纯物的计算。【布置作业】P126 1 (1)(2)3补充作业:1工业上要用一氧化碳做还原剂,冶炼5000吨含铁96的生铁,需要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多少吨?第七章溶液 71 溶液【教学目的】1了解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2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3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并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关系。【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试管、药匙、量筒、泥土、植物油、食盐、蔗糖、蒸馏水【教学过程】溶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中,我们已学过溶液,平时,我们所喝的糖水,食盐水都是属于溶液,在前面几章中,我们已用过许多溶液,如“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的是澄清石灰水,以及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溶液在工农业和科学实验中都有极广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溶液的一些基本知识。一、溶液的概念演示:演示实验71 现象:在第一支试管中,泥土刚放入试管中时,泥土沉到水底,振荡后得浑浊的液体,液体中悬浮着由很多分子集合成的固体小颗粒,使整个体系不稳定呈浑浊状态,静置后,固体又下沉;在第二支试管中,植物油先是漂浮在水面上,分为有界界的两层,用力振荡后,得到服状浑浊的液体,这种液体分散着不溶于水的小液滴,小液滴是由很多分子集合而砀,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分为上、下两层。第三、第四支试管中蔗糖和盐的表面在水分子持作用下,向水里扩散,随振荡,蔗糖的分子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去,组成的液体是均一、稳定的只要水分不蒸发,湿度不变化,它们各处的成份都不会发生变化。溶液:一种或几中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的定义中,均一是指溶液各处完全一样,稳定是指条件不变是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但均一、稳定是指溶液形成以后,不是指溶剂中南溶解的过程中。二、溶质和溶剂1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如前面实验中的第三、第四支试管中,就是以水为溶剂的溶液,汽油、酒精等都可以作为溶剂。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还可以是气体。两种物质通常把量多的一种称为溶剂,但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的多少,我们习惯上把水看成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情况下,一般指的是水溶液。如硫酸铜溶液就是将硫酸铜溶解在水中,其溶剂是水,溶质是硫酸铜。学生阅读:P130131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用途。练习:指出溶质和溶剂。盐酸碘酒硫酸铜溶液澄清石灰水【小结】总结全节,突出重点【布置作业】P131 2、3【板书设计】 7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教学目的】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饱和溶液和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不同。【教学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 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教学用具】氯化钠晶体、硝酸钾晶体、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提问】1.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2举例说明什么叫溶质?什么叫溶剂?【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实验7-2】10亳升水+食盐,振荡至不溶解,10亳升水+硝酸钾,振荡至不溶解【提问】以上实验的条件是什么?所加食盐是否全部溶解?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根据溶质是否能够继续溶解把溶液分成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板书】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 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定义) 2、不饱和溶液:(定义)【提问】1.从实验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提问】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当两个条件改变其中之一会怎样呢?【实验7-3】给实验7-2中有剩余硝酸钾固体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提问】溶液中有什么变化?此时溶液是否饱和?为什么?【归纳】给上述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加溶剂时,溶液由饱和转化成不饱和,可见,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溶液的饱和与否才有确定的意义。【板书】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提问】如何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实验】给实验7-3中热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提问】溶液中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方法可使硝酸钾的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板书】(以上转化是对大部分物质而言)【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提问】溶液因含溶质的多少还可以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但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实验7-5】10亳升水+2克食盐,10亳升水+0.1克氢氧化钙,分别振荡静置。【提问】哪个是浓溶液?哪个是稀溶液?哪个是饱和溶液?哪个是不饱和溶液?【归纳】溶液的稀、浓是相对的与温度无关,溶液的稀、浓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是从不同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组概念,二者无必然联系。【板书】四、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提问】对同一物质而言,相同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比较哪个浓度大呢?【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课堂小结】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比较和相互转化。(投影见附5)确定溶液饱和与否的方法。 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6)附1:课堂练习一1、 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附2:课堂练习二1、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2、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 附3:课堂练习三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附4:随堂检测1- 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小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布置作业】P139 1、2【板书设计】73 溶解度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 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印 象。 【教学重点】建立溶解的概念【教学难点】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 的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浓度大,而不饱和溶液浓度小,对吗?为什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从实验75中,我们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都很难溶于水,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是不同的,通常我民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一、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溶解能力强,其溶解性大,相反溶解能力弱的溶解性小。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不仅与物质的本性有关,而且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油脂难溶于水,说明同一种溶剂,由于溶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溶解能力。食盐溶于水,却难溶于汽油,油脂难溶于水,却易溶解在汽油中,这说明对于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它的溶解能力不同。所以说: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问:油脂溶解能力很差?对吗?答:错,没有指明在什么溶剂中。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我们知道蔗糖和食盐均可溶于水,那到底哪一种更容易溶于水中?要具体比较不同的物质溶解性的大小,这说要求有一个从数量上把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比较精确地表示出来,然后才能明确地进行比较。要精确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1)温度要相同。(2)所用的溶剂(通常是水)的量要一定。(3)形成的溶解必须达到平衡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要确定。溶解度的概念也就是这四点的统一和补充。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强调:“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溶液”“单位是克”只有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克数才是溶解度,通常说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就是指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练习:判断题1)20时,100克的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36克,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